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2021-01-11 小白白說教育

王陽明智慧: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大的成熟

當壞情緒湧上心頭時,人就會不受控制,變成一個衝動的「魔鬼」,傷人又傷己。很多人也理直氣壯地認為:「我就是天生脾氣差,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能怎麼辦呢?」而在王陽明看來,情緒穩定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行來獲得的能力。

1、情緒穩定的人,活在當下

王陽明曾說:「只存得此心常見在便是學。過去未來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意思是說,只要能夠存此心,就會時刻覺察到此心,這便是在做學問。對於已經過去的事情和將來尚未發生的事情,現在想它有什麼用呢?總是胡思亂想,只會讓自己失去本心,徒增煩惱!

曾國藩也曾言:物來順應,未來不迎,當下不雜,既過不念。 一個人情緒不好,可能因為過去做了一些令自己懊悔的事情,也可能在擔憂未來還沒發生的事情。這樣往往就忽略了當下。其實過去的早已過去,與其自己鬱鬱寡歡,倒不如想想如何解決它,讓自己跨過這個坎;將來的事情還未發生,與其憂心忡忡,倒不如做好當下,讓自己的未來生活更有保障。

2、情緒穩定的人,立志堅定

一個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情商也不會很高,更難有遠大的志向。

王陽明看問題向來都很徹底,他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很徹底。對於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他並不像普通人那樣告訴你遇事要在心裡數十下,或者事前思慮周全,他給的方法很徹底,那就是要做一個有志向的人。一個有志向的人肯定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這就如同你要有錢,最徹底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個有賺錢能力的人。

王陽明與弟子有一段對話。弟子問志至氣次的問題。王陽明說:這是「志之所至,氣亦至焉」的意思,不是極至次貳的意思。保持自己的志向,則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在其中了,不要放任自己的情緒,這樣也就是保持自己的志向了。孟子要糾正告子學說的偏頗,因此就這樣幫助者說。

王陽明與弟子的這段對話主要闡述了保持志向和控制情緒的關係。保持了自己的志向,就等於控制了自己的情緒,控制了自己的情緒,也就等於保持了自己的志向。

所以,對於那些無法控制自己情緒、情商比較低的人,應該先找到自己的志向,有了志向之後,就會自覺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情商也會隨之提高。

3、情緒穩定的人,直面挫折

誠然,我們每天要與很多人打交道,要發生很多事情,哪能每一件事、每一個人都讓你快樂呢?當我們發生不愉快的時候,要迅速讓其翻篇,不要讓壞情緒久久佔據心底。

如果是我連續兩次高考都未中,會怎樣?估計也不會有第三次了,應該是陷入深深地自我否定與自我懷疑,會抱怨為何自己如此笨拙,為何別人都可以而自己不可以,還會躲避熟悉的親朋與好友,會不想見到任何一個知道我連續兩次高考都未考中的人。

可王陽明不是這樣。王陽明自幼負有盛名,文才武略皆手到擒來,就是這般優秀的王陽明,科舉考試接連三次才最終上榜。像王陽明這樣出身,這樣博學,這樣名聲遠揚的人,落第之時,該有多少同情奚落與冷眼旁觀,可王陽明通通沒把這些放在心上,在短暫的自我懷疑之後他便堅定地一往無前,勢必要將科舉這個關卡攻下。而他也做到了。

「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世人都以科舉考試沒有考上為恥辱,我卻以科舉沒有考上而灰心喪氣為恥辱。要不怎麼能說王陽明超脫呢?他不僅在短短時間內便恢復常態,反而悟出了「世以不得第為恥,吾以不得第動心為恥」這般思想,當普通人因兩次三番沒有考中而痛哭流涕之時,王陽明早騎著馬到郊外練劍去了,這般灑脫豈是常人可有?

常言道: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被宦官劉瑾貶謫貴州龍場並一路上追殺是王陽明的禍,但參悟多年不曾通透,卻在龍場一日得道就是王陽明的福。

龍場蕭條冷清,生活設施與物需一應短缺,但王陽明的生活卻一向是錦衣玉食的,龍場條件的惡劣甚至曾讓王陽明懷疑人生。但多虧龍場的種種不足,給王陽明的人生帶來了更多的體驗,自己搭建房屋,學習當地語言,教當地人學習識字,有人慕名前來領教,龍場設學授課等等,若非龍場一難,王陽明的心學不知何時能夠參透,更不用說將心學發揚光大,使王陽明成為「孔子之後,唯有陽明」的我國第二大聖人了。

學一學王陽明,人生就能少走一段彎路

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曾在授勳宴會上,講授自己的人生之道。

他取出了自己的腰牌,示與眾人,上邊只7個大字:一生伏首拜陽明。

王陽明之所以能夠被稱作為聖人,便是因為他的心學影響了世界!

