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暴露:開啟一段關係是冒險,但接近真實總會帶來驚喜

2020-08-27 滴答愛自己

在朋友圈分享了自己寫的文章,目的是想要吸收大家的意見和看法,以此希望提高自己的寫文能力。

過一會,有朋友便給我發來了消息,說了一些我文章的問題。同時給我發了一篇文章,跟我說:「這個是我的號,想讓你關注。」朋友告訴我這個公眾號算是她自己的一個私密分享平臺。我說:如果你想的話,其實可以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看到。


「我可能還不習慣暴露,就先私密的分享吧。」朋友這樣回復我。

朋友說「不習慣暴露」讓我想到關於 「自我暴露」的概念,公眾號全稱「微信公眾平臺」,定位是公眾平臺,似乎很難找到它的私密性,除非沒有人知道自己的平臺。

可能因為學習心理學,我曾經在QQ上收到一個陌生女生的消息,跟我傾訴她家庭的事情,當時她跟我說的是:這些事情她沒有人可以講,對周圍的人都很難切齒。

當我聽完她的故事,當時覺得自己學心理學,就很想可以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到她。

於是我提出加好友的邀請,希望能和她保持一個穩定的聯繫,但當我邀請之後,她再也沒有給我回過任何消息,她迅速而又果斷的消失了。


這不禁讓我有疑問,她願意跟一個陌生人敞開心扉,可是為什麼對身邊人就難以講述呢?

01 越來越抗拒自我暴露了—發個朋友圈都會翻來覆去的擔心

無論是在朋友圈,還是微博這種公開平臺分享自己生活的相關信息我們都可以稱作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self-disclosure)更確切的意思是向別人說心裡話,坦率地表達自己,陳述自己,推銷自己。即一個人自發地、有意識到地向另一個人暴露自己真實且重要的信息,籠統的說就是「指個體把有關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給他人。」


許多心理學(Jourand,1964;Derlege,1993;李林英等,2003)認為,使真實的自我至少讓一個重要他人知道和了解,是建立親密關係的前提條件,是與他人發展親密關係的重要途經。一個從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與其他人建立密切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

即便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是有利於建立親密關係的。那生活中不敢自我暴露的原因是什麼?

前些天和朋友聊起分享朋友圈這件事,「朋友圈歲月靜好,微博上放飛自我」似乎已經是很多人的一個常態。而我自己,其實以前也很愛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生活,那些關於好的、壞的、搞笑的、悲傷的真實的東西

但隨著自己加的好友越來越多,每一次分享朋友圈都是一場耗費心力和認知的戰爭:我這樣發好不好,會不會有人介意啊,這樣發到底合不合適,會不會顯得自己很假、很虛偽或者是很蠢等等一系列的問題讓發朋友感覺不是一件容易簡單的事情。

所以在分享朋友圈的時候總是會有意識的去屏蔽一部分人。其實我這樣做,只是害怕自己不被接納和被評價,或者就像學娜跟我說的,覺得敢於自我暴露是對自己的一種肯定,但我沒有辦法去肯定自己。

去年認識了一位朋友,她會音樂會攝影,其實和她關係還算不錯,可漸漸的,我分享朋友圈會習慣屏蔽她,因為擔心自己發的生活碎片會讓她覺得很傻。可是當我跟她坦誠我的想法時,她告訴我:「就算可能會覺得我發的朋友圈很幼稚,但我們還是朋友啊」。

不得不承認,動態的人際互動存在風險。在心理諮詢領域,來訪者在面對諮詢師時,會對去暴露程度作風險評估,如果這段關係讓來訪者覺得是安全的、可信賴的,她就能較大程度上坦誠自己的議題,這些議題內容可能包括一些負面的、不道德的和痛苦的記憶。


當自我暴露越多,對風險的評估也會過大,如果這個時候當事人感覺到被評價、被誤解甚至被忽視,她就會馬上放棄自我暴露。就像是深海中的寄居蟹,只要一點點察覺到危險,就馬上縮回自己的殼裡。

心理學研究者稱:太少的自我暴露和太多的自我暴露也會引起人際環境適應方面的一系列問題,一個從不自我暴露的人不可能與其他人建立密切和有意義的人際關係,而習慣於喋喋不休地向他人談論自己的私密,也會被他人看作是適應不良的自我中心主義者。

02 合適的自我暴露—良好人際互動中的助攻

「自我暴露會讓別人喜歡你」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西迪尼·朱亞德這樣說。

關係真正開始建立有一個關鍵性的元素,那就是自我暴露。從熟人變成朋友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自我暴露的廣度和深度的增加。這個過程往往需要一方冒著一點點危險性的作試探性的自我暴露,而另一方接受到了這樣的信息,也做出相應的回饋,當兩個人都願意去進行一定的自我暴露時,就獲得了打開一段關係的鑰匙。


社會心理學家認為,理想的模式是對少數親密的朋友作較多的自我暴露,而對他人作中等程度的暴露,那怎樣的自我暴露才算好的呢?

