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2020-06-14 煙藝師


我可以喜歡你,但是你不允許喜歡我——性單戀

在網絡流行詞中有個叫做lithromantic的單詞,又名性單戀(別名為版畫式浪漫).

我們來拆分一下這個單詞:Lith的意思為結實的石頭的意思,而它的後綴romantic,即羅曼蒂克,連起來的意思就是為浪漫的石頭,也寓意著這類人對於感情是不為所動的.對於這個說法就恰好定義了人們對於Lither的整體印象.

性單戀不完全等同於迴避型人格障礙,他們表現出來的症狀更符合恐懼型的愛與依賴.

隔壁的小A喜歡上了班裡的一個男同學,那個男生成績很好,品德兼優,儀表端正,是小A心裡幻想中的男神,每天的時光因為他而變得緩慢了起來,唯一的樂趣便是每天看他一眼.但或許男生的第六感感覺到了小A隱藏的目光,他漸漸的也對這個女生有了好感,於是在某天對小A表了白,在說出我喜歡你的一瞬間,小A的心臟莫名的像洩了氣的皮球,不再為眼前人跳動,她甚至開始覺得有些許厭惡,想要趕緊逃離.

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一、首先,來了解下性單戀的具體表現.

性單戀是一種浪漫傾向,為無浪漫傾向譜系中的一種,其本質為只喜歡產生性和情感,不想要回應.

這類人很容易被感情和異性所吸引,會有對戀愛的渴望之情,但是不會想和對方產生戀愛關係,一旦在這段感情中獲得對方的回應,抽出身的速度也是不一般的快,他們很快就會恢復理智,將自己置身於境地之外,仿佛從來沒有發生過.甚至一些單性戀者表現出對方並不是喜歡自己也會厭惡,有時候一個微小的動作也會突然引起不適從而討厭對方的心理活動,從而讓這段暗戀宣告終結.

有心理諮詢師這樣描述性單戀者:「他們很難真正正常感受到愛,也很難用常人的方法去愛別人,他們害怕被人愛上.

他們所選的對象所好來自於個人的嗜好,對於暗戀的對象,他們更容易被不喜歡他們,冷漠無感的人所吸引.

二、性單戀童年缺愛引發的副作用

①在毒蘋果上裹上一層塑料——迴避型依戀人格+性單戀雙重模式

英國精神分析師約翰·鮑爾比(Bowlby)提出了成人依戀理論,他認為孩子同其主要照料者間的最初關係構成了以後所有關係的起點.之後美國心理學家瑪麗·愛因斯沃斯她將依戀進行了分類:安全型依戀和不安全型依戀,又將不安全型依戀分為焦慮-迴避型和焦慮一反抗型,而性單戀就屬於迴避型人格.

在她模擬的陌生情境技術中,她將12個月大的嬰兒和他們的父母進行系統的分離和重聚,結果顯示有60%的嬰兒在父母回來時表現出正常的反應,情緒在安撫下漸漸得到緩解;約少於或等於20%的嬰兒在父母的安撫下情緒仍然處在此前分離的反應中,比較激動難以安靜下來,明顯有反抗的特徵,定義為反抗型人格依戀;而剩下的約20%的嬰兒他們採取的是迴避的態度,比起父母的安撫,他們把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其他物體當中.

在兒童時期母親給予的冷漠對孩子來說是一個「毒蘋果」,孩子在毒液的浸染中逐漸喪失了對母親的需要,在他們潛意識中這樣的愛是不靠譜的,他們很容易會被仇恨所包圍,這種恨會延續到他們長大獨立之後.在長大後如果遭遇不好的事情比其他人有更多的憤怒和恐懼,而所有的根源都來自於母胎時期埋下的種子.


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②活在自導自演的電影中——享受活在幻想當中

對於他人製造的幻想中,他們更喜歡活在想像的浪漫中,所有的場景都可以自己定義,包括對方的一言一語,就像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一部電影,控制著所有內容的發展.如果現實中對方的行為超過自己的預期,則會被打亂秩序,期望和現實形成落差,造成心理上的落空.

暗戀中的小B有天看見對方無意間做出的舉動,在旁人看來沒有什麼特殊的一個小動作卻讓小B感到噁心,心中的好感頓時被打了折扣,時間一長,就像被封塵已久的書籍,前面種種的歡喜都煙消雲散了.

