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自得其樂的工作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感

2020-10-04 賞心閱書倆叄頁


分工協作是社會進步的明顯標誌,逐步細化的分工,代表著進步的深入程度。無論是落後的封建時代,還是提倡「跨界」的互聯時代,個人的力量總是有限的,而團隊的力量可以是無限的,應證當下流行的一句話: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團隊可以走得很遠。

在分工協作的社會裡,對於個人而言,大多數場景中的等同詞,就是工作。通過完成分工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到報酬;達成既定目標(挑戰),我們可能收穫成就;透過工作的意義,我們可能收穫幫助他人的幸福感、愉悅感。

工作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多正面的反饋,但過程中,可能更多是煩惱和痛苦。正因如此,工作和休閒,哪一個會讓我們更快樂?可能多數的回覆,都會是閒。

為什麼呢?因為休閒的過程,更多是我們可以選擇,可以控制,「隨心所欲」。工作則不同,伴隨著工作本身,還有責任、效率、利益等附加屬性,時常會讓我們備感焦慮和壓力。若其中還涉及和他們的互動、交付,也會增加結果的不確定性,讓人覺得不可控。此時,內心的精神熵隨之上升,即,混亂程度增加。可能表現出煩躁、易怒,缺乏耐心,甚至帶有攻擊性。

對於上面的問題(工作和休閒,哪一個會讓我們更快樂),在閱讀完《心流》的第7章後,答案可能會出乎意料:工作會給我們帶來更快樂的體驗。不是說休閒不能帶來愉悅,應該說工作更容易帶來快樂的體驗。

對於「打工」者的我們,工作的目標更多是由外界分配,極少數會由我們自行設定。換言之,目標的設定和完成程度,源於外界,我們的選擇是有限的。

我們如何找到工作的樂趣,找到工作的意義?是否能自得其樂呢?

答案是肯定的。

目標來源於外界時,對於我們而言是不可控的,但我們可以以自身的經驗去影響目標的設定(積極正面)。當然,可能會比較漫長。

在目標設定不受控時,完成目標的過程,是我們可以自行設定,自主可控的。按照心流模型圖(詳見「02.心流模型和精力模型」),過程中處於心流區間,就會感受到愉悅和享受。

如何進入心流區間呢?只需提升技巧(技能),與挑戰值匹配即可。

概而言之,我們可以重新設計工作,培養自得其樂的性格。

一、重新設計工作。首先,詳細了解工作的最終交付要求,或要達到的效果,即目標(多數由外界設定)。然後,對於到達目標的路徑,我們結合自身的情況(技能、知識、方法等),來自行設計。設計的過程,更多是主動思考的過程。我們會從目標由外界給定的不可控,轉換為內部自行設計的可控。

二、自得其樂的性格。個人的理解是到達目標的路徑中,可能會有挑戰(現有技能無法直接達成目標,或階段性目標),此時將其視為進階難得的機會,可能會由衷的高興和興奮。 除了達成目標之外,我們會收穫額外的感受(如幸福感、掌控感)。如果當前的技能已能達成目標,即沒有挑戰性,此時可以思考改變一些維度,將其轉換為挑戰,如縮短完成時間,即另一條達成目標的新路徑,新方法。