下面是一些關於自我暴露在人際互動中的實戰參考小建議:

  1. 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自我暴露的深度和速度都需要適度。在與他人建立關係的過程中,應該循序漸進地暴露自己的私人信息,過度分享可能會嚇跑對人,或者是讓對方感覺無所適從。

  1. 不評價、真誠、喜歡和讚美

喜歡和自我暴露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有研究顯示,個體會對那些他們一開始就喜歡的個體暴露出更多的信息,個體也更傾向於喜歡那些向自己暴露更多信息的人。

自我暴露對社會贊同是相當敏感的。獲得對方的讚美時,人們的自我暴露就會增多,對方表示不置可否或冷淡時,人們的自我暴露就會顯著減少。當不去作負面的評價,當一個人感覺被接受的時候,他就有勇氣去進行更多的自我暴露。這樣有助於關係的建立。


最後的想法,是大二社會心理學課堂上報告的一篇文獻內容《The Power and Limits of personal Change: When a Dad Past Dose(and Does Not)Inspire in the Present》它主要講了擁有一個糟糕的過去比擁有一個美好的過去給別人帶去的激勵力量更強。

當時我在筆記上寫下: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希望讓別人看到的都是我們完美的那一面,我們會把自己不完美的那一面藏起來,以為這樣可能會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喜歡。然而,這並不是明智的做法。真正明智的選擇是:展示出你曾經的錯誤,你的軟弱和痛苦,然後再展示出你對這個錯誤和弱點的改善,對痛苦的堅強。

在生活的很多領域,人們憑直覺努力追求穩定。減肥者、投資者和那些發誓戒酒的人都試圖在努力中保持成功的記錄,就像學生和員工努力把自己最壞的一面隱藏起來,把另一隻腳藏起來一樣。

然而,在別人眼中,完美可能有一種慢吞吞的感覺—它掩蓋了維持它所必需的努力。保持一貫的良好狀態可能會導致完美的代價看起來太「容易」。


相比之下,當聽說一位成功的減肥者曾經暴飲暴食的時候,他是一個成功的投資者,它曾經是一個失敗者,一個曾經喝過酒的人,一旦脫離了解救,人們就會注意到改變所需要的努力,對於那些想要給別人留下好印象的人來說,無論在領導力、商業領域還是在生活中,都要強調始終如一的優秀是明智的。但在很多情況下,更明智的做法是,恰恰是相反的事情——展示你過去的錯誤,然後你的恢復。

回顧當時看這篇文獻給我的感觸是,隨著微信裡好友越來越多,我越來越不敢呈現自己真實的狀態在朋友圈中,作為一個一直以來很熱衷分享朋友圈的人,在分享朋友圈的過程中,似乎也越來越在意在朋友圈裡的「良好人設」。怕被評價為幼稚、怕被評價為跟風、怕被評價為傻子。


我越來越不敢去呈現自己真實的樣子,害怕不被接納和喜歡。但我的朋友告訴我,朋友圈是我分享生活的一種形式,就算可能會覺得你幼稚,我們還是朋友啊。讓我意識到,一直以來想在朋友圈中樹立優秀人設被喜歡和接納的我(哎,良好優秀什麼的都是假的,真實才有千鈞之力),早已經在真實的關係連接中得到了想要的接納和包容。

所以或許不用完美,儘管去勇敢的做恰當自我暴露,也是可以獲得令人滿意的情感連接的。


最後的最後,無論是否自我暴露,最終的目的還是以個人感到舒適的狀態為主,這篇文章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去自我暴露,而是如果想建立一段親密關係,可以嘗試一下自我暴露來拉近關係,增加親密感。

