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讓你重新獲得幸福感

2020-11-04 超級學習觀


作為有一個教育機構的專職教師,平時除了上課之外,剩餘時間最多的都花在讀書學習上,這五年內,我大概閱讀了一千多本書教育類書籍,我從中精心挑選出38本書,建立這個讀書專欄,一一給你分享,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本書名氣很大,羅胖、樊登都曾推薦,在圖書館的熱銷榜上也常常見到它的身影,這就是積極心理學專家米哈裡 契克森米哈賴的《心流》。


本書的核心內容:心流提升幸福感受。

心流能夠給我們帶來一種積極的生命體驗,從而給我們注入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提升生活質量。我們平常生活、休閒娛樂、工作,人際交往都可以產生心流體驗,這也驗證了另外一句名言「幸福來源於生活中不斷的小高潮!」

作者米哈裡 契克森米哈賴,是美國加州克萊蒙大學的教授,他關注並研究了一輩子的積極心理學,提出了心流理論。這本書自從1990年出版以來,被翻譯成30多種文字,影響了很多人。


電影霍元甲李連杰劇照

每個人都有心流體驗,你是否有所覺察呢?

李連杰版本的《霍元甲》電影大家曾經大火,除了帥氣的功夫、酷炫的武打動作之外,霍元甲前期好勇鬥狠遭受仇人家破人亡後再鄉下的一些簡單純樸的日子,讓他重新找到了武術的真諦,功夫不是爭強鬥狠而是強身健體,而這種對於生命的體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流體驗。

在中國傳統文化佛教和儒教文化中其實也有類似心流的概念,但是這些方法過於玄妙,很難被普通人所掌握。而米哈裡偉大創新之處在於:用科學的方法系統闡述了達成心流體驗的條件,讓大多數人都可以掌握這一幸福生活方法。

當孩子們全心全意的投入到遊戲中,當你被電影或者電視劇的男女主角所吸引,當你廢寢忘食的做一件你熱愛的事情的時候,當你辛苦的在農田中勞作的時候,當你在馬拉松長跑中忘記自我意識,同時感受到巨大的喜悅,這種效率高、體驗佳的狀態,就叫做「心流」。

我自己有一個可以達成心流的小技巧,就是每天早上醒來30分鐘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刷手機,與外界暫時隔絕,全然沉浸其中。可以是閱讀、跑步,冥想。如果你也想要有這樣的體悟,那麼一定要找出時間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然後,你一整天就會有掌控感,精神力和意志力都會得到加強。



如何掌控意識獲得幸福體驗

只有學會控制自我意識的人,才能決定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幸福狀態。

每個人的生命體驗是不一樣的,同樣,主動加班996和被動加班996的人,被愛驅動去做某些事情和被恐懼驅動不得不做一些事情是完全截然不同的人生。

不論是你一個天才還是一個平凡人,體驗都只與自身有關,與客觀世界無關。一個詩人面對長河落日大漠,會有一句流傳千古的詩句,而你去到了現場只能迸發出一句「真的太美了」。

我們在生活中得到的快樂,歸根結底取決於心靈如何過濾和解釋日常的體驗。體驗每個人都有,但是感受完全不同,那麼這個根本原因來源於何處。宇宙誕生之初,就建立了一些基本的規則,而生命誕生之初最大的原則就是為了求存而存在,動物只能是本能驅動,他們不會想與生存無關的東西。老虎吃飽了絕對不會再去捕獵,只有人類,由於人進化出了「聰明的」前額葉皮層,有了理性的觀念和理念,可以虛擬出宗教、國家、種族等概念,這些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但是也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給人類帶來了戰爭、貧富差距等災難。

在現代文明中,財富和地位是很重要的幸福象徵,普通人人們覺得有了錢就可以享受更多的物質待遇,獲得更多的幸福。但是越來愈多的調查顯示,人們財富到了一定的水平後,幸福感並不隨著財富的增長,也就是說社會認可和生活品質沒有太大關係。

所以澄清了社會控制和基因趨勢兩種幸福誤區,我們才發現,只有做自己意識的主人,才有幸福可言。也就是說,如果你把幸福感當成社會的獎勵,那麼你永遠找不到幸福源頭。如果你把控制自我意識,自我獎勵作為目標,那麼你將會不斷體會幸福感。

只有學會掌控意識,才能決定自己生活體驗,才能達到幸福境界。我們內心的和諧,跟我們掌控宇宙的能力毫無關係。而且從宇宙尺度看,所有一切都歸於塵土,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增加宇宙的熵而已,那麼如何保持意識的有序性,對抗不幸福的感受呢?



