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有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你為何落到如此下場?

2020-09-05 知羽

作者:知羽

原創不易,歡迎閱讀(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閨蜜和我吐槽他們家的親戚。

前一段時間,她的舅媽生病了。突發腦溢血,幸虧送的及時,經過搶救,舅媽活了下來,花了30多萬,只是在湊手術費和誰應該照顧舅媽的問題上出現了狗血的一幕。

原來舅媽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養兒防老,這是老人們公認的道理。何況舅媽還有三個兒子呢?

但是,三個兒子中只有小兒子在身邊。大兒子早些年在廈門安了家。二兒子出門打工,打工的地方就在他大哥的城市,只留了他媳婦兒在家。出事的時候,小兒子給兩個哥哥打電話,讓他們趕緊回來。結果兩個哥哥一合計說不回來了。理由是回家幫不上忙,哥倆就留在當地打工,賺醫藥費。弟弟一聽不樂意了。「媽誰來照顧?」

那哥倆說:「你和你媳婦兒還有老二媳婦一塊照顧。」

「你就安心在家照顧媽。醫藥費我們三兄弟平攤。每個月我們給你生活費。」


一天他們家一個親戚上門去看老太太。帶去的營養品沒讓老太太吃。說是剛吃過飯,老太太悄悄的說就早上喝了半碗稀粥。

親戚回家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告訴在外打工的哥倆。這哥倆一聽就火大。

立馬打電話回來質問弟弟:「你們是怎麼照顧媽的?飯都不給吃嗎?」

弟弟說出了實情,平常都是兩個兒媳婦兒在照顧。

哥哥問弟弟:「那你在幹嘛?」

弟弟說「我在家附近找了一個零活幹著呢,再說不是有我媳婦和嫂子在呢嗎?」

哥倆反駁:「你這個當兒子的怎麼這麼不上心?」

好「孝順」的兒子

三兩句話就把弟弟惹生氣了。於是就有了撕逼的一幕。

弟弟說兩個哥哥:「你們都不回來,還好意思說我。」

「那我們不是給你錢了嗎,再說,從小媽就疼你,什麼好東西都留給你?」說的弟弟沒話講。

聲討完弟弟,然後哥倆又去聲討兩個弟媳,說當年他們奶奶也是媽媽伺候的,兒媳婦就應該照顧婆婆。結果兩個弟媳婦也是一肚子委屈。

小兒媳婦說:「那是你們媽,又不是我媽。我坐月子的時候都不伺候,憑什麼我現在要給她端屎端尿?」

老二媳婦更是理直氣壯:「結婚的時候連彩禮都沒給我,兩個孩子一天也沒帶過。我為什麼要照顧?」

最後撕逼大戰直接驚動所有親戚,氣的老太太在床上直拍床板:「早知道這樣,你們當初就別救我。你一死百了,省得現在看你們在這丟人。沒一個有良心的……」


閨蜜和我說的時候連連嘆氣…

聽完這個故事:@知羽有話講。

01不要妄圖逃避你的責任,照顧你媽是你的責任,不是你媳婦的責任。這句話也要告訴你爸媽。

首先我們先從法律角度科普一下「兒媳(老婆)並沒有贍養公婆(自己爸媽)的義務」。

我們國家法律並沒有哪一條明確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不贍養公婆並不違反法律。

而且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沒有其法律地位的。在我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在我國專門調整婚姻和家庭的《婚姻法》中,其所調整的家庭關係主要有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孫子女外孫子女的關係。

由此可以看出,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不具有法律地位的。贍養是在血緣和撫養關係的基礎上成立的一種回報式的義務。贍養的含義基本上符合我們通常說的孝順,在我國法律中,沒有公婆對兒媳的撫養義務,也無兒媳對公婆的贍養義務,並且在非特定條件下兒媳對公婆遺產也無繼承權,聲討兒媳不贍養公婆不孝順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但是,在中國,在這個男權社會,很多男人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即使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即使他們也懂法。可仍然覺得老婆應該孝順自己的爸媽,而當老婆反過來問「我爸媽老了,你養嗎?」一些男人會搪塞(我做過小範圍調查)。

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可能認為老婆嫁給自己,就是自己家的一份子,理應和原生家庭劃清一定界限。這也就是為什麼「重男輕女」的思想到今天還廣泛流傳。

但是法律規定了子女才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自己的老媽,自己都不照顧,憑什麼要把這份責任轉嫁給老婆呢?

