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心態,是做人最大的本錢

2020-09-09 老王家的故事


我曾經在《傳習錄》中看到了兩個故事,讓我記憶猶新:

第一個故事:有一個人得了眼病,每天都擔心的不得了,王陽明對他說:「爾乃貴目賤心。」


因為眼睛上的疾病而忽視了自己的內心,實屬划不來。

第二個故事:王陽明的弟子陳九川臥病在床,王陽明問他:「生病這件事,想要正確面對它很難,你認為呢?」【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陳九川回答:「這個功夫確實很難。」

王陽明說:「常快活,便是功夫。」

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是獲得幸福感的基礎。

積極的心態不只是改善我們一時的感受,更是追求健康的秘訣。

什麼是心態呢?心態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態好,自然精神飽滿,神清氣爽,做事總能事半功倍。

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才是關鍵。這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不光需要歲月的沉澱,更需要自身的修行。



好的心態,是保持健康的基礎


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想要得到一個健康的身體,好的心態很重要。

我身邊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雖然年紀大了,身體還是很健康的,耳不聾眼不花,腿腳也很好,還能獨立駕駛電動自行車。


我曾懷疑他有什麼秘訣,老人家哈哈一笑,答道:「我也沒什麼養生之道,不過就是少擔心,多開心。」

人的心靈是可以影響到身體的,心態不好,其實受傷害的是自己的身體。

應該怎樣保持好的心態呢?我的心得是,一定要培養對工作和生活的興趣。快樂的工作是養生的良藥。當然還要適當運動,保持心情放鬆。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太過擔心自己的身體,反而容易生病。


我有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買了一本有關常見病的書籍,今天看看自己吃胖的肚子,懷疑自己肝腫大,明天耳朵痒痒一下,就懷疑自己中耳炎。


在現代社會,打著養生旗號的騙術最容易得逞,每家每戶的書架上,幾乎都有一本養生類的書籍。

這樣的想法其實也能理解,人最該關心的,難道不是自己的身體嗎?


把注意力都集中在養生上,身體稍微有點小變化就杯弓蛇影,這種緊張焦慮的心態,反而是不利健康的。



想有一個好心態,首先就要接納世界


好心態,就是要打開心扉,接納世界,給自己一個歸屬感。按照老輩人的說法,就是「心態過門尤當先」。

這說法來自古代民間的一個寓言笑話:

一對年輕人結婚了,洞房花燭夜,新娘羞澀地看著地面,忽然笑了,她指著一個角落對新郎說:「你快看!老鼠在吃你家大米。」

第二天,新娘一早起來洗漱,看到那隻老鼠還在偷吃,大聲怒喝:「該死的老鼠,竟敢偷吃我家的米!」

新娘當時就氣得柳眉倒豎,杏眼圓睜,抓起一隻鞋子砸了上去。

新郎看著新娘,心頭一喜,他知道新娘心裡已經從娘家,過門到現在的這個家了。

既然過了門,新娘心態的轉變從她對待老鼠的態度上就可見一斑,所以說,「心態過門尤當先」。

人的心態過了門,對自己的環境有了認同,自己的內心也有了歸屬,這才是快樂生活的開始。


心態不好,容易「心窮」


「窮」字的繁體寫法是,上邊是「穴」,下邊是「躬」,表示身體蜷縮在洞穴之下,處境窘困,可以引申為不得志。


簡化字則是「力」在「穴」下,全部心力都被困在狹小的洞穴裡,有勁使不出。

可見經濟上的窮倒算其次, 最可怕的還是精神上的「心窮」。

心窮不止帶來思維的局限,眼界的狹窄,還會干擾一個人的信念和判斷力。

心窮的人,容易隨便。他們隨便應付著自己的每一天,這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狼狽的生存。

