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擊上方『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因為不同人會在不同環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遇見不同的人,所以會生出這樣那樣的人際關係。
給不同的人際關係命名是合理的,這樣才好做區分。但是,完全把不同的關係隔離開來,就不合理了。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不同人際關係的本質是相通的,都是人與人相處,其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很多都是同樣的問題。
我們本應該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事實上,有些人懶得去思考那麼多,就認為夫妻關係跟婆媳關係不一樣,婆媳關係跟朋友關係不一樣,認為不同的人際關係之間應該區別對待。
區別對待確實需要,但區別對待的是不同人際關係當中有區別的地方。如果連不同人際關係之間相通的地方也區別對待,就不太好了。
比如尊重,包容等等要點,應該存在於各種人際關係之中,不是朋友之間才需要用到尊重,也不是夫妻之間才需要用到包容,婆媳之間同樣需要這兩樣東西。
比尊重和包容更為重要的是「成全」,可以說,任何一種人際關係,彼此間能做到互相成全,都可以讓關係一直維繫下去,而且質量很高。反之,彼此間做不到互相成全,彼此互不成全,或者我想成全你,你卻不願成全我,彼此間的關係就會變得很脆弱,經不起風吹雨打。
下面這位讀者悟性很高,很早之前就明白了「成全」的真諦,簡單來說就是「成全別人,是為了成全自己」,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怎麼回事:
『我雖然不是研究婚姻情感的人,雖然不是什麼專家學者,但我有一顆敏感以及愛思考的心。
因為我結婚相對較晚,所以有足夠的時間去關注別人的婚姻。別人婚姻中好的部分我會銘記於心,準備在自己結婚後發揚光大;別人婚姻中不好的部分,我會引以為戒,準備在自己結婚後避免踩坑。
有關婆媳關係的部分,我在婚前就給自己制定了這樣的規劃:「我最嚮往的婆媳關係,不是相敬如賓,而是四個字:互相成全!」
這樣的規劃是有前提的:
不是說我制定了規劃之後,隨便找個人結婚,也不關注對方的原生家庭是好是壞就可以把婆媳關係經營好,凡事還是要有一個基礎的。
正所謂選擇大於努力,我能在選擇婚姻的時候多關注下男人及其家人是否善良,有沒有變好的潛質,自然就可以在婚後省很多事。
在這樣的婚姻觀作用下,我選擇到了適合我的婚姻,丈夫沒啥問題,有問題的是婆婆,不過婆婆的問題在我的掌握之中,我有信心可以改變她。
我的婆婆喜歡打牌,而且總是打不贏。我跟我老公結婚前,她還有所收斂,因為輸不起。但我跟我老公結婚後,因為我相對比較有錢,她就開始肆無忌憚,越打越兇,越輸越多。
剛開始的時候,她輸了錢會問我老公要錢。後來我老公不願意給她的時候,她就開始把目光轉向我了,而且一上來胃口就很大,打牌輸了5萬,打電話命令我給她轉帳。
我老公本來就不願意給她錢了,這一次見她獅子大開口要那麼多錢,翻臉了,準備大義滅親,不想管婆婆的事了。
我老公其實是好意,他之前不願意給婆婆錢了,是想讓婆婆有所收斂,不要再玩牌了;後面婆婆問我要錢的時候,他選擇大義滅親,同樣是出於好意,一來是想以此讓婆婆長點記性,二來是不想因為婆婆的所作所為弄丟婚姻,他這是一種愛的表達。
我能理解他的好意,但是我心裡清楚,他這樣做不行,治標不治本,於是我用我的方式去解決問題了,覺得正好可以藉此機會跟婆婆來一次深入溝通。
我告訴婆婆,「我可以替你還賭債,但我有個條件:這筆錢我不能無緣無故給你,算你借我的錢,你要寫個欠條,如果你以後不玩牌了,就不用還錢了,但如果你還繼續玩牌,就得連本帶息把錢還給我。為了確保我們的約定有效,你要把家裡心愛的花瓶拿給我做抵押!」
我之所以確信這樣做可行,是因為:那個花瓶是婆婆的寶貝,她把它看得比命還重,我拿走了花瓶,她又欠著我錢,所以就只能收斂,只能戒賭,只能聽我的安排,只能跟我好好相處。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跟婆婆無形中相處的機會多了,彼此間越來越熟了,她感受到我的善意之後,逐漸變得溫和了,懂事了,對我來說一切也就圓滿了,我和她之間的婆媳關係,實現了互相成全。』
上面那位讀者的聰明之處在於:對自己認識很清晰,對婚姻認識很清晰,在與人相處方面是高手,懂得去抓人與人相處當中的關鍵點,而且思路清晰,做事嚴謹。
她的做法當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單獨拿出來說:
首先,她在婚前對別人婚姻的關注和總結,以及對自己婚姻的規劃很有意義。通過總結取長補短,提前為婚後生活制定合理的規劃,這就是經營婚姻的關鍵。
其次,她明白什麼叫「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用她的話來說就是那句「選擇大於努力」:選擇一段起點高,有基礎有潛力的婚姻,會更容易實現自己制定的目標。
這一點很好理解:同等容積的情況下,一個空桶和一個已經裝了半桶水的桶,你覺得哪一個更容易裝滿水?毫無疑問是後者。
當然這不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去選擇高起點的婚姻,你能選擇到固然好,如果選擇不到也不要太執著,只能選擇起點低的婚姻,那就多點努力,比別人付出得多,你會更懂人生。
文/東林夕亭,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你嚮往的婆媳關係是什麼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