他的思想一出世,便形成了巨大的反響。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兩本王陽明心學一共加起來75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原著/

相關焦點

  • 大儒王陽明:情緒穩定,是一種修行和能力
    擁有穩定的情緒,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別讓情緒影響了生活,淪為情緒的奴隸。認為情緒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養來獲得的能力。本是一介書生的王陽明,在這樣的環境之下不僅養活了自己,還悟出了「致良知」的道理。「致良知」在當下的意思就是,在發生事情的時候要遵從自己的內心,不要刻意壓抑情緒,敢於面對事情的發生,與情緒做朋友,才能成為一個情緒穩定的人,實現自我的完善。
  • 情緒穩定,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當壞情緒湧上心頭時,人就會不受控制,變成一個衝動的「魔鬼」,傷人傷己,特別危險。壞情緒就如同一顆定時炸彈,令人猝不及防,提心弔膽。心學專家王陽明認為情緒穩定不是一種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可以通過智慧和修行來獲得的能力。
  • 王陽明:情緒不好,是因為智慧不夠
    今天的科學研究表明樂觀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益。如果一個人快樂,那麼他的身體會分泌一種荷爾蒙,並迅速改善他的狀態;另一方面,如果這個人感到悲傷和沮喪,那麼他的狀態將會越來越糟。 王陽明認為幸福不是天賦,而是能力。這種能力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和實踐獲得。王陽明憑藉自己的智慧,在逆境中保持了愉快的心情,使他得以在這片毒土上生存。
  •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情緒穩定
    情緒就是心魔,你不控制它,它便吞噬你。 保持情緒穩定,從容而又快樂地過好這一生,是我們最大的能力,亦是我們最大的福氣。如果任由情緒支配自己,並不會讓自己的處境變得更好,只會變得更糟。真正成熟的人,早已學會了調節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減少負面情緒對精力的消耗,聚焦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是我們最應該關注的事。
  • 王陽明提醒:一個人不成熟,有這三大表現,看看你中了幾條
    王陽明提醒:一個人不成熟,有這三大表現,看看你中了幾條成熟意味著一個人能否嫻熟地處理事物,恰當地抒發情緒,正確地做出判斷,自覺地承擔後果。一個成熟的人會在需要時給予援助,也會在犯錯時保持樂觀並積極改正。總的來說,成熟的人就是會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
  • 王陽明: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王陽明在龍場的時候,跟他去的隨從都相繼病倒,只有他自己安然無恙。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
  • 王陽明:一個人不成熟,有五大表現
    圖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01 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成熟的人情緒是最大的敵人。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為零,整個人是不受控制的。這時候說的話,做的事,只能傷人傷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很高的修養和技巧。王陽明平定寧王之亂的時候,很多老將不服氣,在軍營外面百般謾罵,尋釁鬧事。但是王陽明絲毫不為所動。王陽明說:「忿怒之類的偏頗情緒,人心之中怎麼會沒有呢?
  • 穩定的情緒,是最好的修養
    人在情緒上頭的一剎那,是一隻不受控制的野獸,做出的決定,只能傷人傷己。「衝動是魔鬼」,不穩定的情緒是一顆定時炸彈,讓自己和他人苦不堪言。在王陽明看來,穩定的情緒不是天賦,而是一種能力,是一種通過智慧和修行就可以獲得的能力。
  • 王陽明:一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控制自己的情緒,4句話告訴你
    而心學的最大妙處在於:我們可以在身心幸福的情況下追逐外物,只要能以良知為指引,追求什麼都是可以的。而現在社會的人,仿佛戾氣都頗厚,已有不合心的,輕則怨天尤人,重則想不開而做出傷害自己甚至他人的行為。因此,王陽明心學不僅是我們身心修行的法寶,還是我們人生問題的靈丹妙藥。
  • 王陽明提醒:如果身上有這四點特徵,說明你不是一個成熟的人
    王陽明提醒:如果身上有這四點特徵,說明你不是一個成熟的人成熟是一個人為人處事標準衡量。越是成熟的人,越能夠與世界平安相處,內心也更為平和寧靜。而一個人內心越不成熟,無論是為人處事還是工作都會受阻,內心不夠平衡。怎麼樣知道自己成不成熟呢?王陽明提醒:如果身上有這四點,說明不是一個成熟的人 。
  • 王陽明:有這五點,說明你不是一個成熟的人
