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虧,上的當,受的苦,都是該有的劫數

2020-11-16 徜徉在人生的長河

吃了虧,上了當,受了苦,讓我們覺出生命歷程的苦澀。這些苦不是無緣無故地到來,而是自己感召而來。如果我們對某個人,某件事,沒有感覺,或者討厭,我們不會靠近,也不會發生倒黴的事。正是因為自己喜歡,或者某種利益誘惑,自己某種習性的驅使,讓我們自己跳進某個圈套。

誰也怪不得,誰也怨不得,只能反省自己,受了傷也得接著。透過這些遭遇,我們漲了教訓,漲了記性,有了敬畏之心。我們要感謝自己遭遇的不幸,讓我們清晰地明白了一些事,如果不經歷,我們就不會明白;不經歷就不會成長;不經歷就無法停止某種錯誤的執著。

好因種好果,惡因種惡果,每次劫難都是自己做錯了,別人給自己的懲罰,老天給我們的教訓。是自己的貪嗔痴慢疑,是因為自己的某些不好習氣招惹的果報。是自己做的事不合理,所有遭遇似乎都在平衡著什麼,有的人可以看明白,有的人一頭霧水,但是只要發生的事,就有它的合理性。

就像一個花心的男人,會招惹同樣朝三暮四的女人,不管對方是為了報復你,還是為了平衡心理。一個花心的男人不會遇到專一的女人,因為不夠平衡,不能成立。如果成立了,一定有附加條件存在,那就是他們的愛情不純粹,女的圖男的錢,或者男的有其他方面優勢明顯強於女的,女的自卑,才接受了男人花心的缺點。

所以花心男因為自己的花心,不能擁有完美的感情。所謂完美是找一個同樣優秀的女人,這樣他只能找一個差一點的才能平衡存在。他這叫吃虧麼,都是他應得,誰讓自己習氣不好。

有的女人說被渣男傷了,自己很委屈。那也是她自己選擇的,因為她就喜歡渣男,才會和他接近,或者圖人家有錢有勢,不顧及其他方面,去招惹。還不是因為自己愛慕虛榮,自己喜歡有錢的,忘記了其他方面的權衡。

有的人被別人陷害,看似是天降橫禍,事實上只有局中人才能明白是為什麼。沒有無緣無故的劫數,肯定是因為自己曾經做得不妥,或無意傷害過別人,別人才會報復或暗中陷害。雖然壞人會受到懲罰,但是也要反省自己的言行。

有的人身體不好,埋怨自己命苦。身體是天生不好麼?大部分都是後天自己糟踐的。他們控制不了自己的某些不良情緒,而這些情緒傷害折磨著他們的身體。輕者心情壓抑,悶悶不樂,嚴重的吃不下,睡不著,令他們的身體越來越差。特別是嗔恨心,傷人於無形。

人在情緒不好時會找一些東西排解自己的煩悶,比如抽菸,喝酒,賭博等。這些看似可以解憂的東西,把他們的身體折磨得更加不好。

他們也許可以意識到是自己心性的問題:不能容忍一些事情,看不慣一些事,心理容易不平衡。他們與傷害他們的人爭執、鬧彆扭,可是結果卻是自己情緒崩潰,傷害了自己的身體。

其實每個人都有不順心的事,但是有的人會化解,會平復自己的情緒,就保全了身體健康。不會平衡,不會調節的人,折磨著自己。但是他們即便知道了緣由,也很難改變自己的心性。一切都有自己的原因,才進入了某些情境,傷害到自己。

