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應當成為人生永恆的追求

2021-01-15 人民郵電報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東坡先生《和董傳留別》中的詩句。這句詩的意思是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一個人的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即使穿著清寒樸素,也無法掩蓋讀書人特有的精神風骨。

  書是人類最好的營養品,讀書能夠幫助我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讀書可以帶給我們勇氣和戰勝困難的力量,讀書能夠提高我們對事物的分析判斷能力。著名作家王蒙說:一個人的實力絕大部分來自學習。本領需要學習,機智與靈活反應也需要學習,健康的身心同樣是學習的結果,學習可以增智、可以解惑、可以辨是非。更重要的是,書就像一個慈祥的老人,把知識一點點傳授給我們,並且能夠突破時空的限制,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沒有見過的東西都可以通過書去了解,我們不知道的任何領域內的知識也可以從書中獲取。讀書是我們每個人用最低的成本,拓展自己的知識、眼界的最佳途徑。

  偉人之所以能夠成為偉人,不是因為天生就是偉人,而是他們的身上都有終生讀書學習的堅持,有把書讀「活」的能力,才能在書中汲取營養,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才幹,才有了比我們普通人更高的格局、更廣的眼界、更強的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讀書生涯令人驚嘆,他8歲就看完了《西遊記》《東周列國志》《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名著。從「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到走30裡路去借書;從政務繁忙時堅持「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到暖心勸誡領導幹部「少一點應酬,多用一些時間靜心讀書、靜心思考」……不管是在農村插隊還是上大學,不管是主政一方還是在中央工作,一路走來,習近平總書記讀書不輟,把讀書學習當成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工作責任、一種精神追求。

  毛主席早在延安就說過,如果我還能活10年,我一定讀書9年零359天(中國老曆法一年是360天)。根據陳晉主編的《毛澤東讀書筆記精講》,毛主席最後一次閱讀是在1976年9月8日下午4時37分,他讀了7分鐘,此時距他次日凌晨零時10分去世只有7個多小時。讀書是他事業的需要,也是他生命的需要。讀書是他的思想、精神、靈魂活躍於天地間的徵兆,可以說讀書已經深深地融入毛主席的生命。

  讀書不僅能成就事業,更能滋心養氣。這種「氣」是指古代讀書人所推崇的在面對人生失意和困窘時樂觀豁達的態度,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能「不改其樂」,王勃在人生落魄時高唱「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更是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風骨,是指在民族危亡之時,有著強烈家國情懷,能夠以民族大義為重捨生取義的愛國精神,是文天祥的天地正氣,是辛棄疾的一片赤誠,是鑑湖女俠秋瑾的一腔熱血,是錢學森的拳拳之心……

  我們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的形勢、新的時代、新的知識、新的技術、新的思潮、新的變化,潮起雲湧,日新月異。因此,我們只有堅持終生讀書學習,不斷增進政治理論、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各類知識的學習與積累,才能總結與掌握事物發展規律,明辨是非,解決生產、生活、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才能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不會被這個偉大的時代所拋棄。

  (作者系福建三明移動員工)

