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高我」,無非就是「斷舍離」

2020-09-04 星紀傳說

老子說:大道至簡。

一個人的層次越高,越簡單。

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舍掉一些東西,卸掉心上的負累。

讓生命保持一份簡單,輕裝上陣,才能不負當下,擁抱未來。

一、無能為力的事,當斷!

古人說:知己不怨人,知命不怨天。

人力有時盡,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人定勝天。

很多時候,你只能眼睜睜得看著事情發生,而你無能為力。

與其繼續糾結,不如輕裝前行。

漢代,有個人叫孟敏。

有一天,他背著瓦罐去街上賣,結果一不小心把瓦罐給摔了。

但是他倒好,頭也不回得往前走。

旁邊有人看到了,問他:「為什麼不回頭看一眼呢?」

他說:「看有什麼用,反正已經碎了。」

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事情已經發生,再多的悔恨都已失去意義。

人生有失必有得。

老天關上一扇門,定然會開一扇窗。

與其沉浸在後悔中,不如果斷放棄,抬頭向前。

二、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

一花一世界,一世一塵緣。

人和人的關係很奇妙,有緣的總會相聚,無緣的強求不來。

緣深緣淺,誰也說不準。

所以,一個人年紀越大,越懂得順應自然,凡事懂得隨緣。

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家麵館歇業三天,門口貼一張條,寫著:前女友結婚,回家砸場子。

三天之後,麵館開門。

有好事的人就去問老闆,婚禮攪黃了嗎?

老闆說沒有,他交了份子錢就出來了。

曾經以為那個人一定會和自己白頭偕老,可是當親眼見到她為別人穿上婚紗,戴上婚戒的時候才明白。

再多的執念也已經無法挽回,除了祝願,沒有別的選擇。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緣來就留,緣去便舍。

那些遇到的人,有緣分自然會一直陪你走下去,沒有緣分的強求也沒有意義。

生命中與你無緣的人,當舍。此處若無緣,他處或有良緣。

人生路上,緣深緣淺,一切隨緣。

三、心中煩欲與執念,當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

心中有煩惱,有不甘,有貪慾,有執念。

不能放下,也就不得解脫。

年輕人去拜訪一位老道長。

路上看到一頭牛被拴在樹上,牛想去旁邊吃草,但是轉過來轉過去,都無法脫身。

年輕人若有所思,一見老道長,脫口就問:為何團團轉?

老道長說:「皆因繩未斷!」

年輕人十分驚訝,以為老道長見過那頭牛。

老道長卻說:「牛被繩子束縛不能脫身,人心被欲望名利所擾無法解脫。

你說的是牛,我說的是人,事情雖然不同,但道理卻是相通的。」

人生大部分的焦躁和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的是名利,有的是情緣,有的是執著。

只有丟掉這根繩子,人生才能重獲自由。

蘇軾被貶黃州,心灰意冷。

半夜醉酒歸家,他在江邊說: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

什麼時候才能忘掉這些功名利祿,個人抱負,不再悔恨,不再懊惱,讓身心重回安寧呢?

過去不戀,未來不迎。人生要學著活在當下。

忘掉昔日的榮耀,忘掉眼前的困苦,蘇軾安安心心做一個老農,春種秋收,收拾自己的「東坡」,營造自己的「學堂」。

閒來無事,去江邊飲酒,享受自然的明月清風。

人生天地間,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忘記過去的紛擾,珍惜當下,活在當下,一個人才能從容豁達,自在灑脫。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道:草有妨礙,理亦宜去,去之而已。偶未即去,亦不累心。若著了一分意思,即心體便有貽累,便有許多動氣處。

人生的煩惱、悔恨,就像是雜草一樣,一定要要儘快拔除,學會斷舍離。

心裡時刻想著,只能讓人越來越亂,被糟糕的情緒控制。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不要沉浸在懊悔遺憾之中,放下過去,才能擁抱未來。

本號發布的內容一切為公益分享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有疑問請聯繫我們。

歡迎轉發,喜歡本文的話記得讚賞一下小編哦!

