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的真心話:兜裡有錢,老來才有尊嚴

2020-10-07 麥豐深夜暢談

人心長在別人身體當中,除了當事人,其他的人沒有辦法完全猜透與掌握,自己手中握有的一切,才真正屬於自己,這是非常簡單的道理。

只是有時候關心則亂,對於自己非常重視又信任的親人而言,有可能這些條條框框的東西都會丟到一邊,只從感情出發考慮事情。

這樣做的結果會如何呢?請聽一位68歲老人的真心話:「兜裡有錢,老來才有尊嚴。」聽完之後應該會得出答案。

01

齊老先生今年已經68歲了,他說自己現在真心覺得如果自己沒有賺錢的能力,就沒有孝順的兒子;如果兜裡沒錢,晚年就很難過得自在。

他說當初孩子出生之後起,夫妻倆個都非常疼愛他。

本來是採取那種有點溺愛的方式在養育孩子,只要是他開心,父母願意為他做任何事情。

這也使得他們兒子長大之後個性有些任性與自私,但他們還不覺得有何不對,依舊痴心一片,無怨無悔的那種。

但是自己身邊有一對夫妻在生活當中遇到的事情點醒了他們,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產生了警醒與反思。

這兩個人比他們大個十幾歲,在他們還只有40不到的時候,對方就已經50多了,兒子已經結婚。

為了給兒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夫妻倆在那種年紀傾其所有購買學區房,還將所有權登記在兒子兒媳名下,自己每個月還得還高額的房貸。

可是房貸還沒還完,老頭子就生了大病,需要錢治療,他們兒子覺得這是父母自己的事,他愛莫能助,完全袖身旁觀不說,還嫌父母不能再幫自己供房是違背當初自己的承諾,總之那情景看得讓人感到心瞬間涼透。

從那時起,他們就決定不能完全順著孩子的心意走,身為父母,也得有所保留地給予,自己始終能夠自保,是一種任何時候都不能丟的本能。

02

現在他們老倆口有一套房子,雖然本地房價高,算起來他們也擁有不少財富。

但是房子是要自己住的,這種財富原則上只是沒辦法輕易挪動的數字而已,他們也不過是拿退休金的工薪階層而已。

但是在他們夫妻倆50多歲之後,遇到了一件事情,讓他們跟兒子之間的關係產生了一些問題。

就是當初他們孩子準備結婚的時候,兒子兒媳還有親家商量著讓他們把現在老倆口住的房子賣了,再添點錢買套面積大的和小夫妻倆一起住,他們沒答應。

一來這種養老本的方式不利於他們養老,二來也是覺得他們自己沒能力買房之前可以跟老倆口一起同住,想住一起太簡單了,房子有現成的也大,沒必要非得用最對老夫妻沒好處的方式來無限寵著孩子。

兒媳和親家當時就與他們不和諧了,不情不願地,但是過後感到他們做的太對了!他們的房子兒子小倆口住著,還不高興,還處處嫌棄他們這裡那裡的,要是傾其所有給他們買房,現在還得了?

03

老齊說:「別說我們這種事先打了預防針的,就是那種事先並沒有這種認知,但在生活當中遇到了一些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大事,使得他們不得不明白一些道理的老人,也了解了晚年傍身的錢不可缺少,否則情況難以預料。

像我有位親戚,前些時間他老伴生了直腸癌,入醫開刀做手術住了一段時間,兒子女兒都沒有出一分錢。

老頭子也跟兒女開過口,可是兒子一直就保持沉默,他們女兒則理直氣壯說道:『你們的家產傳給兒子了,女兒我已經嫁出來的,像這種事情,我老公跟婆家肯定是不會同意出錢的。』

後來沒辦法,幸好老倆口的積蓄還夠,當時前前後後付了住院費總計12萬,才成功度過了難關。

要是那陣子他們真的把財產全部毫無保留花在了兒女身上的話,可能就有點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了。「

總之現在他們經過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想通了,老了得有一點積蓄防老了,靠兒女不如靠自己實際。

社會道德在變化,傳統觀念也可以適當改變了!兜裡有錢,老來才有尊嚴。

結語:

人生無論什麼時候,自己能憑能力讓自己過得體面舒適,別人才會尊重你,自己才能稱心如意,這是人類社會的一種不成文的規則。

假如做不到,你在經濟上面發生了重大的危機的話,那想從他人那裡得到支援跟幫助的可能性很小,反而會得到無數的冷眼、諷刺跟嘲笑。

而且人到晚年,喪失了勞動能力,能夠依賴的安全保障就是前半生的積累,在這種前提之下,一直持有足夠應對自己餘生的財富,是一種明智的態度,千萬不要為了兒女全部傾巢花光殆盡!

