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弱,才是最樸實的處世之道

2020-09-22 白衣墨客

序言

有人覺得,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仿佛人生就是為了讓自己鬥贏,給自己爭一口氣。其實,人何必要讓自己活得那麼累,總是展現出一副打滿雞血的狀態,只會讓別人更加討厭自己,進而和自己作對。保持這種心態也會讓自己處於矛盾之中,無法真正獲得輕鬆。

懂得示弱,承認自己的不足,也是一種勇敢的精神。示弱,才是最樸實的處世之道。

戒掉爭強好勝,學會服軟

很多年輕氣盛的人,總是表現出一副不可一世的傲慢面孔。個性張揚,喜歡讓自己成為人群的焦點。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如果讓自己顯得太顯眼,就會給自己惹來一些麻煩。學會示弱,把自己的姿態放低,真誠的對待身邊的人,才能收穫他人的好感。

示弱的人懂得低調做人,謙虛謹慎,照顧他人的感受,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芸芸眾生,你並不比別人優秀很多,也不要總是想要向別人證明自己多厲害能幹。有時候,示弱並不會讓自己失去什麼,而是會讓自己收穫更多的好人緣。相比於虛無縹緲的面子,人生還有很多更為重要的東西。每個人都不喜歡跟一些鋒芒畢露,強勢的人在一起。人們更喜歡跟一些沒有包袱、有包容之心的人在一起。

選擇當一匹野馬,性子太烈了可能會多挨很多鞭子。學會主動被馴服,不要有架子,反而會讓自己活得更有尊嚴。做人要懂得順應形勢,該服軟就服軟。不要總是爭強好勝,性格跟臭水溝裡面的石頭一樣又臭又烈,這樣對自己沒有好處。

凡事盡力就好,不必苛求

生命裡,有很多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要學會看淡一點。學會對生活低頭,不要總是過於倔強,越是看不開,那些煩惱越會纏著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只要盡力就好,不用追求太多。人活一世,讓自己舒服最重要,其他的都是浮雲。

這個世界,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比人氣死人。不要總是在別人的世界裡仰望,總是逼著自己也要過上和他們一樣的生活。苛求太多,會讓自己感到很累。一個人的路可以走多遠,是固定的,不要逼自己太緊。有些人的日子可以過得風生水起,那是人家的本事,不要總是羨慕。任何時候,過適合自己日子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喜歡攀比,年輕的時候,追求高質量的人生,希望自己過得體面;有了孩子以後,希望自己的孩子優於他人。對於他們而言,只有過上自己嚮往的日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到最後,雖然成功了,卻過得不開心,孩子也不一定會孝順自己,而是離自己很遠。

人活著不容易,要學會捨棄一些東西。捨棄內心的執著,捨棄得不到的東西,學會珍惜值得珍惜的人或事,把握一切機會,心態才會越來越好。

示弱,是為了走得更遠

示弱,不是為了承認自己的失敗,而是為了讓自己卸去讓我們負累的包袱,以從容之心輕裝上陣。把自己的心態放平,不要給自己施加太多的壓力。允許自己不強大,允許自己有弱點。讓自己從以前總是想要表現、一身傲骨變成現在的沒有脾氣,安靜做自己,積蓄厚積薄發的力量。

示弱會逼著自己去不斷學習,變得更加堅強獨立。很多時候,總是顯示自己太強,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壓力。小李在讀書的時候,總是爭強好勝,凡事都要爭第一。可是,這樣強大的好勝心經常讓她在考試之前各種失眠,成績總是時好時差,很不穩定。這種不好的心態持續了很久,有一次考到班級第七名,她崩潰大哭。

老師看出她的壓力和倔強,告訴她高考還沒有到來,不要給自己這麼大的壓力。就算高考失意了,人生也不會因此而失敗。學會帶著這種精神過一生,才是真正的強大。在某一方面示弱,是為了讓自己更有底氣。

結語

你我皆為凡人,何必假裝太完美。這個世界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人。允許自己軟弱一點。學會低頭,是一種人生智慧。弱者才會逞強,總是想要證明自己。強者懂得示弱,知道以柔克剛。放下所謂的面子,讓自己擁有好的裡子,才是真正的智慧。

