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22歲,家庭貧困,但好在你勤勞懂事,一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通過高考,熬到大學。
你靠著獎學金和助學金等到大學畢業。
你準備大展拳腳幹一番事業,覺得自己有著光明的未來。
結果還沒等來某個公司的offer,你得到一張法院傳票:
————你的父母把你告上了法庭。
原因是:22歲尚未立足社會的你,拒絕撫養自己2歲的弟弟。
被父母告上法庭尚不能讓你心寒。
心寒的是,你站上被告席,且你輸了這場官司。
從此喜當媽,四捨五入相當於一邊完成大學學業,一邊還生了個娃。
等到畢業的時候,娃已經2歲了,都還來不及考慮自己的吃住行,又要馬不停蹄的養弟弟。
這絕對是,我能想像到的比較慘的人生劇本了。
而這悲慘的人生劇本,現實生活真的有人拿到了。
就很離譜。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一對靠低保生活的夫妻,在大女兒20歲的時候,頭一熱決定生個二胎。
估計在他們眼裡,養不起是不存在的,畢竟女兒都考上大學了。
考上大學,相當於就是碰了一半金飯碗,發家致富指日可待。
但他們不知,一年本科的應屆生人數高達800多w。
再不濟,生出來繼承自己的低保也是可以的。
沒曾想現實比想像殘酷,低保遠遠承載不起一個生命。
於是迫於無奈,他們只能對自己的女兒下手了。
能養就養,不能養就告。
令我無望悲傷的是,姐姐通過學習讀書,有了平等自我的意識。
下定決心衝破道德的約束,勇敢說不,拒絕撫養弟弟,但她依舊逃不過法律條款的約束……
的確,父母的勝訴是根據法律條款來的。
有律師表示:根據我們國家的婚姻法二十九條還有第二款規定:
由兄、姐扶養長大的有負擔能力的弟、妹,對於缺乏勞動能力又缺乏生活來源的兄、姐,有扶養的義務。
以及即將生效的《民法典》都在說如果父母對於孩子沒有撫養能力,這種情況下,成年兄姐是有扶養未成年弟妹義務的,也就是說,對於這個只有兩歲的孩子來講,姐姐的扶養義務是不可以拒絕的。
知乎有年薪百萬的大佬出來分析這個案例。
大佬表示不慌,莫慌,撫養和扶養根本就不是一個概念嘛。
撫養代表姐姐要承擔弟弟的生活費、學費、婚嫁費等等,但是扶養只是幫著父母養,每個月按照當地最低生活水平給予弟弟一定的生活費用。
而給付金額根據弟弟的生活實際需要和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來定。
參照撫養費數額標準,有固定收入的,可按照月收入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給付,但不得超過百分之五十……
於是,我又看到有網友出來瞎操作算了一筆帳單,
大致想表示的是,算下來姐姐每個月最低只給弟弟88塊錢(並沒有依據)。
網友表示,88塊錢嘛,就當每個月衝了一次話費,根本不算個事。
能講出這番話的人,可謂是活靈活現版的「何不食肉糜」。
就像現在有人張口閉口的談:「不就是一杯奶茶錢」。
可他們根本不知道,中國有10億人沒有喝過奶茶,您口中的一杯奶茶錢,也許是人家一星期的夥食費。
已知姐姐來自農村低保戶,大學全靠獎學金和助學金至今還未有穩定工作的前提下,一個月88塊錢,對於這個女孩來講都彌足珍貴。
88塊,每餐給自己加點肉,犯懶的時候打個車回家他不香嗎?
退一萬步說,就算姐姐真的有收入,有能力,我依舊覺得哪怕是88塊出得心不甘情不願,簡直趕鴨子上架的冤大頭。
以至於能徐徐打出100個憑什麼?
更何況,弟弟姐弟兩人相差20歲,父母也已經年邁,女孩不僅要承擔起養老的責任,還至少要幫養弟弟16年直到成年。
法庭之上給出的是最低生活保障,真的落實在生活的時候卻是橫生變故,舉步維艱。
有人覺得這姑娘簡直比二婚還慘,平白無故撿個兒子,也有人覺得姑娘好說不說起碼在婚戀市場上就已經大打折扣了。
您說說,憑現在男的這個現實程度,一聽說你不僅有吃低保的父母,還有嗷嗷待哺的弟弟,是個正常人都想腳踩風火輪趕緊跑掉。
雖然從道德和法律層面,姐姐都逃不脫扶養2歲弟弟的義務,但是不妨礙我覺得很生氣。
到底憑什麼憑什麼憑什麼啊!
私以為,不管是父母的自私還是判決都爛透了!
可知,這個22歲撫養2歲弟弟勝訴的案例,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只是這次剛好引發了比較多的關注。
2019年的時候也有類似的拒絕撫養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的女孩。
恐怖的是,這次熱搜之後像是開了一個先例,
之後類似的案件恐怕會越來越多。
居然這樣也可以勝訴?
於是一些自私的父母們,紛紛把自己的姑娘告上法庭,兒子強行孫化。
我粗淺的參照影視劇,這樣變態畸形的撫養方式,養出來的哥哥/弟弟多半都是寄生蟲來的。
人性就是這個樣子,一旦學會索取便不會放手。
更何況,在一些偏遠地區,重男輕女的家庭,
女孩生下來的義務,就是為家裡的男娃服務的。
曾經我以為只是個人觀念的問題,如今又拓寬了新大陸。
這哪裡是個人觀念,這簡直是「合法扶弟魔」。
這個事件當中,姐姐拒養弟弟沒錯,她自己的生活都成困難。
2歲的弟弟也沒錯,他也是莫名其妙被生下來,生下來沒多久還沒人養。
網友們痛恨的是父母,到底是有多自私,在明知道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還要生二胎?
