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大戰背後原生家庭的糾纏

2020-08-27 南星教育林老師

我的朋友小明來找我,他看起來心事重重的樣子。他說他感到嘴巴他特別苦,吃什麼東西都沒有味道。

我問,你是不是又有什麼事情上火了?不然怎麼會突然間變得口苦難忍。

他說,真的是一言難盡,我現在夾在老婆和母親的中間,變成了一個兩邊受氣的夾心餅乾,簡直二邊都不是人,快被逼瘋了。

小明的情況我知道,前段時間他曾經來和我溝通過。小明有一個妹妹,因為一直未嫁,之前她母親和妹妹一直在一起,像姐妹。

他父親母親妹妹和他們夫妻是住在一起,諸多不便。加上小明也有一個女兒,上初二,還和未嫁的姑姑住一起,諸多不便。

前一段時間。在他們的堅持之下,他的父親母親妹妹一起搬得出去。我還特別替他們感到幸運。

可是好久不長了。這段時間他母親又開始反悔,想要搬進來了。

現在他老婆不同意了,因為好不容易得來一個比較清爽的環境三口之家,他們他當然是不想再回到原來的那個尷尬的局面。

之前,因為小姑沒上班,一直佔在家裡面,陪父親母親過日子,他們夫妻倆因為上班的關係,呆在家裡時間不長。所以整個家庭都由父母和小姑在主導,他們在家顯得像客人一樣。

他老婆自然會珍惜這種得來不易的人當家做主翻身當主人的感覺。

所以父母和老婆兩邊都向他施壓,在巨大的心理壓力下,他也曾經彷徨過是否答應母親要求,或者支持老婆的意見,心亂如麻。

但是呢。到最後,他終於還是下定決心堅持老婆的意見,拒絕了母親的要求。

這個時候,小明的老婆開始在那邊抱怨了,指責老公沒有及時堅持自己的看法,立場搖擺,沒有給她足夠的支持。

這個時候,我制止了小明老婆的批評。這是團結的時刻,而不是互相拆臺證明誰對誰錯的時刻。

我告訴她說,這個時候你應該堅定的站在老公這一邊。絕對不應該去指責自己老公,因為你要知道,當你老公他面對自己母親,父親和母親以及妹妹的步步緊逼,那種壓力是你會不曾品嘗過的詭異味道,這味道我非常熟悉,就是來自自己原生家庭的詭異壓力。

我告訴他說,我之前也和自己的父親吵過架,對峙過,那是一種巨大的壓力,絕對沒有那麼容易就可以化解的。

因為他們畢竟是自己的親生父母,自己的妹妹,他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有親情槓槓壓力的,分量十足的,並且他們帶著原始的那種權威感。

在我們的內在的小孩,依然還是會懼怕這樣的父母的威嚴的,所以,那是源自自己童年小孩的印象,即便你已經長大成人,可是面對這種壓力,這種味道,詭異且奇特,並不那麼好應對。

當我這麼說,小明看著我說對啊對啊,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那是一種自己的感受被人看到,被人接納和體會,所以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實際上,所謂的婆媳之間的矛盾大戰,只是表面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兒子怎麼處理和自己原生家庭的關係,這才是問題的關鍵。

只要他能夠頂住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那麼,他就可以維護自己核心家庭的利益,堅定自己小家庭的立場和觀點。維護自己小家庭的權利。

畢竟,父母養了一個巨嬰,不應該由哥哥和嫂嫂來承擔這樣的一個結果。

對於父母來說,逐漸老去時日無多的時候,他總有放心不下的孩子,比如說自己的女兒到了50歲還沒有結婚,他自然是希望她能夠有一個好的歸宿,或者說,就是希望哥哥嫂嫂能夠收留她。

老人家也給妹妹分了一套房子,和哥哥一樣,不過,妹妹把房子賣掉了,存在銀行吃利息。並且這個女兒一直都沒有上班,日子過得太安逸舒服了。

可是,她還想繼續把這種舒服繼續的延續下去,而且要哥哥嫂嫂付出一定的代價來接受,這確實是一個不靠譜不現實的想法。

可是更加可怕的是,父母居然還支持這樣的想法,甚至覺得這樣是理所當然的天經地義,並且一起聯合起來,施加壓力給自己的兒子,搞到兒子精神要崩潰,而且他們還不那麼容易的善罷甘休手。有一種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感覺。

原生家庭的壓力才是這些問題的關鍵。所謂的婆媳大戰,只不過是原生家庭矛盾的一個表現而已。

只有堅定的解決了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或者說,你甚至得要懂得對峙自己的父母,爭取到屬於自己的權利,畫出彼此之間的界限。

最後你才能獲得自己和自己核心家庭的自由度。這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那麼容易,任重而道遠。

