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幸福感的方式:讓自己被需要

2020-08-05 感悟光陰

前幾天,趁著周末,回了趟老家,看望了幾個月沒見的父母。

父母對我的臨時回去還是挺高興的,幾天內明顯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歡喜。在離別返回上海時,作為一項保留項目,父母將早就準備好的一大袋米搬到了後備箱裡,至於我最喜歡吃的肉圓,也早就準備好了,除此之外,蔥、蒜、南瓜等也被一起塞進車內。

說實話,在我20多歲時,每次回家,我是不願意帶東西出來的,一來覺得父母塞的一些東西並非很必要,有的最後吃不了會浪費掉,二來這些東西在外面也可以很方便地買到,也不用花太多的錢。

獲得幸福感的方式:讓自己被需要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發覺,這在父母眼裡卻不是如此簡單的事。不管我們離家多遠,年齡多大,父母都會為我們的生活擔憂,恨不得把所擁有的的一切都給我們。

我想,當我們坦然接受父母為我們準備的一切時,父母能感受到強烈的幸福感,那就是:被需要的幸福。

這對我們每個人都差不多如此。

我們都希望收穫幸福,為了這,我們會努力工作,拼命掙錢,讓自己變得富有。但除此之外,獲得幸福有個簡單的方法,那就是為他人付出,被他人所需要。

獲得幸福感的方式:讓自己被需要

想想看,有別人等著你去關心,需要你的付出,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嗎?

被別人需要,那說明別人的心裡給你留了重要的位置,你被別人當成了值得信賴的人。這絕對是值得自豪的事情,因為你的關懷呵護,甚至是你的聆聽、嘮叨都是別人所需要的。

記得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母親出差前給兒子備好了所需的食品、衣物,前幾天兒子完全放飛自我,衣服髒了不洗,食品吃完了也不願意收拾。但在母親回來的前一天,兒子突然想給母親一個驚喜,第一次將家裡收拾得整整齊齊。

獲得幸福感的方式:讓自己被需要

可沒想到的是,母親回來看到這一切,在短暫的開心之後,竟然有種強烈的失落感,因為,她覺得兒子已經不需要她的照顧了。

的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相互的,生活中,我們都需要別人的幫助,同時也被別人所需要。而想得到這種被需要的幸福,我們就得讓別人明白,你有多需要別人。這也是人際交往的規則,對於親人,朋友,同事,都是如此。

感受到幸福其實並不難。當你用真心讓別人感受到被需要時,別人反饋給你的也必將是你也被別人需要著。

請記住,獲得幸福感的秘密:讓自己被需要。(END)

感謝閱讀,喜歡請關注頭條號「感悟光陰」,我會持續為您輸出有溫度的文字,謝謝!

