最近我聽到很多人在說:
為什麼別人可以擁有完美的婚姻和感情,而我不行?
為什麼在工作中別人能那麼厲害,我就做不到?
為什麼我很想做好一件事情,可我每天都是在焦慮中度過?
你有類似的問題嗎?
1
她條件沒我好,情感知識沒我多卻過得比我好?
琳達今年28歲,經歷過5段感情,關注「冷愛」公眾號3年,每一期問答和技能都看,現戀愛中。
兩人經人介紹於今年3月認識,對方苦追3個月後確立關係,期間送花,買禮物,接送上下班,見家長等,婚期訂於10月1日。
最近雙方吵了架,琳達感覺濃度下降了,問我「吵架了,我該怎麼辦?」
同時她還告訴我,自己非常看不起一個同齡的女孩,身高沒有她高,身材沒有她好,長相沒有她美,但是這個女孩的婚姻卻非常幸福。
每次回到家老公會很心疼的揉肩,一有空就給她做飯,有時間就帶她去旅遊。
更奇怪的是,他們夫妻每次吵架不但濃度沒有下降,反而兩個人更加恩愛。
那個條件一般的姑娘只談過兩次戀愛,關注「冷愛」也只有半年,戀愛經驗沒有她豐富,情感知識沒有她深厚,但感情卻比她順。
琳達很疑惑這是為什麼?
2
知道了很多情感問題的解決方法,卻處理不好自己的感情?
向明說: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明明有些人條件沒有我們好,但過得比我們幸福得多,運氣好得多。為什麼?
因為運氣差的人學習姿勢不對。估計是葛優躺~開個玩笑,不是姿勢而是知識。
我們人處理事情的順序首先是看到現象;接著是在記憶裡搜索解決方案;最後才用方法解決問題。
也就是說,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和方法是基於我們腦袋裡儲存的知識,基於過去的所見、所聽、所用。如果我們存儲裡沒有相關的解決方法我們是一定不會解決的。
但是像琳達看了好多的處理情感的方法和技能,記憶裡是有卻不能調用,我說這是慣性,你贊同嗎?
什麼是慣性?
這裡穿插個小遊戲,讓我們切身感受一下。現在你找一個人,無論男女,和他玩個遊戲。
遊戲規則是:一根手指代表1。第一步,你伸出1根手指問他「這是幾」,他會告訴你這是「1」;接著你伸出2根手指問他「這是幾」,他會說」2」;第三步,你伸出3根手指問他」1 1=幾「;然後你會發現他說「3」。
遊戲過程中如果他不配合你要重申遊戲規則確保1和2要答對。
玩了這個遊戲你會發現,慣性是一種非常大的力量。
我們每個人都是先學會1234567這樣的順序,後學習1 1=2的邏輯,也就是說12345的慣性大於1 1=2的慣性。
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習慣性的採用以前的方式。
怎麼辦?
我們的大腦每天要接收數千億個信息單元,如果要把所有的信息都收納進腦子裡,我們會精神混亂。
所以想要新鮮的有用的知識進入大腦,就需要不斷地複習和實操,才能被大腦保存下來,否則大腦會把它當垃圾一樣清理掉。
那是不是記住了方法就能經營好感情?
當然不是!記住這些方法就相當於擁有了一把砍柴刀,想要砍柴當然還要知道柴在哪裡。
經營好感情不僅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也要有發現問題的能力。
琳達之前有了刀但是沒有柴,現在是有了柴卻忘記自己有刀。
只有發現問題並同時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感情之火才能越燒越旺。
3
如何發現問題,未雨綢繆?
發現問題所需的心態準備:
發現問題的前提是正視問題。我們很多人都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包括我有時也是。
明知道自己有問題,但是不願意拿出來講,不願意和別人交流,自然思路也不會更寬,解決問題時能提取的方法就越少。
正視問題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發現真正喜歡我們的人。
因為優點可以讓我們結識更多的人脈,而缺點可以幫助我們識別知音。
發現問題是一個思維方式,也是一門技能,一般可以從以下3個緯度去發現問題。
一是正在發生的問題。
比如現在琳達和男友吵架了,這就是正在發生的問題。
二是理想和現實的差距。
在感情中我們常常會有非常多的期待,但並不是每一次期待都能成真,期待和現實存在差距也一定是有問題的。
要麼是我們的期待過高,要麼是感情出了問題,需要我們去思考和發現。
比如我們讓別人花一萬塊錢給我們,別人說我現在困難,只能有3000,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是7000,這也就說明是有問題的。
是別人真的困難還是我們話說得不夠好或者是關係不夠,這需要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去一一的分析。
三是將來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這種方式具有一定的告知性,需要我們通過以前的現象分析出趨勢和問題,從而把問題扼殺在搖籃裡。
比如上次向別人借一萬塊別人只借了3000給我們,下次再問他,他只借800,從3000到800的減少,也許說明關係正在逐漸變淡。
很多找到專業機構的人都是因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很好的發現問題,等到小問題積累多了變成大問題,自己沒有辦法解決時才來尋求幫助。而這時挽救的難度無疑是倍增的。
4
解決問題的方法從哪裡來?
開篇講到,我們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來自於我們記憶對於同類事情處理方式的收集,我們平時在生活中更多的是要拓寬自己的知識和見識,以此來補充我們的選擇性。
我推薦的第一種方式是向前輩請教。
這是一條非常便捷的途徑,以前人之鑑補已之短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規避很多風險少走很多彎路。
如果你是一個前輩,我也建議你平時多和後輩分享,因為每一次分享都可以幫助你把自己的知識體系重新梳理一遍,過程中也許會發現自己的知識還有什麼漏洞,這就是完善自我的過程。
我推薦的第二種方式是看書學習。
很多人會覺得看書真的有用嗎?以前在學校讀書那麼多在社會上能用到的都不多,現在再看豈不是浪費時間。
擁有這種想法的人,我建議你回頭想想自己有多少時候說到「自己讀的書還是太少了」的話。
第三種方式是回顧自己成功的原因。
我指的成功不一定是擁有多少錢,而是你有多少次能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達到的過程中自己用了什麼方法,然後把這些方法一一的記錄下來,適時和別人進行分享,整理自己的體系。
第四種方式諮詢專業人員,讓專業人員為你量身定製一套屬於自己的成長規劃。
這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但是有一定的準入門檻,如果沒有條件,那我建議你把冷大推薦的書籍好好的看一遍,這是僅次於諮詢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