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使命的人的修行目的是什麼?

2020-09-03 宇宙之愛


文章來自微信公號:遠徵地球

近日有一個年輕的朋友聊天,她說:「我發現曾經暗戀別人,曾經希望談段感情,都是因為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同、關注和愛。想清楚這個之後,我發現自己實在沒必要談戀愛。因為這都是要去掉的小我自我。」

「而且我已經把不結婚不談戀愛當做人生的信條之一了。因為不堅定的這種信念的話,負能、小我就會滲透勾引。而且我其實本質上對婚姻沒有興趣。像前面說的,對於感情的憧憬,只是希望有人認同我。但這種想得到認同其實也是一種虛榮心。」


她分析出暗戀是為了得到認同關注和愛,她分析出認同是一種虛榮。這是冷靜認真深入地分析自己得出的結果。

她大學還沒有畢業,才學習公號不久,就開始這樣分析自己,研究自己,檢視自己,反思和反省自己了。我很激動,也很興奮。後生可畏,後繼有人了,看來負能量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不怕人傻,就怕人主動研究自己。

當每一個普通的人,都能冷靜客觀地分析研究自己,反思反省自己,從而發現自己身上的負能量,並清除掉這些負能量的時候,負能量自然再無藏身之所,它們就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了,流落街頭,被人人喊打了。


我曾寫過修行的幾層境界。

那麼我們今天想寫一寫什麼是修行。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個狂妄分裂的人,昨天還在向我請教,今天就來教訓我的,那種極度的狂妄分裂。威脅恐嚇不行就來軟的,說「我們同為修行人,要互相提醒幫助。」