其次,在我國,尤其是農村,老人認為照顧公婆就是兒媳的職責。「兒子要上班掙錢養家,媳婦不照顧誰照顧?」,「兒子是男人,不會照顧人。」如此種種,老人總是能夠為兒子找一萬個理由,而當兒子的也覺得自己爸媽說得在理。

網上很多「兒媳」都說照顧公婆是看情分而不是義務。是否照顧公婆,首先是看在兒媳需要的時候是否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看老公的態度。而不是一句「你們結婚了,就應該獨立,你們的任何事情我不參與,包括帶孩子。」或者「我現在不伺候你月子,不幫你帶孩子,老了,我也不指望你」。

拜託,話不要說的那麼好聽也不要說的那麼滿好不?試問在中國,對小夫妻家務事不參與的公婆有多少?老了不要求照顧的又有多少?

都是將心比心。世間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人心都是肉長得,善良的兒媳畢竟也很多。

02 家裡有幾個子女的,老人要儘量把一碗水端平。

首先,父母偏心眼,沒有處理好財產問題,最後弄得兄弟反目成仇、兒女不管他們的情況比比皆是。

有些父母做得的確過分,也難怪子女會生氣,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儘可能地公平,不要厚此薄彼,手心手背都是肉。「兄弟鬩牆」此類狗血劇情近年來在新聞上聽到不少,也給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多了些飯後談資。

中國臺灣地區十大財團之一的張榮發在2014年12月16日悄然立下遺囑,將個人存款、股票、不動產等一切財產全部交由二房張國煒一人繼承,並表示自己百年之後由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根據當時《福布斯》對張榮發身家的評估,若遺囑生效,張國煒繼承的財富將高達56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5億元),而大房一女三子則將分文不得。此舉在張氏家族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因為錢財令兄弟鬩牆,一地雞毛。

兄弟反目

其次,兄弟姐妹間的矛盾,有很多歸根結底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偏心,而且明明偏心還不「大大方方」,不光明磊落,子女間便多了很多猜忌,你以我佔了便宜,我以為你佔了便宜,誤會就越弄越多,最後矛盾重重。

電視劇《都挺好》評分很高,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它高度還原了一個原生家庭如果沒有處理好子女的關係,所帶來的惡劣後果——母女成仇、兄妹成仇。儘管劇情強行大團圓,兄妹和解,父慈子孝,而在現實生活裡,結局怕不會這麼完美,往往會是另一面——兄妹老死不相往來,父母晚年悽慘,悔恨的兩眼淚汪汪。

結語

1、男人要拎得清,要講道理。當你老婆和你抱怨自己的委屈時,你可以安慰她「想開點,婆婆畢竟不是媽」。那麼當你媽需要人照顧時,衝到前面的應該是你,而不是她。如果她不願照顧或者照顧不周時,不要指責,因為,你壓根沒那個資格。

2、做父母的不僅要自己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孩子間發生矛盾和誤會時,還要積極地協調和解除誤會,兄弟姐妹間才能手足情深。上慈下孝,父母做到了父母的樣子,子女才會孝順父母,積極地為父母養老送終。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老有所依!


