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像一條長河,在無時無刻地流淌。
人的一生,三萬個日夜交替,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歷史的長河
不知道從幾何時,成年以後的關係裡,舒服,變成了最重要的一部分,記得曾經有人說過:年紀大了,經不起兇,只想被寵,任何一種讓我感覺心累的關係我都不會主動再去維持!一個人,從出生時對這個世界日起日落的好奇驚嘆,到對春夏秋冬的交替都習以為常,這是一種成長,也是一種認知的上升,所以,隨著年紀的增長,也自然看淡了很多事,很多人!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我們相處無需拘謹,你是你,我還是我;
是我們無需討好對方,我尊重你的選擇,你理解我的想法;
隨著年紀的增長,越來越發現,與人相處是一門終身的學問。
人生苦短,人與人最好的關係就是,隨緣。
能相處就相處,相處不來,也就不強求。我有我的原則,我有我的姿態。
最近,一個正準備結婚的朋友,突然在一次朋友的聚會中說:我不想結婚了!話音剛落,全場鴉雀無聲,目瞪口呆的看著他,他繼續說道:感覺好累。他沮喪的臉透露出一副無奈的樣子,在場的人無比詫異,異口同聲的說:為什麼呀?你們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嗎?怎麼突然會有這樣的想法。
他一個人舉起了一杯酒,一口悶了,平時酒量不怎樣的他,這一杯酒讓我們看到了他心中積壓已久的壓抑,他繼續說:本來,感情是兩個人的事情,但我卻感覺一直是我一個人在努力,但是一個人的努力,根本解決不了兩個人的問題,我低頭去迎合,但是對方卻更是以此為傲。其實,他的女朋友我們也有過幾面之緣,外在暫且評論不說,因為是家中獨生女,一直以來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嬌生慣養,所以,自然性格就霸道自私了一點,記得曾經有那麼一次,大家一起吃飯,因為朋友和他女朋友是晚到的,所以大家已經把菜點好了,這本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他女朋友愣是因為桌上沒有她喜歡吃的菜而一個飯席悶悶不樂,聽說回到家裡還因此對朋友發脾氣。
其實,我們不妨仔細看看,身邊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人,ta們習慣性的以自我為中心,覺得所有人必須遷就和順從自己,一旦不得所願,便情緒低落,甚至大發脾氣,在情侶的相處之中,尤為明顯,「恃寵而驕」,把對方的愛當做是自己高高在上的資本,戀人關係,一方在源源不斷輸出的同時,也在渴望對方給予相應的肯定和回應,人心都是一樣的,天下並沒有白吃的午餐,這種不平等的戀情,可以堅持一陣子,但絕對不會一輩子,時間久了,人都會累!
正所謂: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因為愛,所以在乎,因為在乎,所以迎合討好。
所以,請珍惜那個為你放下身段,犧牲自己而遷就你的人,如果不愛,ta本可以不用這樣。
有情人終成眷屬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了愛的人的時候,便很少去表達「不」。
而是因ta的快樂而快樂,因ta的悲傷而悲傷。
當愛的天平一旦失衡,最後能維繫住這段感情的,只能是不斷地討好和付出。
可是啊,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付出,應該是兩個人的維繫。
真正愛你的人不需要討好,需要你討好的都不是真正愛你的人。
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是不必討好。
你做你自己,我做我自己,不需要誰刻意去迎合誰。
待在一起,只是因為三觀相近,興趣相合,談得攏,聊得來,感覺舒服所以一切水到渠成,如是而已。
作家詹迪·尼爾森說過,最適合的伴侶,就好像走進一座你曾經住過的房子裡——你認識那些家具,認識牆上的畫,架上的書,抽屜裡的東西:如果在這個房子裡你陷入黑暗,你也仍然能夠自如地四處行走。
彼此坦誠,又彼此熟悉,沒有那麼壓抑和猜疑,疲累和偽裝。
一段好的關係,一定是如此。
好的關係是相處不累
不管愛情還是友情,一段關係要想走得長遠,最重要的還是相處不累。
一段相處不累的關係,可以簡單歸納為兩點:
在一段關係中,說話不需要瞻前顧後,不用組織好精簡的語言,囉裡囉嗦也不怕有哪句話說錯。
不用每時每刻都在聊天,而是我發了消息,你看到了自然會回復;
我不會因為你沒有秒回而胡思亂想,而你也不用因為沒有秒回而感到抱歉。
因為我們都有了解彼此不會被拋棄的安定感。
顧城在詩裡寫道:「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我們現實生活中相處舒服的狀態也不過如此吧。
你可以看你喜歡的書,我可以看我喜歡的劇,我們在一個空間裡坐著各自喜歡的事情。
但我也可以停下來聽聽你讀完一本書的感受,你也可以聽聽我對劇情的吐槽。
我尊重你的熱愛,而你理解我的喜好。
各自愛各自的,但也不妨礙我們愛彼此。
「無需討好」是一種原則,更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人與人之間最舒服的關係,無論是情侶還是朋友,彼此尊重,我有我的原則,你有你的姿態,可以相互了解,但不必「相互討好」。
相處不累 才是最好的關係
人生在世,短短幾十載,相處不累,才是最好的關係。這一生,我們會遇見很多人,也錯過很多人,有緣的人兜兜轉轉總會來,無緣的人再怎麼強留也會走。
我相信你不會走,你知道我不會變。
彼此默契,彼此尊重,便是最舒服的關係。
願我們都能尋得一段舒服的關係,卸下偽裝,恣意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