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人們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人與人之間無論是現實距離,還是心靈感應距離越近,交往越融洽,溝通就越簡單,相互幫扶就多,認知的機會就多,商機也就多,成功的機率就大。
學會溝通,更好的溝通成為一切成功的關鍵,有的讓掌握了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處理起任何事情遊刃有餘,輕鬆自如的解決了一些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有的人不懂溝通會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很小的事情搞砸,日常遇到一些問題就會束手無策,可見溝通對於每個人來說十分重要。
溝通是一門學問,掌握這門學問就必須掌握溝通上的方法和技巧,最近我在書店瀏覽群書,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本《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偶翻看看,一下子就被首頁前言內容吸引了,教科書般的講解,通俗易懂,直來直去,娓娓道來,裡面的方法技巧非常實用,非常容易掌握,可以說這本書為那些希望構建幸福快樂的人際關係的人寫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每個人都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讓別人給予你所需的東西,就要讓人高興給予,讓他高興首先要和他相處的輕鬆,相處的舒服,相處的自然,而不是讓他感覺和你相處很累,很辛苦,凡是讓人感覺相處很累的人,一般沒有好的人際關係,別人不希望和這種人交往,也不會讓這種人在交往中得到實惠,獲得好處。
《共情式溝通》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作為心理諮詢師,在從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為五千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並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是紐西蘭國立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大阪經濟大學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豐富的教學經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編寫了這本非常實用的書籍,值得拜讀。
共情是大家非常渴望掌握的人際交往技巧,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很好的運用了共情式的溝通,實現了個人的價值。馬雲之所以成功,你從馬雲的處事風格上,可見一斑,他平易近人,語氣親和力強,看不出他是富豪,感覺不到他的大咖,就感覺身邊的親人、朋友一樣。他的演講,總是能打動很多人,就是因為他說了大家想聽的話,想說的話,他總是和我們站在一起,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情誼,大家的心和他很近,這就是馬雲與我們共情,而產生的共鳴,這也是這麼多喜歡馬雲的根本所在。人和人的親和力,是共情拉近了距離,距離近了溝通就容易了,好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共情是你和我有共同的期盼,達到共鳴的效果,產生心靈的共振。原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現在任職於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他可是中國網紅教授,他的演講大部分人願意聽,一場報告下來數百次掌聲,說明了什麼,說明他的演講是打動人心的,聽完他的報告,很多年輕學子都有了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他的演講能打動人,因為他與聽他報告的人,產生了共情,他的報告,自始至終都是運用了共情式溝通,才產生了如此轟動的影響。共情不是討好迎合,他是換位思考的感受,她不需要同病相憐,但依然能感同身受。
共情式溝通的「八個技巧和方法」:
人們喜歡獲得,適當給予會更受歡迎。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付出才有回報,一個只知道一味索取的人,註定不會有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與這種人溝通。
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身段會更受歡迎。每個人都希望為自己為中心,這是本能,溝通的難點是牴觸,當你放下身段與他溝通,他會敞開心扉的與你交流,居高臨下做不到真心的溝通。
人們有自尊心,也要學會示弱。尊重他人的自尊心,也是尊重自己,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人是敬怕的,不是打怕的。
人們不喜歡被指責,學會諒解會更受歡迎。指責別人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實情,分析是主觀錯誤還是客觀錯誤,是無意還是本意,儘量做到諒解和寬容,大胸懷才有大境界。
人們不喜歡被誤解,學會理解會更受歡迎。人最委屈的事情,莫過於誤解了,誤解他人,很讓人受傷,避免誤解就要把工作做細,了解詳情,做到寬容理解。
人們認為自己是對的,認可他人會更受歡迎。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出發點都是奔著正確去努力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現錯誤或失誤,首先要認可他的努力和付出。
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追求正能量是做人的本分,與快樂的人在一起,得到的是笑聲,與惡人在一起,得到的是牢獄,正能量永遠是主旋律。
人們不喜歡奇怪的人,大方做人會更受歡迎。直來直去的人,也是心直口快的人,是容易交往,善於交往容易溝通的人,奇怪的人,往往其內心隱藏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對待這樣的人,就是敬而遠之,我們反感這種人,就必須從大方做人開始,對他人堅持陽光無私,彰顯人格魅力。
我的感悟和認識很多取自於《共情式溝通》中的認識,當然也包含個人的人生經歷,大家應該讀一讀這本書,你會從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