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明的處世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2020-09-04 37度女人

智慧女性

心靈讀本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作者:曾晨風

1

中庸:最高明的做人之道

《論語·雍也》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太過質樸而無半點文雅,那麼為人就難免顯得粗魯。而太過文雅卻無半點質樸,那麼為人就會顯得很虛偽。文一半,質一半,文雅與質直的程度剛好相等。這樣的人,才是君子。

儒家的中庸思想,在這句話中可見一斑。「中」指的是不走極端,「庸」指的是不唱高調。既不走極端,又不唱高調,就是中庸之道。

子貢問孔子:「子張和子夏二人誰更好一些呢?」

孔子回答說:「子張過份,子夏不足。」

子貢:「那麼是子張好一些嗎?」

孔子:「過分和不足是一樣的。」

所以,在孔子看來,「過度聰明」與「不夠聰明」一樣不好。很多時候,「過度聰明」會把人引向歧途,而「不夠聰明」的人卻能最終修成正果。也就是說,有時候「過度聰明」還不如「不夠聰明」。

孔融十歲的時候,去當時名氣極大的李膺家做客。要知道,能到李膺家去的人,要麼是才智出眾者,要麼是他的親戚。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看門的官吏說:「我是李膺的親戚。」

進去後,李膺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

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賓客無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

十歲便這般聰敏,那長大後必定能成一番大事業。不是這樣的,長大後的孔融,不僅在帶兵打仗時屢戰屢敗,最終還因觸怒了曹操而慘遭殺害,並株連了全家。可以說,他的一生,是「龍頭蛇尾」的。

與孔融相反,曾國藩小的時候資質平庸。

曾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說曾國藩小時候在家裡背書,在屋偷竊的小偷見無路可走便爬到了梁上,曾國藩在下面背書,小偷在梁上聽,小偷都會背了,曾國藩還沒背下來。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資質確實一般。

然而,曾國藩憑藉著其刻苦的學習和不服輸的精神,卻最終組建湘軍,鎮壓叛匪,成為了「中興第一名臣,千古第一完人」。

從孔融和曾國藩的人生經歷來看,我們或許能更深刻地理解孔子所謂的「過猶不及」以及儒家的中庸思想。

那麼,最高明的中庸之道是什麼?

「極端」不等於「極致」,「極端」是思想方法的問題。鑽牛角尖,一根筋,不開竅,只看到事情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這是走極端。而「極致」則是指在可能的條件下和範圍內,把事情做得最到位。

所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提倡在做事時走極端,卻提倡把事情做到極致。這是一種「高端做事」的姿態。

那做人呢?

《論語》中,記錄了這樣一件事:子路問孔子說:「老師您如果統帥三軍,那麼您和誰在一起共事呢?」

孔子說:「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後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慎,善於謀劃而能完成任務的人。」

可見,孔子在選擇合作夥伴時,也傾向於那些小心、謹慎、低調的人。

其實,通過儒家經典我們不難發現,中庸之道一直提倡我們以一種較低的姿態去做人。正所謂「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總體來看,以一種高端的姿態去做事,以一種低調的姿態去做人,就是儒家所提倡的最高明的中庸之道。

2

一生的修行: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一家石油公司的小職員,他做著最低檔的、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工作——巡視並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他每天要上千次地注視著這種作業,注視到眼睛都快長繭子了,枯燥至極!要換了別的人來做這項工作,要不會很快跳槽,要不就會一直做到老死在機器旁邊。

而他卻沒有!

有一次,他突然發現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此後,他一直在想:焊接劑能否少一些呢?如果能將焊接劑減少一兩滴,豈不是能節省點兒成本?

在當時,這樣的問題被很多人認為是無聊的,而他卻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

不久後,他研製出「35滴型焊接機」、「36滴型焊接機」和「37滴型焊接機」。但經過先後試用,都在焊接後偶爾會漏油,沒有獲得成功。人們都勸他放棄。

但他卻並沒有因此而退縮。最終,他研製出「38滴型焊接機」。經過試用後,意外地成功了。不久後,他申請了專利,並找人投資生產出這種新型的節約能源的機器。

他節省的只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這也使得他後來終於成為了美國著名的石油巨頭。

他就是聞名世界的美國石油巨頭——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的案例,就是把事情做到極致,「高端做事」的案例。

如何「低調做人」?

