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有喜歡分析、評判、指責的人真的很討厭,怎麼破?

2020-08-28 心理諮詢師王涵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人,他們很熱衷於分析你做的事情甚至你這個人:你這樣兒做是為什麼……這說明你有這些問題怎麼怎麼的,你得改個方法,比如你如果這樣的話……,不顧場合,不請自來,很討人嫌。

或者同事、上司,動不動就盯著你,不知道事情的經過,僅看到一個現象或結果,就指手劃腳地說:哎呀,你這樣做不行的,你聽我說,你不應該那樣,你應該這樣這樣這樣,……等等,你說討不討厭?如果不是限於自己還有社會功能保底,是不是想甩臉子給他,然後揚長而去?可是沒有辦法,這是在職場,日日抬頭不見低頭見的。

在家裡,在親密關係中,也好不到哪兒去,很多老公或老婆有事沒事總是一副自己最聰明最懂的樣子,不僅愛分析你、評判你,還喜歡動不動指責你,你這個人就是這樣,這件事兒都是因為你怎麼怎麼的,我早就說了應該怎麼怎麼的,你就是因為不聽我的才鬧成這樣兒……云云,可是關鍵時候,做決定的時候,他又一副慫樣兒,說著一些模稜兩可的話,總是馬後炮兒~

要不然就是面對面衝突的時候,你談這件事情沒弄好,以後咱們不能這麼幹了。他心裡就開始自我投射,生怕你在說他犯了錯,因為他潛意識不能接受自己犯錯,於是他開始拼命解釋,就是為了逃脫責任,正經事就沒法子談了。一而再再而三,等你真發火兒了,說:你這事兒就是沒辦好啊,現在是要解決問題,不是為了指責你,你幹嘛總在拼命解釋啊,煩死了。

那可就更好了,他就跟聽不懂似的,更加帶勁兒:我有什麼可解釋的,又不是我一個人的錯,你沒犯過這樣的錯誤嗎還說我,你上次怎麼怎麼的……於是,事情越扯越多,話題越跑越遠,最後問題沒解決,各自吃飽一肚子的氣,傷人傷己。

怎麼樣,崩不崩潰?抓不抓狂?想不想摔東西,奪門而出,出去一個人清靜一下,流個短期的浪什麼的?當然想,可是跑得掉嗎?工作可以換,老婆或老公,一時半會兒是換不了的,也不至於到換的程度,那怎麼辦?怎麼破?

我們來看看這一類人,或者來看清自己內在有這個特性的部分吧。

且不說自己做得好或是更差,單單想想自己是人、別人也是人,大家都是獨立的個體,不知道你的內心覺得是哪個上帝賦予了你這種權利,可以隨意去指責、評判、評價別人呢?

人心的傲慢常常很難被自己覺察到的,它像一片樹葉,遮住了我們的眼睛,讓我們以為全世界都是一片黑暗。通常習慣性去評判、指責別人的人,無非是因為自己的潛意識對自己有這樣問題的擔憂,甚至評判和指責。

我們總是難以面對自己不夠好、自己有錯,這種不適感讓自己的心無處安放,變得焦慮,於是下意識地,內心驅使眼睛去盯著別人,找別人身上同樣的情況或問題,然後死摳著不放。

好像若別人身上也有類似問題呢,就能顯得自己沒自己內心擔心的那麼糟,似乎這樣能降低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的內疚和自責,你看也不是我一個人做得不好,大家都這樣兒不是嘛,說明這事兒確實不那麼容易辦,不能因此說我沒用。

實際上沒人說你沒用啊,這背後無意識呈現的就是你自己怪自己沒用又不願意承認嘛,你自己和自己躲貓貓而已,掩耳盜鈴,還覺得別人都莫名其妙。然後,如果外在有人有那一絲絲映射自己沒用的意思(別人不一定真有),自己首先就急眼了,有些人甚至暴跳如雷:你什麼意思,你憑什麼說我!說得你自己多厲害似的,你他媽……最後粗話也出來了。其實,這些對於我們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擾,都是沒什麼用的。

有些人看起來是傲慢,其實是內在恐懼武裝出來的假象。這麼做永遠也無法真正解決,自己內心需要面對的問題,反而把自己身邊的關係弄的越來越糟,使實際生活中的自己像身上長了刺,別人覺得你不好相處,無法親近,自己變得更孤單。

這就好像自己身上長了瘤子,內心很恐懼,不敢面對和接受,只能假裝沒看見,更害怕就醫,怕真的病情實錘內心無法承受,有很多諱疾忌醫的案例就能說明這個心理機制。這時候,如果看到別人也有這樣的瘤子,就會趕緊藉機表達:你看就是因為你平時有這有那樣的習慣,所以才會這樣引起身體的不良反應,久了,就成了這樣的毒瘤。你看,你有問題!你得改變啊,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了,你的身體已經無法承受啦!