一旦餘生需要依賴他人,哪怕對方是子女,都未必保險,有可能隨時出現各種想像不到的狀況,這是無數事例帶給老年人群的一種警醒與啟示,請一定不要忘記了。

-END-

相關焦點

  • 一位68歲老人的真心話:做好這五條,餘生不再需要子女的依靠
    一位68歲老人的真心話:做好這五條,餘生不再需要子女的依靠。時代在變,如何讓自己的晚年更有質量與尊嚴?一起來聽聽老人說的話,也許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說起養老這件事,我有話想說。並不是空口無憑忽悠別的老人,而是自己現在基本上也是按這些方法做的。我覺得挺好,想分享給大家。1.給自己備好一個窩有固定的地方呆著,晚年就會安定。兒女那裡再好,如果出不來,那也是寄人籬下。不如自己有個單獨的住所呆著,不需要多豪華,能遮風擋雨讓自己自在逍遙一點,就已經足夠。
  • 69歲老人感言:人老了,手裡有錢才有底氣,才能活出自己的尊嚴
    但從現實而言,錢確實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對於那些無法通過自身勞動,來獲得它的老人們來說,它就是底氣,甚至關係到活著的尊嚴。門口小超市的老闆,69歲的黃大媽喜歡談一些處世之道、人生經驗。她時常感言:人老了,自己手裡有點錢才有底氣,才能活出想要的尊嚴呀!
  • 60歲老人的傾訴:人到晚年,手裡有錢,才可以有尊嚴
    其實一個老人,到了晚年就是想有尊嚴的活著,但很多時候都會讓人覺得特別的不容易。我兒子沒有結婚之前,我們一家人的生活可以說是過得特別不錯的,我兒子對我們也特別的孝順,但自從他結婚之後,所有的一切都開始有變化了。我兒媳婦就是一個特別強勢的女人,當初我就不太喜歡她,但因為我兒子非要和她結婚,我也只能同意。
  • 致女人:兜裡有錢,才有底氣
    事實證明,女人這一輩子,必須靠自己,經濟獨立,兜裡有錢,才能夠有底氣,才能夠不委屈自己,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從容的面對。兜裡有錢,才能夠有底氣享受自己的生活但是自己有錢就不一樣了,有錢就能夠隨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安排自己的生活。
  • 兒女孝順的老人,還有必要存錢嗎?3位68歲老人的答案很是一致
    68歲了,我有3個子女,在很早的時候,我就明白「靠誰都不如靠自己」這句話的道理,因此早在3個子女成家立業以後,我也沒有什麼經濟負擔了,我就開始慢慢的給自己攢養老錢。後來我老了,我就選擇了離自己最近的小兒子家,在和小兒子一起住的日子裡面,有時家裡的一些日常開銷,我也會主動負擔一些,小兒子事後,就都會給我錢,我就不要,小兒子就說,你有錢是你的,你自己留著。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何不同?三位68歲老人的話,很現實
    對於老人來說,同樣如此。雖說養兒防老,可人到晚年,兒女成了家裡的頂梁柱,他們也面臨很大的生活壓力,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負擔。做父母的,多半不會願意看著孩子過得太辛苦。從另一方面說,人老了沒了賺錢的能力,突然從自己賺錢自己花變成伸手向兒女要錢過日子,心情難免會失落。
  • 68歲女人的自信:想要晚年活得高級又有尊嚴,必須做到這一點
    每個人都會老去,我們無力去改變。可是能改變的就是,你的每一次妥協,都會讓子女更加得寸進尺,最後他們只會更不尊重你而已。 我的母親就是一個典型的過於好心的老人,她有三個子女,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母親快70歲的時候,還要給兒媳帶孩子做飯,等她身體真的吃不消的時候,母親卻被兒媳趕回了老家。我的母親離開的時候,她的下場除了悽涼兩個字,我很難用別的形容詞了。 她的人生一直提醒我,不能做一個不懂愛自己的老人。
  • 一位65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夏姐今年60歲了,老伴過世10年了,當時兒子結婚,老伴生病,把家裡的積蓄都花完了。夏姐覺得自己有退休金就不必存錢了,儘量多貼補一下兒子,反正以後兒子會給自己養老。這才幾年就是這樣的情景,夏姐非常後悔自己當初的做法,每次見到我們都會告誡:千萬不要把錢都給了孩子,多大歲數都要學會「存錢」,因為自己兜裡有錢,心裡不慌。
  • 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有啥區別?這2個75歲老人說了心裡話
    對於老年人來說,唯一能抓住並且可以依靠的就是金錢,雖然談錢俗氣,但是錢在很多時候確實能給人莫大的安全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質量跟有沒有錢有直接的關係。那麼有錢和沒錢的老人,晚年生活到底有啥區別呢?聽聽這2個75歲老人的心裡話。
  • 68歲老人:兒媳惹不起,女兒沒出息,我老了該靠誰?
