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親母親(8)-7年

2020-09-14 霧都駝鈴王

母親也在父親離開後沒幾個月,遇到庫車招工,報名後就離開哈密去庫車,據她說在那裡當油漆工。也幸虧在新疆,使一家人躲過了三年自然災害引起的大饑荒。新疆遠在邊陲,建國初期大力發展屯墾戍邊,加之農業生產以雪水灌溉為主,受災害的影響較小,查閱人口數據,三年中人口死亡率為平均水平,遠遠低於四川、安徽、河南、山東等地。

父親59年到了喀什,在喀什市農機廠當學徒,從此一人在喀什待了近7年,這7年間母親僅去喀什見過父親一面,現在看來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提起那段往事,母親總是嘆氣,而且不願多講,後來慢慢從她零星的描述中知道個大概。據我猜測,父親年紀小,一開始並不知道婚姻意味著什麼,而且母親不識字,沒有上過學,又大父親兩歲,這就造成了兩人沒有共同話題,也是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婚姻能持續下去,當今的社會不太可能了。

那年母親21歲,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但從農村出來,不識字,只能做最辛苦的工作。但她也沒有什麼怨言,從小勞動慣了,刷刷油漆不算很重的活,遠不及以後受的苦和委屈。在庫車期間基本還是充實和快樂的,據母親說那時工友還打到過野豬,大夥改善了一下,節日聚餐偶爾還有酒。到庫車後和父親聯繫上了,母親說男同志花錢多,還給父親寄過錢。母親對父親是死心塌地了,而父親對母親頗為冷淡,母親曾去喀什探望過父親,父親接到母親後沒住幾天就讓母親回庫車,說母親在這裡沒有工作,當時的場景肯定不止這些話,母親很傷心,當初義無反顧的和父親移民甘肅,離開父母和自己的家,一路走來,顛沛流離,而丈夫又不能踏踏實實過日子。

回到庫車後繼續刷油漆,期間曾祖母過世,爺爺在哈密可能過的也不好,於1963年左右帶著奶奶姑姑回河南老家。過後沒多久母親工作的煉鋼廠倒閉,就把工人遣散了。當時母親沒有想著再去找父親,就回到了河南,畢竟家人都在那邊,而且上一次去看父親時傷了她的心。回到河南母親和爺爺奶奶姑姑一起繼續務農,操持家務,日子過得也平淡。1965年左右姑姑嫁到了鄰村楊姓人家,並跟隨丈夫去了湖北京山,父親那時在工廠中學習技術。

據父親描述,在工廠時一開始不受重視,文化程度低,學徒工,又不善巴結領導,許多學習培訓的機會根本輪不上他,「只有埋頭鑽研技術,休息日也待在車間琢磨,看了別人外出學習帶回的技術資料,進行反覆推敲,對原來的技術加以改進和創新,提高了效率,節約了工時,前前後後的技術革新有三十多項,業餘時間學完了高中課程,有準備學習大學課程」。

父親有一師兄,張學興,江蘇江陰人,初中文化。此人能說會道,頭腦靈活,後來升任廠委秘書,因為與父親是師兄弟關係,父親工作表現出色,加上師兄的提攜,在工廠父親順利入了團,做了團幹事兼任工會幹事,同時廠黨組織給予父親預備黨員的資格。

