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昌
1967年生於河北辛集,1985年畢業於河北無極師範學校,1989年畢業於河北大學作家班。現任《中華詩詞》雜誌主編、《中國文化報》理論部主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委員等。著有《公木傳》《玩轉律詩》《玩轉詞牌》《百年中國的感情氣候》《世間美好的事情,是愛有回應》等。
2月27日舉行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趙立堅表示,中方正準備向日方提供一些醫療物資,首批將於當天運抵日本。
(圖源/微博@人民日報)
事實上,在日本疫情升級之後,中國社會各界已迅速採取行動,並已向日本無償提供了核酸檢測試劑盒等救援物資。有朋友給我提出了一個題目:在捐日物資上,我們給日本朋友捎上幾句什麼話呢?
此前日本馳援中國的的物資上印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等美好而又富含感染力的古典詩句,感動過很多中國人的心靈。日本友人的真摯情意和傳統文化素養,受到很多中國人的稱讚。
(圖源/微博@環球網)
近來,日本國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發展,中國人民對此高度關注,確實是感同身受。正如中國駐日本使館發言人答記者問時所言:「病毒沒有國界之分,需要國際社會共同應對。」
那麼在中國捐贈日本的物資上,我們給日本朋友捎上幾句什麼話呢?
最直接的做法,就是寫上幾句「日本加油」「中日友好」「友誼萬歲」「共克時艱」之類的口號。這樣也可以清晰表達祝願和關切之情,只是稍微直白了些。倘若我們再文雅一點,寫上「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患難見真情」「風雨同舟」之類比較耳熟能詳的詞句,也未嘗不可。
但是,倘若也像日本友人那樣再「標配」上一些古典詩詞,則可能會更增加一點文採,也更加意味深長。
比如出自先秦《詩經》的「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出自唐代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出自唐代張九齡的「相知無遠近,萬裡尚為鄰」、出自唐代王維的「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這些暖心的詩句,也都能夠恰到好處地抒發我們心中的美好情愫,同時也彰顯出中華詩詞那種超越時空的美好魅力。
賈島
記得唐代詩人賈島在一首《送褚山人歸日本》的詩中這樣寫道:
「懸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間。
東海幾年別,中華此日還。
岸遙生白髮,波盡露青山。
隔水相思在,無書也是閒。」
其中第七句的「隔水相思在」如果借用來形容中日兩國人民的情誼,也是比較貼合相關的情境的。
另一位唐代詩人全濟時在《送最澄上人還日本國》中寫道:
「家與扶桑近,煙波望不窮。
來求貝葉偈,遠過海龍宮。
流水隨歸處,徵帆遠向東。
相思渺無畔,應使夢魂通。」
這裡的「相思渺無畔,應使夢魂通」,也可以借用來表達人類命運共同體思維下的一種共同的人文關懷。
我們還可以借用宋代詩僧釋居簡的「悠悠不知遠,僅一衣帶水」來表達對日本友人的關切,也可以用宋代詩人鍾唐傑的「揚帆渡鯨浪,帖帖如安流」和宋代詩人陳深的「掛席鵬風順,敲舷蚌月明」這兩聯詩句,來表達對戰勝疫情的美好祝願。
白居易
而我個人更傾心的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句:
「我有所念人,隔在遠遠鄉。
我有所感事,結在深深腸。」
這四句詩樸素真摯,情深意長,題寫在援日物資上,我猜想也是頗為得體的。
在明洪武十二年,日本來使嗐哩嘛哈回答大明高皇帝問日本風俗時,曾經吟過一首詩:
「國比中原國,人同上古人。
衣冠唐制度,禮樂漢君臣。
銀甕篘新酒,金刀膾錦鱗。
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這首詩最後的兩句「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倒是頗為切合現在的時令,也可以用來表達對戰勝疫魔、迎接春光的共同祝願。
宋代詩僧釋文珦有一首《送禪上人歸日本》:
「今日送君歸日東,便成永別恨難窮。
海邦萬裡波濤隔,不似青山有路通。」
這首詩的最後兩句改動一個字,反其意而用之,就成為了「海邦萬裡波濤隔,卻似青山有路通」,也可以借來表達心心相連的命運關切。
清末詩人巨贊在《贈日本蓮宗立本寺細井友晉貫主》的最後寫道:
「天台立本情無隔,一樹花開兩地芳」
這兩句詩也可以仿寫成「山高水遠情無隔,一樹春風兩地芳」,用來表達我們心中溫暖明媚的美好情感。
當然,無論寫些什麼話,最重要、最珍貴的還是一顆摯誠的心靈和美好的情誼。在小小地球村裡,人類的命運是緊緊相連著的。疫情雖兇猛,仁心更堅強。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最後,請允許我用自己寫的一首七律《聞中方向日本捐贈核酸檢測試劑盒》來做本文結尾:
破浪回瀾信有期,天清月白自無私。
行看梅韻流千裡,坐愛櫻花美一枝。
舉目雲開端共待,傾心泉湧不須辭。
本來四海為兄弟,況更同舟風雨時。
《公文寫作詩詞速查手冊 》
全書共搜集領導講話和文章中涉及的詩詞原典、勵志、修身、勸學、哲思、報國、資政等20個方面的詩詞作品約400首,收錄年限從先秦到1949年,為廣大黨員幹部尤其是從事公文寫作的文秘人員提供一些實用的詩詞參考資料。
根據公文寫作的規律,本書採用把名言警句還原到作品原文中去完整呈現的編選方式,較系統地介紹了公文寫作涉及的基本關鍵詞和實際話題,直觀呈現了公文寫作中常見詩詞的基本格局、普適思路和語言韻味。
圖片來源 |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