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知羽
原創不易,歡迎閱讀(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閨蜜和我吐槽他們家的親戚。
前一段時間,她的舅媽生病了。突發腦溢血,幸虧送的及時,經過搶救,舅媽活了下來,花了30多萬,只是在湊手術費和誰應該照顧舅媽的問題上出現了狗血的一幕。
原來舅媽有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農村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養兒防老,這是老人們公認的道理。何況舅媽還有三個兒子呢?
但是,三個兒子中只有小兒子在身邊。大兒子早些年在廈門安了家。二兒子出門打工,打工的地方就在他大哥的城市,只留了他媳婦兒在家。出事的時候,小兒子給兩個哥哥打電話,讓他們趕緊回來。結果兩個哥哥一合計說不回來了。理由是回家幫不上忙,哥倆就留在當地打工,賺醫藥費。弟弟一聽不樂意了。「媽誰來照顧?」
那哥倆說:「你和你媳婦兒還有老二媳婦一塊照顧。」
「你就安心在家照顧媽。醫藥費我們三兄弟平攤。每個月我們給你生活費。」
一天他們家一個親戚上門去看老太太。帶去的營養品沒讓老太太吃。說是剛吃過飯,老太太悄悄的說就早上喝了半碗稀粥。
親戚回家之後就把這件事情告訴在外打工的哥倆。這哥倆一聽就火大。
立馬打電話回來質問弟弟:「你們是怎麼照顧媽的?飯都不給吃嗎?」
弟弟說出了實情,平常都是兩個兒媳婦兒在照顧。
哥哥問弟弟:「那你在幹嘛?」
弟弟說「我在家附近找了一個零活幹著呢,再說不是有我媳婦和嫂子在呢嗎?」
哥倆反駁:「你這個當兒子的怎麼這麼不上心?」
好「孝順」的兒子
三兩句話就把弟弟惹生氣了。於是就有了撕逼的一幕。
弟弟說兩個哥哥:「你們都不回來,還好意思說我。」
「那我們不是給你錢了嗎,再說,從小媽就疼你,什麼好東西都留給你?」說的弟弟沒話講。
聲討完弟弟,然後哥倆又去聲討兩個弟媳,說當年他們奶奶也是媽媽伺候的,兒媳婦就應該照顧婆婆。結果兩個弟媳婦也是一肚子委屈。
小兒媳婦說:「那是你們媽,又不是我媽。我坐月子的時候都不伺候,憑什麼我現在要給她端屎端尿?」
老二媳婦更是理直氣壯:「結婚的時候連彩禮都沒給我,兩個孩子一天也沒帶過。我為什麼要照顧?」
最後撕逼大戰直接驚動所有親戚,氣的老太太在床上直拍床板:「早知道這樣,你們當初就別救我。你一死百了,省得現在看你們在這丟人。沒一個有良心的……」
閨蜜和我說的時候連連嘆氣…
聽完這個故事:@知羽有話講。
首先我們先從法律角度科普一下「兒媳(老婆)並沒有贍養公婆(自己爸媽)的義務」。
我們國家法律並沒有哪一條明確規定兒媳有贍養公婆的義務,不贍養公婆並不違反法律。
而且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沒有其法律地位的。在我國繼承法規定的法定繼承人的範圍中,有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和外祖父母。
在我國專門調整婚姻和家庭的《婚姻法》中,其所調整的家庭關係主要有夫妻關係、父母子女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孫子女外孫子女的關係。
由此可以看出,兒媳在我國的家庭關係中,是不具有法律地位的。贍養是在血緣和撫養關係的基礎上成立的一種回報式的義務。贍養的含義基本上符合我們通常說的孝順,在我國法律中,沒有公婆對兒媳的撫養義務,也無兒媳對公婆的贍養義務,並且在非特定條件下兒媳對公婆遺產也無繼承權,聲討兒媳不贍養公婆不孝順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但是,在中國,在這個男權社會,很多男人並不贊同這個觀點,即使他們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即使他們也懂法。可仍然覺得老婆應該孝順自己的爸媽,而當老婆反過來問「我爸媽老了,你養嗎?」一些男人會搪塞(我做過小範圍調查)。
其實他們的內心深處可能認為老婆嫁給自己,就是自己家的一份子,理應和原生家庭劃清一定界限。這也就是為什麼「重男輕女」的思想到今天還廣泛流傳。
但是法律規定了子女才有贍養父母的義務,自己的老媽,自己都不照顧,憑什麼要把這份責任轉嫁給老婆呢?