相關焦點

  • 讀書充實我們的人生
    讀書學習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也如汲取必要的營養一樣,應當成為一生必修的課題。讀書其實是一種精神健身。讀書,它會散發出一種清高之雅氣,古人就有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清高不再是一個貶義詞,而是這個社會最需要的一種生活態度。如果人缺乏了必需的精神修養,就造成了整體精神生活顯得很粗俗、平庸,甚至讓人面目可憎。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做法。
  • 【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世界讀書日】成為遇見生命的朗讀者 2020-04-23 21: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做到讀書這幾點,使自己的人生不在平凡
    那麼請試著讀書去改變自己吧!讀書不僅能讓人的生活變得格外充實,還能開拓一個人的智慧,提升一個人的格局。然而想要讀書有所成就,就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心態毛澤東曾說:「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我們應當永遠記住這個真理。」 在讀書中和做人中,我們需要懷著一顆虛懷若谷的心,切不可驕傲自滿。
  • 人生四大追求
    其實,追求名利,名利雙收,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有追求才會有奮鬥,有夢想才會有拼搏。奮鬥與拼搏的人生才會精彩,社會也才會生機勃發,不斷向前。關鍵要看我們追求什麼樣的功名,怎樣追求功名,能否把握好度,這充分體現著每個人境界的高低,視野的寬窄,格局的大小。二、關於金銀。「金銀天然不是貨幣,貨幣天然是金銀。」
  • 愛讀書的女人
    書提高了她們的人生境界,使她們生活得很充實。這樣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所以我喜歡讀書的女人。讀書足以怡情;讀書足以博彩;讀書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彩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變。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讀書,會讓我們審視自己的缺點,讓一個人變得更加有教養,讓一個人的人格得到升華,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讀書,可以浸潤精神,滋養生命,讀書讓人美麗,讀書會讓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成為夜空中最亮的星: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 讀書爭取的就是人生選擇權
    小時候我們讀書,從幼兒園到大學,不停的聽老師說人生的成長就是大浪淘沙的過程,我們接觸不同的同學,選擇自己性格相近,對脾氣的朋友,一起幻想的青春永駐,激情澎湃卻青蔥幼稚的學生時代。工作後我們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朋友,在生活中更注重利益的分配,我們背負責任,背負生活的壓力,我們追求更高的生活。
  • 她47歲,從頭讀書,人生又上新高峰
    M是一個很上進的人,有自己的追求,平時除了工作,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考證。該考的工作方面能用到的證書,她幾乎一個都不落地拿到手。 去年她的娃剛出生,正巧趕上她有五個證書要考。最牛的是,她邊帶娃邊工作邊考試,五個證書都以滿分拿下。 這次要去讀研,也是她深思熟慮,最後做了決定。
  • 為什麼我們總是沒時間讀書了?
    對這些追求有用的朋友來說,讀書可有可無,只要有更有效率的替代方法,書籍從來就不必要,實操才是更重要的。與其把時間花在幹岸上看書,不如知道了基本動作後直接下水,可能學得更快。但它帶來的滿足是持久的,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甚至可能成為滋養你人生的養分。娛樂跟娛樂是有分別,就像買春的露水姻緣和長久經營的婚姻是不同的,前者只要有錢,就能立馬在東莞的某些會所裡得到即時的滿足,後者卻需要你花費更多時間與精力去澆灌,才能有所收穫。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學浪計劃」
    ,是為了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讀書與不讀書的人,日積月累,終成天淵之別。今天多學一點知識,明天就少一句求人的話。而中國13億人口,除去教科書,平均每人一年讀書1本都不到。一個愛讀書的民族,自然是優秀的。
  • 生而為人,應當善良
    那應當是善良的人!李世民為什麼晚年需要門神守夜才能入睡?恐怕玄武門前的冤魂,一直是他揮之不去的心病。生而為人,應當善良。誠然如此,損人利己儘管可以一時得利,但是,你千萬不要認為大家都是傻瓜,只有你聰明絕頂,「日久見人心」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 如何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實現人生的逆襲?
    ,不僅通過創業還清了巨債,還如願成為了一名暢銷書作家。,只有帶著改變人生的目的,一邊讀書、一邊反思、一邊行動,讓讀過的書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進而促進行動的改變,最後轉化為自己的能力和 智慧。這樣做的目的是增強讀書衝動,同時,看著自己讀完的書一本本增加,未讀的書一本本減少,可以增強自信心。
  • 女人一旦「被分手」,就應當灑脫的轉身離開!
    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分手」二字終於說出了口,無論是生活所迫,家庭所迫,這不過是男人搪塞女人的藉口,女人一旦「被分手」,就應當灑脫的轉身離開!第一:面對分手別去留戀男人一旦說出分手,請千萬不要由於停留,女人應該活得灑脫隨性一些,大千世界還有無數美好的事物等著你去慢慢品味,何須跟他虛度年華,徒增傷痛。
  • 努力讀書讓讀書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
    1.以開放包容的心態讀書。讀書就像是做人一樣唯有用開放的心態對待讀書,兼採眾長才能揚長避短。做人也是一樣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對待別人,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想法和看法都是不同的,有一句話叫開放則興,封閉則衰。
  • 讀書是人生的必修課
    讀書可以靜靜心,醒醒腦,祛除浮躁心態,讓生活更有一番滋味,何樂而不為呢?看雜誌、書刊或報紙,可以經常給人補充或增添新的知識。一本書中,或許只有一句記住了,這話便重要;一千人裡,或許只有一位經久,此友便重要。讀書可以徹底改變人生。古聖先賢說,讀書可以醫愚,可以益智,可以養生。可是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讀經典的人更是少之又少。那麼,不讀書,都以何種方式休閒呢?
  • 日本人的自殺觀:活得累、不願「添麻煩」,還是追求「永恆美」?
    《源氏物語》字裡行間都在表達「物哀」大概意思是,當人達到一定境界時,會追求「瞬間的永恆之美」——不惜在最美的瞬間死亡而「求得永恆的寂靜」,這個世上唯有「無」是最完美的,因為存在必將殘缺消逝。日本作為一個災害多發的島國,地震、海嘯、火山、資源匱乏這些客觀的自然環境條件造成了他們國民性打心底裡缺乏安全感。
  • 讀書的人和不讀書的人,人生的差距會越來越大
    ,因為讀過書的人也會出來參加工作,讀書反而浪費時間,本末倒置。在一些已經成為母親的女人中,那位博士同學異常沉穩,她有穩定的愛情和學業,未來的事業也一片明亮。我略微讀過一些書,能夠在她面前說上幾句話。一邊是現實的泥潭,一邊是理想的大道,我們的人生從某個階段開始,分成了兩條路,路口的名字叫做「學習」。
  •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苦上加苦
    期間談到了讀書這個話題,在我們家族中,上上代爺爺是農民,而我的父輩們幾乎是木匠、泥匠、建築工人等等。 讀書很苦,但不讀書的人生苦上加苦。 記得豆瓣高分紀錄片《高三》裡班主任王錦春對農村孩子說: 「讀書不會讀死人的,你就拿出半條命來讀就可以了
  • 愛讀書的女人最美麗?你覺得呢
    有的女人,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增長才幹,她們比較注重思想性強、有哲理、有深度的書。書提高了她們的人生境界,使她們生活得很充實。這樣的女人本身就是一本書,一本耐人尋味的好書。這些都是平時乏讀書的人所欠缺的。愛讀書的女人很美,愛讀書的女人美得別致。她不是鮮花,不是美酒,她只是一杯散發著幽幽香氣的淡淡清茶即使不施脂粉也顯得神採奕奕、風度翩翩、瀟灑自如、風姿綽約,秀色可餐。所以我喜歡讀書的女人。
  • 讀書對我們人生的意義
    讀書本身就是一部大書,現在又加上了人生這個更大的難題,講起來總有些挑戰性,我記得在我的學生時代(初中,高中),不止一次寫過這種類型的作文,我也在網上搜索過,一下子就出現了無數條關於讀書和人生的聯繫、建議、演講稿等等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