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③同時產生自卑與自負

不管是自卑還是自負,都是人長期形成的固定模式.自卑和自負都是小時候缺失的東西所導致的.兩個都是相互影響的,自卑的人心裡其實往往也是自負的,

性單戀裡面的自卑和自負可以理解成:我配不上你或者其實你不配.

就像佩戴了珍貴的寶石,從來沒有享受過這些待遇的人會覺得配不上這些東西,當真正佩戴在身上的時候,他們反而會渾身不自在,想要將身上的寶石摘下然後逃離.之後這種心理會漸漸演變成,這些寶石不適合我,我應該找到比它更讓我滿意的東西.


④害怕長久的親密關係

在確定戀愛的關係時,性單戀者無法接受這種方式,對於這種關係無法想像.他們有時不會表現的畏畏縮縮,見人臉紅.相反則會表現出大大咧咧的女漢子或者冷漠孤傲的形象,這些表現是有意識的給人展示的樣子,提示自己難以接近.

一代傳奇女性葛麗泰-嘉寶,在所有人眼裡她是一個謎,她自卑卻又清高,但她曾在寫給同學咪咪波拉克的信中形容自己是「遲鈍、疲憊和無趣的女人」,在第三次才答應了默片演員John Gilbert的求婚後,卻沒有出現在婚禮現場.


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三、克服性單戀的治療手段

性單戀屬於一種心理疾病,是需要好好引導和對待的.

在加拿大作家克裡斯多福·孟所著的《親密關係》一書中講到:你一直在壓抑的,也許是一份恐懼、一個秘密,或不想讓別人知道的情緒。把你所壓抑的感情拿出來分享,就像拔掉一個瓶塞,讓關在瓶子裡的感覺,能以健康的方式釋放出來.


1.性單戀患者需要勇敢面對內心的創傷

諮詢心理醫生治療是正確的做法,但是只是短暫的治療.除了這個方法,性單戀的另一半要時刻觀察她的情緒問題,適當的保持距離,不要顯得太親密,另外不要強迫她處在一個恐慌的位置,性單戀患者在一個舒適的位置是很不容易的.要讓她保持舒適感是件很重要的事情,靜靜聽她述說自己的童年創傷和委屈,引導她走出自己的陰暗面,幫她分析事情的根源,讓她慢慢接受自己.

2.多出去接觸人,是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

產生這種負能量往往是壓力引起的,保持樂觀平和的心境是很重要的.多接觸開朗的人.將自己壓抑的情緒宣洩出來,在交流中的許多話語或許能不經意的解決心中很多的問題.

性單戀不是一種疾病,只是一種創傷性的心理障礙,所以治癒與否還在於自己的內心的改變.這個世界還是有美好的一面,不要把自己束縛在一張網上,人生很短,有個愛你的人不容易,嘗試去愛一次吧.

我是煙藝師,煙似茶,言語化香,香味流連指尖,希望在下方多多評論,讓我能一直細細品味.

