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長在別人身體當中,除了當事人,其他的人沒有辦法完全猜透與掌握,自己手中握有的一切,才真正屬於自己,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只是有時候關心則亂,對於自己非常重視又信任的親人而言,有可能這些條條框框的東西都會丟到一邊,只從感情出發考慮事情。
這樣做的結果會如何呢?請聽一位68歲老人的真心話:「兜裡有錢,老來才有尊嚴。」聽完之後應該會得出答案。
01
齊老先生今年已經68歲了,他說自己現在真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賺錢的能力,就沒有孝順的兒子;如果兜裡沒錢,晚年就很難過得自在。
他說當初孩子出生之後起,夫妻倆個都非常疼愛他。
本來是採取那種有點溺愛的方式在養育孩子,只要是他開心,父母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
這也使得他們兒子長大之後個性有些任性與自私,但他們還不覺得有何不對,依舊痴心一片,無怨無悔的那種。
但是自己身邊有一對夫妻在生活當中遇到的事情點醒了他們,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警醒與反思。
這兩個人比他們大個十幾歲,在他們還只有40不到的時候,對方就已經50多了,兒子已經結婚。
為了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夫妻倆在那種年紀傾其所有購買學區房,還將所有權登記在兒子兒媳名下,自己每個月還得還高額的房貸。
可是房貸還沒還完,老頭子就生了大病,需要錢治療,他們兒子覺得這是父母自己的事,他愛莫能助,完全袖身旁觀不說,還嫌父母不能再幫自己供房是違背當初自己的承諾,總之那情景看得讓人感到心瞬間涼透。
從那時起,他們就決定不能完全順著孩子的心意走,身為父母,也得有所保留地給予,自己始終能夠自保,是一種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本能。
02
現在他們老倆口有一套房子,雖然本地房價高,算起來他們也擁有不少財富。
但是房子是要自己住的,這種財富原則上只是沒辦法輕易挪動的數字而已,他們也不過是拿退休金的工薪階層而已。
但是在他們夫妻倆50多歲之後,遇到了一件事情,讓他們跟兒子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些問題。
就是當初他們孩子準備結婚的時候,兒子兒媳還有親家商量著讓他們把現在老倆口住的房子賣了,再添點錢買套面積大的和小夫妻倆一起住,他們沒答應。
一來這種養老本的方式不利於他們養老,二來也是覺得他們自己沒能力買房之前可以跟老倆口一起同住,想住一起太簡單了,房子有現成的也大,沒必要非得用最對老夫妻沒好處的方式來無限寵著孩子。
兒媳和親家當時就與他們不和諧了,不情不願地,但是過後感到他們做的太對了!他們的房子兒子小倆口住著,還不高興,還處處嫌棄他們這裡那裡的,要是傾其所有給他們買房,現在還得了?
03
老齊說:「別說我們這種事先打了預防針的,就是那種事先並沒有這種認知,但在生活當中遇到了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事,使得他們不得不明白一些道理的老人,也了解了晚年傍身的錢不可缺少,否則情況難以預料。
像我有位親戚,前些時間他老伴生了直腸癌,入醫開刀做手術住了一段時間,兒子女兒都沒有出一分錢。
老頭子也跟兒女開過口,可是兒子一直就保持沉默,他們女兒則理直氣壯說道:『你們的家產傳給兒子了,女兒我已經嫁出來的,像這種事情,我老公跟婆家肯定是不會同意出錢的。』
後來沒辦法,幸好老倆口的積蓄還夠,當時前前後後付了住院費總計12萬,才成功度過了難關。
要是那陣子他們真的把財產全部毫無保留花在了兒女身上的話,可能就有點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總之現在他們經過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想通了,老了得有一點積蓄防老了,靠兒女不如靠自己實際。
社會道德在變化,傳統觀念也可以適當改變了!兜裡有錢,老來才有尊嚴。
結語:
人生無論什麼時候,自己能憑能力讓自己過得體面舒適,別人才會尊重你,自己才能稱心如意,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不成文的規則。
假如做不到,你在經濟上面發生了重大的危機的話,那想從他人那裡得到支援跟幫助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會得到無數的冷眼、諷刺跟嘲笑。
而且人到晚年,喪失了勞動能力,能夠依賴的安全保障就是前半生的積累,在這種前提之下,一直持有足夠應對自己餘生的財富,是一種明智的態度,千萬不要為了兒女全部傾巢花光殆盡!
一旦餘生需要依賴他人,哪怕對方是子女,都未必保險,有可能隨時出現各種想像不到的狀況,這是無數事例帶給老年人群的一種警醒與啟示,請一定不要忘記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