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年輕的時候,都希望能擁有一位白馬王子型的伴侶:相貌英俊、事業有成,是一個重要人物。我們希望自己擁有一份光鮮的職業,但挑戰不高,也不需要承擔太多風險。我們希望我們能擁有這些,作為我們身份的象徵。
但是現實往往是截然相反,沒有什麼事能讓我們感到簡單輕鬆的,但為什麼我們還是感到滿意呢?是因為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
人們對能力擁有兩種不同的理解:一種認為能力是固定的,需要被證明;另一種認為能力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通過學習來培養的――這就是我們認識到的思維模式的過程。
進入一種思維模式,就如同進入一個新世界。在其中一個個人能力固定的世界裡,成功需要我們證明自己的聰明與天賦,證明我們自己的價值;而在另一個能力可以改變的世界裡,則需要我們提高自己,去學習新知識,發展自己的才能。
在前一個世界裡,努力是一件壞事。努力,和失敗一樣,意味著你不夠聰明,不過有天賦。你足夠聰明,根本就不需要努力。而在後一個世界裡,努力可以讓你變得更聰明、更有才能。思維模式其實就是一種信念,它們是強有力的信念,但它們只是我們意志的一部分,我們是可以改變自己意志的。
我們每個人在剛出生時都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嬰兒每天都在拓展自己的技能。而他們學習的並不是普通的技能,而是人生中最難的任務――比如走路和說話。他們從來不會說太難,了或者說這些技能根本不值得自己為之努力。嬰兒不會擔心自己犯錯誤或者丟臉,他們往前走,摔倒,再站起來。他們就這樣跌跌撞撞的前行。
是什麼讓這種生機勃勃的學習熱情走到了盡頭?是固定型的思維模式!一旦孩子們開始有能力評估自己,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就開始變得對挑戰有畏懼,開始擔心自己不夠聰明。
如果你必須做出選擇,你會怎麼選?大量的成功和自我證明?還是很多挑戰?我們不僅需要在智力方面做出類似選擇,還需要選擇自己想要怎樣的人際關係――可以支持你自我意識的人和可以促使你成長的人,誰才是你的理想伴侶?
固定型思維模式者認為,她們的理想伴侶應該有如下特徵:
1.把他們放在神壇之上。
2.讓他們感到完美。
3.崇拜他們。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希望與另一種類型的伴侶相處,她們的理想伴侶應該有以下特徵:
1.看到他們的缺點並幫助他們改正。
2.鞭策他們變成更好的人。
3.鼓勵他們去學習新事物。
你是不是已經在想,兩個社會模式不同的人走到一起會怎麼樣?一個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女性講述了他與一個固定思維模式的男人的婚姻:
當我開始意識到我犯了一個大錯的時候,我的生活已經麻煩重重。每一次我提出「為什麼我們不嘗試多出去走走」或者「我希望你在做決定之前能徵求一下我的意見」這種建議室,他就會感到很不高興。結果,我提出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解決,我還不得不花上整整一個小時的時間來修復我們的關係,讓他重新開心起來。而且,他之後還會跑去給他媽媽打電話,他媽媽總能給予他所需要的崇拜之情與所需的寵愛,我們當時都很年輕,剛剛步入婚姻。我只是希望我們能夠溝通而已。
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並不僅僅尋求挑戰,他們還會在挑戰中成長。挑戰越大,他們的成長空間就越大。美國當時最棒的女足球運動員米婭·哈姆說:「我的一生都在努力,一直在試圖挑戰,自己去和那些比我年長、更強壯、更有技巧和經驗的運動員,也就是比我強的人比賽。」
當你躺在床上快要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可以說的一句很了不起的話――我這一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全部潛能。如果你這一生只去做一些簡單的事,那麼你應該感到羞愧。
假如你現在去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並報了一個培訓班。在一些課上,你的老師把你叫到教室前面,向你提出一個接一個問題。
把你自己放入固定形式為模式。這時,你的能力受到了挑戰。你是否感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你身上?你能否看到老師對你進行評估的表情?感受這種緊張的氣氛,感受你的自尊正在顫抖搖擺。那麼你還會有別的想法和感受嗎?
現在,把你自己放入成長型思維模式中。你是一個初學者――這也是你會在這裡的原因。你來這裡的目的就是學習,你的老師是你學習知識的一個資源。感受那種緊張的氣氛正在遠離你,感受你的思維變得活躍。
所以,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如果我們像這些成長型思維模式者一樣,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可以發展的。那麼,我們對自己現在的能力水平就會持比較開放的態度,即使它還不值得炫耀。此外,如果我們像他們一樣,以學習知識為目標,那麼我們需要對自己現有的能力有一個準確的評估,才能更有效的進行之後的學習。固定型思維模式讓我們更關心別人如何看待我們;而成長型思維模式,讓我們更關心能否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