多麼善意的勸告,如果說者自己的心能打開,聽見自己對別人說的,正向的去理解和感受自己的話,那麼自己問題的答案和道路就在自己的話語裡。

但很多人一葉障目,心是懵的,耳朵能聽到自己在對別人說話,但心聽不到這話語裡的玄機。對別人,話總是說得頭頭是道,但面對自己的問題時,就像自己隱私處有了病變,趕緊穿上風光的衣服,捂著不讓別人知道,不讓見天日,久而久之,病灶開始化膿潰爛了,慢慢變成了心理上的癌症,最後只得如能吃能喝的行屍走肉一般活在這個世界,依然能掙著很多錢,也還在忙活許多的事情,但活著早已如同嚼蠟,食不知味。

所以,遇到身邊有這種人時怎麼破呢?

  1. 首先,你得聽得到他話語背後的玄機。他意識上在說你,無意識在借你的題發揮說自己,他自己意識不到而已。
  2. 其次,你有這樣的問題或情況,你要勇敢直視,接納和直面自己的問題但不卑不吭,對吧,人無完全地人,誰這一生還不犯錯兒呢,只要誠懇面對,問題解決了,只會給你加分,別人指責就只會顯出他的小家子氣。
  3. 再有,持續的修煉自己的心,提升自己面對自己、面對他人的能力,使自己任何時候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為什麼而幹,發生了什麼,自己怎麼想打算怎麼做選擇,而不會隨時被別人幹擾情緒,被牽著鼻子走。

真正的幸福,和外在的物質真的沒有必然的關係。

當然,乍一聽有些欠揍的感覺,有很多掙扎在生存線上的人聽了這話可能會說:當你飯都沒得吃的時候,你再說這話試試,你這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丫!是的,活在這個世上,我們先得學會生存,馬斯洛的生存理論不是憑空產生,而我也曾經是在擔心丟飯碗,整日憂心忡忡的拼搏中一路走過來的。

當我們的心靈往內在走得更深一些,你會看見一個真實的世界,這裡有各種衝突、掙扎、糾纏,也有很多決定、創新、突破等等,這些東西沒有好壞,都是內在能量,當內在各種真實的狀態被自己的勇敢直面、接納和陪伴,一切情緒感受自己就會開始發生改變,慢慢地,內在能量開始自洽、變得和諧起來。

人心,內外是相互制衡,相互彌補的整體。只要我們能勇敢面對自己,那個時候,你想做任何事情,都能感受到處處有人為你開路,機遇總是向你敞開大門,能量的運用開始能夠隨心所欲,你想達到的現實功能,也開始逐一開始實現。加油吧,騷年,向內走修心,向外走修能,啟動你開掛的人生!

