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孩帶著妹妹遠嫁安徽農民,婚後跟隨夫姓8年只回過一次娘家

2020-08-10 玲玲說影視

「結婚8年我只回過一次娘家,那趟回去是為了把妹妹帶來中國和我一起享福。」7月22日,安徽亳州,28歲的印度女孩田瑪丫笑著跟記者說,8年前,她遠嫁安徽農民田孟冰,婚後隨丈夫回中國定居,兩人感情和睦,還生養了倆兒子。田瑪丫想把親妹妹介紹給丈夫的同族兄弟,去年她回娘家把妹妹接來中國,還幫妹妹操辦婚禮。如今,這對印度姐妹花在安徽農村生活的很滋潤,早把這兒當成了家。(從左到右依次為:姐姐、妹妹、妹夫、姐夫)

田瑪丫是印度人,但她從出生開始就在緬甸長大,幾十年前,很多印度人拖家帶口來緬甸討生活,田瑪丫的爺爺就是其中一個。雖然不在印度長大,但在田瑪丫的童年記憶裡,一家人都是嚴格遵照印度的風俗禮節生活。田瑪丫有六個姐妹,她排行老三,幼年父親去世,家裡全靠母親一人操持,田瑪丫小學沒畢業就開始擺小吃攤掙錢貼補家用,很多中國遊客來緬甸旅遊,會和田瑪丫分享中國的發展情況,這讓從小生活貧苦的她對中國心嚮往之。

十年前,有個做外貿的中國商人得知田瑪丫的願望後,熱心的表示願意帶她來中國打工,於是,年僅18歲的田瑪丫輾轉來到南京打工,由於不會漢語,又沒有一技之長,田瑪丫只能在菜棚裡幹活,雖然工作不如意,但卻絲毫沒有減弱她對中國的熱愛,不到一年,她自學會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不少中國朋友看她努力聰明又沒有男朋友,紛紛介紹男生與她認識,2011年,田瑪丫遇見了安徽小夥田孟冰。(圖為田瑪丫與丈夫孩子合照)

田孟冰家住安徽亳州農村,經朋友介紹見到田瑪丫第一面時,田孟冰被她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所徵服,覺得她很能幹,對她一見鍾情。相戀沒多久,倆人結婚了。婚後,田瑪丫跟老公回安徽農村老家生活,不僅把名字改成了丈夫的姓氏,還接連生下兩個兒子,日子過得很美滿。老公的同族兄弟看到這位印度嫂子漂亮又能幹,也想找一個印度老婆,這啟發了田瑪丫,自己最小妹妹還沒有出嫁,為什麼不帶來中國享福?(圖為田瑪丫和倆兒子)

於是,田瑪丫幫老公的兄弟和妹妹牽線搭橋,兩人在網上聊得很投緣,沒過多久就決定結婚。於是,去年,田瑪丫回到了闊別7年的娘家,走親訪友之後,便帶妹妹回到安徽農村,為她一手操辦了婚禮,同時,她還給妹妹起了一個好聽的中國名字「田瑪琪」。今年初,妹妹生下女兒,姐妹倆都各自擁有了幸福的歸宿。

