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我是一飛訴說,每天帶領大家看最新的社會事件哦~喜歡請關注我呦!
現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由姥姥養大的,所以 大部分都和姥姥是親的。而且,很多人長大後,還會繼續追憶兒時的姥姥為自己拿糖吃,姥姥站在大門口遠遠地看著自己等著自己,那種濃濃的祖孫情是令人感動的。不過,還有孩子,對姥姥確是另一番心態。
昨天,到閨蜜家玩,閨蜜一接電話,臉色馬上就變了。我問她發生了什麼事,她說:「我媽媽一會兒就來。」在我問及為什麼媽媽會來她這裡時,她六歲的孩子回答說:「我不喜歡姥姥來我們家,她一來我父母要吵架,我奶奶和媽媽還要吵架,太煩了。
聽到孩子這麼說,原以為閨蜜會不高興,沒想到閨蜜竟然對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裡話,她也是敏感多疑的母親。原來小孩說的一席話已經夠讓人苦惱的了,為什麼身為親女兒的她還這麼自言自語呢?原來,都怪她母親太過意不去,每次到家裡來就東張西望,惹得全家不高興。
其實聽了閨蜜的話,我還是很理解她的。因為我的一個表姐,就是因為自己的母親太愛管閒事,導致了原本就非常相愛的夫婦,最終以分手告終,而且表姐父母還和她公公婆婆打了一架,後來變成了仇敵,連孩子都跟著遭殃。
所以 ,女兒嫁人以後,爸爸媽媽真的不應該過多地幹涉女兒的生活。成年的女兒,成了別人的老婆,兒媳婦,媽媽,生活怎麼玩,他們自己都有個總體規劃。身為父親和母親,能夠在女兒遭遇不幸時開導,還能在女兒請求幫助時出主意,卻無緣無故地對女兒家指指點點,幹涉她與丈夫和公公婆婆的關係,會讓女兒的生活陷入混亂。
另外,許多人可能覺得,自己的母親再好也不能讓孩子們放任自己去說姥姥的閒話。其實也不能怪大人教的,因為小孩子也是有道德的。要是每次家一團和氣的時候,姥姥都到各家各戶挑剔一番,不是說父親懶惰,就是說母親無情無義,要不是說長輩沒把孩子帶上,一家人都不高興。小孩看在眼裡,當然討厭姥姥回家。
其實,孩子的童言稚語,說話雖然不好聽,但也反映了家庭矛盾。對這件事,寶媽媽能正確引導孩子重視老人,但最重要的是從源頭解決問題。比如,和自己的母親談談,讓她事後說話辦事考慮別人的感受,特別是小孩的感受。總而言之,孩子整天生活在家庭裡打打鬧鬧的氣氛中,對身體健康和性格培養都很不好。
以上是一飛訴說為大家介紹的,歡迎在下方留言區留言評論哦~了解更多的社會事件,請關注一飛訴說!
本文由百家號作者一飛訴說首發,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