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學不會新的知識技能?你落入了人才自我成長的誤區-人物誌

2020-09-30 擇天老師

常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他去參加了培訓班,同班同學在畢業之後,都靠著新學來的知識或技能開始在賺錢了,他去應聘了好幾家公司,卻沒有任何進展?

這絕對是花費高額成本參加各類培訓班後,大多數人的想法,尤其是自我成長成功學等課程,很多人在學習的時候覺得信心滿滿,認為接下來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難,可是回到現實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卻又發現先前學到的認知漸漸開始模糊,似乎又回到一開始的狀態了

為什麼學來的新知識技能會逐漸消失?

夫學,所以成材也;恕,所以推情也。偏材之性不可移轉矣!《人物誌》

學習新的職能課程,是為了讓自己學會更多的工作技能、知識,在職場上更進一步提升自己的能力、眼界,當你要學習不同的領域或接受新的觀念時,你必須放開心胸去揣摩、體會另一種知識的運作和人的行為,如果你不是打從心底願意的話,你是不會改變的

你學習的通常是自己的專業、管理、財務、行銷、運營等領域,你會發現你喜歡或是擅長的就在某個領域,當你要「跨界學習」時,通常學習的效果並不會太好,如果課程內容又趨向於通識教育的時候,在學習的時候就不容易針對每個人的特質來因材施教,只能靠自己的努力,認真學習。


學習示意圖


雖教之以學,材成而隨之以失。《人物誌》

劉劭認為,即使人才學習各種不同的知識,在成材之後,仍然會將很多與自己本性不符合的知識統統丟掉,不會去實踐或記住它。

這就是為什麼如果這項課程不是自己選擇去參加的,即使學習完成,過了一段時日,沒有實踐日積月累的練習,特別容易將學習內容拋諸腦後;如果是自己喜歡且擅長的領域,就會時時的練習和不斷的實踐,你會習慣性的用自己在某個偏材領域的思維及自身的邏輯來取捨需要用的知識。

不要跟風學習

國人喜好「學習」是一項傳統,而且現在流行什麼,通常都會有人一股腦的跟風,深怕錯過了什麼重要的機會,可以「魚躍龍門」。以老師本身的學習及授課經驗可以告訴你,如果一開始,你沒有弄清楚「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你就會花費很多的知識在浩瀚的培訓世界中摸索,金錢不足惜,學習的「黃金時間」才是最大的資源浪費。


別跟風學習


想學習,先做好第一步

學習前,記得先回溯自己在童年、青年、求學過程或工作的經歷中,找到自己真正擅長,也願意長期耕耘的領域,最好有機會找自己的老師、好友、家人談談,了解一下在他們的眼中,你的優勢在哪裡。參照第三人的看法,才有機會修正自己

現在的專業不是我喜歡的怎麼辦?

很多人在求學的過程,選擇科系或專業時,常會受到家人的期望社會的熱門職業同學的鼓動過往對成功人士的認知來決定自己要做的職業,有一部分的人在進入社會或職場後,才發現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並不是自己想要的。


檢視自己的強項、競爭力


解決方案

此時,你要靜下來想一想,目前的專業如果不是你特別喜歡的,但是你已經花了這麼多年的求學時間在這上面,那它是你擁有的謀生工具,維持你的生活水平,照顧你的家人,此時此刻,更應該就目前的基礎,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強項-如喜歡挑戰新鮮事務喜歡接觸人創意研發管理整合等,讓你在原本的職能基礎上,加上你的強項,這樣你才會在職涯發展上,更進一步提升,也找到屬於自己喜愛的領域。

文/擇天老師

立志將傳統文化系統化、簡單化,讓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國學傳統文化的益處。

取材/中國古代人才學《人物誌》

適用/識人學、人才管理、認識自己

文章內容均為原創,歡迎分享,不得轉載哦!

