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幾天,準備休息的時候,收到了一條大哥發來的信息,說了一件關於媽媽家裡的事情。說著說著,我們的話題回到了以前居住的老村子。
老村子地處山區,屬於原平市,用原平本地人的話說,就是西山上。在我讀高中的時候,原平縣城或者縣城周邊的同學在稱呼我的時候,總會用一個前綴詞就是西山上的。
大哥家的村子,不能算是我的家鄉,卻有我七歲以前生活過的軌跡,也是我夢繞魂牽的地方。聊著老村子的時候,我的思緒也回到了兒時,想起了和大哥一起度過的童年時光。
大哥不是我的親哥,是我奶媽的大兒子。想要掰扯清楚我們的關係的話,他應該被我稱呼為奶大哥才對,奶親兄妹就是我們之間的準確關係了。
可是我對大哥的稱呼從小就沒有帶過一個奶字,總是大哥大哥地叫著。在家裡叫,在外面叫。小時候叫,長大了也叫,大哥聲聲一直叫了56年。不說明的話,別人都以為他是我的親大哥呢。
在我眼裡,在我心裡,大哥就是親大哥,豈能用奶字隔閡的開呢,也沒有隔閡的必要,他就是我的大哥。
02
大哥沒有高大威猛的外在形象,只是一個中等個子長相不錯,外表穩重,還帶點書生的儒雅之氣的人。如果用我們的方言來描述的話,他這個年齡的男人已經被稱作老漢家了呢。
去年看新聞報導的時候,看到了有關大哥的採訪。花甲之年的大哥最近幾年被選上了村幹部,一直負責著村子裡的所有事情。配合鄉政府搞採煤區沉陷搬遷,土地復墾以及脫貧攻堅鄉村建設等工作。
特別是今年的疫情防控期間,一直工作在防疫一線,為村裡的事情忙碌著,經常上忙得腳不沾地,連家也顧不上回。
大哥是村裡難得的文化人,能擔起這副擔子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只是擔心他別太勞累了而已。
說到文化人,大哥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每次見到大哥,從他穩重的舉止言談中,我總是能感覺到一股儒雅的氣質。
讀到這兒你可能會有些訕笑,切,真能扯。一個村官不就是一個粗糙的鄉村老漢家嗎?怎麼會有儒雅之氣呢?
別急,且聽我娓娓道來。
記憶中,大哥沒有當過小孩子。不管是我五歲的時候,還是我七歲的時候,在我眼裡的大哥總是一個大人。玩呀跳呀的遊戲活動中沒有他的身影,依偎在父母身旁撒嬌也不是他的作派。處在少年期的大哥,總在做著大人們才做的事情。
我小時候看到的大哥,不是給家裡挑水、背碳、背糞、背土,就是幫著奶爹下地幹活。要不就是給生產隊裡打草掙工分,小小的身影總是在忙碌著的。
要說有點孩子氣,也是在上學讀書的時候才能看到。課外活動玩一玩,操場裡打鬧一會兒。只要放學回家,立馬就變成了一個有擔當的小大人了。
小時候的大哥特別喜歡讀書,不管在哪個年級大哥都是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大哥讀書一直讀到高中畢業,還是縣辦高中畢業的。生長在七十年代的山村,能讀到縣辦高中畢業,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那個年代裡,我們那道溝的公社是沒有縣辦高中的,初中也就一兩個。想要讀高中不僅要有好的學習成績,還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讀高中得去三四十裡以外的另一個縣辦學校才行。
當年讀高中最難的是吃飯問題,吃不飽是經常的事。炒麵是家裡給他準備的輔助口糧,每個星期回家背一次,三四十裡的往返路程全憑著步行。
讀了兩年的高中,步行往返在學校和家之間,走過多少路,吃了多少苦我想像不出來,大哥也從來沒有敘說過。
03
高中畢業的大哥比我的文化底子厚實了許多,一手好字讓我至今都羨慕不已。大哥的鋼筆字寫的好,毛筆字也寫的好。每當過年的時候,大哥除了寫奶媽家的對聯以外,連二叔家鄰居家的對聯他也要寫的。
奶媽去世時的祭文,由大哥執筆一氣呵成。一篇四字祭文,把奶媽的一生經歷以及兒女的思念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情真意切,起伏跌宕的這篇祭文,每每讀起總能讓我潸然淚下。這篇祭文我借用在《奶媽》一文裡發表。