三國許攸早先在袁紹帳下做幕僚,他也確實給袁紹出過不少好的建議。袁紹也很賞識他。因此,許攸覺得自己的本事很大。後來,許攸憑藉著敏銳的眼光,又「另謀良主」地投靠了曹操。

據說當時愛才如命的曹操得知許攸來投奔曹營,很是喜出望外。曹操對許攸赤足相迎並委以重任。就官渡之戰的勝利來說,許攸確實功不可沒。後來跟隨曹操平定冀州,許攸也是功勞顯赫。曹操對他敬如上賓,很器重他。

在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面前,許攸開始表現出了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性格:對曹操直呼其名,口無遮攔當眾羞辱曹操及其將領。他的行為最終激怒了曹操。而他最終的命運,則是喪生於許褚的刀下。

是高調,替許攸惹來了殺身之禍。

高端做事事方成,低調做人可保身。還是回到了那句話——「高端做事,低調做人」,這就是最高明的中庸之道!

ID:women37du

相關焦點

  •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人生在世,要懂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只有做到這樣,才能一世安然,一生優秀。一個合格的社會人,應該在社會中踏踏實實做人,既要享受和保護自己的權利,也要盡到自己的義務,實現個人生命的價值。另外,不管是對家人,對朋友,都要做到高調做事,給他們最好的愛和關懷,用最溫暖,最親切的態度讓他們感到愉快。
  • 做人不張揚,做事要低調
    其實,做人不僅是一門藝術,能夠把個性融入到創造性的才華和能力之中,更是一門高境界的處世藝術,只有掌握了這樣的藝術,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領域中遊刃有餘。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穫。
  •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一定要知道方圓之道就是立世之本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一定要知道方圓之道就是立世之本!方和圓是中國哲學和文化中特有的一種概念,所謂天圓地方自古就有這樣的學說。方就是做事的原則,一個人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原則,除了原則之外一個人還的需要給自己定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就像一條小魚在隨波逐流,有了目標的人行動起來自然是精神抖擻,一個人有了原則有了目標做起一件事,已經是事半功倍了。但是面對複雜的社會僅僅靠這些還是遠遠的不夠的,那麼該這麼辦呢?這時候就得去說說這個圓了,圓是什麼?
  • 為人處世的陰陽之道
    《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前篇文章說,為人處世在於做事與做人。有寶寶說我解釋的不夠清楚,所以再寫一篇。做事要陽剛,做人則需陰柔。做事需要剛強堅毅,做人則要溫婉和順。一陰一陽謂之道。我是如何發現和做到這一點的呢?
  • 做人要低調,處事要謙卑(深刻)
    人生的境遇就像布好的棋局,走的每一步都影響著最後的結局, 而關鍵之處的落點往往卻只有那麼一兩步。縱觀全局,我們要韜光養晦,深藏不露,才能在緊要之處擊敗對手,獲得成功。所謂:「地低成海,人低成王」,越優秀的人,越懂得為人低調,做事謙卑。
  • 成功哲學:低調為人,高調做事
    低調為人 高調做事 離成功更近  一、在姿態上要低調  在低調中修煉自己:低調做人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謀略。  謙卑處世人常在: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 真誠和善良,既是為人之本,更是處世之道
    商品經常社會,人們都很注重為人處世之道,只是人們的處世方式不同而已。在不少眼中,認為做人的處世之道就是做人要圓滑,能夠會拉關係、會說又善拍。於是,有的人為了使自己在處事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還學會了察言觀色,有的人則偽裝自己,以達到別人的好感,以為如此就是會處事的人。在現實中,有不少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熱衷於拉關係,建立個人的小圈子,雖說這樣在表面上與人處世得很圓滑、很密切,但缺乏真誠,是一種假象。
  • 「低調」處世,會給生活帶來好運
    低調處世,是一種智慧。無論面對自己的優秀還是挫敗,低調總能給生活帶來好運。處世時低調心態,寬厚待人淡泊名利「高調做事,低調做人。」這句話指在做事時精益求精執著追求,而在做人時卻謙遜有禮從不恃才傲物。很多人會不自覺地把這兩點搞反。做事時沒有耐心,更不能嚴格地要求自己,甚至在有規章制度約束的時候還試圖投機取巧。但凡有點小成績便沾沾自喜,唯恐天下人不知。要知道,沒有人願意聽一個一邊自吹自擂一邊貶低自己的人滔滔不絕。
  • 方是做人的骨氣,圓是處世的錦囊!
    方是做人的骨氣,圓是處世的錦囊! 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凡夫俗子 不管是工商巨賈,還是平民百姓 都需要處世做人 而如何處世,如何成功地處世 就成了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存之本 世間大概有四種人
  • 只有低調做人,才能高調做事,怎樣才能低調呢?要做到這五點
    人只有埋頭 ,才能抬頭,只有低調做人,才能高調做事,這就是人生的辯證法和哲學觀。那麼,怎樣才能低調做人呢 ?就要做到這樣五點:01、做人有了成績不要驕傲,不要吹噓和炫耀,能能夠平常心態。不管是什麼人做事情,只要你能夠埋頭苦幹,腳踏實地,堅持下來就能取得成就,有汗水就會有收穫,有付出就會有回報。做人怕就怕有了一點成績就驕傲自滿,開始張揚起來,自我吹噓,自傲自大,時間長了,還會自以為是,如此之人就是高調之人,是做不出大的成績來的。02、失敗了不要氣餒,能夠正確對待,要繼續努力前行。
  • 示弱,才是最樸實的處世之道