相關焦點

  • 處世智慧:示弱
    可人都喜歡裝大,而不喜歡示弱。畢竟裝大讓人有臉面,而示弱則讓人失面子。故示弱並非易事,能夠做到適時示弱的人寥寥無幾。越是怯懦的人,越是心虛的人,越喜歡逞強裝大,以此來掩飾自己,給自己壯膽,所謂色厲內荏,就是這種情況。生活中往往都是智者示弱,愚者逞強。大智者聰明不露,大才者才華不顯,卻能肩鴻任鉅。
  • 為人處世的陰陽之道
    《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前篇文章說,為人處世在於做事與做人。有寶寶說我解釋的不夠清楚,所以再寫一篇。做事要陽剛,做人則需陰柔。做事需要剛強堅毅,做人則要溫婉和順。一陰一陽謂之道。我是如何發現和做到這一點的呢?
  • 為什麼說為人處事要知世故而不世故,內方外圓才是處世之道?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溝通與合作,這就需要我們學會「為人處世」之道,在為人處世這方面,中國古錢幣的外形給了我們極好的啟示——內方外圓。正如美國著名人際關係專家戴爾,卡耐基曾經這樣說:一個人的成功只有15%是依靠專業技巧,而85%是要依靠人際交往有效說話等軟科學本領,但是我們的傳統教育卻偏重於前面的15%,對於後面的85%幾乎置之不理,可是這85%確實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補足這些,努力提高自己。
  • 真誠和善良,既是為人之本,更是處世之道
    商品經常社會,人們都很注重為人處世之道,只是人們的處世方式不同而已。在不少眼中,認為做人的處世之道就是做人要圓滑,能夠會拉關係、會說又善拍。於是,有的人為了使自己在處事中左右逢源,得心應手,還學會了察言觀色,有的人則偽裝自己,以達到別人的好感,以為如此就是會處事的人。在現實中,有不少人為了達到個人目的,熱衷於拉關係,建立個人的小圈子,雖說這樣在表面上與人處世得很圓滑、很密切,但缺乏真誠,是一種假象。
  •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一定要知道方圓之道就是立世之本
    方是做人之本,圓是處世之道,一定要知道方圓之道就是立世之本!方和圓是中國哲學和文化中特有的一種概念,所謂天圓地方自古就有這樣的學說。於是千百年來,方圓有質,被很多大學問家一致認為這是最適合中國做人做事的成功方法了,所謂方外有圓
  • 一點高人:《易經》解讀——處世之道
    《易經》是群經之首,涉及範圍也是十分的廣泛,可現代大部分都只覺得易經就是風水命理測算之術,殊不知這只是易學當中的冰山一角。更甚者有人認為《易經》屬於封建迷信並強烈抵制,殊不知《易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之本,從軍事、文化、醫療、飲食等都都受到此書的影響,甚至是為人處世的許多至理名言都在其中。
  • 處世之道的人性探秘
    處世之道的人性探秘文\楊富智 我們生活的當代社會紛繁雜噪,利慾超乎了人的界定層面,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又是什麼驅使人的不滿足心靈渴求呢?如果,我們從根源處探究,就會發現:原來是我們看外界太多,而看自己心靈太少的結果。人這一生由於受慾念困惑太多,而使自己迷囿。即使在物質文明極大繁榮的今天,許多人仍然存在茫然無助和極其複雜的心靈困惑。
  • 主動示弱是一種智慧,遠比逞強更容易成功
    換言之,做人不應該示強,而應該示弱,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或許,你可以很強,但是你也要懂得在適當的時候隱藏自己的光芒,向眾人「示弱」。因為弱與強在某種時候表現出來,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古語道:「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在處世的時候,偶爾的示弱並不會被對方當成無能的表現,相反,示弱才是最堅強的表現。
  • 中國人的處世智慧
    而最冤枉的是那些人,本無心之語,被人道聽途說、斷章取義,致千古之恨。 所以,如果從一開始就慎言,不是可以免去許多煩惱嗎?為人處世,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人處世,萬不可忘記「禍從口出」之戒。放眼遠望,別死盯別人的缺點,要懂得吃小虧才能賺大利著急道。 生存的智慧:靈活應變,從容謹慎一個人去拜訪禪師。禪院的門很矮,他沒注意,結果碰到了頭。禪師對他說,要想不碰到頭,就要學會低頭。為人處世也是如此。
  • 真正懂得示弱的人:才是你最可怕的競爭對手,示弱只會讓強者更強
