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通過提問輕鬆讓顧客購買了預算外的東西。
有些人通過提問輕鬆讓孩子奮發圖強。
有些人通過提問輕鬆激發下屬不斷成長。
而我們要想通過提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該如何提問呢?
通過共情提問,可以讓你隨心所欲的掌控自己的人生。
日本作家谷原誠的《共情提問》就是一本讓你學會共情提問法則的書,書中通過六大提問技巧讓你懂得共情提問是進行的。
1、共情力是高情商的體現
談到共情力,我們用一種思維方式來解釋,那就是換位思維。
我們只有多運用換位思維,多從對方的立場思考,才能最終巧妙地將令人難以接受的命令變為心甘情願的行動。
2、提問是解決問題的前提
只有提問才能讓對方朝著特定的方向思考。
重要的是不斷提問題。------愛因斯坦
我們只有通過問問題、然後再尋找答案,我們才能不斷的了解客戶和對方,才能找到最好的結論和解決方案,唯有如此,我們才能順利的達到我們期望的目的。
3、共情提問設身處地挖根源
人是自尊心的集合體。-----《人性的弱點》
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都願意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事,而不喜歡總聽從別人的意見和指揮。
要想讓別人做某件事情,如果單純靠命令的話,因為對方存在逆反心理,很多事情做起來效率就很差。
而通過提問引導對方來主動去做,則效果截然不同,這也許就是共情提問的好處。
1、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提問方式
如果我們希望對方自由思考和自由回答,我們就採取開放式提問;包括完全開放式、半開放式。
如果我們希望對方要明確的答案,我們就採取封閉式提問;包括半封閉式、完全封閉式。
開放式提問的特點:無法預測答案,自由發揮,希望對方思考和表面方向。
封閉式提問的特點:可以預測答案,能誘導對方,而不希望對方更多思考。
舉例:
完全開放式提問:你學的這個課程怎麼樣?(開放式回答)
半開放式提問:你學習這個課程的目的是什麼?(有指向的問答,部分答案可以預測)
半封閉式提問:你學習了這個課程會用在工作的哪些方面?(加了附件條件「應用在工作上」有指向的問答,部分答案可以預測)
完全封閉式提問:你喜歡不喜歡這個課程?(二選一,設定了條件)
那些聊天暢想的,希望引發對方思考的,這些在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聊天,提問更多的是採取開放式提問。
而那些打官司的,希望誘導對方說出自己想要的結果的提問,更多的是採取封閉式提問。
2、問出所有信息的六大基本提問
其實提問和講故事一樣,要想對方正確理解你提問的目的,你就需要對方清楚自己想要知道什麼?
這裡就提到了一大寶物:5W1H,即WHAT,WHO,WHEN,WHERE,WHY,HOW。
就比如對方購買了一個知識付費課程,來讓我們用5W1H來提問下:
WHAT:你購買的什麼付費課程?
WHO:你購買的誰的付費課程?
WHEN:你是什麼時候購買的付費課程?
WHERE:你是在哪裡購買的付費課程?
WHY:你為什麼要購買這個付費課程?
HOW:你購買了這個付費課程,打算怎麼活用?
我們通過不斷的問「為什麼」,來讓對方按照一定的邏輯來思考,最後逼近解決問題的核心。特別在商業、提問下屬和自己思考問題的時候最有效果。
3、提問裡面有學問
1)提問的目的
搞清楚我們提問的目的:獲取信息、博取好感、操控行動、激發成長、主導討論、改變自己。
不同的目的,提問方式也不同。
我們應該多問自己,我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
2)對方是回答的合適人選嗎
比如,我們出門在外,迷路後會問路,那我們在提問的時候,是否應該確定對方是否知道答案呢?是否是可以回答這個問題的人呢?
當我們確定了對方是回答的合適人選後,提問才有意義。
那些匆匆路過的人們並不適合來回答這個問題,而附近的小商店以及路邊攤則是比較合適的人選。
我們應該多問自己,問誰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3)現在是適合提問時機嗎
談到這個提問是合適的機會嗎?
我們只要站在對方角度來多思考下,就很容易判斷是否適合提問。
比如對方因為投資失敗而煩惱的時候,你提出向對方借錢就不是一個合適的時機;
比如對方因為中獎或者其他事情而心情愉悅,你尋求對方幫助的提問會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4)這個是最好的問題嗎
說到這是一個好問題嗎?
其實對於那些律師而言,是需要不斷琢磨的,因為打官司,不同的問法,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而同樣對於我們來說,一個很無聊的問題,就會讓交談的雙方陷入尷尬。
所以,在提問前多回想下自己的問題是最好的嗎?
以此來多練習才能不斷提高自己問話的能力。
要想順利獲取最有用信息,我們可以根據現有的信息建立假設,按照假設提問,就能順利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七種壞的問題
1)負面問題
問負面問題,相當於強制對方進入負面思考;可以通過正面提問來提振士氣。
2)不需要答案的問題
有一種明知故問說的就是這種問題,這種問題相當於廢話。
3)當場否定對方的答案
那些當初否定對方回答的人是沒有資格提問的,因為對方的答案被你當初否定,你還有提問的必要嗎?
4)一個人像機關Q似的連續提問
那些擅自打斷對方回答的人,他們只顧著自己提問來責難對方,而他的目的並需要你來回答,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難堪,而不是尋求你的答案。
5)誤導性問題
有一點,要想誘導對方回答,誤導性問題是威力強大的武器。
6)讓對方大腦感覺有負擔的問題
而那些讓對方大腦有負擔的問題,則更多的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根本沒有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這樣的提問是不受歡迎的。
7)偵訊式問題
最好一種提問,也許是在我們聊天過程中也存在的;比如網上聊天,我們經常會問對方叫什麼?哪裡人?工作幹什麼的?這樣的問題,對於陌生人來問,我們會有牴觸心理,要麼感覺對方是查戶口的,要麼是問犯人的感覺。
延伸閱讀:
我們培養共情提問力,相當於培養了人生成功的能力。
我們想要影響別人,不能單純靠命令,我們要靠提問。想讓人聽話,必須提問,想讓人成長,也必須提問;而想在人生中勝利,也同樣得靠提問。
來自谷原誠著寫的《共青提問》將教會我們如何通過共情提問博取他人好感、引導他人行動、激發自我和下屬成長、主導討論、改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