    示弱,才是最樸實的處世之道。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讓自己顯得太顯眼,就會給自己惹來一些麻煩。學會示弱,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真誠的對待身邊的人,才能收穫他人的好感。示弱的人懂得低調做人,謙虛謹慎,照顧他人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芸芸眾生,你並不比別人優秀很多,也不要總是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多厲害能幹。有時候,示弱並不會讓自己失去什麼,而是會讓自己收穫更多的好人緣。
  • 方是做人的骨氣,圓是處世的錦囊
    無論古今,不管你願意與否人生於天地之間,為人處世在所難免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凡夫俗子不管是工商巨賈,還是平民百姓都需要處世做人而如何處世,如何成功地處世就成了每個人必須掌握的生存之本世間大概有四種人一種會做事、一種會做人
  • 低調是一種生活態度
    平和待人留餘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規」,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態去對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觀要求的,因為低調做人才是跨進成功之門的鑰匙。所以,社會要求成大事者能夠隱忍不發,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簡樸是低調做人的根本:在生活上簡樸些、低調些,不僅有助於自身的品德修煉,而且也能贏得上下的交口稱譽。
  • 鬼谷子勸世良言:真正有城府的人懂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有鬼谷道的朋友問:「阿信,你總說做人要低調。我覺得如果做人太低調,太軟弱,就只會被人欺負。我在公司裡已經低調三年了,在老闆和同事眼裡,都快成透明人了。」我回道:「學會低調做人,你會一次比一次穩健。懂得高調做事,你會一次比一次優秀。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是不是很雞湯?沒關係,我們來接著嘮。
  • 越是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這三個道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做人要懂得低頭,承受多少委屈,接受多少無奈,決定你能做何人;做事要懂得抬頭,扛住多少非議,頂住多少壓力,決定你能做何事!越是有智慧的人,往往懂得低調行事,很多人深藏不露,結果反而不同凡響、一鳴驚人:1、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智,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處理事情要留有餘地,不要把所有手段用完,應該有所保留,這樣才能應對突如其來的變故。
  • 人在順境時,千萬要做對這四件事,做事斂藏​鋒芒,做人低調為王
    人在順境時,千萬要做對這四件事,做事斂藏鋒芒,做人低調為王:1、聲名顯著,守之以斂藏。2、利養豐饒,守之以儉樸。3、瞻仰人多,守之以謙下。為人處世一定要有清醒的頭腦,碰到別人說好聽話,要有善加辨別的能力。不要聽到阿諛逢迎就頭腦發熱,自高自傲,保持謙虛謹慎的態度,才不會犯下令人後悔的錯誤。
  • 先做人後做事,其中的深意你有悟透嗎?
    人的一生只有兩件事: 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兩者密不可分。 做好了人才能做好事情,做好了事情就更好做人了。 那些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不是從知識裡面學到的, 而是從人生中悟出來的。 外圓內方才是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方與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特有的概念。早在幾千年前,「天圓地方」學說就已存在。幾經演變,古代先賢賦予了方與圓更為複雜、更具內涵的哲學意義。在方圓之道中,方即是規矩,是框架,是做人之本;圓即是圓通、靈活,是老練,是處世之道。為人處世,內方外圓,當方則方,該圓則圓,圓中有方,方圓合一。
  • 做人,內方外圓;做事,隨方就圓
    老祖宗的做人智慧就藏在一枚銅錢中。做人應當像銅錢一樣,內方外圓。 清代乾隆年間的紀曉嵐認為,做人要「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其實這就是對 「內方外圓」的解釋。 「內方」是指做人的稜角,做人有原則;「外圓」是指與人相處的圓潤和機巧,與人相處的靈活性,乃是處世之道。
  • 一點高人:《易經》解讀——處世之道
    《易經》是群經之首,涉及範圍也是十分的廣泛,可現代大部分都只覺得易經就是風水命理測算之術,殊不知這只是易學當中的冰山一角。更甚者有人認為《易經》屬於封建迷信並強烈抵制,殊不知《易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本,從軍事、文化、醫療、飲食等都都受到此書的影響,甚至是為人處世的許多至理名言都在其中。
  • 為什麼說為人處事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內方外圓才是處世之道?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溝通與合作,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在為人處世這方面,中國古錢幣的外形給了我們極好的啟示——內方外圓。正如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曾經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巧,而85%是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但是我們的傳統教育卻偏重於前面的15%,對於後面的85%幾乎置之不理,可是這85%確實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補足這些,努力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