相關焦點

  • 停止評判,召喚美好,對自己溫柔一些
    評判的時候,看起來你獲得了某種優越感,但你卻讓那些你所評判的人事物完全佔據了自己的思想,並且,有可能你慢慢的對此入迷上癮,你越是評判別人,就越容易忘記自己是誰,也會離你的初心越來越遠。很多的時候評判指責的衝動,並不是你原本的樣子,只是你過去受到過同樣的對待而已,但你沒有意識到你在重播這種傷害。
  • 做一個敏感而不評判的人
    在評判的衝動背後是一個物理的痛苦,這痛苦體驗起來極為難受。所以你往往不去體驗它,而是在衝動的驅使下採取行動和評判。你的注意力放在那些你不喜歡的行為上,那些讓你不悅的衣服,一個太高或太柔的聲音,你給別人貼標籤。
  • 我討厭自己的不好,甚至討厭覺得我好的人
    作者有話說:上周寫了一篇《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包括自己,都會阻礙你成為你自己》,我借用了曾老師的名言,掉著書袋闡述了「積極關注」的心理學相關理論。這周看到「討厭自己」的議題,我想走走心,從一段經歷開始。幾年前,一個久不聯繫的前同事在晚上十一點多發信息問我:「你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
  • 我們相互討厭著,但從不說破
    不得不承認,人和人是一種複雜的存在。有些人的關係能親密到穿同一件衣服睡同一張床;但有些人的關係會冰冷到不想看一眼不說一句話。人與人的相處,除了以上兩種情況以外,還存在著另一種更複雜的關係。嘴上對你甜言蜜語,背後卻是暗箭傷人。雖然相互討厭著,可是從不說破,所以兩人的感情也得以延續。感情雖然塑料,但永不凋零。
  • 總是玻璃心怎麼破?
    「我總是通過討好別人來祈求別人的喜歡。」「我討厭這裡,我討厭這個世界!我討厭獨自活在這個世界的自己!」多少內向又敏感的少年,都是這樣度過自己的青春的。又有多少人,苦撐著熬到畢業,本以為畢業了就好了,沒想到,進入社會,在成年人的世界裡,玻璃心碎成了渣渣。在無數個暗夜裡,不由得暗想,要是不這麼玻璃心多好啊。
  • 喜歡還是討厭
    最近就有一個話題,在網上挺火,就是「女生誇男生可愛的意思」。這個應該有很多意思,網上根據這個事話題討論的人也挺多的,很多人覺得如果這麼說,真的是蘊含著多種意思。比如說第一層意思就是:我好喜歡你呀。只有喜歡一個人才會覺得他可愛吧,畢竟你看到你不喜歡的人,哪怕他長得再好看,在你眼裡也是一個整容男整容女吧(其實人家有沒有整,誰也不知道),但是你就會惡意去猜想。
  • 這種愛,真的擺脫不掉。我就有個這樣的媽媽,我討厭死她了
    被母親情感綁架33年,大學畢業就在她的「嘮叨」下給家裡還債買房以及各種滿足她的要求,我也試著讚美她給她安全感,但是換來的是她對身邊人的更過分的批判,一點小事就要和人家斷絕關係,罵人家沒有良心,對我的生活更是指手畫腳 沒完沒了。在家帶小嬰兒,我爸媽時不時幫忙。但是讓我很痛苦,我做的事情要來嘲諷一番,我老公行為不合他們規範也來指責我。
  • 為何人人喜歡「指責」他人
    指責往往是挑起相互之間衝突和矛盾的行為,也是許多人內心情緒發洩的外在表現行跡,甚至是某些人處理問題的方法、方式便捷的途徑。在處理事務關係當中,指責行為的頻率使用較高,也是常見的行為。那麼指責是怎麼來的?
  • 婚姻中,另一半總是指責我,我該怎麼辦?
    怎麼與指責型人格相處第二種指責型人格就比較討厭了這種人是長久以來形成的一種性格,就愛指責別人,你做任何事他都能找出毛病,指責多于欣賞,在家裡比較強勢,對方所付出的,他只看到的是不足,總是無端放大你的缺點,無視你的優點,總認為錯誤是你,自己永遠都沒有差,如果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自己的問題,那麼爭吵變成了家常便飯,由於長期指責批評並否定對方,那麼被否定的對方就出現不自信,自我否定和悲觀,無法進步的慣性怪圈,婚姻的質量大大下降。
  • 和討厭的人相處,不是翻臉,而是如此,對你大有好處
    事情是這樣的,我有一個大學室友,讀書期間關係一般,甚至有點討厭他,主要是他有個臭毛病,喜歡蹭飯吃,每次聚餐他都是以各種理由不付錢,久而久之,後來聚餐大家也都不叫他了。畢業後我也沒怎麼聯繫,反倒是他時不時發個信息問問情況。
  • 每個人都是一面鏡子,照見你內心對自己的秘密評判,不得不看
    至於觸發我情緒的人是誰,事件是什麼,根本不是重點。即使當時沒有這場談話,我原本已有的身心俱疲、渴望被認可的感受,隨時都會被任何其他人事物所觸發。仔細地覺察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之後,我還觀察到更完整的故事情節。合伙人當時說:&34;此刻,我感受到她滿滿的愛和關心,她擔心我們超範圍承接任務,導致能量透支。
  • 尼採:精神匱乏之人的道德評判與譴責
