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父親母親》|鏡頭下的愛情抒情散文詩
《我的父親母親》是張藝謀導演在九十年代末拍攝的作品,影片根據鮑十創作的小說《紀念》改編而成,在拍攝時,導演並沒有採用小說的敘事重點與敘述邏輯,而是將鏡頭投射在女主人公招娣與男主人公駱長餘唯美的愛情故事之上,用黑白片與彩色片表現現實與回憶,並巧用前井、讀書聲、教室等多重意象,在影片中加入時代特點,用鏡頭創作了一部真善美並存的「愛情抒情散文詩」。
-
父親和母親的愛情
父親和母親同齡96歲母親給父親扣紐扣父親讀報給母親聽父親編織竹籃,母親陪伴在身旁父親和母親一起吃早飯父親和母親一起曬菜籽父親和母親一起收棉花父親和母親抬糞澆菜父親和母親撕山芋藤
-
母親去世半年後,父親再婚,你告訴我什麼是愛情?
文:魚兒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心中的愛情是什麼樣子的?是至死不渝、一生一世或者其他呢?說起愛情,我首先想到的是電視劇《何以笙簫默》裡的趙默笙和何以琛的愛情,兩個人互相為彼此守身如玉七年。這樣的愛情恐怕現實中是萬分之一的概率吧!
-
父母愛情——對父親母親的印象
D我對我父親有感觀印象的時候,父親已不再留中分的髮式了。我對父親留著分頭的印象來自家裡那本褐色的泛著尿床孩子褥子上那種痕跡的影集。影集裡那一時期的父親,留著分頭,高昂著清秀的國字臉,他那副意氣風發的樣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時我就懷疑:這是我的父親嗎?這不是電影《南徵北戰》中的高營長嗎?但再一看或坐或站在一旁的我的母親,我又不得不信了。
-
父母愛情——父親母親角色互換
文章摘自《父母愛情》作者:劉靜Q晚上躺在床上,我問丈夫王海洋:「我媽說話時你老看我幹嗎?」丈夫王海洋答:「你不老看我怎麼知道我老看你?」在舌頭上,我永遠不是北大中文系研究生畢業的丈夫的對手。我不在這個問題上跟他糾纏,單刀直插主題。「哎,怎麼回事,你說我媽這是怎麼回事?」王海洋平時老愛在我面前擺北大學子的譜,對我送上門的虛心討教自然是不肯放過的。但這次他顯得很慎重,足見他對這個問題也頗感興趣。他撫著我隆起的肚子,像一個慈祥而負責任的父親,深沉得可以。他想了好長時間,才說,這大概是一種角色互換吧。
-
我的父親母親(2)
今天早飯時問了當年定親的事情,原來是15歲那年,由她的舅舅做媒,與父親訂了婚。訂婚時父親13歲,現在看來,還是個孩子。直到兩人結婚,他們一直都沒有見過面,不知道對方的長相、性格。那時候談不上愛情,屬於包辦婚姻,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婚姻大事,一直由父母操辦。這就為後面我們的家庭關係留下了隱患,這個後面再聊。
-
懷念我的父親母親
父親去世後,我與姐姐在整理父親留下的大量書藉時,突然發現了一大包檔案資料,裡面竟是父親在文革中被審查時的一大堆&34;材料,還有一封被造反派審閱過的我母親當時寫給被隔離審查中我父親的信。誰會想到後來會給我父親帶來禍水,問題是這活動是三青團組織的,上世紀六十年代末那場殘酷的清理階級隊伍運動,我父親被造反派抓住不放,內查外調,隔離審查,批判鬥爭整整折磨了好幾個月。我父親寫了幾十份交代材料也不能過關,我父親認為參加一次活動不是三青團員,造反派認為我父親不僅是三青團員而且還是三青團骨幹。在當時殘酷情勢下,我母親寫的那封勸導信,現在看了讓人心酸不已唏噓不已!後輩人看到會覺得不可思議。
-
父親母親和我
所以父母雖三子女,實質上就是留守父母,照顧母親的事情就有父親來承擔了……二零一九年秋天的一個晚上,我突然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他自己經常頭暈、左臂麻抬不起胳膊來、小便常尿血疼痛、心跳快有時一百多次。沒辦法,於是去公司請假回家給父親看病要緊。
-
我的父親母親(2)-童年
今天早飯時問了當年定親的事情,原來是15歲那年,由她的舅舅做媒,與父親訂了婚。訂婚時父親13歲,現在看來,還是個孩子。直到兩人結婚,他們一直都沒有見過面,不知道對方的長相、性格。那時候談不上愛情,屬於包辦婚姻,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兒女婚姻大事,一直由父母操辦。這就為後面我們的家庭關係留下了隱患,這個後面再聊。
-
父親對母親的愛情/平淡中見真情,危難中見真心