—— END ——

我是#擇天老師#歡迎您「關注」和評論,謝謝。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學了很多情感知識和技能,卻經營不好自己的感情?
    為什麼在工作中別人能那麼厲害,我就做不到?為什麼我很想做好一件事情,可我每天都是在焦慮中度過?你有類似的問題嗎? 1她條件沒我好,情感知識沒我多卻過得比我好?琳達今年28歲,經歷過5段感情,關注「冷愛」公眾號3年,每一期問答和技能都看,現戀愛中。
  • 年輕就該多嘗試,教你20小時Get一項新技能,python
    我這裡推薦一些參考方法:可以去知乎了解這個技能能幹嘛,怎麼學或者看相關書籍目錄,相關視頻課程目錄,了解大概內容可以去相關課程專題網站看知識框架再從中找自己應該重點學習的點,這個隨著你的積累,會越來越容易的比如突然哪天你想學開車(我說的是在家學開車,不是駕校),我打賭你肯定不會上網或買書來看汽車是什麼組成的
  • 寫作是倒逼成長最好的辦法,也是這個時代必須掌握的技能
    寫作是一個深入思考的過程,它逼著我們不斷思考、吸收、內化知識,倒逼我們著我們學習成長;寫作是一個反饋過程,通過寫作我們能知道自己學習掌握的情況,從而查漏補缺,進而提高學習的效果;寫作是理解記憶的過程,我們通過已有的知識來表達新知識(用舊知識編碼新知識),將新舊知識捆綁在一起,在不知不覺中加深理解記憶。
  • 瞬息萬變的未來,你必須要掌握的5種技能
    不可或缺的意思是你工作出色,效率高,老闆不會讓你離開。這意味著你具備了幾乎每個僱主都在他們的僱員身上尋找的技能。好消息是:你仍然可以重塑自我,提高技能或學習新的技能來使自己獲得職業上的成功。考慮到社會對技能需求的變化如此之快,你必須通過對自己和對你來說重要的事情進行投資,以便為未來的工作做好準備。成長的心態會讓你為未來做好準備沒有持續的成長和進步,成就、成功這些詞就沒有意義。
  • 你缺了一種知識所以導致了你的平凡
    這世間有三種學問: 1.學校學的各種規範,公理,公式,原則,原理等解釋自然,解釋社會的知識。這類知識,它讓我們能快速的成長,汲取其中的營養,成長為一位合格的崗位性人才。 2.社會中的人際往來,層級交往,利益交換,圈層社交,階級作勢,資本造威,血緣同慨,文化兼容,黨同伐異,政治縱橫開拓,經濟翻雲覆雨,軍事合縱連橫等等,都是書本上的公式定理學不會的,需要你在現實中快速的領悟和成長。這類社會學知識是決定一個人走向社會之後依然是一個個體,還是一個群體的代表。
  • 工作之後怎樣進行自我成長?自我成長有什麼意義?
    在這之前我們孜孜不倦地從外界學習,學習生存於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算是「術」的積累。術之後,得踐行得「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這些頭腦層面的知識需要轉化,轉化去服務我們的生活和生命。同時,這之前,我們從外界的反饋,別人的評價,以及所獲得的成就來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定位自己。此後,我們得學著自我覺察,自我認識,接納自己,活出真實的自己。
  • 你覺得辦不到的事或許在別人眼中很簡單,如何實現自我成長?
    如銷售行業,在你未系統學習銷售所需的知識、理念等的情況下,你就會感到困難,而當你了解、學習的越多的時候,你就會覺得越簡單。還有另一個原因,很多人都是悶聲賺錢,而不會把自己賺錢的方法、思路分享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在網上很難搜索到真正的賺錢乾貨,大多都是說個表面有用的知識,你交錢進社群後能不能學到乾貨還不一定。這就導致了在網上看到的大多數是失敗者或痛苦掙扎者的抱怨訴苦。
  • 小夫妻偷偷親熱被4歲女兒撞破,如何對孩子講解性知識?
    「媽媽,你為什麼趴在爸爸身上?」四歲女兒突然出聲,讓正在親熱的小夫妻愣了一下。原本以為女兒已經睡熟了,所以才想著親熱一下,忘了女兒就睡在旁邊,而且是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醒來的情況的。這個時候,媽媽說:「媽媽和爸爸在做愛人之間才能做的事。你怎麼醒了?是餓了嗎?」媽媽這樣的回答既沒有逃避敷衍孩子的問題,也表達了對孩子的關心,適當地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
  • 有了這四種考慮,一個人就不會迷失自我,從容走自己的路
    立命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天命,找回原始的生命覺知,不能在世間的欲望中迷失自我。「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忠信代表價值信條,行代表禮節操守,文就是知識技能。這裡的學,指的是學問與技能。孔子的私學要求「學而時習之」,就是學了知識技能後,要找到平臺去實踐,達到學以致用之效。「學之不講」之「講」指的是講習,也有實踐之義。
  • 《凹凸人物誌》第十期:星月魔女凱莉,你們的凱佬回來了,人物誌恢復...
    凱莉第一次在動漫中出現在我們眼前的是第一季金和紫堂幻一起捕獵,然後恰巧碰上了凱莉正在被鬼天盟的人追捕。星月刃是一項獨特的元力技能,其中星鏢屬於元力武裝體系,可自由操控進行攻擊,也可放大用於防禦。月刃是神奇的活物,介於元力武裝與召喚獸之間。月刃主要負責攻擊,同時也是兼具飛行功能的載具,凱莉一般防禦也會用月刃,但因此導致月刃受損嚴重兩次,不過由於月刃有部分是生物,所以具備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被嚴重損毀後需要較長的時間進行恢復,期間無法使用。