我告訴他,不要把我與你相提並論,你這麼狂妄都敢叫你是修行人,我不敢叫我是修行人。


我認為修行人是一個很高的稱呼,一般人很難與其匹配,或是能與匹配的人並不多。

有的人覺得自己在修行,實際是以為自己在修行。

有的人是以為自己是修行人,實際是修魔人。


有的人把打坐站樁這種修煉當成修行。

有的人把參與宗教的儀式當成修行。

有的人把過宗教生活當成修行。

有的人把念經持咒這種當成修行。

有的人把學習靈性知識當修行。

有的人把混圈子當成修行。

這些自以為的修行,在我看來都不是修行。



修行是自已的反思和反省。

或是通過外在的提醒而引發自我的反思和反省。

修行的目的是解決自己的內在的問題。

修行的目的是通過解決自己而解決別人的問題。

而不是通過解決別人的問題而提升自己。

當然通過解決別人的問題而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那也是修行。


修行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對別人的要求。

對別人要求是教育,對自己的要求才是修行。


修行是一種改善,是改善自己。

修行是一種糾正,是糾正自己。


修行是嚴以律已。

修行也是寬以待人。


修行是提升內在的素質。

修行是提升外在的形象。


修行是不以善小而不為。

修行是不以惡小而為之。


修行是一種清理,清理不乾淨的思維。

修行是一種增加,增加自己的修養。

修行是一種淨化,淨化自己的心靈。


修行是一場戰鬥,與自己的戰鬥,與自己的負能量的戰鬥。

修行是一場戰鬥,是他人的戰鬥,是與他人的負能量的戰鬥。


修行是如履薄冰,修行是如臨深淵,修行是火中取慄。

修行如捉賊,既捉外賊,而主要捉內鬼。

外鬼易察,而內鬼難覺。

而沒有內鬼,外賊難以入身。

先制內鬼,而再殺外敵乃修行之道。


修行是一種去除,去除自己的稜角。

修行是一種保留,保留自己的純真。


修行應該寬容,不應該尖刻,可是對惡的尖刻卻是修行人的本份。

修行應該遷就,可是對惡的遷就不是修行,是犯罪。


修行是修正和改善自己的意識和行為。

力求修正改善別人的意識和行為的是教育家,不是修行人。

現在還有一種人力求混淆別人的意識和行為,這樣的人不是教育家,是騙子。


修行是自己的事,最是忽悠不了別人的,以為忽悠了別人,實際是自己忽悠了自己。


有的人在佛前叩拜,

有的人在教堂祈禱。

有的人在靈性圈子裡混,講什麼靈性學說都懂。

有的人成天放生念經,說出佛經也是引經據典滔滔不絕。

我認為他們都是在過著宗教的生活,而不是修行,或是他們走在了要修行的路上。


如果祈禱和叩拜沒有啟發你內在的覺悟,處在求的階段,那恰恰不是修行,而是貪婪。

而修行,是去除貪婪。


索取功德,索取知識都貪婪。

為了功德而去做善事,這是索取,這不是慈悲。


知識多為了顯擺而不是查缺補漏,那知識也只是一個擺設。

知識多不代表沒有問題,知識多不代表知道自己問題。

知道自己問題不代表能解決了自己的問題。

解決了自己問題才是修行。

言行一致是修行。

知行合一是修行。

言行不一是騙人,其實核心是騙自己。

忽悠別人的不可怕,忽悠自己的才是最可怕的。


愛人如己是修行。

換位思考是修行。

助人為樂是修行。

修行是去除自我的過程。

修行是內在外在合一的過程。

修行是激發自我願力的過程。

修行是找回內在的愛的過程。


修行是把別人看得比自己重。

修行是把別人看得很重,把自己得得很輕。

修行是把服務他人放在第一位。

修行不是我是別人的中心,而是別人是我的中心。

修行不是我高興,而是別人高興就是自己的高興。


知識就是力量。

學習知識是優點,但如果只停留在學習的階段,沒有把知識轉化成自己的智慧和認識世界的能力那你學到的知識並沒有發揮應該有的作用。知識沒有轉化為力量。

如果沒有踐行你的知識和道理那只能說你愛學習,並不能說你有學習的能力,你離修行更差得很遠。

所以,混靈性圈,學習了經典並不是修行,只能說是學習了這方面的知識。


而這個圈子泥沙俱下,黑煙滾滾,如果沒有能力甄別,那等於把自己送到了虎口和火炕的邊緣,隨時就有滅頂之災等著你。我也看到許多人被黑煙吞掉了。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懶惰不是身體的懶惰,是思想的懶惰,是腦子的懶惰,而修行是覺悟之路,覺悟靠心,靠腦子想明白。

修行也是解決懶惰的過程,腦子的懶惰,不願意思考,隨波逐流怎麼能修行?怎麼是修行?

任何一種懶惰都不是修行。


熟讀經文不知其意,不成為其行,只能是一個談資,而談資是為了滿足虛榮,這和修行背道而馳。


天主教的「告解」也不是修行,而是一種宗教行為。因為告解更多的停在了心靈的疏解,是心理撫慰。

懺悔如果不是為了改正,懺悔也只是一種騙自己滿足自己羞愧的心的行為。

以改正為目的的懺悔才是修行。

以疏解自己愧疚為目的的懺悔也是精神撫慰。


修行如治病,解決問題如扯絲剝繭。

內鬼是泉眼和樹根,不除內鬼,外鬼可以隨時內外勾結。


修行是追求真理、踐行真理的過程。

修行是精神上的獨立,而不是尋找精神的依賴和支撐。

修行是投入火熱的生活,完成自己生命的責任和使命。

而在火熱的生活中,在服務他人和社會中,在與人的交流中、工作中、碰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從而完成自己的提升和進化。

而更多的人愛好靈性和宗教是精神上軟弱,思想懈怠,逃避現實,逃避生命責任,把希望寄托在宇宙,神佛及地球的升轉上,而自己過守株待兔,等天上掉餡餅的生活。


有的人,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喜歡打坐念經混圈,封閉自我,自大又自卑,不願意交流,不願意和人接觸,不願意勞作,用修行掩飾自己的懶惰和逃避。