如何創造條件不斷體會心流狀態

一、你的注意力比時間和金錢都有價值

大腦能夠同時處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用高科技來測量大腦中樞神經的工作效率,能夠觀測到,它只能在一秒鐘處理126位的信息,按照一個人活到70歲算,每天有16個小時保持清醒,他一生也只能處理1850億位的信息。而一般人實際用腦的程度,比這還要低。

每個人要經歷的事情這麼多,你允許哪些信息進入你的意識,跟你的生活體驗直接相關。每天一睜眼你就開始通過手機去接觸許多信息和諮詢,但是很多你不知不覺中掉入了商家給你製造的陷阱中,這道門的就是你的注意力,它會從你每天接觸的數百萬計位的信息中,挑出你需要的信息,送進你的意識。同時還要搜索你記憶中相關的數據,來評估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注意力帶動的是你的思考、感覺和決定。



既然大腦容量是有限的,那麼注意力就是一股精神能量。如果你能駕馭它,隨時隨地只關注對你有用的事情,讓這些信息幫助你達成目標,那麼你的意識就能發揮最大效用。

用好了,它就能成為你改善生活體驗的工具,相反,如果你老是被外界信息幹擾,甚至這些不相干的信息跟你既定的目標是衝突的,你就沒辦法為實現目標努力。恐懼、憤怒、焦慮和嫉妒等等這些我們通常說的不良情緒也會冒出來。

比如你加班的時候在那寫文案,你腦子當中可能已經奔騰過無數年頭:昨晚這場比賽又輸了,為什麼我一個人在這加班呀?我這個文檔寫完後,老闆會不會表揚我呀?再比如下班後跟朋友喝兩杯,一邊想著沒有早點回家感到內疚,一邊因為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而生氣,各種念頭心猿意馬地跑過。細分析,你的注意力被其他不相干的瑣事瓜分著,或者想著結果,或者計算得失,讓你很難集中注意力在當下的事情中,所以內心的寧靜就難以重現。

不管是心理學角度定義的內在失序,還是從物理學借用而來的精神熵的概念,它們說的其實都是一件事,人類龐大的意識系統需要秩序,無序狀態會讓人不安,心猿意馬久了,對自我會造成極大損害,使人再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實現任何目標,也就談不上好的體驗。



二、設計一個正向反饋遊戲機制幫助你進入心流狀態。

你小時候肯定玩過俄羅斯方塊這個遊戲,回憶一下,這個遊戲中,你既不救公主,也不殺惡龍,唯一的結果就是死。但是為什麼你還是喜歡玩?因為其中不斷調整的難度和技術,讓你進入了心流狀態。為了體驗過程的快樂,結果是什麼反而不重要了。

這就是心流能夠提升體驗的心理機制。說白了,專注讓人快樂,注意力能夠一直留在當下的事情中,不用想結果也不會分心,內心的統一感受成就了美好體驗。處在心流當中時,你並不會感到快樂,因為你專注在做事連自己是否快樂都忘了,但是任務完成後,當你回味剛剛發生的事,你的內心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滿足感,這種滿足感讓你快樂。

我們總結這個原則就是設計一個清晰目標,及時反饋、挑戰和技能的黃金匹配。沒有目標,你就會失去動力,而目標太高,你就會倦怠,所以減肥不要一下子定下去減20斤,而是一斤斤減下去。

我寫頭條號「超級學習觀」目標是為了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水平,所以,隨著自己不斷學習能力提高,粉絲越來越多,同時面臨問題的難度也不斷加大,這樣我就不斷挑戰新的難度和高度,讓自己更加優秀。這樣無形中就建立一個正向反饋機制。米哈裡發明了精神熵這個詞,來形容意識的無序狀態。他也開發出了最優體驗這個概念,用來對抗意識的無序,專注能夠讓人快樂,在你完全投入一件事的時候,精神能量能夠源源不斷地湧現,這就是心流。