  • "獨立思考"是自我成長中最有效的利器
    &34;是自我成長中最有效的利器伍海春思考到位了,一切問題迎刃而解。善不善於思考,是一個人素質能力的體現。一個善於思考的人,必然是足智多謀,辦法和點子多;一個不善於思考的人,必然人云亦云,隨波逐流。另外,別人的方法,通過自己親自試一下,如果不適合你的自身條件,那麼再好的方法,也是不可取的。有個故事:飛機上,烏鴉對乘務員說:&34;豬聽後也學道:&34;乘務員把豬和烏鴉扔出機艙。烏鴉笑著對豬說:&34;豬因沒翅膀學不了飛的本領,向烏鴉學飛翔也沒用!它就應該在地上活動、覓食,你不會飛的本領,那你跟烏鴉跑到天上去幹嗎?
  • 用知識武裝自己
    學知識就是把文化知識的東西用在最前端,這樣才能保護好人的本體,生命才是最珍貴的東西,身體生命是在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拿出來用的。 所以說,天天靠打架爭強鬥勝為生的人其實就是愚,就算是拳王也不是什麼比賽都參加,平常能不用就不用,用也只是訓練,使得身體、技能更強,只有關鍵的時候才會和別人去比賽,發揮全力。
  • 知識是學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
    學習學什麼?學的是知識;練習練什麼?練習練的是能力;悟又悟什麼?悟道悟的是智慧。知識,每個人只要化點時間,多多少少能學會一點;能力,每個人只要願意,多少也能練出來一點;唯獨這個悟,它是修出來的,通俗點兒說:就是思想上的覺悟。 一個人想改變,其核心在於思想。思想的轉變又來自哪裡?思想的轉變來自於生活的點點滴滴。
  • 王恆晉:心理行業爆發背後,是人才的匱乏
    在後疫情時代,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各種產業模式,也從昔日的不溫不火不斷升溫,迎來新的機遇。疫情之下,社會心理問題顯著一項來自北京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對於這場疫情,我國有44%的民眾感覺到恐慌和害怕。懷疑自己患有新冠肺炎的佔19%;出現軀體化症狀(失眠,頭痛等)的民眾則佔7%。
  • 把從學校裡學的東西忘掉,多學點賺錢的本事,而不是打工的技能!
    如果只想掙一份工資收入,想升職加薪,運用學校裡教的那套東西足夠了,不需要再學太多。有學歷的人,只要不懶,在任何地方都能掙到錢,能把學校裡教的知識用出來,升職加薪就能實現。為什麼學校教的知識只能掙錢,很難賺到錢?
  • 為什麼你不喜歡學英語?因為你是在學英語,而不是在燻英語!
    本文首發於wechat account:阿玲讀書說起學英語的苦,許多人能講一籮筐:上高中時,英語是必考科目,成績不好,就上不了好大學;上大學時,沒有英語四級證,就不給發學位證書;工作後,英語實戰能力不行,就不是國際人才。英語確實是許多人的痛啊!
  • 我們的認知,正在被這3種思維誤區毀掉
    為此,鄧寧和克魯格發表文章,總結出了「達克效應」,並指出人們經常呈現的特點:「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準; 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準; 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之所以會普遍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大部分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自信心,總是傾向於過分高估自己的能力。
  • 在我們學習時,除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思維方式
    儘管我不是個學霸,但我總是保持著學習的姿態,學習自己認為應該學的各種東西。還一直主張別人可以學到就學點,不要浪費時間浪費精力。據說我患有嚴重的焦慮症。或許吧,年輕的時候也覺得生活不易,多年後才釋然,因為曾經的付出,讓今天的自己有了很多選擇。
  • 如何通過閱讀,一次性掌握書本的知識
    我們不能預測以後社會發展到什麼樣子,但要是一直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接納新事物,掌握新技能,總會跟上社會的步伐,總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學習知識效率最高的辦法是讓人手把手教,猶如上學一樣,老師教然後自己做作業和實踐。這個方式最大的缺點就是成本高,而且有些東西別人也不一定會手把手教。所以,剩下的最好辦法就是自學。
  • 學好把握龐大複雜知識的四個認知
    違背了記憶法則,原則上一個人學習一個知識,學1000遍,也學不會。相反,如果把握遺忘曲線的規律。那麼,合理的複習5遍,就很難忘記了。當然,此後需要應用學來的知識和技能。如果長時間不用,還是會忘掉。所以高手都會周期性的有意練習他們已經學到的技能,防止手生和技能丟失。例如查理芒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