在工作上父親愛崗敬業又刻苦努力,但對家庭一直不太上心。母親看過他後,父親不想和母親繼續過下去,去了好幾封信提出要離婚,對此母親堅決不同意。我沒有查過那時的婚姻法,是不是離婚必須兩人都同意才可以,沒有分居多少年可以起訴離婚的說法,反正父親也沒辦法。這樣的日子沒有持續多久,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圖文無關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鍾南山兒子希望父親看到這段視頻:他等母親8年,母親等他半生…
    ,和對父親的牽掛!60多年前,李少芬是叱吒國際賽場的「中國女籃」副隊長,鍾南山整整等了她8年,才終於等到了結婚的日子;父親鍾世藩是醫學博士、我國著名兒科專家;母親畢業於協和醫科大學、工作與生活環境,毅然回國;而被導師極力挽留的鐘南山,與父親當年的步履一致:我的事業在中國,
  • 我的父親和母親
    (1)我的父親,幽默風趣且帥氣,一直是我的男神,中等身材,深遂而炯炯有神的眼睛,慈祥親切,但別人評價他眼睛精明而銳利。在2013年11月18日那天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刻,我覺得我的世界全崩塌了!一下子失去了所有!無法接受,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半後才慢慢接受!才能控制住自己不失聲痛哭!直到現在,7年過去了,才有勇氣寫些小事來懷念他!
  • 7年,寫在母親祭日之時
    以前沒有感覺時間過得如此之快,母親養育了三十又六載後依然離去,這又過了7年,到了祭日依稀記得那不能忘懷的昨日,更是夜不能寐,哭醒在天不亮的此時。小時候不知道養育之恩,大了有了孩子了才明白,一個女人幹著活,上著班,獨立生養兩個孩子是多麼的難。
  • 殘疾母親撿垃圾供兒子上學,12年後父親發達回村,兒子說了7個字
    殘疾母親撿垃圾供兒子上學,12年後父親發達回村,兒子說了7個字大家都知道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人,如果沒有母親就沒有現在的我們,母親為了自己的孩子也會甘心付出所有,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孝敬母親,今天我們要講一個感人的故事,一起來看看怎麼回事吧。
  • 女兒照顧癱瘓母親7年,母親卻把20萬全給兒子,不給女兒一分錢
    聽見母親的口頭遺囑後,阿蘭一臉驚愕,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自己辛苦照顧了7年的人,依然沒有改掉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對她的性別抱有偏見……阿蘭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她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父親常年在工地上打工,是個泥瓦匠,母親沒有文化,在家種地帶孩子。
  • 我的母親和父親
    媽媽出生在戰爭年代,8歲沒有了父親,9歲沒有了母親,16周歲靠自己刻苦學習成為一名脫產幹部,在山東萊蕪區裡管民政,再到後來跟戀愛對象去了東北,後來那人被打成右派死在了監獄,又遇到比媽媽大15歲的爸爸戀愛結婚,1963年跟爸爸放棄了在瀋陽的工作抱著出生只有53天的大姐回到爸爸河北的老家務農,一生經歷了許多風雨和坎坷,真的很不容易。
  • 父親抗癌14年病逝,母親安慰她盡力了,可5年後,母親也離她而去
    李丹陽的父親原本是一名文藝兵,轉業後去了當地的是石油公司上班,並且在這裡認識了李丹陽的母親,相戀並結婚,生下了三個可愛的女兒。父親查出癌症,李丹陽陪伴抗癌十四年卻最終離世原本李丹陽的事業獲得了成功,可以好好地盡孝道孝順自己的父母,帶著年邁的父母享受一下好日子。但是天有不測風雲,她的父親卻在1993年的時候被確診患有癌症。
  • 父親經常不回家,母親帶著我離婚,1年後我回去看父親,一看蒙了
    父親是來自農村的,在一家工廠裡做木工,靠著手藝吃飯,他當時長得挺帥氣的,所以才能追到我的母親。他們兩人是因為一次在一家小賣鋪躲雨認識的,從此結下了姻緣,母親在一家工廠做著會計的活,兩人的結合可謂是從零開始。有了我之後,他們開始為我的將來考慮了,他們知道並不再讓我接受農村的教育了,想要有一個好的未來,就必須有個好的讀書環境,上大學是肯定的。
  • 母親癱瘓女兒照顧她7年,母親卻把20萬全給兒子,不給女兒一分錢
    口頭遺囑後,阿蘭一臉驚愕,她不敢相信眼前這個自己辛苦照顧了7年的人,依然沒有改掉重男輕女的思想,還對她的性別抱有偏見……阿蘭生在一個農村家庭,她是老大,下面還有兩個弟弟,父母都是普通的農民,父親常年在工地上打工,是個泥瓦匠,母親沒有文化,在家種地帶孩子。
  • 母親離家出走16年,兒子張羅父親再婚,婚禮前夜母親卻回家了