相關焦點

  • 《心流》:想要提升幸福感,這點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追求幸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也各自在用自己所認同的方式去努力,但是《心流》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幸福不是人生主題,而是附帶現象。這本書由心流理論之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米哈裡認為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 獲得心流狀態,享受精彩人生
    直到進入21世紀以來,積極心理學運動興起,使得心理學才將視角更多轉向其他兩個使命,關注如何使人們獲得幸福和美好的生活。那麼,什麼是幸福?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金錢能否讓人幸福?想像一下如果你財務自由,你可能會陷入空虛還是會感到真正的幸福?
  • 這樣做白日夢提升幸福感,內驅力促進成功獲得心流最優體驗
    《心流》這本書中,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把這種現象定義為心流,即最優體驗。獲得心流並不難,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識,在一生中提高進入心流狀態呢?精神熵開心與痛苦,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體驗是由於你的注意力不同所引起。把注意力放在引起你開心的事情上使人渾然忘我,把注意力放在負面認知上,就容易產生怨恨和憤怒。我們在平時生活中的情緒以及心理活動,賦予一件事一個人怎樣的內涵,都起源於我們的注意力。
  • 好書推薦《心流》,如何擁有心流?
    、人際相處等等,作者試圖說明,幾乎所有活動都能引發心流,即便是絕望的逆境中都能創造心流。3、心流是什麼?心流:一種渾然忘我、高度專注的心理狀態,運用自身技能應對相稱的挑戰,事物都在掌控之下的感覺。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體驗過心流,不管是運動上表現出色、電玩遊戲打得很神、文思泉湧的文章創作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可能體驗到心流,這種感覺極佳的、「超棒」的狀態到底是什麼?又從何而來?
  • 邯鄲V音|心流
    丨文案:小含丨錄音:小含丨剪輯:壯壯《心流》聽起來是一本很心理學的書,它是和心理學相關嗎?其實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可能就是:怎麼樣才能夠獲得幸福?這個問題其實是和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甚至可以說它是一個人根本的追求問題。你真的幸福嗎?你如何獲得它?這本書是如何來說「幸福」的呢?它裡面有兩個故事我非常喜歡。
  • 自得其樂的工作 |《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讀後感
    通過完成分工的內容,我們可以得到報酬;達成既定目標(挑戰),我們可能收穫成就;透過工作的意義,我們可能收穫幫助他人的幸福感、愉悅感。工作能給我們帶來這麼多正面的反饋,但過程中,可能更多是煩惱和痛苦。正因如此,工作和休閒,哪一個會讓我們更快樂?
  • 高手的基本功:隨時隨地進入「心流」!
    前幾年,在讀某本書的時候,裡面涉及到一些職業選擇的問題,比如怎麼判斷你目前所從事的職業是你當前或是終生所愛,其中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在你做這件事時,能夠心無旁騖、全神貫注沉浸其中,完全忘卻了時間的流失、環境的影響,達到了「心流」的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我們常說的文思泉湧、妙筆生花等等。
  • 如何獲得幸福感
    答:很簡單,你們只要獲得幸福感就好了!,你需要一種思維(本文重點)——區分你能控制什麼,和區分你不能控制什麼我們假設你在的地區發生了天災,即不可抗力,你會怎麼想?跳出假設,一對夫妻要想獲得幸福感也應當、灰心、沮喪的人,你的追求也會受挫,你的失敗也會接踵而至,會失去幸福感。
  • 人要學會找到自己的心流
    我這兩天看了本書,它叫《心流》。通過學習讓我知道,幸福的秘密是什麼?非常有感觸,我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心流是什麼呢?心流是指我們在做一些事情時,那種全身貫注,投入忘我的狀態,這種情況狀態下,甚至感覺不到時間的存在。這件事情完成後,我們會有一種充滿能量並且有滿足感。
  • 什麼是心流體驗
    為什麼你整天躺在床上刷手機追劇,卻還是感到心累疲憊?這種「喪宅」狀態是很多年輕人當下的生活寫照。其實不需要心靈雞湯的灌溉,你只需要體驗一次心流狀態就會馬上滿血復活。心流就是指人們在全神貫注下去做一件事,進入完全忘我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你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比如玩密室逃脫、打球、遊泳、寫數學試卷,這種沉浸式的快感就是心流。回想人生中的難忘體驗,比如跟戀人約會時間過得飛快。老友相逢,往往是小酌幾杯天就黑了……無一不是感受到了心流。