    老了怎麼辦?有人說我有兒子,老了有兒子給我養老。也有人說我有錢老了我就進養老院。可是並不是所有的老人,到老了都會如了自己的願,按照自己的方式安享晚年。,今年68歲。後來我才知道,李大媽起大早是到批發市場進菜,然後到早市賣錢。本以為她是一個退了休每個月拿退休金的老人。沒想到李大媽根本就沒有退休金。
  • 67歲老人的忠告:「存錢」是生活的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大院裡,大家都知道周姐有一對不孝順的兒子兒媳。因為周姐逢人就說這件事,自己辛辛苦苦的把孫兒帶大,且拿出退休金補貼兒子兒媳的生活,到頭來,孫子大了,用不著她了。就被兒媳打發回來老家。周姐今年才59歲,但老伴已經不在了,老伴病倒的那段時間,光醫藥費就把家底掏空了。
  • 88歲老人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
    文/格格鬥在網上看到這樣一位88歲的老奶奶,她叫吳勝明。老人家人老心不老,活得通透又睿智。面對鏡頭,她說出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為什麼你晚年那麼悽涼,就是因為沒有錢,所以有了錢要珍惜錢,沒有錢要想辦法去掙錢,活得才有尊嚴。
  • 人生最幸福的事,兜裡有錢,心中有愛
    理想總是美好的,等到現實赤裸裸的呈現時,我們才發現,兜裡沒錢,曾經追尋的詩和遠方,都變成了眼淚和悔意。有人說,錢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大部分問題沒有錢是無法解決的。對此,深以為然。兜裡有錢,可以給我們浪跡天涯的勇氣,兜裡有錢更能給我們面對意外和疾病的底氣。想起前段時間一則新聞,標題為「父母抓緊定生死,決定誰陪女兒走下去」。
  • 65歲母親說:老了才明白,兜裡沒錢不受兒子待見,說話都沒底氣
    一般而言,多數人老了後會選擇隨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目的就是在孩子身邊,自己的晚年生活也能有個依靠。而在實際的生活中,做兒女的也基本都可以做到對父母的贍養和照顧,推卸責任的有,但很少。大部分老人都能有一個舒適安然的老年生活。但有一個現象值得注意,那些有退休金或積蓄的老人很受兒女的歡迎,雙方通常相處得非常和睦融洽,很少有問題產生。
  • 一位老人的真心話:到了七十歲,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養老
    一位75歲的羅老先生的真心話:到了七十歲,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養老。不多想,自然,也不要去進入及幹預兒孫的生活圈,千萬別以為這是淡漠了親情,其實,這才是解放自己。如今對於老人來說,有時候最大的一個問題,就是和兒女在一起生活時產生的問題和矛盾。做老人的,可能看不慣年輕人這個習慣那個習慣,一旦你去幹涉人家,就會產生代溝帶來的問題。
  • 2位68歲老人哭訴:家裡有長壽老人,我快熬不下去了
    可這次回家,她看到爸爸兩鬢斑白,明顯老了許多。爸爸68歲了,平常都是他一個人照顧奶奶,以前爸爸從來不和她說照顧老人有多辛苦,她也就從沒放在心上,這次爸爸住院她才知道自己為爸爸分擔得太少。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可現實中,又有多少人體驗過每天照顧長壽老人的生活呢?
  • 兒女對有錢的老人往往很孝順,是真心的麼?這仨老人說出真心話
    一,導語關於成家子女和自家老人的關係,各不相同,有1000個家庭,就有1000個模式,但仔細觀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現實中,基本上分兩類:其一,有錢父母和成年子女的關係。這種模式,一般相處比較融洽,哪怕他們之間有矛盾,但在表面上還是維持著較好的關係。
  • 聽聽3位老人的回答,很心酸
    本來人老了,生活上的基本花銷也不是很多,可最怕的是生病和突發事情,那需要的錢就不是一點半點的。都說養兒防老,可人到了老年,能夠掌控的只有自己手裡那點退休金和存款。有的兒女以怕老人老了容易糊塗為由,把老人的退休金卡拿在自己手裡,每月會取些錢給老人作為生活費,剩下的說是幫老人存著。
  • 70歲老人真心話:做好這5點,餘生不給兒女添麻煩,養老靠自己
    每個人都要經歷這樣的衰老,在漸老的路上,我們傳統的思想是「養兒防老」。現實生活的高速發展,慢慢的改變了人們的傳統思想,覺得養老靠自己更為靠譜。這樣不僅自己老的有尊嚴,更加老的有意義。既不給兒女增添麻煩與負擔,也讓自己輕鬆的安度人生暮年。時代變化如此的快,如何讓自己的晚年生活的有質量與尊嚴,讓兒女們安心放心的去闖自己的日子呢?
  • 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
    導語:很多老人總是覺得自己有兒女,就不用存錢了,有錢就拿出來花了。養老靠有依靠怕什麼。如果這樣想就錯了,65歲老人忠告:有兒女也要存錢,錢是生活根本,更是養老的尊嚴。李大爺64歲64歲,說老也不是很老,但是也不年輕了,現在還能自理,兒女孝順,這樣的生活已經滿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