這些都不是修行,是在修魔,是在養魔。


修行的終極目的是為別人,為更多的人,而不是為自己。

一切為自己的修行都不是修行,都是狼狽為奸。


求佛是錯的,求佛解決自己的問題。

求佛是對的,求佛讓我更好地服務這個世界。


反省是修行,只反省不改變也不是真正的修行。

不以服務他人為目的的能量提升為基礎的修行都不是修行,是修魔。

以服務他人為目的一切行為都是修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其實是一種修行。

有一類人,他們能量更大,能力更強,他們身份獨特,這說明,他們對這個世界有更大的責任。

一切的學習修行目的都是為了喚醒責任。

責任是生命之本,責任是生命存在的意義。

不踐行責任的覺醒不是覺醒。

沒有責任的生命不配為生命。


身份因責任而高貴,能量因責任而存在。

多麼高的能量,多麼尊貴的身份,沒有責任,身份和能量都不屬於你。

所以,高貴的是責任,而不是身份。

強大的是責任,而不是能量。

是責任賦予了你強大和高貴。

所以,你有責任自然就強大和高貴了。


在人間修行尤其之難,如果說是修行,不如說是戰鬥。

與誰戰鬥,與人性的惡習、噁心、惡念戰鬥。

這些惡屬於我們又不屬於我們。

不屬於我們是因為這不是我們的本性。

屬於我們是因為這惡的種子已種在我們的心裡,並控制了我們的肉身的思想和行為。


體感可以提升修行的信心,也可以成為修行的障礙。

這些是修行過程中的身體的感覺而不是修行的根本。

追求感覺是舍本求末了,容易陷進歧途。

把副產品當主業是舍本求末。是沒有正事,是不務正業。

而炫耀體感,是在滿足你內在的虛榮和魔性。這樣的人的體感是成了魔的工具,還有什麼可值得炫耀的呢。

請尊重你的體感,那是靈魂的努力,外在的加持的感受,如果這些沒有促進你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那你也只是一個穿著鮮豔衣服的小鬼而已。


有的所謂的圈子的人樂於講述自己的夢,夢有提示的作用,如果靠夢去指導你的修行,你已落入了陷井。

你如果從夢中悟到了東西,反思了自己的言行,這夢是你修行的法器。

如果以夢為樂和談資,夢成了魔鬼的招魂鈴。


地球這個地方生命種類太多,而人的來源屬性又差異太大了。

我也終於知道了不同的人修行的目的不同。

普通的人和特殊的人的修行的靈魂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並修行的結果和作用也是完全不同的。

