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人際關係共情,實現溝通上的輕鬆,贏得更加精彩的人生

2020-09-16 六月天情感

現代社會人們的交往和交流日益增多,人與人之間無論是現實距離,還是心靈感應距離越近,交往越融洽,溝通就越簡單,相互幫扶就多,認知的機會就多,商機也就多,成功的機率就大。

學會溝通,更好的溝通成為一切成功的關鍵,有的讓掌握了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在人際交往中,如魚得水,處理起任何事情遊刃有餘,輕鬆自如的解決了一些看似不可能解決的問題;有的人不懂溝通會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把很小的事情搞砸,日常遇到一些問題就會束手無策,可見溝通對於每個人來說十分重要。

溝通是一門學問,掌握這門學問就必須掌握溝通上的方法和技巧,最近我在書店瀏覽群書,在書架上看到了一本《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偶翻看看,一下子就被首頁前言內容吸引了,教科書般的講解,通俗易懂,直來直去,娓娓道來,裡面的方法技巧非常實用,非常容易掌握,可以說這本書為那些希望構建幸福快樂的人際關係的人寫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每個人都想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從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讓別人給予你所需的東西,就要讓人高興給予,讓他高興首先要和他相處的輕鬆,相處的舒服,相處的自然,而不是讓他感覺和你相處很累,很辛苦,凡是讓人感覺相處很累的人,一般沒有好的人際關係,別人不希望和這種人交往,也不會讓這種人在交往中得到實惠,獲得好處。

《共情式溝通》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學博士,作為心理諮詢師,在從業二十多年的時間裡,為五千多人提供了心理援助,並曾任教於密蘇裡大學哥倫比亞分校心理學系,是紐西蘭國立奧克蘭理工大學心理學系客座教授,大阪經濟大學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豐富的教學經驗,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編寫了這本非常實用的書籍,值得拜讀。

共情是大家非常渴望掌握的人際交往技巧,所有的成功人士都是很好的運用了共情式的溝通,實現了個人的價值。馬雲之所以成功,你從馬雲的處事風格上,可見一斑,他平易近人,語氣親和力強,看不出他是富豪,感覺不到他的大咖,就感覺身邊的親人、朋友一樣。他的演講,總是能打動很多人,就是因為他說了大家想聽的話,想說的話,他總是和我們站在一起,有一種同呼吸共命運的情誼,大家的心和他很近,這就是馬雲與我們共情,而產生的共鳴,這也是這麼多喜歡馬雲的根本所在。人和人的親和力,是共情拉近了距離,距離近了溝通就容易了,好多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共情是你和我有共同的期盼,達到共鳴的效果,產生心靈的共振。原浙江大學的鄭強教授,現在任職於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他可是中國網紅教授,他的演講大部分人願意聽,一場報告下來數百次掌聲,說明了什麼,說明他的演講是打動人心的,聽完他的報告,很多年輕學子都有了深層次的思考,為什麼他的演講能打動人,因為他與聽他報告的人,產生了共情,他的報告,自始至終都是運用了共情式溝通,才產生了如此轟動的影響。共情不是討好迎合,他是換位思考的感受,她不需要同病相憐,但依然能感同身受。

共情式溝通的「八個技巧和方法」:

人們喜歡獲得,適當給予會更受歡迎。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付出才有回報,一個只知道一味索取的人,註定不會有朋友,也沒有人願意與這種人溝通。

人們以自我為中心,放下身段會更受歡迎。每個人都希望為自己為中心,這是本能,溝通的難點是牴觸,當你放下身段與他溝通,他會敞開心扉的與你交流,居高臨下做不到真心的溝通。

人們有自尊心,也要學會示弱。尊重他人的自尊心,也是尊重自己,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就是這個道理,人是敬怕的,不是打怕的。

人們不喜歡被指責,學會諒解會更受歡迎。指責別人的時候首先要了解實情,分析是主觀錯誤還是客觀錯誤,是無意還是本意,儘量做到諒解和寬容,大胸懷才有大境界。

人們不喜歡被誤解,學會理解會更受歡迎。人最委屈的事情,莫過於誤解了,誤解他人,很讓人受傷,避免誤解就要把工作做細,了解詳情,做到寬容理解。

人們認為自己是對的,認可他人會更受歡迎。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出發點都是奔著正確去努力的,但也不可避免的出現錯誤或失誤,首先要認可他的努力和付出。

人們不喜歡負能量,開朗樂觀會更受歡迎。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大千世界人海茫茫,追求正能量是做人的本分,與快樂的人在一起,得到的是笑聲,與惡人在一起,得到的是牢獄,正能量永遠是主旋律。

人們不喜歡奇怪的人,大方做人會更受歡迎。直來直去的人,也是心直口快的人,是容易交往,善於交往容易溝通的人,奇怪的人,往往其內心隱藏一些看不見的東西,對待這樣的人,就是敬而遠之,我們反感這種人,就必須從大方做人開始,對他人堅持陽光無私,彰顯人格魅力。