心窮的人,目光短淺。他們每天都糾結於眼前的痛苦,卻不知道為自己的將來考慮,回頭無岸。

心窮的人,笑容很少。不但自願待在陰霾裡自艾自憐,而且還會用最大的惡意和猜測揣度別人。

心窮的人,更容易失敗,因為成功需要遠見,但是他們的目光只在眼前

相關焦點

  • 心態 是做人最大的本錢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01心態決定人生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
  • 【名人名言】心態!是做人最大的本錢
    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人類幾千年的文明史告訴我們,積極的心態能幫助我們獲取健康、幸福和財富。一位哲人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的主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控制自己的遭遇,卻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態;我們不能改變別人,卻可以改變自己。其實,人與人之間並無太大的區別,真正的區別在於心態。所以,一個人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他的心態。
  • 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
    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現代社會,很多時候我們會陷入各種困境。遇到困境的時候,我們總想著找到一種方法可以馬上解決問題,但結果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開始的時候能夠得到一點緩解,然後,又周而復始,不斷在煩惱裡循環。
  • 心態是最大的本錢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一位藝術家說:你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擴展它的寬度;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控制環境,但你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佛說:物隨心轉,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
  • 王陽明:一切關於「做人」的問題,都是心的問題
    ,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不能不提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而王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上來。,歸結為「做人」二字——做人,就是做你應該成為的那個人。
  • 王陽明: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學會做人
    人生最本質的事情就是做人,做人就是成就自己的人格。如果我們把握了做人這個根本,那麼,一生就很簡單,卻又很豐富;根脈清晰,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能把做人這一件事做好,那麼,做其它再多的事也沒有什麼用。說到「做人」,不能不提中國明代思想家王陽明,而陽明心學最大的意義,就是提醒我們回到「做人」這個根本上來。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做人能保持一個好的心態,不被外在的煩惱困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此,王陽明提醒我們:「王陽明在廬陵做知縣時,總是勤於政事,大小政務躬親處理,毫不馬虎。好的心態反而會讓我們感覺身心輕快,事半功倍,更容易獲得認可。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1做人,要讓自己開心古語有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一個人的痛苦,除去不可避免的意外傷害,更多還是杞人憂天。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別人攀比,跟自己較勁。石崇和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巨富,在財富方面,他們總是攀比不止。聽說王愷家用糖水刷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
  • 王陽明:心態決定你投入生活的狀態
    人腦是很神奇的,積極的心態會讓你第一時間注意好的一面,能往你大腦中不停輸入正面的信息。心態決定了你投入生活的精神狀態,以不同的精神狀態對待生活會產生不同的生活現實。與這位高中的秀才相似,王陽明能成為一代大儒,良好的心態不可或缺。「此心光明,亦復何言」,王陽明的這句話大抵是對其一生最準確的總結。一顆充盈而光明的心足以照亮來時的路。
  • 心態,是最好的本錢
    哲人說:「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一位偉人說:「要麼你去駕馭生命,要麼是生命駕馭你。你的心態決定誰是坐騎,誰是騎師。」就像做生意,你投入的本錢越大,將來獲得的利潤也就越多。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戰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 王陽明:做人別丟良心,做事別寒人心
    王陽明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他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世間萬事萬物的變化,很多時候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只要我心不動,一切便會豁然開朗。01、做人,別丟了良心 有良心做人,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才有人幫襯;用良心做人,坦坦蕩蕩,問心無愧,才活得踏實。 良心是什麼?良心是生而為人的底線,良心是為人處世的標準。
  • 王陽明:做人,別丟了良心;做事,別寒了人心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他認為,心是萬物的主宰。世間的萬事萬物的變化,很多是時候都會順應心境而改變。很多時候,只要我心不動,一切便會豁然開朗。01做人,別丟了良心有良心做人,心存感恩,知恩圖報,才有人幫襯;用良心做人,坦坦蕩蕩,問心無愧,才活得踏實。良心是什麼?良心是生而為人的底線,良心是為人處世的標準。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用良知激發人性最大的善意
    ,人最大的法寶是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對於你每個人來說,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懂得激發人最大的善意,這才是一個人內心的最為厲害之處。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身上都有善良的天使,也有惡魔的一面。真正厲害的人,他們深深了解人的這個特性,所以在成長路上,一定會用內在的良知激發人內在的善意,這就是良知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 做人,悟透王陽明這一處世天機,福氣不請自來,人生也會越來越順
    做人,悟透王陽明這一處世天機,福氣不請自來,人生也會越來越順。這一天機只有兩個字,就是利他!王陽明認為,真正的利他,反而是最大的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王陽明一生坎坷,但無論何時,他總是心懷一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個體社會責任感,把「利他」這兩個字視為做人的最高境界,結果反而成就一代聖人。在王陽明看來,每個人雖然是一個個體,但作為社會的存在,同萬事萬物是共生共存的關係。只有做到「利他」,才能更好地「利己」,為了利己反而最不能利己。
  • 王陽明家訓:雖然只有96字,卻值得孩子一生做人做事去學習
    在他46歲時,王陽明留下了一本著名的家書,就是他寫給長子的《示憲兒》: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兇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 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當壞情緒湧上心頭時,人就會不受控制,變成一個衝動的「魔鬼」,傷人又傷己。很多人也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就是天生脾氣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能怎麼辦呢?」而在王陽明看來,情緒穩定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行來獲得的能力。
  • 王陽明:做人,讓自己開心;做事,讓別人放心
    一個人的痛苦,除去不可避免的意外傷害,更多還是杞人憂天。還有一部分來自和別人攀比,跟自己較勁。石崇和王愷都是西晉時期的巨富,在財富方面,他們總是攀比不止。聽說王愷家用糖水刷鍋,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對於這個話題,在我們身邊,有的人或許會這樣想:「我只有一個普通的家庭,沒什麼大出息的普通兒女,和一個普通的愛人,別人卻能錦衣玉食,我有什麼好快樂呢?」殊不知,愛人在旁,兒女和睦,歲月靜好。這一切雖不出彩,卻也是很多家庭不睦,愛人不合的人求而不得的。
  • 心態,最好的本錢
    人與人最大的不同,其實不在於聰慧愚笨、富貴貧賤,而在於心態的不同。一念放下,萬般皆自在。何為心態,心就是心情,態字拆開就是心大一點,凡事想開一點,不糾結不計較,心情自然就會變好。心態好了,人生處處皆歡喜。
  • 深奧的王陽明心學,旨在講述這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03解讀王陽明心學的書,已經出過不少版本。到目前為止,解讀得最淺顯易懂、最生動有說服力的,當屬知名文化學者、費勇教授的全新力作《做人》。費勇教授在今年6月推出的《做人》一書,用淺白的語言、生動的案例,系統地解讀了王陽明心學,並將其歸納為可實際運用的五大生活法則:種子法則、心靈法則、純粹法則、行動法則、擔當法則。04如何解讀書名《做人》?
  • 王陽明:擁有好的心態,遠離浮躁,才會有更好的人生
    王陽明過著坎坷的生活,他被尚書被太監劉瑾陷害,差點當場死亡。他被貶到一個烏煙瘴氣的地方,遭到當地村民的排斥。但是他一直保持的很好的心態,就像&34;。經歷了生與死後,王陽明看透了很多,環境雖然艱苦,但非常安靜舒適。他不斷地思考和磨練自己,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創立了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