謝謝你的耐心,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豆瓣8.7《三個和尚》:最深刻的哲理,往往藏在簡單有趣的故事裡
    在我很小的時候,奶奶就給我講過一個故事:一個和尚挑水吃,兩個和尚抬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簡簡單單的三句話就把故事情節描述的非常完整,所以對於這個故事,我至今也是記憶猶新。《三個和尚》的故事深入人心,從一個和尚自己挑水吃,兩個和尚只能一起抬水,可是到了三個和尚的時候,就沒有水吃了。
  • 三個和尚告訴你
    那麼我們來聽聽三個和尚是怎麼看待婚姻的。01老和尚 60歲 出家25年婚姻是什麼?老和尚回答,佛曰:一切皆為虛幻,正所謂,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我在沒有剃度之前,曾經有過一段婚姻。我30歲結婚,結婚5年,因對方出軌而了卻了這段婚姻。我很愛她,為了能夠讓她開心,我對她百依百順。當一個人太過於愛對方,在乎對方的感情,那註定這場愛情不會走太遠。因為自己愛得太沒骨氣,導致對方出軌了。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 管理學——和尚的故事
    題記:手上準備了大概120+的小故事,都和管理學有關,先用和尚的故事開個頭(禪宗講究悟道),也引出管理學的四大核心要素: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一個星期過去了,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我要過去看望他,看看能幫上什麼忙。」等他看到老友之後,大吃一驚,因為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太極拳,一點兒也不像一個星期沒喝水的樣子。他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星期沒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用喝水嗎?」朋友帶他走到廟的後院,指著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即使有時很忙,但能挖多少算多少。
  • 「兩個和尚沒水喝」夫妻之間的較量,可怕
    假設在這個屋子裡只有我男票一個人,我想他會將自己的三餐料理的很乾淨利落,不管是點外賣還是炒個蛋炒飯( PS:他炒的蛋炒飯真的炒雞好吃),完全沒有問題。而我呢,雖然做不出很好吃的很有賣相的菜品,但下個義大利麵或是燉個湯炒個家常菜什麼的也是ok的。但我們就是不約而同掉到了八卦陣裡,摩拳擦掌,消磨時間。
  • 《棋魂》懶和尚為何對時光說「時機未到」?或許跟褚贏的消失有關
    文/小凡娛影導語:《棋魂》懶和尚為何對時光說「時機未到」?或許跟褚贏的消失有關由胡先煦、張超等主演的《棋魂》正在熱播中,在劇中,有一次俞亮拿著棋譜去蘭因寺去找懶和尚,剛好碰見懶和尚和時光正在下棋,時光怕俞亮發現自己是褚贏就沒有下棋了,而時光發現棋譜上的名字叫無名氏,這讓時光很困惑,時光要借這本棋譜,懶和尚說「時機未到」。那麼懶和尚為何對時光說「時機未到」呢?或許跟褚贏的消失有關。
  • 「強推」男主是和尚的小說:那和尚,你睜開眼睛看看我呀?
    我是來者不拒的……書名:《不負如來不負卿》作者:小春推薦指數:5星簡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穿越,我是為工作去的。誰知道會找個和尚做男主,還是個史上最強的和尚。這個和尚,唉,他IQ200,血統高貴,俊逸脫俗,他「性率達,不礪小檢,修行者頗非之」,可是,無論如何他還是個和尚,至死都是。
  • 掃樹葉的小和尚
    有個小和尚,每天早上負責清掃寺廟院子裡的落葉。可是清晨起床掃落葉實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際,每一次起風時,樹葉總隨風飛舞落下。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才能清掃完樹葉,這讓小和尚頭痛不已。正在他頭痛掃這一地落葉的時候。一個老和尚走過來跟他說:「你在明天打掃之前先用力搖樹,把落葉統統搖下來,後天就不用掃了。」
  • 賈島原本一個和尚,為了追求「詩與遠方」還俗,最後混得客死異鄉
    他一個遁入空門的人卻整日想的是吟詩作賦和學習。他想的是他的抱負、志向。每到夜深人靜之時,賈島或許會在禪房中苦苦思索:這佛門真的是我一輩子的歸宿嗎? 思緒萬千的他最後化作了詩。
  • 有些「教育」,不過就是香灰水
    我有個觀點,女性的「不好意思」「討好型人格」,都是長年累月,被幾乎所有人「教育」出來的。搞不好就是:我當年也這樣,女人都要吃這個苦的。(言下之意,你小題大作了。) 她向她老公訴說,她老公不把這事當笑話滿街傳,都已經算是有教養的男人了。很多男人會天天嘲笑她,嘲笑得她寧願從來沒說過——或者以後任何身體上的疾病,都永遠不告訴他。 更不用說醫生的輕描淡寫。