相關焦點

  • 印度姑娘自學中文嫁安徽農民,婚後跟隨夫姓,8年只回過一次娘家
    不過,有壓迫的地方,總是會有反抗的存在,或許無法產生大的影響與變動,但是他們總是在以自身的努力,與一切的不公行為做著對抗,這其中就包括了印度女孩田瑪丫。田瑪丫正是從小都被灌輸這樣的思想,儘管她出生在緬甸,不過因為父母都是印度人,所以關於印度根深蒂固的重男輕女的思想,自然也被用到了田瑪丫的身上。長此以往,田瑪丫也生出了不少反抗的念頭,其中就包括了想要離開緬甸,去往中國。
  • 印度少女帶妹妹嫁中國兄弟倆,婚後隨夫姓生活,如今過得咋樣?
    正是因為娶老婆難,有的男人眼光已經不局限在本國女人身上,打算娶一個進口老婆,安徽亳州的小夥田孟冰就娶了一個印度老婆,現在家庭幸福還有了個混血寶寶。田孟冰的印度老婆中文名叫做田瑪丫,她年幼喪父,家裡6個孩子全靠母親一個人養活,印度女人在本國地位很低下,寡婦就更不用說了,男人仗著田瑪丫的母親沒了丈夫經常欺負她,母親無可奈何只能帶著全家去到全新的緬甸過日子,田瑪丫就是在緬甸慢慢長大的。
  • 遠嫁7年,只回過娘家一次:對父母的愧疚,與日俱增
    奶奶曾跟我說,當初姑姑嫁給姑爺時,家裡人都反對,一是嫌棄姑爺家,過於清貧,擔心婚後要過苦日子,二是真的太遠了,嫁過去後,難得見上一面。即便家人阻攔,可姑姑還是特別果敢地嫁了。直到,姑姑生了孩子,拖家帶口地回娘家,這才緩和了僵化的家人關係。興許是覺得虧欠,每次姑姑回娘家,都會帶超級多的東西。奶奶上了年紀,見姑姑這樣,也放下了當初的冷漠,畢竟是十月懷胎生下的,哪怕再叛逆,也終歸是心頭的寶,不捨得在外受點委屈。
  • 印度姑娘跨越萬裡嫁給安徽小夥子,8年才回娘家,如今生活怎樣
    不久之前,就有一段幸福的婚姻,一位印度的女孩跨越萬裡,來到了中國,也開始了後面的故事,這也是最好的安排。偶然的機會,遇上了田孟冰,後面兩人結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過得很高。後面,她也改了自己的姓氏,跟著自己的丈夫姓田,也過上了自己的生活
  • 4個孩子的90後媽媽哭訴:遠嫁生娃後,我就沒有回過娘家
    可當她不惜忤逆父母,為了愛情一定要遠嫁的時候,父母只能在心裡祈盼她婚後能幸福。 只是此後,心裡便有了無止盡的牽掛,俗話說得好,遠水救不了近火。遠嫁的女兒在婆家遭遇的一切,父母都愛莫能助。遠嫁是一場豪賭。
  • 4個孩子的90後媽媽哭訴:遠嫁生娃後,我9年就沒有回過娘家
    沒有父母會捨得他們的女兒遠嫁。但是當女兒毫不猶豫地違背父母的意願,為了愛情必須遠嫁時,她的父母只能為她婚後的幸福祈禱。 只是在那之後,她們心中有了無盡的擔憂。俗話說,遠水救不了近火,父母對於遠嫁的女兒愛莫能助。遠嫁是一場大賭博,如果你賭贏了,你會幸福地生活,如果你賭輸了,即使你不生活在人間煉獄,你也會筋疲力盡。
  • 安徽姑娘遠嫁浙江溫州,十幾年的酸甜苦辣生活!
    記得七八歲那年,家裡來了一個算命先生,說我將來會遠嫁,而且不是一般的遠。的確,安徽嫁溫州,倒退二十年,坐車要兩天一夜呢。只不過當時覺得算命先生的話,信一半就好。現在回想,這也許就是我的命吧!二十歲的女孩,是一個多麼單純的年齡,特別是處於熱戀期的女孩,覺得只要男朋友對我一心一意。真心愛我,其它都不重要。
  • 廣東姑娘,遠嫁貴州9年,收到父親轉帳2千元,才有了回娘家的路費
    2009年,筱晴的第二個女兒出生。2010這一年的春節,筱晴的哥哥也結婚了。但是孩子太小了,路太遠了,還不能回家。這一年的春節,筱晴再一次沒有回娘家,錯過了哥哥的婚禮。娘家人,唯有體諒筱晴的不容易。每當別人問起自己女兒的時候,他們只說遠嫁的筱晴,孩子還小,需要照顧。2012年,在貴州的4年的生活不容易,筱晴慢慢地能聽懂貴州的方言了,也適應了貴州的環境。
  • 故事:結婚3年只回過一次娘家,看到老公給母親發的簡訊,我哭了
    我老家在黑龍江省的一個村莊裡,我媽年輕的時候得過肺結核,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同齡的女孩都嫁人了,我媽卻遲遲無法結婚,得這個病是沒有人敢娶的。後來我媽30歲那年,肺結核治好了,相親認識了我爸,我爸當時32歲,人很老實,遲遲娶不上媳婦,但是我爸媽第一次見面都覺得對方不錯,很快倆人便結了婚。
  • 妻子隨夫姓:婚姻能降低離婚率?倒不如孩子隨母姓來穩定婚姻
    要是妻子隨夫姓就好了。」他的那句「妻子隨夫姓」讓我深思,這姓氏隨夫姓是真實存在於古代,在那個時代有何意義呢?隨後,面對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就有人建議「恢復妻隨夫姓傳統」,來降低離婚率,穩定婚姻關係。他們認為,像以前那樣,只要能在自己名字前面加上丈夫的姓,可讓妻子婚後對夫家家族的歸屬感更強,夫妻關係也會變得穩定。但這樣貌似還有點道理,要是在現實實施會出現什麼情況?
  • 兩個女兒,一個九年一個六年,都沒有回過娘家,女兒:回不起