    沒有明確的目標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往哪裡吹,他就往哪裡走。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終究無法到岸。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無論是做什麼,都需要有一個確定的目標和方向。容易情緒化情緒最大的敵人。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洞見,ID:DJ0012398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王陽明一生歷經坎坷,遭廷杖、下詔獄、貶龍場、功高被忌、被誣謀反,可謂受盡了命運的折磨。放在平常人那裡,早就被鬱悶死了。但王陽明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
  • 五大表現:一個人不成熟有這種行為
    人不成熟,有這五大表現的人,就像是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吹哪裡,他就去哪裡。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為零,整個人是不受控制的。這時候說出的話,做出的事,一定會傷到別人還有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很高的修養和技巧。在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時,很多資歷比較深的老將不服氣,常常在軍營外面百般謾罵,趁機尋釁滋事。然而王陽明卻很淡定,絲毫不理會。
  • 王陽明的心學智慧:如何給人強大的力量?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
    但是對於王陽明來說,龍場是他人生新的起點,在這裡他改變自己的心態,厚積薄發,悟出「心學智慧」,流芳百世!王陽明的經歷告訴我們:從自己的內心深處改變,才能夠給自己強大的力量!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人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為事情不符合「我」的預期。 「我執」越重,人越痛苦。 但是一旦學會放下,學會控制,「我執」自然也就消失了,你的人生,自然就參悟了、灑脫了。看似玄而又玄,晦澀難懂,但是當你真正了解之後你會發現,你將會比別人多出不一樣的關於人生、事情發展的感悟。
  • 一個人不成熟,有五大表現(說得極好)
    不成熟的人,像一艘沒有帆的船,風往哪裡吹,他就往哪裡走。走走停停,一生蹉跎,終究無法到岸。情緒最大的敵人。心理學家說一個人在憤怒的時候,大腦的思考能力為零,整個人是不受控制的。這時候說的話,做的事,只能傷人傷己。控制自己的情緒,需要很高的修養和技巧。
  • 一個人不開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夠(受益匪淺)
    王陽明自己說:「我來龍場兩年,也被瘴毒侵害,但是我卻安然無恙,這是因為我始終保持了積極的情緒,樂觀的心態,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悲悲切切,抑鬱哀愁。」現代科學也證明,積極的情緒有助於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快樂,體內就會分泌出一種激素,提升身體狀態。一個人如果抑鬱、鬱悶,那麼身體狀況就會隨之下降。
  • 王陽明:真正厲害的人,懂得用良知激發人性最大的善意
    ,人最大的法寶是明白致良知的作用。對於你每個人來說,真正厲害的人,往往懂得激發人最大的善意,這才是一個人內心的最為厲害之處。對於每個人來說,我們身上都有善良的天使,也有惡魔的一面。真正厲害的人,他們深深了解人的這個特性,所以在成長路上,一定會用內在的良知激發人內在的善意,這就是良知所發揮的最大作用。
  • 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
    王陽明曾經說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只要心中充滿光明,早晚會看到成功的光芒。王陽明智慧:人到中年,生活迷茫時,悟透這3句話,人生豁然開朗。對於智者而言,對自己的情緒要有節制,喜怒不形於色。人在憤怒和大喜時,情緒起伏波動很大,容易影響自己的判斷。更有甚者,在極端情緒下,很容易一時激動,做出令自己後悔莫及的行為。
  • 王陽明:心態,是做人最大的本錢
    第二個故事:王陽明的弟子陳九川臥病在床,王陽明問他:「生病這件事,想要正確面對它很難,你認為呢?」心態指的是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心態好,自然精神飽滿,神清氣爽,做事總能事半功倍。 保持良好的心態,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才是關鍵。這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不光需要歲月的沉澱,更需要自身的修行。
  • 王陽明《傳習錄》:人到五十,不要再為這3件事忙個不停
    時間總是不那麼友好,作為70後的一代人,已經步入人生的下半場,最大的歲數已經是50歲了。人到了五十,可以說走過了人生的半生了,在生命的長河中,也是經歷了很多風雨,承受了很多的磨難和挫折。當然,歲月也賦予了我們很多多東西,那就是成熟,還有我們的事業,家庭,幸福等等!基本上到了這個年齡各方面也都比較的穩定了。就等著安度自己的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