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有一個關於付出越多越捨不得的定律討論。網友把這個定律和投資進行類比。他認為這和投資一樣,投資還是有理性。不考慮回報就是投機,投機多了就是賭徒。賭徒會輸紅眼。
這個分析的很到位,那麼在感情中,我們可不可以用這個定律呢?其實按照原則來說是可以的。根據每個人的性格來說,如果失去了很多,但是最後得不到相同的回報。那麼付出的越多越捨不得。
相反的是付出比較少的那一方就可以輕易的轉身瀟灑離開。因為他們是被給予者,是接受者。這是一個很不公平的結果,但是沒辦法,事實就是這麼的殘忍。
曾經聽朋友講起過這樣的一則愛情: 張先生和他的女朋友在大學談了四年。他們是高中時的同學,他們兩個學習成績都不太好,最後兩個人都考上了三本學校。
張先生考慮到家庭的經濟情況不太好,所以放棄了上學。而這個女孩兒不一樣,這個女孩兒選擇了去上三本。但是由於學費比較高,這個女孩的家庭情況也不太好,所以她經常去打工。
作為男朋友的張先生很是心疼自己的女朋友。所以他把自己打工掙來的錢都給了他。供這個女孩兒讀了四年的大學。眼看這個女孩大學就畢業了,兩個人的愛情長跑也終於有了結果。
可是這個女孩兒突然後悔了。他向張先生提出的分手,分手的原因是因為張先生打拼了四年沒有一份兒安穩的工作,也給不了她想要的生活。
所有的一切矛盾突然爆發了起來。女孩責怪張先生沒有時間陪他,責怪張先生沒有給她太多的生活費,責怪張先生沒有給她足夠的安全感。其實說白了,這就是這個女孩兒不愛的藉口。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所有的人都已經明白了是怎麼回事。張先生的朋友也勸張先生趁早和他分開。這個女孩兒刪了張先生的所有聯繫方式。可是張先生還是想要跟她和好。
在這段感情中,女孩說分手只不過是一句話的事。可是對於張先生來說,這四年他耗費了他的金錢和時間,更多的是傾注了他所有的感情給這個女孩兒。所以他捨不得分開。
仿佛愛情中總是這樣,付出多的一方在最後分開的時候,受傷害也最深。因為自己在這段感情中放的太過於卑微,甚至付出一切只不過是想要去乞求對方的一份愛。
小時候,你發現一件玩具損壞了,你就會哭的很傷心,也會哭很久。可是這件玩具並不會因為你的傷心而重新修復。你只能慢慢的忘記這件玩具,然後喜歡上一件新的玩具。
感情也是這樣,感情並不會因為你的捨不得而停留。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藥,它能夠治療你所有的傷痛,撫平你所有的創傷。當你放下心中的執念,也就放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