    導讀:一個家庭兩個女兒,一個將近9年都沒有回過娘家過春節,另外一個也將近6年沒有回過娘家,兩個女兒的回答卻是:我們根本回不起!兩個女兒,一個九年一個六年,都沒有回過娘家,女兒:回不起正文然而卻有一對姐妹,她們一個9年沒回家了,另一個已經6年沒回家了。她們不回家的原因卻是母親太強勢太厲害,她們不敢回家,更回不起家。
  • 「遠嫁7年,我不配回娘家過年」
    小佳嫁得遠,廣東遠嫁北方,一南一北,火車要足足兩天一夜。她說,她已經好幾年沒回過娘家了,從結婚到現在,從沒在娘家過過年。就這樣,小佳有六七年沒回過娘家,沒見過爹娘。小莉是我們當中,嫁得最近的了,同一個縣,不到1小時車程,但她也好多年沒在娘家過年了。按照當地的風俗習慣,除夕夜和年初一,必須在婆家過,年初二才能回娘家。
  • 遠嫁五年第一次回娘家過年,給侄子一萬紅包,婆家和娘家不淡定了
    遠嫁五年第一次回娘家過年,給侄子一萬紅包,婆家和娘家不淡定了我是遠嫁到這邊來的媳婦,剛開始來這裡的時候真的很不習慣的,好在老公對我還不錯,婆婆對我也還行,雖然平時跟婆婆也有點小摩擦,但是過後我們很快就沒事了。
  • 遠嫁都是選擇了愛情,十年後她們過得怎麼樣
    早些年她在外地打工,帶回一個安徽籍男朋友,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玉蓮被父母看管在家裡,她男朋友也被她父母趕走。玉蓮被關家裡幾個月後,她母親漸漸放鬆警惕。她一天夜裡趁母親熟睡,偷拿上家裡的戶口簿離開了家。她父母從此和她失去了聯繫。他們找遍玉蓮曾經工作的地方,也沒有找到她。
  • 姑娘遠嫁,為什麼總是女孩背井離鄉
    從古至今都是婦嫁夫隨,妻子隨著丈夫走,還有一句古話,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嫁個乞丐跟著走。當今社會普遍年輕人都是外出打工,妻子跟隨丈夫背井離鄉過日子,想要回一趟娘家也變成了一種奢侈,這樣的生活不知道要延續多久,能能不能有所改變。
  • 為降低離婚率,有人建議:「妻隨夫姓」,中國女性,你們願意嗎?
    2018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1010.8萬對,離婚登記數為380.1萬對。據說,我國每10秒就有一對夫妻離婚。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的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顯示,婚後2年至7年為婚姻破裂的高發期。全國離婚糾紛一審審結案件中,73.4%的案件原告的性別為女性,年齡相差0至3歲的夫妻最多。
  • 遠嫁十有九傷?她遠嫁8年給所有女人提個醒:做不到三點別遠嫁
    《羋月傳》裡,羋殊遠嫁秦國,千裡迢迢,一路奔波。雖然所嫁的人是心上人,可從小嬌寵長大的她依然覺得長途跋涉,辛苦難忍。她跟玳瑁姑姑說:「出嫁前,只知道這一路曲折遙遠,誰料會如此艱辛,我真是想家。」曾經在看過這樣一個視頻:一個一歲多的小女孩,走路都走不穩,爸爸已經在旁邊給她灌輸不能遠嫁的思想了,而且是相當嚴肅那種,女孩會說的第一句話就是:「爸爸,我不遠嫁。」
  • 長達8年的婚姻,我離婚了,明天帶著兒子搬回娘家住,「女兒,你租房住」
    ,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帶著兒子住到哪裡?她算是遠嫁,嫁人之後夫家離自己父母的家鄉車程6個小時,婚後回去的次數不是太多,一般都是過年過節、父母生日、親戚家有些紅白喜事之類的。特別是這一年多,由於跟丈夫感情上出現了相當大的問題,她心情不好,更無暇顧及父母,已有許多時間沒回娘家了。
  • 遠嫁7年,寫下千篇日記:遠嫁很苦,青春很貴,輸了再難重來
    年初,已經好久不聯繫的她給我發了一張圖片,是10本筆記本,她說她離婚了,那是她7年青春換來的心酸苦痛。那整整10本寫得滿滿的日記本,有上千篇,記錄了她7年來遠嫁的痛苦與不幸。也正因沒有多餘的錢,7年來,她沒有回過一次娘家。每次難捱時,不敢找任何人訴說,只能一頁又一頁的寫著日記,用文字傾訴那難以啟齒的悲痛。而娘家也因她當初不顧一切要遠嫁,那口氣一賭就是七年。這期間,從不管她過得如何,她也覺得沒有臉面再主動和娘家人聯繫了。
  • 我結婚的大喜日子妹妹沒來,我收到來自妹妹的信息,看到突然流淚
    我結婚的大喜日子妹妹沒來,我收到來自妹妹的信息,看到突然流淚我們家是典型的農民家庭,家裡有一個妹妹比我小三歲這樣,當時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父親讓妹妹輟學,到城裡打工補貼家用,把掙到的錢供我上學,這種事在男人比女人重要的農村很普遍,所以我不覺得內疚,有了我妹妹的錢,我應該揮霍和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