《奶媽》是我發表的第一篇文章。文章寫完以後,筆觸生疏字數少。左看不對,右看沒味,我沒有信心發表。於是找到大哥讓他幫我看看,沒有想到大哥會看得那麼認真。
大哥就像老師批改作業一樣,認真地給我的文章做了字詞句的調整和修改,連標點符號也沒有放過。經大哥修改以後的文章流暢了許多,我才敢拿出手發表的。
大哥還有一個技能會音律懂樂器,會拉二胡,會吹笛子會拉手風琴,敲鑼打鼓更是不在話下。唱歌跳舞甚至是編舞他也能做到,在當年的公社紅歌大匯演中,我們村的領頭人肯定是大哥,紅歌紅舞樣樣不落人後。每次看匯演的時候,我總會指著活躍在舞臺上的大哥給小朋友們介紹說,看,那是我大哥。
在我眼裡的大哥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山村裡的少年在哪兒學得這些技能我不知道,至今也沒有找大哥求證過,只是羨慕地注視著他。聰明大概是對大哥最好的註解了吧,這也許就是那股子儒雅之氣的來歷了。
高中畢業以後大哥回鄉務農,村裡的學校很快就把他調去做了教師。作為民辦教師的大哥,對崗位熱愛對孩子們教授認真,是村民們讚不絕口的好老師。
高考恢復以後,大哥也參加過幾次,可惜的是幾次高考大哥都失利了。這不知道命運捉弄人,還是滿肚子文化的大哥要受到的人生磨礪,有些可惜呀。
可惜之餘還有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讓青年時代的大哥臉上寫滿了驕傲。大哥教的學生有的考上了重點中專,有的考上了重點高中成績在全縣都是名列前茅的。
大哥的學生和我是同一年參加中考的,那年我的成績在本校不錯,也算是達到了分數線的,但是在縣裡還是排不上名次的。大哥的學生比我靠前了許多,作為老師大哥是個好老師,值得自豪。
很可惜,我那時不是大哥的學生。這種可惜就像落在我臉上的傷疤一樣,落在了我的人生路上。書多讀了三年,路又繞回了原來的起點。
不過有段小插曲,我記憶特別深。初中時期,縣裡組織我們職工學校的學生和公社學校的學生一起參加數學競賽的選拔賽,大哥是選拔賽中的監考老師。在那次考場中,每當大哥從我身邊走過的時候,我特別渴望大哥能停下來,給我指點一下,讓我能考個好成績,去參加競賽,每次的希望都落空了。
大哥本著監考的職責,在考場跟不認識我一樣,一點額外指導都沒有給我。考完以後看了我的考卷,大哥才給我做了幾次細心的指導。經過這幾次指導,給我的初中數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整個初中時期再也沒有為數學發愁過呢。
04
伴隨著成長的腳步,從讀高中開始我遠離家鄉遠離了父母,也遠離了奶媽一家人。人雖然走遠了,兒時打造的那份溫情還在,絲絲縷縷地牽絆著我的一生,難忘鄉情,我的大哥。
大哥是我的好大哥,也是個好姥爺。有一次聊天,他給我看了一篇小學生的獲獎作文,字字句句裡帶著一份靈氣。一問才知道,這是由他一手帶大的外孫女寫的。大哥的授業解惑才能連孫子輩也受益呢。
大哥還是個出了名的孝順的兒子,奶爹是大哥養老送終的,奶媽同樣也是大哥養老送終的。特別奶媽,晚年病臥在床也一直跟著大哥,直到去世。大哥對奶爹奶媽的盡心盡力,不僅我看了感動不已,連村民們也誇讚連連。每次家裡遇到有大事,總是大哥頂在前面扛了起來。
隨著年齡的增長,回憶成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難忘鄉情,我的大哥。聊天的時候每當大哥開口稱呼我的小名,「二」的時候,心裡的暖意瞬間就升了起來。大哥在我的成長路上是親人,是朋友也是老師,溫暖著我兒時的記憶,也溫暖著我的生活。
每次奶媽家裡遇到有大事,總是大哥頂在前面扛了起來。大哥是我的好大哥,更是奶弟奶妹的好大哥。不管我多大,總能從大哥身上感受到一份難得的親情溫暖。
最近大哥又辦了一個養殖合作社,不僅自己致富,同時也是在為村民致富尋找出路。作為領頭雁,大哥又一次啟航,身體力行地工作著。
我的大哥不高大也不威猛,我們之間也不是血緣親情。但他就是我大哥,是我和奶媽家的親情牽絆,是能給我溫暖的大哥。大哥就是我的親大哥,用不著那個奶字。
用原創文字記錄生活點滴,讓溫暖在字裡行間自然流動。
生活隨手記,溫暖自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