我很想不通,那是與你同床共枕的親密愛人,你下得了手嗎?你們的愛情,還有「情」而言嗎?由此,我想到了自己父母的愛情,覺得他們的愛情可以用「問世間情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許」來形容。01我是家中老么,父母特別疼愛。我最愛問父親的一個問題是,你當年怎樣與我母親認識的?父親眼中閃過一絲狡詐和害羞。
-
我的父親母親/馮永樂
我的父親生於1961年,受過我們國家非常缺糧時期的困難,所以他一生過的非常節儉,家裡什麼東西壞了也不捨得扔掉,地下室和家中堆了好多看似用不上的東西,他從不主動在外面吃飯和旅遊,即使停水等原因也會在家裡吃饅頭和青辣椒,穿的衣服沒有超過500元的,去過雲南、北京,四川峨眉山,甘肅敦煌,陝西西安等地
-
我的母親和父親
媽媽出生在戰爭年代,8歲沒有了父親,9歲沒有了母親,16周歲靠自己刻苦學習成為一名脫產幹部,在山東萊蕪區裡管民政,再到後來跟戀愛對象去了東北,後來那人被打成右派死在了監獄,又遇到比媽媽大15歲的爸爸戀愛結婚,1963年跟爸爸放棄了在瀋陽的工作抱著出生只有53天的大姐回到爸爸河北的老家務農,一生經歷了許多風雨和坎坷,真的很不容易。
-
那是一場80年代的愛情經歷,80後口述父親與母親的愛情
我還曾經看過父親寫給母親的一些話,不得不佩服父親追女孩的能力,有才!終於在一個美好的日子裡,與姑娘登記結婚。這個姑娘,就是我的母親。接下來,二人新婚,度過了一段並不美好,而且很艱苦的日子。和別的結婚的人一樣,夫妻吵吵架,婆媳鬧鬧矛盾,新婚夫婦與父母鬧鬧彆扭。後來,我出生了。我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短暫的喜悅,接下來是更加艱難的生活。
-
我的父親母親(11)-黑暗
春節過後,父親從湖北回來,姐姐還沒滿月。不知是他們倆感情的問題還是沒有生兒子的問題,父親沒有好好照顧母親。過完春節父親一直在家無所事事,而且頭上還有個現行反革命的帽子,整個人灰心喪氣,鬱鬱不樂。在68年3月,父親實在不想繼續這樣下去,決定回喀什。家中沒有現錢,母親還是向二姨借了路費,直到年底賣了豬才將路費還上。
-
我的父親和母親
(2) 小時候,記得從讀小學(二年級)開始,我便跟在父親身邊讀書、打桌球,到五年級爸爸聽取了別人的意見,說女孩子若取不了冠軍,就不要再打桌球了,便決定讓我回學校全力去讀書,去備考初中。他找人專門幫我輔導了半年,經過他的不停鼓勵我從2千多人中考上了只錄取100名學生的學校,這是他給我人生做的第一個決定。
-
母親伺候癱瘓父親十五年,這就是愛情吧!
,癱瘓的父親只能在炕上,母親一個人照顧著三個人的生活,家中沒有錢,她就去她娘家人借,我聽說那時候好多人勸我母親和我父親離婚,可她沒有那麼做。我的父親也許是因為自己不動,常常和母親吵架,有時候還拿東西砸我的母親,但我的母親從來怪過我父親,我只是經常可以看見我的母親一個人坐在廚房偷偷的流著眼淚,那時候我真的很恨我的父親,就是如此她都沒有放棄過我的父親,一有錢就會給父親買藥。
-
我的父親母親(1)
老人家沒上過一天學,和父親把我們三個孩子養大,很不容易。以前忙著上學、上班,沒有和她聊過她年輕的事情。近兩年她的記性慢慢變差了,於是每天晚飯後就陪老人家散會步,途中儘量多問些問題,讓她多回憶,多用腦。在這個過程中,對父母那個年代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就想寫些東西記錄一下,想到哪裡記到哪裡,如果文字有些亂,請見諒。
-
我的老師、我的父親母親
時常憶起我的老師。從學前、小學、初中、高中…總共有多少老師,已無從核實。當以班主任記憶尤深。 我的老師,都是兵團職工。其中有幾位上海知青,現在都已落葉歸根,相聚於黃浦江畔。其他紮根邊疆,也已退休賦閒。 隨著時光的流逝,許多人已漸行漸遠而面目模糊了。
-
我的父親母親(12)-掙扎
父親遭受如此大的打擊後,曾被縣裡工廠請去當技術員,但那時他根本靜不下心來,工作了幾個月後,總感覺有人對他指指點點,在1971年左右離家到湖北漢川。爺爺在漢川給當地生產隊種菜種瓜,父親到了後不久,母親、姐姐和父親的表弟一同來到了漢川。一大家人都要吃飯,靠幫人種菜種瓜是不行的,父親就與同鄉三人幫當地另一生產隊建磚窯燒磚。
-
我的父親母親(8)-7年
據我猜測,父親年紀小,一開始並不知道婚姻意味著什麼,而且母親不識字,沒有上過學,又大父親兩歲,這就造成了兩人沒有共同話題,也是在那個年代他們的婚姻能持續下去,當今的社會不太可能了。那年母親21歲,正是人生最好的年紀,但從農村出來,不識字,只能做最辛苦的工作。但她也沒有什麼怨言,從小勞動慣了,刷刷油漆不算很重的活,遠不及以後受的苦和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