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寫作,一場與自己的對話

2021-03-01 曲笑生

心靈寫作的一個好處,在於呈現出來自己,讓你自己看到自己,

你寫出來的東西,你表達出來的東西,這是一個自我認知最好的過程。

即使看起來是那麼的不可思議,但是那個就是你,那個就是你在那個時候的最真實的樣子。

你家和公司都在這個新的規劃裡面,而且會縮短近一半的通勤時間。

然後你就會在這個新規劃的路徑上往返,因為你發現了更有效更省力氣的方式。

所以先看到,很多時候我們的困境來源於我們自己並不清楚自己究竟怎麼了。

而心靈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既能清理自己,又能認識自己的工具。

一對一的好處是可以個性化的針對某一個人,所以可以弄得很複雜,很有針對性。

但是一件簡單,簡潔,清晰標準化的事情,就可以讓更多的人適應。

只要打開手機的計時器就可以,時間不停筆不停,這就是一個最基礎的心靈寫作。

沒有那麼的套路或者規則,只要一直往下寫,你就是完成了一個心靈寫作。

就是在這十分鐘裡面,你寫出來的東西,是完完全全屬於你自己的,

你只要敞開心扉的表達,那十分鐘裡的,就是最適合你的東西。

你總說覺察很難,可是當你這樣寫上十分鐘以後,你試試,覺察還難嗎? 