或者,當你想自我暴露但是卻不敢自我暴露時,勇敢一點點,冒險去嘗試自我暴露,也許也會意外的收穫和感動。

相關焦點

  • 「自我暴露」才是親密關係維繫的基礎
    人和人貴在相遇、相知、相識,我們都想走進對方的內心,也需要不斷的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情感,坦率的表達自己,推銷自己。這個過程中不一定要說出自己的秘密,但是,你可以表達真實的自己,與人交流的過程中給人親近感又給人安全感。 和戀人交往的過程中,你總會不經意的透露一些小秘密,或許對方也會講出一些心底的秘密。你們之間的自我暴露,可以促進你們的感情,利用兩個人之間的對話拉近水平。在這個過程中,你應該注意一些什麼呢?
  • 自我暴露定律:適當暴露,讓你們的關係更加親密
    適當的『自我暴露』有助加深親密度你有秘密嗎??無需奇怪,這就是人際交往中的自我暴露定律。研究交際心理學的人士曾指出,讓人家看到自己的缺點或弱點,人家才會覺得你真實可信,不存虛假,從而產生親近感; 反之,完全把自己『藏起來』,就會使人感覺造作、虛偽、有壓力。小敏是宿舍中最擅長交際的一個,並且人也長得漂亮。
  • 墨菲定律——自我暴露定律:適當暴露,讓你們的關係更加親密
    我們要想與他人成為真正的好朋友,就必須用真誠的心,表達出我們內心真實的感情和想法,展現出一個真實的自己。而向別人講心裡話,陳述自己,講出自己內心的秘密,這種自我暴露的方式有助於我們交到真正的朋友。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當一個朋友向我們吐露心聲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對方把我們當作了自己人,認為對方完全信任了自己,被信任會讓我們感到高興。
  • 一個男人在你面前暴露自我的程度,等於他愛你的程度
    導讀:一個男人在你面前暴露自我的程度,等於他愛你的程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一個男人在你面前暴露自我的程度,等於他愛你的程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拒絕「賭局式」的婚姻,通關婚姻中的多次冒險
    但,來自於已步入婚姻這座圍城的男女感悟而言,甜蜜浪漫只是一時,其中蘊含的博弈與冒險成分,冥冥之中貫徹了一段婚姻的始終。不管你信不信,婚姻就是拿個人幸福去冒險。面對母親、工作、自我,三重身份切換的不容易,明星、網紅如此,更何況奮鬥在城市中的普通女性呢 ?婚後除了要平衡家庭和事業之外,還需要應對複雜的家庭關係、生活開支、孕育計劃等等。準備開啟一段婚姻之旅的你,是否有做好準備?
  • 談戀愛,必須學會自我暴露
    一直關注咱們公眾號的粉絲一定知道,我們不止一次的講過——主動找男生聊天的開場方式之一就是做自我暴露,展示自己吸引力的方式之一也是做自我暴露,升級關係的方式之一也是自我暴露。其理論基礎就是心理學家奧德曼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想要談戀愛,你就得先學會自我暴露。
  • 戀愛中的心理學(1):男女交往中的「自我暴露」法則
    姑姑忍不住撲哧一笑,一語道破天機,你違反了人與人溝通中的「自我暴露」法則。在社會心理學的人際交往理論中,有一個重要概念叫做「自我暴露」,所謂「自我暴露」是指把自己隱私的一面顯示給他人,也稱為自我開放或自我揭露。向別人說心裡話,坦率地表白自己,自發有意識地向對方暴露自己真實且重要的信息都是「自我暴露」的體現。
  • 挽回愛情中的心理學法寶:自我暴露定律
    心理學裡的「自我暴露定律」是指在人際交往中,適當地展示自己的真實情感和想法,更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理解,支持。在挽回愛情中,應用十分廣泛,效果也非常好。那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自我暴露定律在挽回中的應用。一:自我暴露應循序漸進。心理學家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 開啟一段關係很簡單但維繫卻很難,曾經親密的人為什麼漸行漸遠?
    聽完他的對親密關係的評論,讓我更覺得,所有愛情最好的樣子,都不如這一句來得實際。任何一段感情在開啟時總是充滿愛的魔力,但隨著兩個人的生活交織在一起時,潛在的衝突便不可避免地浮出水面。同樣,在親密關係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以下幾類問題:爭權,過於強勢或討好;糾纏,指責、爭吵、攻擊疏離,愛無能、冷暴力、逃避、述情障礙前一段時間, 林心如與霍建華當街吵架上熱搜,不管是基於什麼原因,很多網友都覺得,夫妻吵架很正常。
  • 遠離「自我妨礙」,讓你離成功更進一步
    你聽過「自我妨礙」嗎?自我妨礙又稱自我設阻、自我設限,在表現情境中,個體為了 迴避或降低因不佳表現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採取的任何能夠增大將失敗原因外化機會的行動 和選擇。也就是人們常常會為了躲避預期可能會發生的失敗,給自己設置障礙,為自己找到不去做這件事的合理的理由。下面我們來看下生活中有關的真實案例。
  • 你要適度暴露自我,才能走進她/他心裡
