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孔子家語卷二 ·致思第八》
「孝道」是中國流傳五千年的傳統美德,因此「孝子」也一直被人們所推崇和讚美。然而正如時人所說:「先有慈母,再有孝兒」。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稱得上是「慈母」、「慈父「。對於那些被親生父母拋棄的孩子來說,父母如此不負責任的做法,自己又談何去孝順他們呢?
都說:「養育之恩大於生育之恩」。生而未養的父母與孩子之間除了那斬不斷的血緣親情外,怕是也沒什麼其它旁支上的感情,反觀那些養父養母,傾注幾十年的心血將與自己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孩子撫養長大,對於這份恩情孩子那是銘記於心、永生難忘,正如本文的主人公女博士肖晶晶一樣。
1987年的一個冬天,北風呼嘯,雪花紛飛。有一對裹著厚厚棉衣的夫婦朝著醫院的大門口艱難地挪動著。在即將進入醫院時,猛然間他們仿佛聽到了嬰兒的哭啼聲。由遠及近地,夾雜在冷冽的北風中。怕是風聲帶來的錯覺,兩人又駐足聽了許久。
沒錯!是孩子的哭聲!斷斷續續的哭聲一聲又一聲的牽引著這對夫婦。
看著腳下厚厚的積雪,天氣冷到空氣似乎都凝固了起來。如此惡劣的天氣,那個嬰兒在外面該遭受著多大的罪,她的家人呢?
來不及細想,兩人開始在四周四處尋找著孩子的蹤跡。終於,在醫院的垃圾堆旁兩人看到了一個用破棉布包裹住的剛出生不久的一個女嬰。孩子的嘴唇已經凍得青紫,聲音也慢慢的變得暗啞。看到這番情景,兩人二話不說連忙將孩子抱在懷裡,將自己的外衣嚴嚴實實的裹住孩子早已凍得通紅的身體。
善良的夫婦將這個孩子抱回了自己家,並用煮好的米湯餵養這個孩子,二十年過去了,這個女嬰如今已長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她用二十多年的時間讓自己變得格外優秀,她將用一生去報答這對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夫婦。這個女嬰就是肖晶晶,這對夫婦就是肖崇陽和祁春蘭。
值得一提的是,肖崇陽和祁春蘭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之人。肖崇陽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一個月的工資不僅需要供給家裡的開銷還要給妻子祁春蘭看病買藥,妻子祁春蘭常年臥病在床沒有任何的收入。可以說他們自己的生活已然是十分的艱難,現在家裡又加了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生活也就變得更加艱辛了。
然而這對夫婦對此沒有絲毫怨言,他們將肖晶晶視如己出,一家人的生活雖然過得清貧倒也是其樂融融。
正所謂「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常年病魔纏身的祁春蘭最終沒有等到肖晶晶長大成人就撒手人寰了。
彌留之際,她拉著肖晶晶的手,說出了肖晶晶並非她們親生的真相。肖晶晶震驚之下更多的是感動,她含淚回握住母親的手,信誓旦旦的說,不論自己是不是她們親生的,在她心裡她們就是自己的親生父母。
母親離開人世後,就剩下父親一人擔負起養育肖晶晶的責任。為了讓肖晶晶能心無旁騖的學習,不為家裡的經濟操心,除了工廠裡的正式工作外肖崇陽還給自己找了一份兼職。將這一切看在眼裡的肖晶晶心裡暗下決心,她一定要努力學習,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來報答這份沉甸甸的恩情。
十幾年過去了,憑藉著年復一年的努力,肖晶晶取得了一系列優秀的成績。2005年,肖晶晶以優異的成績被華中農業大學錄取。2009年,肖晶晶獲得了碩士學位,一年後她又被學校保送讀博。
從小肖晶晶就是街坊鄰居口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優秀的肖晶晶也成為方圓幾百裡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人物。
一傳十十傳百,偶然間肖晶晶的故事就傳到了肖晶晶親生父母的耳朵裡。看到當初被自己遺棄的女兒如今變得這般優秀,心有不甘的她們找上了肖晶晶和肖崇陽。
一番煽情落淚,扭捏做作的話語過後,肖晶晶的親生父母表示想要認回肖晶晶。滿腔怒火、滿腔委屈的肖晶晶二話不說將這對聲稱是自己親生父母的夫婦趕出了門外,並當眾表示:自己當年能幸運地活下來,並獲得如今的這般成就,靠的是肖崇陽和祁春蘭這對夫婦,在她心裡,她們不是親生父母卻甚是親生父母,對於那些生下她卻拋棄她的人來說,自己又何必去在乎這段血緣親情!
在《網絡經典語錄》中有這麼一句話:
生我養我者父母,捨命相報;生我未養我,斷指可報;未生我,為養我,何以為報?
都說「養育之恩大於天」,如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