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白茶清歡,喚醒最好的自己。
海林閣曾說過,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界限感就是懂得自己與他人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明白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那麼說白了就是在人際關係中掌握適當的分寸,你有你的空間,我有我的自由,各得其樂。
一個沒有界限感的人常常把自己依附於他人,邀請他人跨入自己的家鄉,也常常把自己的意願強加於他人,強行跨入他人的殿下。
前段時間杭州有一個18歲的女孩,因為躺在床上被父親拍小視頻,發到了家人群,面對女兒的控訴,父親仍然一臉的不以為然,還不是你不聽話,被誤解的心酸,被公之於眾的事情在孩子眼裡都是天塌了的大事,但對父親來說根本不值一提,父母沒有分寸的介入孩子的領域,孩子的人生正一步一步毀掉。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曾說過,很多中國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關係,邊界感馬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環,有些父母以愛的名義嚴絲合縫的要求孩子,那麼歸根結底不過是想控制孩子,讓他們按照自己制定的標準生活,以愛為名不留餘地的突破安全邊界,不但給了孩子最深的傷害,也讓孩子承受著難以想像的壓力。
父母越俎代庖就是最大的傲慢,有人說中國家庭痛苦的感染就在於普遍缺乏界限感,特別是在家庭教育中常常因為愛而模糊了界限。
在綜藝節目《我家那小子》朱雨辰的媽媽上了熱搜,她對兒子的愛,她的教育方式,打她的同時又覺得悲哀,不肯放手的母愛會毀掉孩子,朱媽媽用整個生命去愛兒子,犧牲到沒有自我的方式,難怪朱雨辰會覺得這種愛壓力太大,想逃避。
父母總喜歡用「我是為你好」這樣的話語來逼迫孩子聽從自己的決定,無形之中父母從一個保護者變成了迫害者。
淄博蘭的一首詩是這樣寫的: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個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身旁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理性的父母都會認同你的觀點,
那就是每個人都有自我邊界。
一個人就是一個單獨的世界,當我們跟其他世界產生交集的時候,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什麼事能做的,什麼事不能插手都需要清清楚楚,方向感是幸福婚姻的標誌,如果一直佔有,感情一定會消退並適得其反,這是宇宙的根本規律。
真正成熟的人都是界限感分明的人,他們深深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不是太過熱情,不是防範,幸福是在於認識一個人的界限而愛上這個界限,而最舒服的人際關係就是有界限。
親子關係一直都是父母必須重視的一個問題,如果現在的你正在迷茫,歡迎你來白茶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