    心理學上對自我暴露的解釋是:有意識地將私人性的、可靠的重要信息展示給他人,以此拉近談話雙方的距離。交往雙方常常通過暴露自我的方式增加彼此間的接納度和信任感。社會心理學奧爾特曼和泰勒發現: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在自我暴露逐漸增加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自我暴露不僅能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還會增加彼此的喜歡程度。
  •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個不太容易接近的人,難以輕易地敞開心扉
    在很多人眼中我是一個不太容易接近的人,難以輕易地敞開心扉。可是只有親密的人了解一旦走進我的生命裡,我便會百倍珍惜。 我真的害怕被辜負,大概是因為嘗過被辜負的味道,所以太善長自我隱藏。
  • 情感解憂丨離婚後如何開啟新生活?一文解憂愁,未來仍可期
    此時,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中,為了更好的開啟新生活,我們先要減輕所承受的痛苦程度,就需要我們接受離婚所帶來的三種正常狀態——痛苦悲傷狀態、無所適從狀態以及他人的異樣態度。無論這種非議的真實目的是什麼,都可能會給你帶來相當大的困擾,但是請記住,這種情況沒有辦法逃避,對於一些人也無需解釋,隨著時間的增加,大家自然而然會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但在這之前,只能面對。以上列舉的這三種狀態,並不一定是離婚所可能帶來的全部負面狀態,但大多數負面狀態卻都可以通過「接受」這一途徑來降低帶來的痛苦程度。
  • 關係的結束:怎樣走出一段關係的結束?
    職業轉型,絕不只是找一個能賺更多錢,有更大發展的工作,每一個職業背後,都有一個自我。職業轉變的過程,就是新舊自我更替的過程。在做出選擇前,根本沒有所謂的「真實自我」,所謂的「真實自我」,是在選擇和尋找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每一個主要自我,都是念頭後,與真實世界不斷發生互動的過程。念頭的成長需要嘗試,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
  • 小豬佩奇聲咖首唱電影《美食大冒險》主題曲
    網易娛樂7月30日報導 即將在8月10日全國上映的合家歡動畫電影《美食大冒險之英雄燴》今日再爆重磅炸彈,發布吸睛十足的影片主題曲《鹹魚躺》MV。由當紅鮮肉、頂級流量——「小豬佩奇」的幕後聲咖陳奕雯獻唱,為這趟本來就令人滿分期待的美味之旅增添了更多的驚喜。
  • vivo聯合央視新聞帶來別樣驚喜
    同樣地,vivo這家國內科技大廠也率先洞悉到了這一點,並聯合央視新聞發起了一個全新的活動——#照亮開學季#,為莘莘學子共同帶來了別樣的驚喜。不過假期雖長,大家在假期中所立下的Flag又是否一一實現了呢?別著急,先來看看他們在假期中都做了什麼吧。極速,讓幸福來得快一些三年的寒窗苦讀之後,最後一段煎熬的日子便是等成績的時候了。
  • 《雪怪大冒險》曝「壓力山大」版MV
    vid=540088   好萊塢奇幻冒險動畫電影《雪怪大冒險》將於10月19日上映!近日「壓力山大」版MV驚喜曝光,「小腳怪」波西舞臺獻唱講述心路歷程,一首歌道盡探險節目主持人幕後辛酸史!滑稽好笑卻又惹人憐憫,其「壓力山大」的人生,與當下年輕人快節奏高壓下的生活如出一轍。歌曲節奏歡快到讓人隨之嗨翻,其中的內心情感共鳴又令人百感交集!
  • 在親密關係中發現真實的自我: 伴侶的這三個角色你要知道
    《親密關係》這本書中說,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親密關係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學習工具,能幫助我們發現並體驗到,其實我們一直以來追尋的所有東西只是隱藏在表面之下。它們一直都在我們的眼前!伴侶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三個重要的角色,在喚醒真實自我的路上,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 暴露需求的弊端
    其實這就是一個無形的獎品性框架,帶來的固定思維模式,女生很多時候的想法也很簡單:我是你努力追求的人,你很喜歡我,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很好。一段關係最好的狀態,永遠是平等相互的提供對方的需求,天平的傾斜其實在最開始就可以選擇性地避免,就像最開始你選擇不去追求她,而是以一種更具有效率的方式去吸引這個姑娘,在兩個人相互的過程中慢慢走到一起,才是我們想要的良性發展。
  • 開啟接近真愛的能力
    開啟心的感覺:閉上雙眼,用心感受自己的心當你一旦擁有這種能力,你會很容易發現自己愛的人是誰,或者由真愛發現到你,你以後做的每一件事情,每一個決定,都會引導你越來越接近真愛,最後與真愛相遇。所以,不論是在找尋真愛的途中,還是在挽回的路上,請先聽從自己的心聲,自己的感受,你喜歡的人是誰,你愛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