將近半五十,我才知道自己是性單戀者

相關焦點

  • 性單戀者是種什麼體驗
    性單戀者是什麼???昨天聽到室友偶然問起「性單戀」這個詞,於是今天想做一個與之相關的推送。
  • 知識科普||性單戀者
    導致單戀取向者拒絕愛、厭惡愛的背後,其實是他們覺得自己不該,或無法得到他人的愛。對自身的不認同,導致他們認為自己是不值得被愛的。所以,當他們有好感的人也對他們表達出好感時,他們就會覺得哪裡不對:那麼美好的你,怎麼可以來愛我這樣的人呢?於是,他們漸漸成為了永恆的「單戀者」,總是迴避和厭惡他人對自己的好感和愛,因為他們不知道如何接納別人的愛。
  • 明明喜歡對方,卻拒絕了表白,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些什麼?
    明明喜歡對方,卻拒絕了表白,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些什麼?所以性單戀者究竟在害怕什麼?點開聽聽性單戀者的內心OS。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我愛極了你不愛我的模樣」|永遠被囚禁在單相思中的性單戀者
    我喜歡你,但你千萬別喜歡我。你身邊是否有有這樣的人,明明很渴望美妙的愛情,甚至會去主動追求,但當他追求成功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不愛對方了,這難道只是犯賤嗎?有人會誤以為性單戀者並不需要愛,甚至他們是玩弄感情的人。實際上,每個人都有愛的需求,性單戀者也不例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甚至更缺乏愛。從嬰兒時期起,他們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和照料,他們極度缺乏愛,缺乏安全感,種缺失導致他們形成病態的人格。他們的初心不是迴避愛,只是害怕失去愛。就像顧城《避免》說的那樣,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
  • 性單戀者:「我不是渣,只是有病。」
    我想,她大概率遇上了一個性單戀者。所謂性單戀(lithromantic),百度上給出的的解釋是:「對某人產生愛戀,卻不希望獲得情感回應的人(這類人的戀愛情節可能會因對方的情感回應而消失)。 簡而言之,可以概括為:我喜歡你,但若是你喜歡我,我便不喜歡你了。
  • 性單戀者:我可以大方愛別人,卻總覺得自己不配得到愛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是個世紀難題,可是,性單戀者們會義無反顧地選擇「我愛的人」他們可以大方地愛別人,卻不知道如何自信地接納愛。由於自我懷疑、自我否定,他們認為自己不配被別人愛,尤其當自己喜歡的人反過來表達他們對自己的喜愛時,總覺得哪裡不對。「你這樣美好,怎麼會愛上我這種平平無奇的人!」
  • 我是一個性單戀者
    01今天收到一個回答邀請:性單戀者的戀愛死循環該怎麼打破?「我喜歡你,但是你可千萬別喜歡我」,和性單戀戀愛的感覺可能就是這樣。什麼是性單戀者?性單戀者,我稍微學習了下,就是你喜歡的人,對你表現出明確的喜愛,或者對你告白之後,你就會失去對他喜歡,甚至他的喜歡還能讓你覺得厭惡。這本來馬上就要進入「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劇情裡了,但是性單戀者不一樣,他們做不到happy ending。普通人眼裡,這種人怕是太渣。
  • 喜歡的人是「性單戀」,我該怎麼辦?看懂這些你就明白了……
    小琪:「男神今天給我表白了」我:「好事情啊,為何這副模樣呢」小琪:「我跑掉了」我一臉驚訝:「為什麼」小琪:「我也不知道,他跟我表白以後腦子很亂,不知道怎麼辦。」小琪從上學的時候就暗戀他的男神,截止到今天,她的單戀長跑已經5年了,眼看著向前再跨一步就越過了終點,結果她又止步不前,讓人看著干著急。
  • 就算我是性單戀者
    我剛開始看到這個症狀,第一反應是鬆了口氣——原來我不是個渣女。第二反應才是:我該怎麼辦?他知道我的病,聞言仍是笑著:「那現在的距離,你會討厭我嗎?」「我會不適應,但我不討厭你。」「我不知道。但我討厭你喜歡這樣的我。」他神色一下子變得很為難,想說什麼又硬生生卡在喉間。
  • 就算我是性單戀者
    第二反應才是:我該怎麼辦?之後我再也沒談過戀愛,也不太願意和異性走得太近。因為有些東西我不能給予,那我就得自行放棄另外一些東西。後來我遇到了個人,愛笑愛運動,最重要的是,從來沒有一個人這麼地喜歡我過。他會給我帶早餐,送我上下班,說晚安。這些都建立在我不喜歡他的前提上。「別再喜歡我啦。」我對他說「我們不會在一起的。」