正文至此完。

祝好,2020年10月3日。


《06. 和孩子的關係》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心流:追求幸福是虛幻的,我們只能追求最優體驗
    了解米哈裡的核心主張,就能明白在他的著作《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一書裡,他致力於研究的主題是什麼。專注於手頭的工作:這點很好理解,高度的專注是進入心流狀態最重要的媒介,所以保持專注力,不要分心,不要瞻前顧後想太多,才更容易體驗心流。
  • 這樣做白日夢提升幸福感,內驅力促進成功獲得心流最優體驗
    做喜愛的工作和自己喜歡的人相處也有共同點:時間過得飛快。《心流》這本書中,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把這種現象定義為心流,即最優體驗。獲得心流並不難,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識,在一生中提高進入心流狀態呢?
  • 終身學習體驗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感
    《05. 自得其樂的工作》敬請期待……
  • 不能錯過的心流體驗,掌握這三招,你也能感受到廢寢忘食的境界
    在《發現心流:日常生活中的最優體驗》一書中,米哈裡分析了現代社會中,人們難以達到心流狀態的種種阻力,並且提出了三種具體方法,幫助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最優體驗,提升生活品質。01 到底什麼是心流體驗?比如說,你熬夜看小說的時候,雖然身體很疲憊,但是精神狀態超級滿足;又或者你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題,在實驗室一連工作了幾個小時,卻並未發覺時間的流逝,只是感覺到身心完全投入帶來的充實與滿足感,這些就是難得的心流體驗。
  • 獲得心流狀態,享受精彩人生
    本書作者米哈裡·契合森米哈賴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提出了幸福就是獲得最優體驗,這種最優體驗就是心流。亞里斯多德曾說過「世人不分男女,都以追求幸福為目標。」可是到底怎樣才能獲得幸福?長期以來,人們追求健康、權力、金錢、美貌,覺得擁有了這些就是打開了幸福世界的大門,認為那些有錢、有名、有地位、又帥或美的人們一定過得更幸福。
  • 人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心流
    這也許所說的心流。 《心流》是米哈裡·契克森哈賴所寫,他是積極心理學奠基人,這本書自出版以來翻譯成30多種文字,暢銷全球28年,影響了全球千萬研究者與讀者。 《心流》這本書,有三個關鍵的核心詞。幸福、最優體驗、精神熵。什麼熵?它是物理學中計算混亂程度的計算單位。
  • 邯鄲V音|心流
    丨文案:小含丨錄音:小含丨剪輯:壯壯《心流》聽起來是一本很心理學的書,它是和心理學相關嗎?沒錯,這本書的封面就寫了「最優體驗心理學」這幾個字,但是並不是說只有研究心理的人才能夠讀這本書。為什麼會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 心理學:讓自己快樂起來的心理學方法
    其著作包括《心流》《發現心流》《創造力》等暢銷書,對積極心理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其中《心流》自1990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30餘種文字,影響了全球千萬研究者和讀者。本書簡介:心理理論之父、積極心理學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在30年前,在大量案例研究基礎上,開創性地提出了「心流」的概念。
  • 如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事,不斷設置目標去挑戰,達成最優體驗?
    以上體驗從何而來?有可能我們從事某些活動時,能夠自然出現這樣的體驗,但如果預做安排,再搭配個人的帶動誘導,就更容易進入心流。 心流活動 本書中提到的最優體驗所以在活動中能否產生心流體驗,主要還是取決於你能否從平凡的活動中,找出別人找不到的樂趣。任何一種文化發展出的一些活動,或許有其他的作用,但能帶來樂趣才是它們得以傳承保存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需要引導他們學會觀察、發現事物的特性或者研究事物的樂趣所在。這能驅使孩子在探索世界探索未知的過程中,保持住好奇心,集中注意力,逐漸形成心流的體驗。
  • 《心流》:思維高手們都在追求的最佳心理體驗
    《心流》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用現代心理學的工具來探討這個亙古的問題:人在什麼時候最感快樂呢?如果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就可以調整生活,讓快樂隨時充滿在其中。作者最大的貢獻便是啟發了心流的概念,作者在本書中呈現了大量的心流研究案例,從體育競賽、棋藝、藝術欣賞、日常工作
  • 好書推薦《心流》,如何擁有心流?
    《心流》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用現代心理學的工具來探討這個亙古的問題:人在什麼時候最感快樂呢?如果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我們就可以調整生活,讓快樂隨時充滿在其中。作者最大的貢獻便是啟發了心流的概念,作者在本書中呈現了大量的心流研究案例,從體育競賽、棋藝、藝術欣賞、日常工作
  • 心流讓你重新獲得幸福感
    心流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積極的生命體驗,從而給我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質量。我們平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交往都可以產生心流體驗,這也驗證了另外一句名言「幸福來源於生活中不斷的小高潮!」
  • 什麼是心流體驗
    其實不需要心靈雞湯的灌溉,你只需要體驗一次心流狀態就會馬上滿血復活。什麼是心流狀態心流就是指人們在全神貫注下去做一件事,進入完全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比如玩密室逃脫、打球、遊泳、寫數學試卷,這種沉浸式的快感就是心流。回想人生中的難忘體驗,比如跟戀人約會時間過得飛快。老友相逢,往往是小酌幾杯天就黑了……無一不是感受到了心流。
  • 高手的基本功:隨時隨地進入「心流」!
    「心流」,一詞也是舶來品,它是由世界知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的奠基人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提出的。他提出的「心流」是過去30年裡,最重要的心理學概念之一,不僅深深影響了心理學,還給其他很多領域帶來啟發,幫助很多人取得了生活、事業、家庭上的成功。
  • 《心流》:想要提升幸福感,這點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追求幸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也各自在用自己所認同的方式去努力,但是《心流》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幸福不是人生主題,而是附帶現象。這本書由心流理論之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米哈裡認為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 「我愛工作,工作讓我快樂!」科學證明,這句話是真的
    通過對藝術家、運動員、音樂家、棋壇高手、外科醫生以及普通人的研究,他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心流(Flow)。心流就是一個人完全沉浸在某種活動當中,忘記了時間、甚至忘記了自己的狀態。這種體驗會帶來極大的喜悅感、控制感和成就感。
  • 積極心理學教你如何找到快樂心流
    本文寫作靈感:來自於混沌大學研習社課程《彭凱平丨積極心理學:快樂如何激發創新》圖片來源於該課程相關課件,版權屬於混沌大學所有積極心理學,當腦海裡蹦出這個詞的時候,你想到了什麼?在這次的學習當中,提到了一個核心的理念:創新往往來自於積極快樂的狀態。於是我就捫心自問:我創新,我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