    小時候,打架受傷最多的同學並不是力量最弱的那個人,而是總以為自己力量很強的同學,表面越是喜歡爭強好勝,越是容易受傷最多。真正高手,都是懂得從對方不起眼的地方下手,只有你擁有別具一格的眼光,才有資格配備獨樹一幟的光環。
  • 一個女生的處世之道
    一個女生的處世之道——從容淡定、自由獨立。自我提升1、認真吃早飯,規律生活,愛自己。2、不熬夜了,養成23點之前就睡覺的習慣。3、不再用力維護不太熟的朋友之間的關係。4、 不再向別人傾訴自己的困難,自己脆弱的一面可以自己消化。
  • 樸實感人求婚告白,平凡的才是最讓人感動的
    實際上,不管你的求婚告白是什麼風格的,只要是貼合你們的實際,能讓女孩感覺到你的用心,哪怕是樸實的話語也能打動她。下面就來為大家分享幾個最樸實感人求婚告白,大家可以做個參考。1、你做的蘑菇並沒有那麼好吃,最好多放一點鹽,當然我知道,其他人也許不會告訴你,也許像我一樣虛偽說,好吃好吃,但總歸愛你,才願意吃光了盤子,咽下去兩個饅頭你做的部隊火鍋並沒有那麼好吃,你知道的,我有點吃不動辣,每次吃部隊火鍋的時候我都在想,這要是清水鍋,涮上那麼一片羊肉豈不快哉。
  • 劉邦:示弱的人,最可深交
    也正是這個同事的提醒,才讓秦風發現了自己在與人交往時的問題所在。,成就別人就是成就自己漢高祖劉邦,曾以布衣之身提三尺長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所以,「為之奈何」這句口頭禪,不僅僅是詢問策略,更多的是擺出一種示弱姿態。
  • 真正情商高的人,都懂得這四個為人處世之道,你會嗎?
    用誠實之道與人交往是最心安與最合適的交往方式,這能讓他們成為他人心目中靠譜的人。曾經我有個同學,有次她答應下午和一個同學到某個地方玩,後來下很大雨了,家裡面人都勸她不要去了,她還是如約赴行,對家人說道,我說出去了,當然要做到。這讓她同學非常的感動,而我同學也因為這件事成為別人心目中非常信任的人。
  • 為人處世之道,當你討厭一個人時,你會當面翻臉嗎
    我們今天聊的是為人處世之道,為人處世之道,有很多的方法,還有很多的技巧,當然有很多的方面。我們今天聊的是當你討厭一個人的時候,你會不會跟他翻臉?為人處世之道,當你討厭一個人時,你會當面翻臉嗎我們就有一個設定,很多朋友會講,首先你講的這個範圍太大了,我們就把範圍縮小一些。
  • 最高明的處世之道:高端做事,低調做人
    來源: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作者:曾晨風1中庸:最高明的做人之道那麼,最高明的中庸之道是什麼?「極端」不等於「極致」,「極端」是思想方法的問題。鑽牛角尖,一根筋,不開竅,只看到事情的一面,看不到另一面,這是走極端。而「極致」則是指在可能的條件下和範圍內,把事情做得最到位。所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不提倡在做事時走極端,卻提倡把事情做到極致。這是一種「高端做事」的姿態。那做人呢?
  • 樸實的發財之道45
    讀書,一定要讀懂作者的意思和想法,更重要的是學會靈活運用,回歸實戰,以道馭術,知行合一。建議VIP學員把內部課程反覆讀50-100遍。你在獨立思考上花費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個時刻投射過來為你所用。你在營銷測試落地方面花費的任何時間,一定會在某個時刻給你更大回報。東西不用,就壞;腦袋不用,就廢。
  • 示弱,你走向成功的助手
    我們在與人相處時,要學會示弱,讓自己看似柔柔弱弱的樣子,而把鋒芒藏起來。這樣就可以消減甚至消除別人的不滿和嫉妒,使自己在前進的路上減少了許多攔路虎、絆腳石。老子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 為人處世的根本之道
    遇到事才能看清事實;結了婚才能認清現實;有了利益才能相信事實;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是信任,沒了信任一切都是空談。利益之間沒有任何親情可言,所謂說親兄弟明算帳。若是想要保持永久的關係,那就要做到其中不牽扯任何的利益。合夥的的生意難做,賠了有異議,賺了有猜忌,再好的朋友也會因為金錢利益各奔東西。
  • 人到中年,需要學會這4種處世之道
    在為人處事上,人到中年,無論是生活還是家庭,應該懂得如下之道:人只有在心情平靜的時候,才可以正確地去權衡利弊。很多人因為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把情緒宣洩出去了。當時是快意了,可他卻不知道,這樣往往會傷害到身邊和你最親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