很多時候你突破不了的不是寫不出來,而是突破不了你的面子,因為你覺得寫得不好很尷尬呀,

你始終關注那些批評的人,而不肯看看也有很多認可你的人。

相關焦點

  • 寫作修補心靈,療愈抑鬱,《精盡寫作》帶你探索寫作對人生的價值
    現在都老了,你讓我從頭學寫作?我已經夠苦逼的人生了,可不想再找虐。」「你寫吧!啊!寫作可以幫你治病!你吃那麼多藥都不管用,何不用這種,不花錢不受罪的方法試試?我都體驗過了,真管用!你再」拖下去,會象我一樣出大問題的!」 被她一次次的否定拒絕後,我著急的對閨蜜喊道。這是昨天閨蜜打來電話,跟我訴說她的焦慮和孤獨後,我勸她試著寫作時的對話。寫作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 愛情就是一場對話,心靈相通,只需簡單交談,就知道對方會是一生
    可能是因為每個人都能在裡面找到自己的影子。旅途中的偶遇,由聊天展現的真實的生活片段,沒有矯揉造作的劇情,沒有刻意為之的浪漫,男女主角充滿獨立思想的對話你來我往,更引起觀眾的思考。所以縱使「話嘮」,這樣的愛情電影更接地氣。而熱戀的兩人一定是「話嘮」。
  • 入頭條寫作,帶給自己的收穫
    一次偶然與好友見面交流,得知好友入頭條寫作兩年多,已獲頭條認證為優質情感領域創作者。平時愛好寫寫的我,在好友的建議下,註冊進入了頭條號。在頭條號寫作快一個月了,雖然展現量和閱讀量粉絲量都很有限,但只要有讀者願意點擊分享,自己都會很高興。
  • 寫作,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
    打開我的QQ空間和個人公眾微信號,查看文章列表,可以看到,我已經斷斷續續堅持寫了很長時間的業餘寫作,算起來竟有12年了。我堅信,繼續不斷地寫作,將使我成為更好的自己。不僅寫出高品質、有影響力的文章,還能更好地適應職業需求,獲得人格成長,並結交一群寫作同路人。
  • 「心靈對話OH卡」與情緒對話,傾聽來自內心的故事
    工作緊張、心靈創傷、適應困境、孤獨感等等,都會令身心感受到各種負面的情緒的侵擾。「情緒來的時候,我整個人完全沒法思考。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也不知道該做什麼,我拼命的告訴自己,快點好起來吧,但似乎完全沒有用,我都快要瘋掉了!」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當時的感受怎麼樣?
  • 人生需要一次與自己的對話,從此你會站在新的高度上,俯看紅塵
    與自己的對話,我指的不是自言自語,喃喃囈語,而是一場正式的、深刻的對話。我指的是在深層的催眠狀態下,暫停了日常的慌亂和匆忙,放下平時的戒備和緊張,與真正的、智慧的自己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或許,只有體驗過量子催眠的你,才能親身體會到什麼叫與自己的深刻對話。
  • 寫作,就是修行!
    寫作,是我們的心靈與世界的對話,是主觀思想與客觀事物的交流。寫作,能讓你站在一個無極的高度,超越時間、空間的限制,具體的概括,詳細的審視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理清思想上的困惑,解決心靈上的煩惱,理智地處理工作、生活中的糾紛。寫作,是自我沉澱的過程。
  • 一場與寫作的持久戀愛
    一、明確寫作的長期價值 我認為寫作是無價的。寫作可以表達情感描述你眼裡的淚水是喜極而泣還是悲痛無比;寫作可以說明你的能力是八面玲瓏還是紙上談兵;寫作可以記錄歷史讓我們看到過去的畫面是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是叱吒職場精英...
  • 寫作是一場孤獨的修行
    寫了近500萬字,出了3本自傳,這位好友很年輕,她說她自己已經快27歲了,從20歲就開始寫作,現在在一家企業人事部工作,生活過得很瀟灑。我翻看她有微信朋友,深深的鼓舞了我,他的寫作從來就沒有一天放棄過,每一天都要發至少300字的自我分享。我問她寫作給自己帶來的什麼好處?她說:寫作讓我學會了思考,讓我學會了孤獨,讓我變得更加的自律。最後,我再追問一句,7年的寫作給你帶來多少的財富呢?她似乎好像不太願意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很少吧!最後還是勉強回了一句話:「算起來大約50萬左右吧!不是很準確」。
  • 立志讀書會:開啟一場寫作之旅,2021做更好的自己
    導語:時間真快,快得來不及回望過去,我們就來到了2021年,過去的一年不管是平凡或是偉大,都已經成為過去,新的一年跟隨「立志讀書會」的腳步,開啟一場寫作之旅,用文字的力量去改變生活,做更好的自己。寫作會帶給我們什麼?
  • 《心靈七遊戲》用遊戲的方式做一場「心靈按摩」
    雖然已經過去很多年,但那個冷颼颼的寒夜裡心靈卻被熨得著實發燙的感受,依然記得那麼的清楚。書中序言裡有一句話:「不管你是否意識到自己體內有個心理存在著,它一直就在那裡蹲踞著,不動聲色地導演著你一生的腳本」。
  • 心靈愛語 | 靈魂深處的對話 ​
    靈魂深處的對話當你「愛著」某人或「想念」某人時,內心會有一種疼痛的感覺。你必須一點點去挖掘這個疼痛的本質。
  • 唯有真情,才是寫作最重的砝碼,才能撥動那難以觸動的心靈之弦
    唯有真情,才是寫作最重的砝碼,才能撥動那難以觸動的心靈之弦。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看見」,寫作就是一種看見,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思想,講述自己的故事,讓自己的思想被更多人看到,情感上引起共鳴。寫作是情感的表達寫作是情感的表達,我們不能光禿禿地直接抒情,還要為情感找一些載體與依託,使整個情感有「骨架」與「血肉」,這就是寫作的素材和體裁。我們需要在生活中積累素材,素材的積累和情感的積累道理一樣,功夫在平時,不能「臨時抱佛腳」,所以建議平時多看一些書,充實自己的素材庫。「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古人的教誨是很有道理的。
  • 學會與心靈對話,畫出自己的人生線路圖,並成長為自己希望的模樣
    畢淑敏在《畢淑敏的成長課》中如是說,在她看來,心靈也會感冒,所以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也要經常解讀自己的內心情緒,不斷調整和平衡自己的心理狀態,找到屬於自己的健康的三色花。考慮到心理學專業入門的門檻,畢淑敏老師在書中也分享了7個小遊戲,讓我們撥開雲霧與心靈對話。第一個小遊戲是「我的五樣」。一個選擇,一條道路,一種人生,內心深處你想要的是什麼?你渴望過怎樣的人生?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很多知道答案的並沒有清晰的定位,很多有定位的不知道如何去實現。所以不管怎樣,都要抽出時間問一問內心的自己,在勇往直前之前,先找到自己真正的選擇。
  • 人生是一場修行,認識自己主宰自己,才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就是在這樣一個下雨的冬夜,她巧遇一名智慧老人,在與老人的數次交談中,她逐漸找到自己不快樂的根源,找到填補自己心靈缺口的修行方法,最終找回了真實的自我。於是在2002年辭職搬到北京郊區做了四年的全職主婦,期間得到指點專心研修瑜伽及各類心靈課程,在2007年寫下了《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被稱為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不過這一譽名是有很大爭議的,特別是她本身經歷過3次的婚姻,很多人認為:你的書寫得那麼好,為什麼你自己的婚姻卻不圓滿?
  • 寫作:梳理生命
    很想,安靜下來,和自己呆在一起,好好梳理下自己的生命。記得,每次放假,比如五一、國慶、元旦,我都想好好和自己在一起。對,就是這樣,寫作能夠梳理我的生命。難受的時候,心裡如一萬隻螞蟻在行動,這一萬隻螞蟻是什麼,我很想知道,我想跟那一萬隻螞蟻對話。
  • 退休後找到了提升自己的法寶:寫作
    學習寫作,也是在學習感受生活,靜心感受那種,心有猛虎、細嗅香薔薇那種。感受一事一物之來龍去脈,感受慢慢流淌的歲月靜好。為了能夠安心讀書寫文,拒絕了很多可去可不去的活動,也減少了逛街購物的頻次,家務活也儘量從簡從速完成。我認真地告訴我遠方的兒子,媽媽在學習寫作,也想用實際行動鼓勵他也為自己的理想加油努力。
  • 絕望之後的重生,我們需要一場心靈的旅行
    在網上還看到過這樣一個觀點:如果你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人生,你必須經歷一場徹頭徹尾的絕望,然後開始撕心裂肺的覺悟,才可能讓自己變強。看過很多女人,為了家庭而犧牲了自己的工作機會,把自己的所有青春都奉獻給了自己的小家庭,最終被出軌,被離婚,轉手還要帶走孩子,默默踏上了單親媽媽的路途。
  • 30天,是寫作,也是愛上自己的旅程
    每周若杉老師會做一次寫作課程分享,會有五天時間會給出5個靠近心靈的寫作提示關鍵詞,讓你發現自我,陪伴自我,療愈自我,同時解決你不知道寫什麼的困擾;有兩天的自由寫作,讓你暢所欲言,自由寫自己獨特的觀察和思考。
  • 高考議論文寫作指導之寫作多角度 審題立意
    但有了守望,生活變得深刻,心靈變得充實。守望中,我們拒絕誘惑;守望中,我們執著追求;守望中,我們走向成熟……   請以「在守望中……」為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寫作指引】   守望有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意義、不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