我的感悟和認識很多取自於《共情式溝通》中的認識,當然也包含個人的人生經歷,大家應該讀一讀這本書,你會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共情,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
    在每天的溝通中,我們都對周圍人的好與壞做出評價,這種評判既是主觀的,也是可評估的,而且充滿了感情和概念上的意義。 我們要學會正確認識評判,然後對對方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從而達到良好溝通的目的。 在我們的人生進程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遭受到他人對自己的評判,這其中往往伴隨著我們對自己的評判。這裡涉及到了我們的自我評判表。
  • 《共情式溝通》:懂得共情,能成為人際關係的「高手」
    一,共情式溝通能處理好人際關係一個人的幸福除了取決於自己的家庭事業之外,影響最大的就是「人際關係」,處理不好人際關係,那麼在生活中也無法獲得快樂。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這本書中就介紹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且對人際關係做出了指導,讓很多人受益匪淺。
  • 「相處輕鬆」與「相處心累」只差一步之遙,共情式溝通贏得好人緣
    《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微妙的答案。事實上,一個人是否能夠變得受歡迎,贏得周圍人的好感,僅僅差了一步之遙!只要,你能夠掌握人際交往的微妙細節,即能擺脫個人局限,提升共情能力,真正成為受歡迎的人!平日裡,仔細觀察身邊人的喜好與需要,在一些小細節上,給予他們恰到好處的關心。他們也能感受到你是可以輕鬆相處的,對你產生足夠的好感。
  • 共情式溝通,快速了解對方和自己
    我們如何更好的做好人際關係的交往,那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共情。這也是《共情式溝通》所要闡述的核心觀點。《共情式溝通9》是由日本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所著,全書基本上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共情」理論為基礎,比較實用地對共情式溝通進行了說明。
  • 職場講理最讓人不爽,唯有共情才能贏得人心
    1二、道理講得太多,不如共情換個立場。「人際關係通常與職位有關。由於個性,風格,修養,外貌,氣質等方面的差異,人們的溝通和溝通位置也完全不同。你的位置決定了可以說和不能說的內容;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因為即使是相同的詞和相同的事物也會對處於不同位置的人產生完全不同的感覺,從而導致他們的反應完全不同。就這麼簡單。」
  • 共情式溝通:高情商者安慰人從來不講道理,都是在用「共情」策略
    一、比起無關痛癢的安慰,我們更需要的是共情什麼是共情?古宮昇說:「共情」是溝通的靈魂。1、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會更受歡迎2、擁有共情能力的人會讓人感到輕鬆、3、擁有共情能力的人的人生更加幸福美滿古宮昇在《共情式溝通》裡指出,在人一生的美好時光中,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通常都會有這樣一些共性:有相處愉快的朋友,有暖心的另一半,有相親相愛的家人,反過來,如果你的人際關係很差,就會被人欺負,被上司苛待,
  • 《共情式溝通》:讓人放鬆的人更容易在人際關係中受惠,更受歡迎
    《共情式溝通》從心理諮詢的共情技術入手,融合了個人的親身經歷和實戰經驗,是他的集大成之作。 以上的8種共情形式能讓我們對共情式溝通有一個大概了解,但除了有共情意識外,還需具備溝通技巧。,而且溝通技巧是需要打磨的 在平常和別人的交流中,我們即使有共情的想法,但卻因為技巧不當而無法達到有效溝通效果。
  • 學會共情式溝通,人生就會過得更快樂
    現在的社會,節奏一天比一天的快,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緊張。生活中我們越來越感受不到快樂,其實,決定人生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是人際關係。最近,讀了一本書《共情式溝通》該書的作者古宮昇,是一名心理學博士,也是一名心理諮詢師。
  • 《共情式溝通》:成為受歡迎的人,不需口才好,只需共情就夠了
    《共情式溝通》的作者——日本的古宮昇教授曾說,「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際關係!」其實很多時候讓我們感覺心累的不是生活的瑣碎,而是讓人喘不過氣的人際關係。那麼,怎麼才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一定要口才好、會演講才能成為溝通的高手嗎?
  • 共情式溝通:教你如何建立一段好的人際關係?