  • 《心流》:思維高手們都在追求的最佳心理體驗
    、人際相處等等,作者試圖說明,幾乎所有活動都能引發心流,即便是絕望的逆境中都能創造心流。3、心流是什麼?心流:一種渾然忘我、高度專注的心理狀態,運用自身技能應對相稱的挑戰,事物都在掌控之下的感覺。絕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體驗過心流,不管是運動上表現出色、電玩遊戲打得很神、文思泉湧的文章創作等等,各式各樣的活動都可能體驗到心流,這種感覺極佳的、「超棒」的狀態到底是什麼?又從何而來?
  • 心流Flow
    可如果打遊戲或者閱讀一些感興趣的文字,可能讓你很專注,瞬間那些不在狀態的感覺都不存在了。可見,不專注是一個假象,可以調整的。為什麼有的人一天可以工作十幾個小時,狀態完全在線,做什麼事情都非常高效。能夠專注到忘記時間,忘記自我的狀態就稱為心流。心流是閱讀和做事情的最好狀態,能夠隨時進入心流狀態,不管學習或者做事都會相當高效,成長速度也是最無敵的。
  • 心流:追求幸福是虛幻的,我們只能追求最優體驗
    行動與意識的融合:你要做的事情,最好是你想做的事情,心裡真正熱愛的事情,只有行動和內心意願高度融合時,才能更快更頻繁的進入心流體驗。值得一提的是,米哈裡堅持認為,雖然心流體驗很容易獲得,比如很多人打遊戲的過程中都特別容易經歷,但是優質的心流體驗不是消極的狀態,比如看電視或者吃大麻,而是一種完全處於個人控制範圍之類的積極狀態。
  • 實事求是的追求心流
    實事求是的追求心流 2020年10月20日星期二 22點 昨天我寫了兩點,經過了一天的反覆思考,我想要調整一下,我的人生兩條綱領。 一:實事求是。 二:追求心流。 相比昨天,第二條加上了追求兩個字,這樣更立體完整了。
  • 你有多久沒有進入心流了?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在這個浮躁社會在這個浮躁的網絡中,你有多久沒有認真專心的做一件自己所喜歡的事了?什麼是心流?以上是你百度了心流這個詞後會出現的官方解釋,長話短說(說人話)心流就是當你積極認真專注的做某一件事以至於茶飯不思時的狀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忘我」境。常見的會產生心流的活動包括但不限於下棋、唱歌、繪畫、編程、看動漫、看電影、讀書。
  • 大道至簡——實事求是的心流
    二是:心流。 所謂,實事求是,就是一定要基於你自己的現實情況,立足於自己,從自己的內心出發,從自己的現實處境出發,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定不要自欺欺人,不要自己騙自己。 所謂,心流,其實就是人活著就是為了快樂的高級說法,心流是指,這段時間,做的事,值了,有收穫,有快樂,內心很滿足,很踏實,很平穩,完全融入其中,至於結果,不重要,只是下一個起點而已,而起點在哪,並不影響心流,並不影響快樂,因為心流是一個狀態,快樂也是相對而言。 人生,就這兩點,追求心流,凡事實事求是。
  • 生活最好的模樣,就是庖丁解牛式的——《心流》
    才會獲得地位呢?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幸福的真諦是什麼?不同的人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解釋也各不相同。而心理學家米哈裡的結論卻令人意外,因為他的結論是通過實驗做出來的。通過調查了不少人最開心的時刻,米哈裡發現了一種叫做「心流」的狀態。
  • 獲得幸福感的方式:讓自己被需要
    我想,當我們坦然接受父母為我們準備的一切時,父母能感受到強烈的幸福感,那就是:被需要的幸福。這對我們每個人都差不多如此。我們都希望收穫幸福,為了這,我們會努力工作,拼命掙錢,讓自己變得富有。但除此之外,獲得幸福有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為他人付出,被他人所需要。
  •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我是這樣做的
    當然,在工作中也是,也想要獲得幸福感。比如你在社交方面的能力突出,選擇了辦公室文員的工作,天天待在辦公室對著電腦、對著一堆文字,日復一日的重複性的工作,會磨滅你工作的激情,哪來的工作幸福感。如果你善於與人溝通,你可以選擇銷售崗位,每天收穫的數字是你最大的幸福來源;如果你對數字敏感,分析能力強,做事仔細,我想財務崗應該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喜歡新鮮事物,能夠有敏銳的嗅覺,你可以從事自媒體、新聞製作人等崗位。
  • 如何獲得幸福感?
    我們都說活出人生寬度,寬度不僅僅是努力達到個目標,獲得精神滿足和物質滿足。即使是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是追求,如果僅僅為了一個滿足就增加了一絲寬度我們又將陷入無限個滿足的循環而感覺不到幸福。如果我們要說給人生找到一個意義,那就是我們代代相傳的文明和探索未知世界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億萬年後或許宇宙中有一個文明知道人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