我是南星教育林老師

每日原創家庭教育文章第2年第499篇

2020年8月3日

相關焦點

  • 不想打婆媳大戰,就要知道哪裡出了問題
    婆媳之間開戰很多時候是因為:丈夫不像丈夫,當不了一家之主。很多丈夫就是媽寶男,對於媽媽的話言聽計從,沒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好些丈夫喜歡把媽媽接來和自己同住,覺得這樣不僅孝順,而且又能夠回歸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狀態。婆媳同處一個屋簷下是婆媳大戰開打的根本原因。
  • 《都挺好》:從婆媳關係到原生家庭,國產倫理劇的矛盾變遷
    ,「原生家庭」這個概念成為討論中的高頻詞彙。「原生家庭」的概念脫胎於「原生家庭決定個人命運」的心理學命題,是心理學者武志紅著力強化的觀點,後被眾多心理學研究者證偽,但「原生家庭」的概念仍然進入社會討論話語中,用以指代個體出生成長的環境、家庭結構和家庭關係。在《都挺好》之前,出品方正午陽光的古裝家庭倫理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也對女主角的「原生家庭」著墨頗多,同樣獲得了很好的收視效果和社會討論熱度。
  • 誰家沒有婆媳問題?一點小事就可能引起家庭大戰,如何化解?
    導語:婆媳矛盾家家都有。因為家醜不可外揚,我們看到的都是別人家光鮮亮麗的一面,羨慕別人家的和睦溫馨。殊不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誰家沒有婆媳問題?一點小事就可能引起家庭大戰,如何破解?婆媳矛盾一直都是家庭矛盾討論的焦點。今天做客我們工作室的張教授就很有感觸,因為他們家就曾經因為婆媳矛盾爆發過激烈的家庭大戰,還險些釀出人命。
  • 雙人遊變家庭四人遊 婆媳大戰正式開打
    ­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對於26歲的林軍來說不那麼愉快,原本精心策劃的雙人遊,沒想到老媽非要橫插一腳,變成了家庭四人遊。一路上,為了經費的問題,婆媳間吵了無數架,最後老婆蘇佳因此提前買了機票回家,至今還鬧得不愉快。­  雙人遊變成四人遊­  昨天上午,在時代天街A館星巴克,記者見到了林軍。
  • 彩禮的背後,是原生家庭的三觀
    原來,是因為雙方家庭就彩禮的問題產生分歧。朋友的爸媽提出要八萬八的彩禮,之後結婚會買新家電或者家具作為陪嫁。多餘的錢,二老也會幫忙存好,等小兩口有急用時就會拿出來。但朋友的對象呢,從工作到現在,所有的工資都在媽媽手裡,未來的婆家始終不同意八萬八的彩禮錢。
  • 婆媳大戰的究極原因——血緣
    婆媳關係是中國幾千年以來最難處理的家庭關係,可謂是一個世紀難題,大多數家庭裡面最終免不了婆婆和媳婦的爭吵,電視劇裡面婆媳大戰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 那引起婆媳關係緊張的最究極的原因是什麼呢?婆媳關係 生長環境、家庭環境、生活方式、育兒方式、價值觀不同、世界觀不一致等等等等都是引起婆媳關係緊張的原因
  • 婆媳「大戰」,靠什麼終止!
    婆媳關係其實沒有那麼難處,除非你老公不夠愛你!婆媳之間的矛盾關鍵點在於她們之間的連接人物,如果沒有這個人,婆婆和兒媳之間幾乎沒有共點,談什麼「大戰」!兒媳作為外來人員,想要融入一個家庭短時間是不可能的,這時候如果作為丈夫不懂得適當引導,媳婦會對這個家庭沒有歸屬感,如果這時候婆婆又在旁挑三揀四、說東道西的,你想想媳婦會怎麼樣?處理婆媳關係的關鍵在於老公!
  • 一個家庭的悲劇:"婆媳大戰"
    那是在我不滿二周歲時,因祖母的挑唆,迫使我父母離婚,把一個美好幸福的家庭徹底拆散,從此讓我過上弧兒寡母般的悲慘生活。因為,我生長在一個農村富有的家庭,家中祖父,祖母,我母親,在大集體生產隊裡有三個主要的勞動力,城裡國營大工廠裡又有父親,二叔父二個職工。可以說在當時農村裡不缺勞動力,又有掙錢的二個工人,要錢有錢,生產隊裡又不欠生產隊工日,真是比一般家庭來說是一個和偕幸福的家庭。
  • 婆媳大戰,婆媳關係緊張的5個點,婆媳關係怎麼處理
    在一個家中當中,婆媳之間是較為彼此之間且又比較敏感的,家婆和兒媳兩個人全是女性,也全是嫁為人婦,家婆作為老人就順理成章的會把兒媳婦的一些轉現和習慣性用於比照自身年輕的時候如何處理婆媳關係?你可以說她不對嗎?不可以,可是如今的兒媳婦實際上還是以家中為管理中心,只不過是如今一些關鍵點早已更改了罷了。婆媳大戰,婆媳關係不好怎麼辦? 因此下邊這種難題就是說兒媳婦討厭家婆的一些關鍵緣故。  如何處理婆媳關係?家婆始終都要想了解小夫妻間的事兒,不管事兒的尺寸,有關誰不有關誰,家婆好像一直有一顆勞碌的心。
  • 你的婚姻藏在原生家庭的套子裡
    「性」是促進社會發展的原始動力,繁衍才能傳承;有了婚姻才能組建家庭,孕育下一代,而後再繼續代代延續;你的婚姻藏在了原生家庭裡Part 1婚姻的本質就像顯微鏡下的分子結構形態,每一個家庭背後都有很多分支家庭機構