在當前,有的人修行是為了宇宙蒼生。

而有的人,是為了自己升天得救。

有許多人渴望自己是高靈,而決定你是不是高靈的,就看你的修行目的是什麼。

你是為了宇宙蒼生,你就是高靈。

高靈的高是高在你能為更多的人做多少事情。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號:遠徵地球

本文為該作者之原創,請授權後轉載,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呢?用一生的時間,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
    人活著的一生,從自己哭著出生,來到這個 世界,到別人哭著,送你離開這個世界。這中間的過程就是我們的人生。人生的好壞,前半生靠命,就是出生的家庭決定的,後半生靠運,就是靠自己的選擇和努力決定的。人活著,總是在探尋,自己為什麼活著?活著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 奇聞雜談-淺談修行的目的
    我個人認為,修行的目的有二個。一是自由,二是圓滿。怎麼理解自由了。我們一進入娑婆世界就失去了自由,我們進入輪迴後,被欲望牽引,不斷地迷失在歲月中,我們以假為真,我們追求虛幻的理想和目標,我們被因果的網捆的越來越重,越來越偏執,越來越自以為是。這種變化,讓我們不自覺中就覺得魔是我們的親人,而遠離了我們真正的自我,把自己變成了魔王的手下,成了他的打手而不自知。
  • 保加利亞「新娘集市」,特色婚俗,合法交易婚姻,媒婆使命特殊
    自由戀愛,男女自主選擇婚姻的權利,在很多人眼裡,可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畢竟這既是婚姻幸福的基石,同時也是女性權利地位的提升最好證據。不過事實上,我們所知道的並非全部的事實。父母不準異性交往,少男少女被「隔離」保加利亞吉普賽人多為虔誠的東正教徒,在「性」方面他們禁止的條例很多,女孩一般到了情竇初開的年紀,就開始被父母與外界「隔離」,甚至有些女孩到了15歲就被要求不能再上學,而這麼做的目的就是避免女孩與異性接觸。在相對封閉的環境裡,吉普賽少女可最大程度地在成年之際依然是處女,從中也可以看出吉普賽國家的男人對於這方面非常在意。
  • 賺錢,是最好的修行
    以前的我很容易被別人的表象所迷惑,很容易被套路,現在的我,在通過大量閱讀,充分認識了人性以後,現在誰再在我面前說什麼話,做什麼事,我都能一眼看出對方的話語和行為背後的動機。以前會被有心的人利用我的善良和心軟而聖母心泛濫,現在的我,更具「鋒芒」。
  • 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義——返本歸真
    我們現代人類的元神,都是由宇宙空間不同層次的天國世界,因各種不同原因,來到三界地球這個迷幻無明世界中的,有帶著使命來的神佛,有違反天規律法降級的神靈眾生。不管多高層次來的神佛和眾生,到地球都得抹去過去的記憶功能,成了兩眼一抹黑,看不到了宇宙真相,看到的只是人類物質世界中的名利情。
  • 什麼是修行?
    這個不斷學習新東西、增加智慧的過程,我們就可以理解成修行。而想通問題,擺脫煩惱,就是我們修行的目的。
  • 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使命
    為什麼使命對我們如此重要實際上,使命是我們的動力。沒有使命的人沒有動力。如果企業家沒有使命,那麼企業就沒有靈魂。這樣的企業很難做大做強。當您執行任務時,您將無窮無盡地向前邁進。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找到自己的。許多人說我的使命是賺錢。實際上,賺錢不能形成強烈的動力,或者賺錢不能被稱為使命。
  • 人生有使命,上半場看自己,下半場看子孫
    這是一切眾生最大的使命,但是很多人都重蹈輪迴。因為我們連最基本的使命造人還債都沒有完成好,甚至又背負了更多的債,因果不空怎麼可以上得去了,只能墮落下去。人為什麼難成真人,就是自私心,泯滅了真如自性的光明,人人都喜歡向外看向外求,卻不知求到的一切都是暫時的,不僅不屬於自己,還給自己增加了諸多的業障,讓自己帶業輪迴受難。
  • 修行的終點在哪裡?
    要想知道修行的終點必須要先知道什麼是修行。01 那麼什麼是修行我覺得:修行就是反思反省自己心念和行為上的錯誤並改正的行為。那為什麼要反思和反省並改正自己的錯誤呢?02 就是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呢?不同人有不同的修行目的,我認為修行的目的分幾層境界。 第一層境界是改善和提升肉身生存的狀態。
  • 人生都有自己使命,找到自己使命,才能進入真正的無我
    宇宙就像是一輛火車,我們人類好像是乘客,奇怪的是這輛火車的起點站和終點點站在哪裡,我們都不知道,,我們只知道座在這節車廂裡,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上的車,也不知道上到了第幾節車廂,更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到我們的終點站,這不正像我們的人生旅途嗎,我們從出生是偶然的,好像是上天安排你在此刻降生,留下人生一片空白給我們,讓我們在未來的路上一直迷茫前進,,一直在找尋自己人生的意義和方向。