    人言本來是不用畏懼的,但如果出自一個或者一群精神匱乏之人的口中就相當恐怖了。並不是只有實實在在的物理的打擊會對人造成傷害,那些從背後或屏幕前湧來的詞彙對人的傷害更是有過之而不及。當一群內心極度扭曲、精神極度匱乏的人向任何一個正常之人發起不正義、不道德的口誅筆伐時,正常人的生活就會被打破、心靈就會受到巨大的損傷。令如今精神匱乏之人實在太多了,他們活躍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稍有令他們不滿意之處就大加譴責,網絡上四處橫行的」噴子「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對於精神匱乏之人,他們心中存在著另一樣的標準。
  • 不要輕易去評判一個人
    剛讀完《鍾南山榮獲勳章,女兒卻被熱議:「偏見」有多可怕?》深有感觸。就是不要輕易去評判一個人,任何人沒有權利去給另一個人下定義。我與他之間有種莫名的阻隔,明明佩服人家,但卻無法了解,但我深知,他身上有我需要學習的東西。我努力讓自己去接受,因為我要突破自己。去接受自己內心不喜歡的人或事,努力告訴自己,別人能做的,我一定能做。世上沒有絕對的好壞,起碼沒有「我認為」的好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和獨立的見解,第二個人無權去否認。
  • 所有人都討厭我?不,小心外移作用錯誤的反饋
    心理學中有個概念,叫外移作用,就是把自己內心的想法,向外放到別人的身上,認為別人也是這樣想的。《論語》中有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喜歡的東西,別人也一樣不喜歡,所以不要強加給別人。這就是外移作用的一種體現。然而,外移作用往往是不符合現實的,比如說,你不喜歡吃肉,別人就一定不喜歡吃肉嗎?當然不是。如果因為自己不吃肉,所以就不給別人吃肉,一定會產生不好的後果。
  •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一群討厭的同事,他們有什麼特徵?
    一起來聊一聊我們身邊這樣一群「特殊」人體的存在。大學畢業三年多了,換了兩份工作,身邊見過不同性格,不同生活方式的人,有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不知道你們身邊有沒有。。。。。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私企裡面做人事,平時需要接觸到的同事很多,首先有這樣一群同事,平時話挺多,做事就是那種唯恐天下不亂,一旦有閒下來的時間,就會去找人聚在一起閒聊八卦;這種喜歡聊天的同事,表面上看似和誰都聊得來,但是真正接觸下來的情況是非常讓人討厭的,平時聊兩句同事之間的事聽一聽也就算了,只不過大家很多人都看重同事之間的面子不願深究而已,如果一旦參與到他們其中,與這種同事打交道,自己也會成為他們口中八卦的對象
  • 心理學:討厭你的人,無論怎麼掩飾,都會在這裡表現出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討厭是人類進化的技能,在動物界,討厭可以使生物更好地生存下去,比如看見五顏六色的蘑菇、五彩斑斕的蛇以及十分豔麗的花,都會讓人本能的避開,因為討厭意味著危險。從祖先到我們,萬年的基因讓人擁有了討厭技能。
  • 工作上怎麼接受自己討厭的上司,怎麼調整心態?
    對方也不知道為啥那麼自戀,看不出來我討厭他。我現在又不想因為討厭的人離開工作崗位。我該怎麼調整自己心態?、甚至非常討厭的人。還有,裝了之後,又怪對方「太自戀」,「看不出來我討厭他」。我怎麼覺得對方看不出來的原因也有可能是你裝得太像了(笑哭)。你的不開心有一大部分原因是因為要跟討厭的人共事,並且還要受其管制(對方是你上司)。
  • 高情商的人是如何應對身邊的負能量的?
    這確實是一個讓人感覺有點心碎的問題,它好像是在說有一個人要傷害你,而且你還必須面對這種傷害,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怎麼辦?真讓人感到有一種深深的絕望。但是,這種絕望感一般是一種錯覺,問題並不是真的無解,之所以感到無解往往是因為自己的思維出現了盲區。
  • 《讚揚與責備》:貫穿一生的評判
    人與人的交流,總是避免不了各種各樣的評判。這些評判可能是讚揚,也可能是責備,既可能是我們對他人的讚揚或者責備,也可能是他人對我們的讚揚或者責備。這樣讚揚或者責備的過程幾乎貫穿了我們的一生。也許有人會說,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評價我,我只在乎我如何評價我自己。但其實「我評價我自己」的準則,也可能來自於他人對我對評判。
  • 情感諮詢:婚後夫妻之間總是有摩擦怎麼處理
    有情感諮詢到:「婚後夫妻之間總是有摩擦怎麼處理?」  後面回家老公才發現擦傷,小小几點破皮,並未流血,因為此事這兩天煞有介事地反覆說了幾遍,覺得我應該在身邊盯著。我稍作解釋,還兇我。  我建議他如果不放心可以一起去,這樣會規避這些問題,不然就不要一直念叨我,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