  • 原生家庭如何影響孩子的一生?
    是糾纏。糾纏是指兩個人的很多情感是沒有邊界的,需要也是沒有邊界的。 我觀察在中國大多數的家庭中,「糾纏」居大多數。因為中國家庭不重視邊界。就像土豆泥一樣,你和我密不可分。 對於這個家庭,很有意思的是他們的糾纏是媽媽對孩子糾纏,孩子沒有對媽媽糾纏,因為他的箭頭只打一個。
  • 婆媳大戰,從來沒有贏家,家庭不和睦,老公才是罪魁禍首
    婆媳關係,從來都不是勢均力敵的戰鬥,老公才是這場戰鬥最關鍵的一環。一個拎得清的男人,對家庭和睦,婆媳關係的好壞特別重要。男人千萬別做媽寶男這類,同時男人也不能娶了媳婦忘了娘,否則只會導致婆媳關係日趨緊張。媳婦更不能把婆婆當免費的保姆的想法,婆婆也不能故意刁難媳婦。
  • 原生家庭:委屈的背後,都藏著一個羞恥心
    參考文獻《與原生家庭和解》回歸正題:全文共計1664個字,閱讀需要花費3分鐘。作者:晚晚晚如果用百分比來闡述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那我的程度是百分之九十九。:是指兒女還未成婚,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家庭。從出生到組建新家庭的這段時間,原生家庭的生活習慣,模式。會對我們產生一系列浸潤式的影響。這個影響往往會伴隨一生。今天,讓我們從十道判斷題開始。探索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你是不是感覺自己不被別人愛?你是否總是評判自己做過的事?
  • 《熱鍋上的家庭》折射出當代原生家庭啟示錄:家庭療愈與幸福重建
    有關原生家庭背後的心理真相,家庭治療的前世今生;自我救贖與認知覺醒的開始。近年來,關於「原生家庭」以及背後心理層面的探討,家庭對於一個人的三觀,性格習慣等多方面的影響,得到了人民群眾普遍的關注。如今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年輕人的心理問題,婆媳矛盾,重男輕女現象,親子關係緊張,都是有深刻的家庭背景因素,是家庭不幸的縮影。不可否認,大部分人的心理,婚姻以及家庭矛盾,都可以通過剖析當事人的原生家庭的成長環境和啟蒙教育,童年經歷,找到有跡可循的解答;究竟我們應該如何維護家庭的穩定與和諧呢?
  • 如果你越想逃離原生家庭,你就越離不開原生家庭
    由於發展心理學的影響,我們總以為,原生家庭環境無可避免的決定了我們的人格。那麼我們可以把原生家庭背景當作塑造未來生活的原料,去探究原生家庭中曾經對我們造成傷害的,尤其是我們父母的成長經歷,認知,行為模式,去探究原生家庭裡的那些關係。
  • 夫妻之間是單獨住,還是和原生家庭住,這就取決於原生家庭的習性
    夫妻之間是單獨住,還是和原生家庭住,這個就取決於原生家庭的習性婚姻是兩個人彼此相愛的人通過一個儀式許下一生的承諾。婚姻是一個神秘的房間,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讓很多人都無法解釋的事情,這些關係複雜,什麼婆媳關係,妯娌關係等等,這些關係也給家庭產生了狗血的矛盾,解決問題也比較麻煩,這些問題影響夫妻關係也很嚴重。
  • 夫妻關係模式源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被撫養成長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或爺爺(外公)奶奶(外婆)組成。在每個人的一生中,對我們影響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系統。心理學研究發現: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
  • 夫妻爭吵背後原生家庭的隱喻(500)
    並不會感到生氣,也不會忽略她的感受,也不對抗她的批評和指責,而是試著了解她行為背後的的需求和感受——她希望我能夠做的更好,她還是愛著我的。比如說,上個禮拜我去買一個玉米,然後買回來的玉米不合她的意,因為是煮湯用的不是那種糯米,而我買的是糯米,因為我不知道二者不一樣。後來她就很生氣。
  • 一盤蝦,怎麼就導致婆媳大戰夫妻離異了呢?
    1一盤蝦,怎麼就導致婆媳大戰夫妻離異了呢?殷崇仁、胡芸芸職場僱員,已結婚兩年了。夫妻倆尚屬和諧。胡芸芸現懷著七個月的身孕。殷崇仁的父母憧憬著抱孫子,當爺爺奶奶呢。星期日,殷母和老伴自帶葷素食材,來兒子媳婦的廚房做蒸蝦,燉雞湯,涼拌小菜。
  • 新時代的婆媳關係應該是什麼樣的?如何解決婆媳矛盾?
    自古以來,婆媳關係就是極難處理的,可謂是世紀難題,也是最難調和的家庭關係,從來都是矛盾重重。婆媳矛盾的來源:雖然中國的社會形態已經逐步進入現代化,可家庭環境還是繼承了傳統大家族的血緣文化,沒有完全適應新時代的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