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好似一把篩子,篩走了不屬於我們的人,中年的時光雖然不似從前那般熱鬧,但內心,反而更祥和安寧了。人到中年,會發現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
幾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海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21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曾國藩曾評價說:「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
在王陽明看來,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誠、真摯、真君子。世上只有兩件事,一件為真,一件為假。糊弄別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難。所以說人到中年,能交心的人確實少了,但看透了原因,會覺得這是一件好事。
古人云: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窮,便忙著應付自己的苦日子。沒時間聯繫朋友,沒飯局招呼朋友,交情淺的人,自然就來往少了。
窮,就得勒緊褲腳帶過日子。跟富裕的朋友來往,說不到一起,消費不到一起,偶爾還得忍受被嘲諷的痛苦,時間一長,你也不想來往了。
窮,你對周圍的關係,便會慢慢看淡了。落魄的時候,很少有人願意幫你,就算有,大都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窮,才懂得與其苦心經營人脈,還不如自己爭口氣。孤獨的日子裡,咬著牙努力生活,自己強大了,便無懼風雨。
人到中年,越來越發現真情難覓,知心人難求,交朋友不求數量,只求質量。有些人平日裡跟你稱兄道弟,可等你落難了,他笑得最大聲。
有些人求你的時候滿嘴仁義,可等你遇到事了,他比誰都會拒絕。狐朋狗友一堆,不如知心人一個。人到中年,圈子乾淨是一種福氣,沒必要把太多人,請進自己的生命裡。
王陽明心學警示我們:朋友越來越少,這是人生的常態,看透了,便會樂於接受。
中華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沉澱,越來越能發揮出其中的魅力和哲理,尤其是這一文化形式俗語。它的簡單通俗是任何年齡層段的人們都能輕易接受的,而且包含的人生哲理也是非常的豐富。
「他的一生是不容易被世人接納又在俗世獲得成功的一生,是官到封伯封侯卻又負屈抱冤的一生,雖然名滿天下卻也毀亦隨之,他的性格也是飛揚與謙抑兼具,無日不憂亦無日不樂,一股豪氣一派靜氣。」
人生一世真的該讀一讀王陽明,不僅可以學到眾多人生智慧,還可以了卻眾多煩惱。王陽明認為世間的一切都是有其存在意義的,而人之所以會有各種煩惱,其實是自我&34;太重,放不下,從而越來越痛苦。但是一旦放下了,執念消失了,自然也就參悟了,人生也就灑脫了,這就是人生的修行之道。
王陽明的一生真的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他的&34;智慧也是非常值得後人去參悟。如果有人想要深入了解王陽明,學習他的&34;智慧。那麼建議讀一讀《傳習錄》和《王陽明傳》這兩本書籍。
讀好書給人的好處,不只是讓你了解更多的知識。讀好書最大的作用,就是能直接影響到你的生活,讓你提升自己的格局、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