    共情,一種未被欣賞的存在!——人本主義心理學代表人物之一 卡爾·羅傑斯心理學研究發現:「共情」是溝通的靈魂。當兩個有著不同天性、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的人,如何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呢?
  • 《共情式溝通》打破溝通障礙,用共情改善人際關係,擁抱幸福
    這本書是日本作家古宮昇寫的一本人際溝通交流的書,致力於構建幸福快樂的人生。古宮昇是著名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為日美兩國5000多人提供了心理諮詢,改善人際關係,增加生活幸福感。① 溫柔待己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不可以被辜負的人
  • 共情提問:只需四步成就共情高手,輕鬆搞定對方,成為人生贏家
    有些人通過提問輕鬆讓孩子奮發圖強。有些人通過提問輕鬆激發下屬不斷成長。而我們要想通過提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該如何提問呢?通過共情提問,可以讓你隨心所欲的掌控自己的人生。日本作家谷原誠的《共情提問》就是一本讓你學會共情提問法則的書,書中通過六大提問技巧讓你懂得共情提問是進行的。
  • 從內向自卑到成為人際關係高手,他總結出這套高效溝通方法
    我們每個人都有過人生的至暗時刻,抑鬱、焦慮、迷茫且痛苦。心理學上說,如果你在某段時間過得很辛苦,那你的人際關係一定很差。當你遭遇談戀愛被劈腿,工作被上司苛待,跟家裡人的關係不好,孤獨寂寞時,一定是你的人際關係出了問題。我們總是忙著掙錢,以為錢掙得越多,就會越快樂。真的是這樣嗎?馬思純掙得片酬肯定不少了,拿過獎還是抑鬱了。
  • 掌握共情式溝通,將提升你的人際關係,讓你變成一個受歡迎的人
    請你試著回想一下人生中的美好時光,那時的你人際關係肯定很好:有相處愉悅的朋友,有暖心的另一半,有相親相愛的家人。反過來,如果你在某段時間裡過的很辛苦,那時你的人際關係一定比較差:被人欺負,被上司苛待,與戀人失和,與家人關係惡化,十分孤獨等等。決定人生是幸福美滿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那麼,什麼樣的人才討人喜歡呢? 不是討好迎合,才叫換位思考。
  • 被母親痛罵的男孩成為心理專家,療愈成功,只因具備「共情」能力
    有一個貧困家庭,夫妻經常吵架,妻子一度患上抑鬱症。她在一雙兒女睡覺的床下藏了一把刀,幸好被丈夫發現,那時兒子一歲,女兒剛出生不久。妻子還曾經抱著兩個孩子站在地鐵站臺上,望著呼嘯而來的地鐵,有瞬間跳下的衝動。"就這樣跳下去的話,該會多麼輕鬆啊……",母親後來和成年的兒子敞開心扉說出了心裡話。
  • 《共情式溝通》:「相處輕鬆」與「相處心累」只差一步之遙
    《共情式溝通》這本書告訴了我們微妙的答案。事實上,一個人是否能夠變得受歡迎,贏得周圍人的好感,僅僅差了一步之遙!只要,你能夠掌握人際交往的微妙細節,即能擺脫個人局限,提升共情能力,真正成為受歡迎的人!平日裡,仔細觀察身邊人的喜好與需要,在一些小細節上,給予他們恰到好處的關心。他們也能感受到你是可以輕鬆相處的,對你產生足夠的好感。
  • 想要良好人際關係的法寶——《共情式溝通》
    每個人在人生路途中總是會遇到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當然這要分兩個方面看,有的時候是非常愉快的關係,有的時候就是讓你覺得非常痛苦的關係。從某一個角度看決定人生是幸福還是不幸,可能就源於人際關係。那麼想要從人際關係中獲益,讓自己的生活工作都能更順利,獲得更多愉快的體驗,就需要去認真尋找,在人際關係中和諧相處的法寶。
  • 共情式溝通:人際關係高手的殺手鐧,擅長閒聊的人都是自嘲的高手
    因為決定人生是幸福還是不幸失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際關係。》的主要內容這本《共情式溝通》共分四篇:以真誠的姿態、充滿希望的口吻,告訴我們該如何系統化地改善人際關係交往模式:1:基礎篇,圍繞「懂得共情的人,更受人歡迎」,通過8個極富人本關懷的溝通理念,幫你解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局限視角
  • 人與人之間,做不到「感同身受」不怕,做到了「共情式溝通」就行
    共情,顧名思義,就是共同的感情,就是說兩個不同的人有了同樣的感受和心情,就叫共情。這不是書本上的定義,這是我給共情做出的描述。共情,是個好東西,在人際交往中,能架起兩個人或者多個人之間的情感橋梁,讓彼此更懂對方,更能把握和了解對方的心理,也更能讓對方知道愛上和喜歡上自己。
  • 缺乏溝通,異地夫妻鬧離婚,如今甜蜜似熱戀皆因共情
    不是討好迎合,才叫換位思考不必同病相憐,也能感同身受《共情式溝通》是作家、心理學博士、心理諮詢師古宮昇的新作。介紹了在人際交往中共情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共情。那麼,共情是什麼呢?作者說:「共情」是溝通的靈魂。兩個有著不同天性、成長經歷的人,如何能夠擺脫個人局限,真正做到換位思考、平等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