也許等到生病了,吃虧了,才醒悟了,才能放下一些事。所有的劫數、生病,都是自己的因果,也是自己該有的劫數。

相關焦點

  • 你的「大度」,可能會淪為受壓迫的籌碼,有的「虧」越吃越多
    大度一向是很多人都在追求的一種心境,似乎大度就能為自己追尋到更多的尊重,營造更好的人際交往氛圍。但其實一味大度在某種程度上是自輕自賤,很有可能會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為難堪,換言之,你的大度可能會淪為受壓迫的籌碼,有的「虧」會越吃越多。
  • 「吃虧是福」,但是這三種虧不能吃,否則一輩子難以翻身
    >人生在世,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知道吃虧受罪是避免不了的,聰明的人不躲著走,而是要主動找虧吃。而有的人不想吃一點虧,最後反而吃的虧更大。所以吃虧要吃主動,而不吃被動。比如學習是很艱苦的,你不自律,放任自己,不刻苦用功,最後就被動地吃了虧,還是大虧。吃不了讀書的苦,那你以後就得吃平庸生活的苦。最後你會後悔莫及,心想當時咬咬牙怎麼就沒堅持下來呢?
  •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受平庸的罪。
    小的時候,身邊總有孩子裝成大人的模樣說著我要去打工的話,當你也想把這句話說給父母聽時,父母的臉上總是嚴厲的表情,有的時候甚至會迎來父母的大聲呵斥,或許只有父母懂得那份心酸,或許以前的以前,沒有這麼好的條件,
  • 吃的虧,都是積的福
    按照我們的本意,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未必都想佔便宜,但也沒有人主動想吃虧,這也應該是人之常情吧。然而在現實中,不吃虧是不可能的,總是佔便宜也是不可能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有所失必有所得,有所得必有所失。吃虧的人不一定真的吃了虧,佔便宜的人不一定真的佔了便宜。
  • 好漢不吃眼前虧
    就像這次中秋節假期回家,老母親一眼看見我們的反應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滿臉愁容,仿佛在村中受了從不曾受過的委屈。進得門來,還沒放下手中的東西,母親就開始訴起苦來,說堂嬸如何如何的衝撞了她。最後還說:「我不愁吃不愁穿,並不要靠她的賒借來過日子,你講她有什麼資格來衝撞我嘛?你們尊敬我孝敬我,拿我們當個寶,憑什麼她就來輕視我?這次我真的蠻煩躁,一點都想不通。」
  • 女人千萬別吃嘴上的虧:刀子嘴豆腐心,是女人最大的悲哀
    這話往往都是說女人的,她們一心為了丈夫孩子還有家庭著想,卻常常被抱怨,甚至還會被指責。可是張妮說,她最討厭的就是這句話了。她的媽媽就是這樣的人,那張嘴從不饒人,吃盡嘴上的虧。爸爸抱了抱張妮,一臉的不舍的離開了家,什麼都沒拿。張妮的印象裡,爸爸是很好很疼她,從不打罵她。爸爸在市場賣豬肉,早上四點就要起來接貨,剔骨,切割肉塊,早上好賣。回到家裡就很累,不大願意動,只是躺在沙發上看著張妮寫作業。有時候會和朋友去喝兩杯酒,吃個飯,沒有什麼不良的嗜好。
  • 當你吃了個虧,要讓全世界都知道
    但事實上,這兩種方法都有弊端:前一種,可能會影響人際關係,但有時候吃吃小虧也無妨;而默默承受,則往往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並且時間長了,還會讓人當成軟柿子,任意揉捏。此時,最明智的做法就是把虧吃在明處,然後自己在暗處得利。吃虧要吃在明處,要讓人知道,要爭取補償。至少,你應該讓對方「瞎子吃湯圓——心裡有數」。
  • 如果你當了婆婆,你會讓兒媳受你受過的苦嗎?他們過得好,你才好
    都說女人何必為難女人,婆婆也是從兒媳過來的,吃過當兒媳的苦和虧,有的人加倍體諒兒媳,也有的選擇在兒媳身上討回來,從此家宅不寧。如果你當了婆婆,你會讓兒媳受你受過的苦嗎?兒子結婚了,老倆口願意吃啥就吃啥,不想做飯,隨便吃點。
  • 吃「小虧,」佔「大便宜」
    吃小虧,佔大便宜;吃虧就是佔便宜。我相信不少朋友看到這句話,一定會心存疑惑?我來說說我的感悟! 記得大四實習那年,我報名去了學校附近的一所普通高中,得到了一個實習的崗位。與我同去的還有另外好幾名同學。我的教學指導老師是學科組長,我和他見面後,他就要聽上課。我當時有些底氣不足,就說還是先聽他講吧,學習一下,指導老師也答應了。跟著他聽了兩天課,緊接著晚自習數學測驗。
  • 願你歷經風霜,活成自己該有的模樣
    特別喜歡一句話:願漂泊的人都有酒喝,願孤獨的人都會唱歌。
  • 致「傻媳婦」:你所吃的虧最後都變成福報回饋給你
