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青春?
如果讓一個嚴謹的科學家來回答這個問題,他可能會毫不猶豫地念出青春的生物學定義:「青春指15周歲至20周歲的階段。」
可我們人類是種感情豐富的生物,對於許多問題,想聽的往往不只是冷冰冰的科學論調,更要有飽含人文關懷與浪漫色彩的解釋。自我,不只是無數神經元相互勾連的造物,更是靈魂的具現;愛情,不只是多巴胺的迸發和一系列化學反應,更是心與心的交融。
什麼是青春?這從幾位巨匠的看法中可見一斑。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權。——王爾德
啊,青春,青春!或許你美妙的全部奧秘不在於能夠做出一切,而在於希望做出一切。——屠格涅夫
青春時代是一個短暫的美夢,當你醒來時,這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了。——莎士比亞
此三位的描述融匯在一起,大致可以勾勒出人們心中對青春那個朦朦朧朧的印象了:
青春,是人生中一段充滿自信和希望的時光,在那些日子裡,會萌生許多願望,並伴隨著強烈的實現心願的渴望。青春無比美好,又極其易碎。
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也能證明這些解釋還算中肯:
「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這就是青春,自信篤定,奮不顧身。若是那飽經滄桑的心靈,恐再不敢輕易為愛許下諾言。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這就是青春,心比天高,壯志凌雲。若是那剝落了理想的胸懷,早已向命運俯首稱臣。
青春既然如此,我們便得到了答案:
不論你年紀多大,當你失了昂揚的自信,滅了璀璨的希望,丟了躊躇的壯志,喪了蓬勃的動力,你啊,就失去了青春。
若你想青春永駐,請接著讀下去。
誰能保持永遠的青春,便是偉大的人。——郭沫若
郭大師提醒了我們,青春,也是可以永恆的。
如何永恆?答案也呼之欲出:
保持自信,常懷希望,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這樣的人,不管肉身度過多少歲月,心中都仍保有著青春。
不信你看:
57歲,年近花甲,齊白石決心苦練畫技,八年後終於成為一代大家。
70歲,一個常人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年紀,褚時健重創基業,攀上了人生新的高峰。
95歲,人們印象中行將就木的年紀,楊振寧恢復中國國籍,成為中科院院士,依然奮戰在最尖端的科研事業中。
正如陸遊所言:
「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
他們的身上就噴湧著青春的力量啊!
再看看我們身邊,正有人久久延續著青春,拼盡全力,奮不顧身,也有人早早捨棄了青春,畏首畏尾,虛度光陰。箇中差別,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對白青春,敬青春一杯酒。此時開始把握住那精神的青春,為時不晚!去用力活著,用力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