相關焦點

  • 如何獲得幸福感
    答:很簡單,你們只要獲得幸福感就好了!,你需要一種思維(本文重點)——區分你能控制什麼,和區分你不能控制什麼我們假設你在的地區發生了天災,即不可抗力,你會怎麼想?跳出假設,一對夫妻要想獲得幸福感也應當,與自己息息相關的,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品質。
  • 如何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我是這樣做的
    當然,在工作中也是,也想要獲得幸福感。,是指勞動者從事某一工作時需要得到滿足、潛能得以發揮、技能得以提升等所能獲得的持續的快樂體驗。不同層次的人對於幸福感的定義是不一樣的,對於追求工作幸福感的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們要先分析不同層次的人對於工作幸福感的定義。
  • 如何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
    這些都沒有問題,但它們已經顯而易見了,今天我想從比較小眾的角度,心理學與腦科學方面,來聊聊如何從工作中獲得幸福感。在我們絕大多數人的認知裡,上班、工作都源自生活所迫。尤其是那些在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他們背井離鄉,留在大都市裡追逐夢想,每天過著「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豬差、幹得比驢多」的生活。
  • 越想得到財富,越容易迷失:這樣放過自己,更容易獲得幸福感
    現如今雖說貧富差距越拉越大,但老百姓的日子相比過去的物質生活越來越滋潤,但隨著購買力的增強,卻發現我們精神世界的匱乏,幸福感缺失,「快樂效應」下降。日式「極簡主義」開始盛行作者弗格斯·奧康奈爾在《極簡主義》一書中提出:換個角度重新認識世界,換一種生活方式
  • 如何獲得幸福感?
    我們要在我們認識的世界裡活出我們的意義,像一首詩歌,一篇文章,一本書,一場比賽,一個遊戲,它們都有自己意義。我們都說活出人生寬度,寬度不僅僅是努力達到個目標,獲得精神滿足和物質滿足。即使是精神層面的追求,也是追求,如果僅僅為了一個滿足就增加了一絲寬度我們又將陷入無限個滿足的循環而感覺不到幸福。
  • 心流讓你重新獲得幸福感
    我自己有一個可以達成心流的小技巧,就是每天早上醒來30分鐘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不刷手機,與外界暫時隔絕,全然沉浸其中。可以是閱讀、跑步,冥想。如果你也想要有這樣的體悟,那麼一定要找出時間去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然後,你一整天就會有掌控感,精神力和意志力都會得到加強。
  • 如何在愛情中獲得幸福感?
    通過實驗證明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跟任務是否容易成功完成有關,更重要的是,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以達到成功的境地,才會使他們感到內心的愉快和願望的滿足。這就是努力後的成功效應。格維爾茨在研究中發現在另一方面,能力較差的學生,如果經過極大的努力而仍然不能成功,失敗經驗累積的次數過多之後,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厭棄學習。這就是努力後的失敗效應。
  • 要想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關鍵還得看自己,心態尤其最重要
    其實一樣,因為有一種工作,叫做別人家的工作,工資高,離家近,福利多,領導同事關係好,工作環境高大上等等,這樣的工作,在很多人看來,往往與自己無緣。而自己的工作往往又如何呢?領導兇,同事鬧,總有幹不完的工作,總有加不完的班,關鍵是工作始終還不見漲,升職更是幾乎無望。其實吧,要想在工作中獲得幸福感,我認為關鍵還得看自己,看自己什麼呢?
  • 2、幸福是一種能力,怎樣獲得它?讓人更多得擁有幸福感!
    今天我跟大家討論一下幸福的話題,現在人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的品質,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幸福感,最近哈佛專門做了一些積極心理學當中有關幸福的研究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兄弟姐妹家人之間的關係,還有你和周圍同事之間的關係,朋友的關係,這些關係基本上決定了你自己在生活當中的體驗和感受,你是幸福、開心、快樂、還是無助、悲觀、自卑、甚至是抑鬱,這是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但決定你的幸福感,同時人的健康壽命和關係方面的品質和水平也有非常大的關係。你到底是什麼樣的人?你的狀態是什麼樣的?
  • 女人的幸福感來自哪裡?