生二胎的時候是否和大女兒商量過?
最蜜汁操作的是,這對夫妻生完孩子然後把孩子當鍋甩,一腳踢給涉世未深的女兒,這就好比,小兩口生了孩子,不管不顧交給父母一樣。
誰生誰養,只生不養,實屬該罵。
類似於伏地魔啥的,我已經不想討論了。
老妖本人就是個扶弟本魔,前後投入十來萬之後,前不久才鼓起勇氣,堅決抵制壓榨,拉黑了弟弟。
只是家庭的事情,也不是一鍵拉黑可以解決的。
拉黑之後的老妖也並沒有輕鬆到哪裡去,
她常常去心理諮詢師那裡問:
「我是不是太殘忍了,畢竟是家人。」
對於弟弟反覆的索取,她也常常在背地裡心軟,明知道是撒謊,還是抱著僥倖心理覺得:
「萬一是真的怎麼辦?如果真的出什麼事,我會良心不安的....」
綜上,一時扶弟一時不爽,一直扶弟好像還花錢買了個心理慰藉。
真實的花錢找罪受,扶多了還容易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姐姐幫著養兒子,誰來負責支付姐姐的心理帳單?
所以為了女孩們的身心健康,這邊建議實在沒能力的親親,一胎之後馬不停蹄的去結紮。
好早之前,看到一位博主作為過來人身份,安慰迷茫中的年輕人。
他讓大家不要著急,財富總是會積累的,只要好好上班,認真理財,只要沒有家人的拖累,30歲來臨之前,實現小範圍的財富自由不是夢。
可殘忍在於,我們這代人,到底又有幾個能倖免於親人/家庭的拖累?
我身邊的好幾個同事,
上班幾年,不僅自己身體處於亞健康狀態,
焦慮催促下,大都也把自己存到的第一桶金,馬不停蹄為雙親買保險,買重疾就為了之後負擔能稍微輕一些。
給父母買了保險還不算完,自己的保險重疾也要安排上,
年輕人也害怕哪天自己倒下了,還要返回去拖累父母,
對於他們來說,何來的財富自由,就平時大家鼓吹的口紅,車釐子自由就足夠讓人一哆嗦的。
更何況,目前這個社會也的確存在不少「壓榨式父母」。
而更殘忍的是,女孩總是被家庭壓榨的對象。
張韶涵的事想必大家也很熟了,母親生活糜爛,父親嗜賭如命,靠每個月不斷的伸手向張韶涵要錢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且還是貪慾越來越強。
索要不成,就直接從背後給張韶涵一刀,甚至誣告女兒吸毒的魚死網破,搞得張韶涵的娛樂事業從此跌入低谷,險些毀了一生。
近些年的影視劇,不管是樊勝美,還是房似錦,以及蘇大強都無不在控訴這些自私的壓榨式父母。
回到現實生活中,那些快被父母榨乾的年輕人,他們也要崩潰了 。
33歲的吉米,工作十年了,一個月工資兩萬➕到最後一分錢也沒存上。
她有個弟弟,二十多歲的人了,沒有工作在家發爛發臭。
吉米的爸媽總覺得她在外面賺大錢,甚至連弟弟倆孩子上學的費用她出。
後來,直到吉米的爸爸心臟手術,徹底掏空了她……
正如那對要求女兒扶養弟弟的老夫妻一樣,他們的自私促使他們不斷的「催債式索取」:不給錢不出力就是不孝,不孝還要被告上法庭。
這些懦弱自私的父母榨乾著孩子的血,抽掉了孩子的靈魂,破壞了孩子的家庭,毀掉了孩子的生活,卻絲毫不自知。
甚至還洋洋得意:看,這就是我的孩子,我把她養大,她就得無條件養我滿足我。
越窮越生,越生越窮,窮則開始壓榨,開始索取。
多少父母把自己的人生難題,寄托在生孩子這件事上。
電影《何以為家》一開場就炸裂,
年紀不過十來歲的小男孩,張口便要把父母告上法庭,
原因是:父母生了他。
出生在貧困家庭的他,剛開始有點力氣,就要出去當勞動力養家。
他眼看著妹妹剛來月經就要被賣掉,嫁給土豪賺錢。
後來,他進了監獄。
父母來探監第一件事就是告訴他:又懷孕了。
因此,男孩決定要告自己的父母,告他們的自私,告他們只生不養不負責任。
電影的結尾,男孩聲聲啼血的說:
我希望大人們聽我說,
我希望,無力撫養孩子的人,別再生了,
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或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的最穩的一句話是:「滾,婊子的兒子」
「滾,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我住在這裡的地獄,
我想一堆腐爛的肉,
生活是個婊子,
我以為我們能做好人,被所有人愛,
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願我們做洗碗工。
做父母之前,先學會做人,不知道還要講幾次。
相比較,22歲少女拒養弟弟被告上法庭。
我更願意看到,多一些不負責任,只會壓榨的父母被告上法庭,上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