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柴失戀了。
打電話給我傾訴,確切說是暗戀表白被拒絕了。
他的戀愛經歷為零,相親經歷為零,僅有的兩場感情經歷還是暗戀,結果都是表白被拒。
這兩個女孩子,一個是他的師妹,一個是同事。都很聊得來,平時會通過電話聯繫,偶爾見個面。但是,他感覺不錯了,忍不住要噴口而出地表達愛慕之後,卻都被或明或暗地拒絕了。
他很受傷。
我非常理解那種感受。在感情經歷很少的時候,我們把每一次心動、每一次愛慕都看得特別特別重,甚至還沒說出那句「我愛你」,卻已在心裡腦補了我們在一起多少年以後的生活。
那個人太好了,我太想跟他(她)一起了,如果錯過他,我這輩子都不會再遇到這麼好的人了……相信我們都曾有過樣心潮澎湃又百轉千回的時候。
人生就是一場經歷。經歷就是財富。
這些無疾而終、想而不得的意義就在於,多少年以後,這都是我們曾經年輕過的證明。
小柴的經歷還讓我想到一點,就是男女思維的差異。
我相信男女之間有純潔的不越界的友誼,但是不相信異性好友之間彼此沒有好感。
而區別就在於,男生在與一個女生交朋友的時候,往往會在心裡默默以女朋友的標準來衡量一番,這兩個標準往往是有重合的。
但是女生呢,如果跟一個男生是好朋友,且只是好朋友。那麼說明,這個男生不是她選擇男朋友的菜。
也就是說,一對異性朋友之間,男生的友誼可能是出於對異性的愛慕,而女生卻絲毫沒有這個想法。
所以,就導致了男生向好朋友表白被拒的狀況。
再來說,我們怎麼確定對方就是我們要找的那個對的人。
這也是小柴的困惑。
是學歷、職業、長相、出身,還是人品、性格、三觀、愛好?
我以為,那些只是參考標準,不是決定標準。
決定標準還是,你跟這個人相處舒服不舒服,能不能聊得來。
乍一聽,很空很虛。
再具體說,就是你們相處的時候,如果沒有因為對人和事物的看法、態度、做法產生令自己不能接受的分歧,彼此都是和諧的,步調一致的,或者願意為對方調試到和諧的步調,這就是合適的,可以進一步交往試試。
因為,越長大,越發現,能找到一個聊得來的、三觀相洽的人,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結交普通朋友也是如此。
如果有一個人你們很融洽,很聊得來,那就努力試試,說不定就是他了呢!
做個小調查吧,你認為男女之間有純潔的友誼嗎?看似老生常談的話題,但又常談常新,每個人又都有自己的看法。歡迎在留言裡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