    上帝公正,他會把你吃的虧,受的委屈吃剩的東西決不能扔。在她面前,兒子不能幹活。白天趙姐同樣上班掙錢,回家還要做飯收拾家務輔導孩子。累了躺一會被婆婆發現,就會被說太嬌氣。婆婆經常來串門,一住一個多月,每次都折騰得趙姐團團轉。有時候,老公都看不過媽的刁難。她娘家人都說她「太傻」,遇到這樣的婆婆,就應該打回去。但趙姐不這樣想。她說,婆婆的日子是苦出來的,她是思想陳舊,並不是針對我。
  • 子涵‖你受的苦,照不照亮你前行的路?
    是的,人生苦短,沒有誰生來就不受一丁點的苦終老回歸,只是經歷了千難萬險,歷經挫折心酸,我們所受的苦,能不能照亮我們前行的路?這取決於我們如何看待這些苦。       誰都有自己的認知體系,誰也都有自己獨特的家庭教育、教養方式,即便是同在一個家庭,兄弟姐妹的認知世界也不盡相同。有的人把以苦為樂作為精神支撐,把苦盡甘來作為奮鬥目標,而有的人,想到苦,心更苦,悲觀厭世,消極做事,拖延成性,碌碌無為終其一生。       應對苦,就要認知「苦」。
  • 真正的戀愛高手,都喜歡吃這2種虧,真正成熟的人,都懂得減法
    不然這次她鬧分手,你道歉了,以後就有你受的了。二:壓制是潛移默化的在平時的相處中,ta對你也總是有著各種各樣的要求,而你也總是在不斷滿足ta的要求,ta喜歡吃川菜,你要學著做,ta想吃西餐了,也希望你能學會。 比起情侶,你們的關係更像是上下級,你們的感情,也像是一場追逐遊戲,追的人是你,你要不斷去靠近ta。
  • 不要因為受的苦多了,就有受害者思維,覺得所有人都虧欠你
    只是每個人所受的苦難的程度,以及對苦難的感受都不相同,有的人因為自己受了一些苦,就會有受害者心理,認為自己總比別人苦,總比別人慘。總喜歡拿自己的苦難說事,也總覺得別人都比自己過得好,而自己受的苦最多,也會因為自己受了很多苦,就覺得人人都虧欠自己,甚至會產生嫉妒和仇視心理。這種受害者思維不能要,不要以受害者自居,覺得自己很慘,覺得別人都虧欠自己,覺得自己總在受生活的苦難,其實人人都不容易,這世上還有很多比你更苦的人。
  • 你不願吃奮鬥的苦,就會吃婚姻的苦
    當時的我,年輕、簡單,對婚姻愛情充滿憧憬,見一個男人當眾這麼不給自己老婆留面子,忍不住私下裡嘀咕:如果是我,死都不要嫁這種男人。旁邊的姐姐對我說:這個男人其實沒那麼差,他們條件一般,又要養孩子,經不起老婆這麼花,他也只是嚷嚷,如果他真的很差,直接就把經濟卡死了。很多女人,不肯吃社會的苦,就會吃婚姻的苦。
  • 吃虧是福,但有四種「虧」不能吃,你知道麼
    所以,不要去吃這種「虧」,把握機會,才是正確的。如果傻傻地聽從了別人的建議,覺得自己年輕還有機會,就把機會給讓出去。可能,你自己就真的再沒有機會了!因為再有機會,領導也會覺得你不會珍惜,不然上一次也不會讓給別人,所以他也可能不會再給你了。這樣的例子和教訓,現實中不是沒有過。
  • 對於年輕人苦是可以吃的但是請不要什麼苦都吃,太苦就不要吃了
    如題所示:對於年輕人苦是可以吃的但是請不要什麼苦都吃,太苦就不要吃了!關於年輕人現在要不要吃苦能不能吃苦的話題是很受關注的話題,年輕人剛剛步入社會可能沒有什麼經驗這個時候應該吃一點苦,這個苦就是你從一個行業的零經驗的人需要儘快成長,所以要吃苦。但是吃苦是可以的,並不是什麼苦都要吃的。如果你去面試一家單位的時候面試官一味地告訴你要吃苦又要有奉獻精神的話你就可以離開了,這家公司就是一個畫大餅的公司。
  • 吃不了常人吃的苦,很難有出息了
    有一句老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努力。不能用學生學習的好壞去評價一個人,但是一個在學習上都吃不了苦的人,以後走上社會也吃不了常人能夠吃的苦。有的人可能認為現在的年輕人都是適合在外面工作,不適合幹體力活。可是一個連幹體力活都吃不了苦的人,要是在工作上遇見什麼事情,也會畏首畏尾,不會去思考怎麼樣戰勝困難,而是選擇退縮。
  • 婚姻中,當男人讓你吃三種虧時,女人記得要討回來
    但是,心軟的人,並不是吃一次小虧就能成長地,而是在被傷透了心之後,才用「狠心」做了一個殼來保護自己,避免自己再次受到傷害。做人是要善良,要有一顆柔軟的心,可前提是在保護好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之後,不然碰到白眼狼,你的心軟或吃虧能讓對方把你吃得骨頭都不剩。後來,我們學會了「狠心」,不再輕易地對別人心太軟,否則就是對自己殘忍。
  • 《流金歲月》中,蔣南孫媽媽在婚姻裡受的那種苦,很多人都不懂
    這世界上最缺乏的就是感同身受。你自己受的苦,能夠與之言說的人本就很少,而那些聽了你的言說的人,也未必能夠真正理解。他們大多都是不痛不癢地說幾句安慰的話,甚至還有人轉過身去就會覺得你矯情。沒有類似經歷的人,是不會懂得同樣的苦的。在《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媽媽是一個連飯菜都燒不好,只會想著怎麼玩怎麼買首飾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