    我們渴望浪漫的愛情,渴望擁有美滿的婚姻,渴望擁有更多的幸福感。但在一個訪談裡聽到陳數的一段話讓我在女性擁有幸福感上又有了新的認識。陳數說:「如果我自己就能自給自足,我自己能通過自己的方式獲得快樂、獲得幸福感,我帶著這種更良好的狀態,給予我的家人,給予我的孩子,給予我的父母,不是更好嗎?我為什麼一定要把我的幸福感寄托在那個人身上,他不出現怎麼辦?或者他五年後再出現怎麼辦?或者他離開你了怎麼辦?
  • 工作方式需要改變
    自己現在的工作方式迫切需要改變,主要的問題就是拖延和不系統學習,這是很不好的。關於拖延,是一直存在的問題,小工作常常拖延成大工作,常常都是火急火燎的,很不好,這也讓自己很不在狀態,幸福感歸零。早就想著著手改變,但卻一直未能堅持做好,以致於到現在這還是一個大問題。現在,使用電子設備佔用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
  • 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
    下面我將來談談在網際網路的世界,我們的自我幻象會如何加劇,我們是怎樣陷入更深的失控狀態,以及我們如何能在這種種幻象的迷霧中獲得掌控感和幸福感。相信大家都可以感覺到,我們已經進入了一個網際網路的時代,我們生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網際網路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前所未有的方便、簡單、高效。
  • 《心流》:想要提升幸福感,這點很重要
    ——維克多·弗蘭克爾對於大部分人來說,追求幸福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我們也各自在用自己所認同的方式去努力,但是《心流》這本書卻告訴我們:幸福不是人生主題,而是附帶現象。這本書由心流理論之父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所著,米哈裡認為幸福是你全身心投入一樁事物,達到忘我的程度,並由此獲得內心秩序和安寧時的狀態。
  • 提升幸福感必須知道的20個方法
    我們要能夠理解別人的想法,但是,決定權最終是要是在自己的手上。只有自己掌握自己生命的決定,才能讓自己感覺更輕鬆,更自由。(3)跟「天真」的人相處。年齡越大,並不一定讓你變得智慧,反而會讓人生變得更複雜。因為無意義的信息過多,是阻礙。其中一個讓人生變得簡單的方式是接觸小孩,還有有足夠人生智慧的老人。越接觸天真、越接觸事物的本質,就能更好的獲得幸福感。
  • 這樣做白日夢提升幸福感,內驅力促進成功獲得心流最優體驗
    做喜愛的工作和自己喜歡的人相處也有共同點:時間過得飛快。《心流》這本書中,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把這種現象定義為心流,即最優體驗。獲得心流並不難,如何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和意識,在一生中提高進入心流狀態呢?
  • 女孩獲得優秀男孩的方式
    女孩獲得優秀男孩的方式有的女孩對喜歡的男孩傾其所有,或死纏爛打,結果,仍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被自己喜歡的男孩拒之門外,實在可憐。如果女孩對男孩表現得太過熱情,追得太緊,反而讓這個男孩嫌棄你。他認為得到你太輕而易舉了,根本不值得他珍惜,不是他需要的端莊穩重的類型。
  • 人生下半場,想給你想要的幸福感
    回頭想,記憶裡關於「幸福感」的認知,首次還是在初中的時候,在中二又矯情的年紀,老屋炕桌的午飯時,我媽說她的幸福就是看著我幸福,那時候覺得大概這是一種矯情又笑中帶淚的情緒。後來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少去半真半假的「試探」幸福感這種「高級」的詞彙和情感。
  • 逼著自己「適度抽離」,工作中的「幸福感」才可能會靠近你
    ——(科威特)穆尼爾·納素夫 工作中的幸福感,通常來自於需求金字塔的頂端——自我實現需要。我們甚至會在高強度的工作中找到某種安全感,獲得心理補償。即使是「適度抽離」,也會帶來負罪感。然而,一味地沉浸於當下的工作,很有可能將自己置身於錯誤的鏈條中,在錯誤的道路上不斷往復循環。
  • 夫妻「雙公務員」的家庭,幸福感是不是應該很高?
    這世界上最大的不平等,每個人眼裡始終都有一個羨慕想成為的人,終其一生仍然未能如願,又或是一直處於追求的過程,曾經渴望得到的已然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01夫妻雙公務員的家庭,幸福感真的會比我們普通家庭高嗎?
  • 做一個心胸豁達之人,比普通人容易獲得幸福感
    人這輩子,最大的勁敵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一個人心胸豁達的人,能夠咬牙頂住外界壓力,還能夠繼續保持微笑。人生難免都有情緒失落的時候,但心胸豁達之人,有著聰慧的心智,能夠不著痕跡的擦乾淚水,能夠一邊微笑,一邊自我安慰:「你一定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