    他去問父親,村裡人說的是不是真的,一開始父親不說話,後來才說是真的。阿牛哭了,他責怪父親沒本事,連母親都留不住,連續說了多次,父親氣急敗壞打了他一巴掌,再後來阿牛便不敢再提這件事情了。阿牛的父親文化水平很低,只有小學文化,為了掙錢他什麼苦力活都幹,工地搬磚、打掃廁所、掃大街,但生活水平一直不上不下,維持在溫飽線上。直到長大後,阿牛才理解父親的不易。
  • 懷念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早幾年88歲時去世了,我們做子女對保姆的照顧不放心,我們與父親陪住在一起服待他,我們期望他更長壽些,能活95歲…98歲…100歲…天不遂人願,母親走了,父親又走了,但對父母的懷念永在心頭,父母留下的痕跡處處可見。
  • 我的父親母親:上海知青和精神病妻子的故事
    2011年8月上旬,在上海閘北區一家茶館裡,上海汽車集團銷售主管戴亮向記者講述了他父母的愛情故事:「我有一個瘋娘,但是我很榮耀。30年前,母親因父親而瘋,父親為母親而留。別的知青回了上海,只有他選擇留在東北,娶母親為妻,照顧她的一切……父母以他們一生的傳奇告訴我:愛的真諦,就是擔當。」
  • 故事:母親養我18年,如今我嫁給有錢老公,父親找我要50萬給他兒子買房
    母親養我18年,如今我嫁給有錢老公,父親找我要50萬給他兒子買房每個女人都想嫁給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男人,哪怕這個男人掙錢不多,但只要他努力,我想許多女人都願意跟他過日子,但生活中有些男人不負責,拿婚姻當兒戲,離婚後不管孩子,只顧自己過逍遙日子。倘若你有這樣一個父親,你會怎麼處理和他的關係呢?
  • 結婚紀念日的前一天,母親給我打一個電話,讓我結束了7年的婚姻
    王旭的婚姻就是由一個很小的問題,慢慢放大成了無法調節的問題,這樣讓他結束了自己7年的婚姻因為在和王旭結婚的7年裡,他一直都扮演著「好好先生」的角色,所以王旭能說出離婚這樣的話出來,在妻子看來是非常不可能的。不僅如此,在王旭說出和妻子離婚之後,他接下來的話也讓妻子很震驚。「我們的房子是我結婚前買的,所以房子的份你是沒有的,而且這些年我給你花的那些錢,也足夠彌補你這些年的損失了。現在卡裡也就只有五千多塊錢,你要是想要儘管拿走就行,總之離婚後就別來找我了。」
  • 父親與母親72年的相濡以沫,為什麼不能見最後一面呢?
    母親名叫李星玉,是2003年五一前駕鶴西去的;父親名叫王玉富,是2006年走完了他老人家生命的盡頭。母親12歲做童養媳就到了王家,她們才真正稱得上是執子之手,相濡以沫,攜手並肩,跨越了新中國和民國兩個歷史朝代,養育了我們4兒1女,供養並帶大了幾個叔叔,操持了3個叔叔和我們4兄弟的結婚大事,幫帶孫兒孫女侄女4、5個,父親與母親的一生堪稱是極不平凡的一生。然而,母親在最後離開人世之時,父親卻無法見上一面,是什麼原因使他(她)們不能見面呢?
  • 我父親母親的愛情
    七夕節又要到了,那天也是母親的生日,借著這個機會,我想講講父親母親的愛情故事。父親和母親的緣份,還得從外婆說起,外婆是個很能說事的女人,生育有兩個女兒,外公是在廣州有工作的人,用以前的話就是吃國家糧的。但外婆和兩個女兒都是農村戶口,老家在邊遠的粵西山區。
  • 在養父母家7年後,我回到母親身邊,多年後我給養父母養老送終
    >我父母在我兩周歲時離婚了,我被判給了母親,母親帶著我回了娘家。但母親在娘家的日子並不好過,娘家人都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哪有回來的道理?還帶著一個拖油瓶。我母親和我父親結婚時才20歲,那是外公外婆都不同意這門親事,是母親偷了家裡的戶口本,才跟我父親領結婚證的。婚後兩個人都不好好工作,因為沒有錢,夫妻倆就天天吵架,最後就離婚了。母親在娘家住了兩個月後,跟一個新認識的男人跑了,把我扔給了外公外婆。
  • 一樁並不幸福的婚姻,母親服侍父親那些年,詮釋了什麼是相濡以沫
    父親已經去世整整10了,這10年裡母親一直活在愧疚當中,每到七夕,她就會對父親說:「老頭子,我當時應該把實情告訴你的,免得你帶著遺憾離開,直到你永遠離開我們,你自己都還不知道自己得的是什麼病,你是不是怪我太殘忍了?」
  • 我的父親母親/馮永樂
    我的父親生於1961年,受過我們國家非常缺糧時期的困難,所以他一生過的非常節儉,家裡什麼東西壞了也不捨得扔掉,地下室和家中堆了好多看似用不上的東西,他從不主動在外面吃飯和旅遊,即使停水等原因也會在家裡吃饅頭和青辣椒,穿的衣服沒有超過500元的,去過雲南、北京,四川峨眉山,甘肅敦煌,陝西西安等地
  • 為了練琴,8年不讓與母親見面,婚姻由父親做主,郎朗真的成功嗎
    父親郎國任立志成為一個二胡演奏家,但最終因為文革耽誤了入學年齡,父親的音樂夢就此被擱淺。初次展露天賦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家庭中,郎朗也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歲時就能哼出調《大海啊我的故鄉》,2歲時看完動畫片《貓和老鼠》中湯姆貓演奏的《匈牙利第二號狂想曲》後,在家中彈奏出了這首曲子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