其次,在我國,尤其是農村,老人認為照顧公婆就是兒媳的職責。「兒子要上班掙錢養家,媳婦不照顧誰照顧?」,「兒子是男人,不會照顧人。」如此種種,老人總是能夠為兒子找一萬個理由,而當兒子的也覺得自己爸媽說得在理。
網上很多「兒媳」都說照顧公婆是看情分而不是義務。是否照顧公婆,首先是看在兒媳需要的時候是否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看老公的態度。而不是一句「你們結婚了,就應該獨立,你們的任何事情我不參與,包括帶孩子。」或者「我現在不伺候你月子,不幫你帶孩子,老了,我也不指望你」。
拜託,話不要說的那麼好聽也不要說的那麼滿好不?試問在中國,對小夫妻家務事不參與的公婆有多少?老了不要求照顧的又有多少?
都是將心比心。世間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人心都是肉長得,善良的兒媳畢竟也很多。
首先,父母偏心眼,沒有處理好財產問題,最後弄得兄弟反目成仇、兒女不管他們的情況比比皆是。
有些父母做得的確過分,也難怪子女會生氣,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儘可能地公平,不要厚此薄彼,手心手背都是肉。「兄弟鬩牆」此類狗血劇情近年來在新聞上聽到不少,也給我們這些吃瓜群眾多了些飯後談資。
中國臺灣地區十大財團之一的張榮發在2014年12月16日悄然立下遺囑,將個人存款、股票、不動產等一切財產全部交由二房張國煒一人繼承,並表示自己百年之後由張國煒接任長榮集團總裁。根據當時《福布斯》對張榮發身家的評估,若遺囑生效,張國煒繼承的財富將高達560億新臺幣(約合人民幣105億元),而大房一女三子則將分文不得。此舉在張氏家族引起軒然大波,最後因為錢財令兄弟鬩牆,一地雞毛。
兄弟反目
其次,兄弟姐妹間的矛盾,有很多歸根結底是父母造成的。
父母偏心,而且明明偏心還不「大大方方」,不光明磊落,子女間便多了很多猜忌,你以我佔了便宜,我以為你佔了便宜,誤會就越弄越多,最後矛盾重重。
電視劇《都挺好》評分很高,為什麼?原因就在於它高度還原了一個原生家庭如果沒有處理好子女的關係,所帶來的惡劣後果——母女成仇、兄妹成仇。儘管劇情強行大團圓,兄妹和解,父慈子孝,而在現實生活裡,結局怕不會這麼完美,往往會是另一面——兄妹老死不相往來,父母晚年悽慘,悔恨的兩眼淚汪汪。
1、男人要拎得清,要講道理。當你老婆和你抱怨自己的委屈時,你可以安慰她「想開點,婆婆畢竟不是媽」。那麼當你媽需要人照顧時,衝到前面的應該是你,而不是她。如果她不願照顧或者照顧不周時,不要指責,因為,你壓根沒那個資格。
2、做父母的不僅要自己公正地對待每個孩子,孩子間發生矛盾和誤會時,還要積極地協調和解除誤會,兄弟姐妹間才能手足情深。上慈下孝,父母做到了父母的樣子,子女才會孝順父母,積極地為父母養老送終。
最後,願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老有所依!
謝謝你的耐心,如果有什麼想說的話,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