  • 帶著使命出生的人
    每個人的出生都是很平常的事,但我想說每個人的出生都是不平常的事。因為每個人都有他來到這個世上的意義。你終極一生要尋找這個意義,因為這是你的使命。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在上帝的手中,他讓你來到這個世上是為了讓你在世上完成你的使命,這個使命是艱辛而美好的,若你能完成你的使命,當你回到上帝面前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你的使命所帶給你的意義是超乎你在世上所能想像得到的。
  • 開掛的人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不管是工作還是創業,人生從來都是一種修行,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是什麼困住了當下的自己,部分人認為是才華,智慧,趨勢,情商等,但我更認為是「認知」。認知決定了我們「是否開悟」,「是否靈光」,思維能否升華,通過表層現象找本質,想通終身奮鬥是為了什麼。1.學習的四個階段。
  • 開掛的人生,都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實現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很多人之所以沒有找到第一曲線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做什麼」。不管是工作還是創業,人生從來都是一種修行,然而在修行的路上,是什麼困住了當下的自己,部分人認為是才華,智慧,趨勢你和他聊什麼模塊的內容,他似乎都懂得一點,這部分人就是「結構化」清晰。
  • 《人生修行指南》第二十七篇 意識修行(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
    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一、什麼是修行連載已經到了最後一篇。這一系列文章的連載叫《人生修行指南》,從衣食住行,工作、賺錢、意識等方面對人的一生進行了解讀。並沒發現有什麼和修行有關的東西,修行按照慣例不應該是信仰宗教的信徒每天所做的功課,才叫修行麼?
  • 人生最終的目的是什麼?
    文|欣怡人生最終的目的就是為了:活著1、人生在世,活著是根本世間萬物都講究根本,機緣。不是自己的莫強求,想要十分之一的美好生活,請你朝方面付出百倍的辛苦去追求。所以,人只能先滿足,生活的基本要求,為了自己好好活著。
  • 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
    啟明心語第171章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關係,是修行的最好道場。越親密的關係,越考驗修行功夫。彼此建立關係就是悟道的開始;維護關係就是修道的過程;融洽關係、讓彼此都舒服就是證道;最後彼此出入自如、從關係中解脫,就是得道。真正的修行,必然會進入關係、面對關係、處理關係,關係中的另外一方,如同一面鏡子,清晰地照見自己的全貌,讓原來自己看不到的盲點,得到重新的修正。一段良好的關係,不是慈悲的泛濫,而是智慧的表達。一段持久的關係,不是投其所好,而是共同成長。
  • 活好自己,是你一生的使命
    人就這麼一輩子,請活好自己!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什麼意思?其實就是中庸之道
    中國發展至今,踏上復興之旅,有很多理論和實際都有著傳統文化深深的影子,「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一個明顯的體現。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何為初心?何為使命?初心是一個人在行動開始前,因心臟跳動而產生的欲望,通俗解釋就是我想要的欲望。有了雛形,就會行動。唯有初心,才有前進的動力,初心是夢開始的地方,同時也是夢的終點。使命是初心的具象化。例如說初心是幸福,那麼使命就是溫飽;初心是富強,那麼使命就是發展;初心是復興,那麼使命就是團結各族人民為祖國而奮鬥。
  • 修行有捷徑嗎?
    從這個層面上說,每個人修行的目的可能大同小異,但修行的方法可以千差萬別我們為什麼屢次講到每個人的天子稟賦,因為確實修行有萬千法門,我們只有看到每一個人的不同,並正視這種不同,才能從根本上悟道。而不是強力尋求什麼終南捷徑。
  • 老道長說人生,生死疲勞,不如好好修行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走上了修行的道路,那修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呢?實際上這個問題,我一說問題就會,告訴大家呢,也特別簡單。人活著呢,不要說修行了,不要說它的目的和意義了。首先是活著,那你活著的目的是什麼呢,?活著就是活著,沒有目的。因為生也不由我們,咱們在此,我指的在社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