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成為近幾年的熱門討論話題,不管是現實事件還是影視書籍都廣有呈現。比如五年前曾轟動一時的北大才子弒母案,比如熱播劇《都挺好》、《流金歲月》,比如書籍《原生家庭》、《療愈你的內在小孩》等都有所涉及。
《重啟人生: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這本書就是關於如何走出原生家庭陰影的指導性書籍,本書由國家心理督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金尚所著,她總結出一套系統的解決代際創傷的理論和方法,也是她親身實踐過的行之有效的療愈法。
《流金歲月》裡,朱鎖鎖向閨蜜蔣南孫發出一個來自靈魂深處的疑問: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一個完美的家?朱鎖鎖從小寄住在舅舅家,爸爸是個船員很久不回一次;蔣南孫家祖孫三代同堂,奶奶卻「重男輕女」,給她取「男孫」諧音的名字。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家庭,也不存在完美的個人,家是由個人組成,而且比個人加和更為複雜。
從原生家庭走出來的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會受傷,這是由於嬰兒初生時的軟弱無助,必然會經歷各種考驗。身體的飢餓寒冷,語言的缺乏沒有回應,這些都會帶來痛苦的體驗,嬰兒自有一套處理痛苦體驗的方式,在成長中也不斷反饋和投射這些處理經驗。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母親的正向反饋就能發展出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更有勇氣去探索世界。如果母親的反饋是拒絕、惱火或者焦慮,那麼孩子對痛苦的體驗也是抗拒,太頻繁就會造成創傷。所以每個長大的孩子都歷經艱難。
金尚在《重啟人生》這本書裡創造了一套代際創傷療法,分為五個階段,具有很強的實操性。第一個階段是:虛擬愛以重建安全感;第二個階段:臣服當下以哀悼失落的童年。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前面兩個階段,萬事開頭難,要重建和告別尤其難。
一、虛擬愛以重建安全感
我們感覺到受傷,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所以療愈的第一步就是重建安全感,而重建安全感需要愛。
書裡提到一個經典的恆河猴代母實驗:一個安裝有奶瓶的鋼絲網做的假母猴,一個沒有奶瓶摸起來舒適柔軟的絨布假母猴。小猴子只有在吃奶的時候會在鋼絲網母猴身邊,其他時候都在絨布猴這裡。如果把一些讓小猴感到恐怖的大蜘蛛、蟑螂等玩具和小猴放在一起,小猴子會依偎在絨布猴身邊,如果沒有絨布猴,它們再害怕也寧願獨自蹲在地上像個蘑菇,不會奔向鋼絲網母猴。金尚得出結論:愛是一種生理需要,是依戀、撫觸和擁抱。
沒有安全感是沒有得到足夠的愛,可是父母已經造成過傷害,時光也不可能倒回。所以通過虛擬愛來重建安全感就顯得必要而可行。在這虛擬愛中,幻想一個安全的身體環境即母胎記憶。如果對曾經感到受傷的事情難以忘懷,就把曾經的故事改寫成一個可以接受的溫馨的充滿愛的故事,然後再進行生命的自我重建。
二、臣服當下以哀悼失落的童年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直面永遠是最簡單粗暴、直接有效的方式。魯迅說,「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難的是有勇氣去直面,這勇氣得益於第一階段裡愛的重建。
一個完整的哀悼需要經歷四個階段:從麻木否認到情感大爆發,然後尋找往日痕跡,最後才接受面對。
從心理學上講,不完整的哀悼會損害喪失者開始及維持親密關係的能力,並影響規劃自己餘生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哀悼是完結悲劇的終結力量,哀悼,意味著完整的體驗了生命中該有的情緒。
有一個段子:兩個分手的人再相遇,前任:「聽說你到處跟人說我死了?」人們說,死掉的前任才是最合格的前任,因為這樣才有全新的開始。
那些未經歷過完整哀悼,或者連一丁點哀悼儀式都沒有參加過的人,通常會經歷漫長而痛苦的抑鬱和悲傷,甚至一生都籠罩在灰色暗淡的基調中,不得解脫。
結語
《流金歲月》的插曲歌詞唱到:
那個嚷著要離開的小孩
後來 有沒有幸福起來
那個耗盡她一生的等待
後來 是否把委屈解開
面對原生家庭的創痛,有人選擇逃離,有人選擇忍耐,有人選擇反抗,有人選擇重建自我。人為了被愛而誕生,為了愛自己而成長,為了愛他人而生存。
致每一個受過傷的你,都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