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女辛辛苦苦付出半輩子,退休後想要過上自在的生活,給自己找個伴,本應是皆大歡喜的事情,但卻有將近70%的退休老人不敢招惹「黃昏戀」,他們到底在怕什麼?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
退休老人爭了大半輩子的骨氣,不能活到老了,反而落了一個壞名聲。
就像劉大娘一樣,自己一個人苦哈哈的為子女忙碌大半輩子,好不容易熬到退休,本想著後半輩子自在的生活,找個伴也照顧照顧自己,感受一下晚年的溫情。
劉大娘的黃昏戀才剛剛有點苗頭,就被街坊鄰居傳成倆人已經同居,更有甚者還傳出倆人做了一些不可描述的越軌舉動。
其實劉大娘跟男方才見過三次而已,每次倆人都會在小區裡走一走、聊聊天,就被街坊鄰居傳的天花亂墜。
這讓劉大娘的面子往哪擱,以後在小區裡還怎麼生活下去!不能為了一時的歡樂而斷送一生的名聲,劉大娘果斷結束還沒發芽的黃昏戀。
閒言閒語,是人到老年心底的懼怕。他們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即使是一些無關痛癢的人,也會讓他們備受煎熬。
與其為了短暫的幸福招來閒言閒語,索性不去招惹「黃昏戀」,為的就是保住半輩子的名聲。
積攢半輩子的積蓄,都是為了給子女留著,自己都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又怎麼會答應別人覬覦財產呢!
何大爺的老伴早幾年病逝,何大爺自從退下來後,就加強身體鍛鍊,怕自己步了老伴的後塵,也是為了能給孩子減輕點負擔,畢竟歲數大了之後,稍微有個小災小病的,在孩子眼裡都是天大的大事。
去年的某一天晚上,何大爺起夜時,腳底一滑跌倒後,直到第二天下午才勉強能站起來。這期間何大爺一直都坐在冰涼的地板上動彈不得。
那次意外給何大爺敲響了警鐘,人老了,身邊還真得有個人互相照看著,以備不測。
有人給何大爺介紹一個比何大爺小10歲的大媽,兒女都在外地,早點離婚後就一直單身至今。
相處幾次下來後,互相覺得脾氣秉性還都挺相投的,就想著在一起互相照應著過下半輩子得了。
沒成想大媽卻這樣說,互相照應可以,但是得滿足她幾個要求:
按照大媽的意思,何大爺比自己大10歲,要是比自己先走的話,自己照看何大爺這麼多年,不能白白照顧,多少要些保障。
在一起生活就要有名有份,要不然傳出去不好聽,影響她的聲譽。
何大爺一聽這種要求,果斷拒絕了大媽的要求,要錢要房,寧願不要,住進養老院也比被人算計下半輩子的好。
習慣使我們順從一切。——伯頓
熟練了某些舉動,就會養成習慣,漸漸的就成為了身體機能的一部分,讓人不得不順從著習慣生活。
女人天生就是勞碌命,成家後照顧孩子、照顧丈夫、照顧雙方父母,照顧人的行為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哪怕是換了人,也逃脫不了習慣便順從的命運。
謝阿姨剛從廠子裡退下來,身邊的親朋好友就要給她張羅一場黃昏戀,希望苦命的她晚年也能有人照顧。
這也是源於謝阿姨人緣好,在廠子上班的時候,只要有人需要幫忙,謝阿姨總是第一個衝上去幫忙,給同事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自從孩子上學時丈夫意外過世後,謝阿姨自己帶著孩子長大,不僅如此,就連孩子的奶奶和爺爺都是謝阿姨給養老送終的,在親朋眼裡,謝阿姨就是個大善人,大好人。
在外人看來,謝阿姨照顧人早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就算刻意藏著,也會在不知不覺中體現出來。
就像這次黃昏戀一樣,謝阿姨掏心掏肺的為對方付出,照顧對方一家老小,本是一種習慣,但在對方眼裡卻被看作是應該。這讓謝阿姨心裡很不舒服:原來跟我在一起是拿我當免費保姆,這可不能答應。
但是照顧人早已經成為謝阿姨的一種習慣,就算跟這個人分開,以後再找別人還是會一樣的結果,與其這樣,倒不如自己照顧自己。
退休老人想要「黃昏戀」,不再以子女態度為主要考量,反而多從自身角度去考慮。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聽不得閒言閒語,很會影響心情。
晚年生活的順遂,多半和自身的心情有很大關係。心情不能舒暢,身體自然也不會好受,與其讓自己遭罪,倒不如不去招惹「黃昏戀」。
人老了就要保養好身體,有了好身體才能長壽。自己辛辛苦苦掙了半輩子的積蓄,一來是給自己兒女的財產,二來是為了提升自己晚年的生活品質,又怎可輕易拱手相讓。
如果「黃昏戀」會降低自己的晚年需求,情願不去招惹「黃昏戀」。
「黃昏戀」就是為了找個伴互相照應、互相照顧,如果「黃昏戀」反而更加累,還要給對方當免費保姆,情願自己過,也不能答應這種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