  • 走進性單戀者的內心世界:「我喜歡你,但與你無關.」
    也許「性單戀」者與玩弄感情的人之間的差異僅僅在於:渣男渣女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些許樂趣,而他們得到的卻更多是自己內心的掙扎和痛苦。對於非性單戀者來說,兩情相悅是讓人人翹首以盼的事情。而性單戀者卻正好相反,被喜歡的人喜歡,竟然會出現厭噁心理?不了解的人一定會認為這樣的人多少有些矯情,可是事實卻沒有那麼的簡單。
  • 性單戀者:「我不是渣,只是有病. 」
    我對他是有好感的,也經常幻想他會不會也喜歡自己。但讓我意外的是,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表白了。自那之後我一下子對他失去好感,甚至有些厭惡。於是,開始躲著他。我想,她大概率是一位性單戀者。或許很多人是第一次見到「性單戀」這個詞,也不太清楚它是什麼意思。或者很多性單戀者也不知道自己的「症狀」有這個心理學上的定義。
  • 「我就是你們口中的性單戀。」
    「我喜歡你,可以,你喜歡我,不行。」 我在嘴裡輕念了幾遍這句話,然後無奈地嘆了一口氣。 她曾經和我說過她是一個lithromantic,所以她無法準確的掌握愛情的節奏,害怕親密關係的發展,甚至時常覺得對方的愛讓人感覺窒息。 lithromantic,即性單戀,網絡流行詞。
  • 性單戀者有以下四種表現,別中招
    性單戀是缺愛心理導致的一類症狀。尤為突出的是迴避型依戀模式,他們享受幻想,可以自由中斷親密關係,僅限於自己對別人的愛慕。性單戀患者。這樣的一類人,會對他人產生情感,也會渴望浪漫的戀愛關係,但他們不會真正地在現實中發展。
  • 我才29歲半,還沒到三十歲
    二十九歲半是我最後的倔強 「我才29歲半,還沒到三十呢!」這是八月份第二次聽到這句話。「從來不說自己三十了,沒過年我就是二十九。不過有時候還挺想提醒大家一下我都三十了還沒對象這件事,感覺身邊人都遺忘了,或者覺得我找男朋友的想法沒那麼強烈。」二十九歲半?
  • 性單戀:我喜歡你,但請你千萬不要喜歡我好嗎?
    「我喜歡你,但與你無關。」這是七月長安的作品《暗戀 橘生淮南》中的一句話。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句話,就像是從他人口中聽到了自己的秘密。作為一個典型的「性單戀患者」,我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了解到這種現象的存在。我們不是「怪物」,而是比平常人多了一副鎧甲。與其說是鎧甲,我更願意把它比做蝸牛背上的殼。
  • 我喜歡你,但我不想被你喜歡,這就是性單戀
    可是,最後卻不像童話故事般迎來幸福快樂的結局……隨著我們越來越了解彼此,他開始也對我抱有好感,開始有意無意地做球給我,開始積極地邀請我單獨約會。這麼喜歡他的我,應該會害羞到在床上抱著抱枕滾來滾去才對啊。這麼喜歡他的我,應該要在他對我使用網路上的撩妹/撩哥語錄時,也用力撩回去才對啊。這麼喜歡他的我,應該要趕快答應他的邀約,與他一同享受甜蜜約會才對啊。
  • 性單戀者是什麼?就是「我喜歡你,但求你千萬別喜歡我」
    我聽到都驚呆了,這個男朋友可是她辛辛苦苦追了三年才在一起的,現在還不到一個月,怎麼這麼快就分手了呢。我問她:「是不是他做了什麼對不起你的事?」她說:「沒有,不知道為什麼,在一起之後,我反倒覺得厭惡他,不想見他、不想接他的電話,甚至連他發的微信都不想回。可之前我明明是喜歡他的,為什麼我還會討厭他呢?我是不是很渣?」
  • 男人過了五十歲,還會渴望愛情嗎?
    待事業有成時,才知道,原來再優秀的事業,沒有愛的映襯,都是寂寞的。但是這時候你要追尋愛情,在大家看來確又是可笑的。因為中年人的世界裡,似乎只剩下生硬的現實,僅僅是應付生活就已經夠累了,哪還有心思去取悅別人呢?經歷多了,來來回回見過不少人和事,有些人在年輕時候就步入婚姻,家庭美滿。有些人到了中年還是孑然一身,卻也沒放棄追求愛情。
  • 《原來你還在這裡》中的一句經典臺詞,說出了無數單戀者的心聲!
    故事的起點源於高三時期的文、理科分班,或許你也曾經歷過這樣的分班煩惱:也曾因為自己的「迎頭直上」,被老師苦口婆心地勸導:亦或是在一摞摞疊起的書頁之間暗自較勁:而在這段為了高考廝殺的徵程裡,懵懂心事則是艱苦歲月中一方最溫柔而又美好的鎮定劑。該劇整體敘事不拖沓冗餘,感情戲份細膩。劇中有一幕是少年組主角和成年組主角於公車上的交接儀式,顯得格外溫馨、有創意和儀式感,看了忍不住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