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文學陝軍」是中國文壇的一支重要力量,影響著文學青年的寫作和閱讀。本周「五日談」的主筆是一位90後,他自幼生長在這片土地上,以西北作家作品中特有的歷史畫面和生活現場,豐富著自身的生命感受,講述了他意象中的大西北煙火人間和溫暖情誼。
「華陰老腔要一聲喊,喊得那巨靈劈華山……」譚維維豪邁的嗓音,透著濃鬱的黃土情懷,華陰老腔與現代流行爵士的融合,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奔放的生命氣息。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近年來,陝西不斷湧現出一些思想活躍、個性鮮明的青年作家,獨特的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和風土民情,在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中有著生動的體現,他們潛心創作,勤於思考,用優秀的作品接力文學陝軍的大旗,已逐漸成為文學陝軍的中堅力量。陝西90後作家宋阿曼的小說《西皮流水》就是其中的優秀作品之一。
西皮是戲曲主要腔調之一,流水指的是其中一種聲腔板式,戲劇裡密集敘事的部分,節奏較快。傳統曲藝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對90後00後更多意味著韻味悠揚。世世代代的流傳,讓一段故事強加了太多隱喻和象徵。墨守成規,這絕不是我們腦海裡的想法。
小說主人公石青,是一個青年戲曲演員,從小一板一眼學習戲曲。當流行的搖滾爵士進入眼帘的時候,她再也抑制不住內心的衝動。她想改變原本的呆滯刻板,她想融入自己的新鮮審美體驗。所以,她就出現在了音樂會的舞臺上。她放聲唱著,這個時候,表演的就不是戲中人、戲中事了,而是真實勇敢面對著的自己。 架子鼓和吉他和弦的搭配,又是京戲的唱腔,在劇團人員看就是不倫不類。石青的內心交織複雜。她想勇敢地出走,但走出去,又會到哪裡去,沒有人會給出答案。對於戲曲演員石青來說,她需要有一個釋放自己的舞臺。就如同作者宋阿曼所說,這種「中西」「新舊」的組合給她的衝擊感,真可形容為「白鸚鵡與仙鳥在靈巖神峴上下飛颺」,新舊的「混搭」給她一種滾熱的激情。翻閱《西皮流水》,我總是會不自覺地想到另一部著作,那個起起落落四十年的「秦腔皇后」憶秦娥。著名作家陳彥的《主角》是寫戲曲人生,臺前臺後悲歡離合。憶秦娥是一個中規中矩的曲藝人,下功夫練苦功,自覺地整理學習古老的秦腔文化。陳彥也看到了20世紀90年代市場化浪潮衝擊下,傳統戲曲的萎靡與日益邊緣。還要不要堅持老舊的陳規,這是戲曲從業者心頭的疑問。
未來是年輕人的,戲曲和傳統文化也是要有時代感的。青春的叛逆,不再局限舊有的模式,未嘗不是一種新生。
從陳彥的《主角》,到90後作家宋阿曼的《西皮流水》,作品中展現的不只是寫作風格和西北民風的近似,他們用自己的發現和敘述,勾畫古老的文化,嘗試新的生命體驗,表達的是對未來的改變和夢想的期待。
有人說,青春是用來犯錯的。有人說,青春是用來揮霍的。青春的定義,從來沒有局限過。那個叛逆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我的人,就是青春。生命的年輕,也正是在這顆躍動鮮活的心臟。軀體的衰老和年齡的增加,那也只是一個概念了。
(作者:何凱凱,90後,東北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在讀,吉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