  • 一個女人與和尚的對話!!!看了會明白很多
    和尚:你能確定你現在愛上的這個男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男人嗎?女人:是的。我有很多年沒有動心了!遇上的這一刻,我不想錯過!和尚:你離婚,然後嫁他。女人:可是我現在的愛人勤奮,善良,有責任,我這樣做是否有一點殘忍,有一點不道德。
  • 一個好漢三個幫
    在古希臘曾流傳著這樣一句名言:「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兩個人交換,每人就有兩種思想。」在我國,也有這樣一句諺語:「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我覺得二者都道出了人與人之間必要的合作。
  • 七個和尚分粥的故事,如何分配均勻?不同方案結果迥然不同
    以前我們總是聽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可你又是否聽說過和尚分粥的故事呢?七個和尚想將粥分配均勻,過程異常艱難,而結果卻給了我們意外的收穫。從前,有一座寺廟,住著7個和尚,每天他們都要分一桶粥。然而這樣每周下來,他們只有一天是吃的飽的,就是自己當責分粥的那一天,給自己分得異常多。於是他們決定推選出一個公認為最公正的人出來分粥,可沒想到的是人確實選出來了,可大家在討好,賄賂這個人身上的時間比分粥還多。最後連粥也分不下去了。
  • 轉載一個:一個女人和一個小和尚的深夜對話,不知你能否懂
    深夜,寺裡一女人一和尚,和尚坐女人站。女人:聖明的大師,我是一個已婚之人,我現在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男人,我一天不見他都很難受!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怎麼辦。和尚:你能確定你現在愛上的這個男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的最後一個男人嗎?女人:是的。我有很多年沒有動心了!遇上的這一刻,我不想錯過!和尚:你離婚,然後嫁他。
  • 他人請客,吃的是你的定數,一定要看
    我們一輩子吃的糧食,用的水都是有定數的。不管是別人請客,仍是吃用公家,我們都要懂得珍惜。若不明白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早年有個讀書人叫張生,上京趕考,希望能求得功名。他路上暫住了一家客棧,在客棧裡遇見一個氣宇不凡的年輕人,那個年輕人飽讀詩書,更奇特的是,他有預知未來的才能,兩人相交甚歡。
  • 日本萬象:從和尚、尼姑相親到挖紅薯相親
    10月,日本富士電視臺將播出月九(月九指在周一晚上九點播出的日本電視劇)新劇《朝5晚9》,石原裡美搭檔山下智久演繹英語教師與帥哥和尚的愛情故事。據日媒報導,時下,禮節頗多、喜歡早起、講究飲食的日本「和尚」是日本女性們近年來追捧的對象。
  • 別人請客,吃的是你的定數,耗的是你的福報,一定要看
    生活中的一切,哪怕是一粒米也好,一杯水也好,都是我們命中的福報,不可隨意浪費。很多人以為讓別人請客,或者吃用公家的,就不值得珍惜,其實,你浪費的是自己的福報。我們一輩子吃的糧食,用的水都是有定數的。不管是別人請客,還是吃用公家,我們都要懂得珍惜。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從前有個讀書人叫張生,上京趕考,希望能求得功名。
  • 《俊俏和尚愛上我》:憋說話,吻她!
    小畫沒想到有一天會被朋友安利《朝5晚9~俊俏和尚愛上我》這種從名字開始就根植了羞恥感的劇,更可恥的是吃下這個安利之後,小畫發現自己都要陷入和尚的魅力中不可自拔
  • 揭秘日本相親萬象:從和尚尼姑相親到挖紅薯相親(組圖)
    在2013年6月16日日本三條市舉辦的「年輕和尚相親會」上,有13名20至40歲的和尚參加,20多名適齡女性前來應徵諮詢,且當日就有8對參與者牽手成功。日本人為了找到另一半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從和尚、尼姑相親會到最近大熱的「挖紅薯相親」,他們策劃出各種各樣的相親會。
  • 蘇軾玩的興起,竟慫恿歌女向和尚表白,和尚回復頗有意味
    我們都知道大文豪蘇軾是個愛玩、愛吃的人。他除了給我們留下很多名篇外,還給我們留下了「東坡肉」。還有好些趣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他曾經是找好友佛印時,想逗逗人家門口的小沙彌,對人家說:「吐露何在」。被小沙彌懟道:「東坡吃草」。堂堂大文豪就被一個小和尚懟的啞口無言。
  • 導演,外面有個毛臉雷公嘴的和尚打進來了...
    結婚很多年後,一直各自在單位吃,偶爾一次周末,讓他去買個早飯,他還是買回來兩種,飯糰和雞蛋餅。她笑著說:「傻瓜,都多久了難道還不確定我喜歡吃哪樣?「他回答道:「不是,是怕你光吃一種吃不飽。」炒菜「老闆,來份蒜苗炒肉,不要放辣椒!」五分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