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心隔肚皮,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的偽裝自己。因此,很多時候,你很難看出來,別人內心深處想的是什麼。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就不能看透一個人的真實想法。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的真實心態,一定會從行為的方方面面反映出來。特別是「下意識」和「潛意識」下的表現。
比如說,如果一個人下意識對你說這些話,往往意味著對方內心深處是不尊重你,看不起你的。
(1)張揚的提醒:「你牙齒上有菜」
這種場景,試著去想想,你都會覺得非常尷尬。沒錯,在公共場合下,張揚的提醒往往都是帶有「惡意」的,其實是一種不尊重的他人表現。
這麼幹的人,往往本意並不是真正的提醒你,而是想看你出醜,想把你的醜事公之於眾。本質是內心深處看不起你,對你不尊重。
(2)拿你缺陷開玩笑:「你黑得像個非洲人」
開玩笑是一門技術活,會開玩笑的人往往可以活躍氣氛,但不會開玩笑的人就會得罪人。比如有些人,說著說著,就開始拿別人缺陷,拿他人的傷疤開玩笑,活躍氣氛。就是會得罪人的行為。
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真的拿一個人當朋友,你往往會小心翼翼地維護對方的敏感之處,害怕傷害到對方。只有並不在意對方,才會隨便拿別人的缺陷開玩笑。
(3)不尊重你的夢想/工作:「你做的什麼垃圾」
通常來說,人際交往中我們都不會直接辱罵一個人,但辱罵對方的成果,愛好,夢想,就很常見了。
其實這是一種心理補償。當我們受限於道德約束,無法直接對一個人發脾氣時,往往會轉嫁到對對方相關的事物上。所以這些話的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一種對你的鄙視。
(4)隨意評判你:「你就是太脆弱」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你完全不能理解的人,如果你從他的生命最開始去看,你就能理解他的一切。
同理,如果你不能充分地去了解一個人,你就不應該對其進行評判。那種喜歡肆意評判,給他人下定義的人。本質是缺乏了對人格個體的尊重。
結語:
通常來說,我們的感覺是很準的。一個人是不是尊重我們,真的拿我們當朋友,其實內心都是會有所感覺的。
只不過,有多時候外部因素,比如說對他人的第一印象,人際間的複雜糾葛,會影響我們判斷。這時候,你就需要抓住一些對方「潛意識」,「本能」下的行為,來真正地認識到一個人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