相關焦點

  • 人生的至高境界,無非就是「斷舍離」
    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舍掉一些東西,卸掉心上的負累。讓生命保持一份簡單,輕裝上陣、才能不負當下,擁抱未來。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事情已經發生,再多的悔恨都已失去意義。人生路上,緣深緣淺,一切隨緣。只有丟掉這根繩子,人生才能重獲自由。
  • 人生真正的智慧:斷舍離
    ,且又引人深思,特別是她的著作《斷舍離》更是能夠涵蓋全年齡段的讀者。從明面上看,斷舍離無非就是那簡單的三個概念:,從物質層面轉入精神層面,由小及大,告誡人生的重點在於自身,而非物質。《斷舍離》一書提到了三種類型的人,分別是逃避現實型、執著過去型、擔憂未來型,而這三種類型其實就是當下人們的現狀,這三點可以說是很多人的人生縮影,只是說有的是單一型,有的是複合型。
  • 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就是「斷舍離」
    修行的過程,就是不斷舍掉一些東西,卸掉心上的負累。讓生命保持一份簡單,輕裝上陣,才能不負當下,擁抱未來。 一、無能為力的事,當斷!人生總有這樣的時刻,事情已經發生,再多的悔恨都已失去意義。人生大部分的焦躁和煩惱都來源於繩子沒有斷掉,這根繩子,有的是名利,有的是情緣,有的是執著。
  • 《斷舍離》: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
    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當下不復存在的,從《斷舍離》中我們便不難知道:人生苦短,有舍才有得。學會看淡一切,順其自然,才是人活一世該有的心態。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什麼是斷舍離?斷掉一切消耗自己的關係,捨棄一切阻礙自己正向前進的阻礙,離開影響自己陽光向上攀升的絆腳石……拋開一切過度的欲望,摒棄執念,為了贏得一個飽滿的好心情,也為了迎來更好的人生。
  • 《斷舍離》:人生苦短,要學會減法生活
    過去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是當下不復存在的,從《斷舍離》中我們便不難知道:人生苦短,有舍才有得。學會看淡一切,順其自然,才是人活一世該有的心態。人生不易,放下,才能放過自己。斷舍離,存在那個能夠對自己人生的正確活法、對當下的境況全力以赴以及對未來期許負責的人心裡,你是怎樣的人,你便有怎樣的活法,你用什麼樣的態度面對生活,你就會有怎樣的人生。
  • 人生下半場,學會斷舍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格物讀書,ID:gewuliangzh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時間自由、金錢自由、精神自由.....殊不知人生下半場,是刪繁就簡的過程,斷舍離,會讓你的生活變得很輕鬆,精神更自由。
  • 日本新學問「終活」:人生最好的自律就是「斷舍離」
    人的一生如果活到80歲就是日本最近流行的新理念叫最好的自律就是「斷舍離」。      斷=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 ;舍=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 離=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這是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隨著他圖書的暢銷,"斷舍離"成為時尚新詞,意思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 學會「斷舍離」,才能擁有想要的人生
    往往很多人在抱怨懷才不遇,以為自己沒有一個好運氣的時候,其實不過是慾念太多,做不到人生的「斷舍離」罷了。人一出生就像一張白紙,隨著不斷的成長才讓人生變得色彩斑斕。然而人生並不是得到的東西越多就會越好,當我們無法承受內心的積累時,很容易讓人生失衡。人的一生,前半期是爬坡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就該學習著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做到斷舍離,才能讓你的人生更加通透,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 學會「斷舍離」,人生才會更通透
    往往很多人在抱怨懷才不遇,以為自己沒有一個好運氣的時候,其實不過是慾念太多,做不到人生的「斷舍離」罷了。老子曰: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人一出生就像一張白紙,隨著不斷的成長才讓人生變得色彩斑斕。然而人生並不是得到的東西越多就會越好,當我們無法承受內心的積累時,很容易讓人生失衡。人的一生,前半期是爬坡的過程,是不斷積累的過程,到達一定的年齡之後,就該學習著拋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做到斷舍離,才能讓你的人生更加通透,才能得到想要的生活。
  • 開掛的人生,從學會「斷舍離」開始!
    很多人覺得擁有是一種幸福,其實不然,擁有太多有時候反而成為了人生道路上的一種負擔,所以我們要學會拒絕,學會捨棄,學會減輕自己的負擔。人生需要的東西其實就那麼多,剩下的其實都是多餘的。所以你沒有必要為了一些身外之物諸多煩惱,這是不值得的。最近幾年開始流行斷舍離,的確,隨著物質條件的提高,人們擁有的東西太多了,如果不做出適當的捨棄,生活會變得繁冗複雜。
  • 最好的人生,婚後最好的活法,就是要學會斷舍離
    首先我們要明白什麼是所謂的斷舍離。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聽到過類似於斷舍離這三個字。但是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了解他的含義呢?從簡單意義上說,斷舍離其實就是自己對生活和心態,在處理現實生活中雜亂事情的時候,做的一種加減法。在婚姻中,只要是懂得斷舍離的人,往往他們就會過得很幸福,也會很容易獲得愛情,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能按照自己的思維去考慮事情。
  • 斷舍離,就是理性對待自己的欲望
    斷舍離的概念有一段時間在中國算是家喻戶曉,但是很多人並不清楚「斷舍離」的具體含義到底是什麼。以為斷舍離就是扔扔扔。斷舍離之「斷」,斷絕想要進入家裡的不需要的東西。斷舍離之「舍」,捨棄家裡到處泛濫的破爛兒。斷舍離之「離」,脫離對物品的執念,處於遊刃有餘的自在的空間。
  • 極致的人生,一定是斷舍離
    表面看,斷舍離是一種家居整理、收納術,從深層來看,是一種活在當下的人生境界。真正的人生就是欲望和所求的不斷減少的過程。命運的深層次意義,就是要學會放棄,放棄一切浮躁喧囂,回歸內心的安寧與富足。將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人生。無論居所還是心靈,都不能裝得太滿。人生需要定期的&34;,捨棄那些沒用的東西,才能騰出位置,迎進更多美好的東西。這不是一場悲傷的告別,而是一次與自己,以及與被留在你世界裡的人與物的嶄新相遇。
  • 人生是一場修行,要懂得「斷舍離」
    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做出選擇、做出決斷,古語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有時候,優柔寡斷並不是一個人善良的表現,而是一種懦弱的表現,一旦在某些重要事情上優柔寡斷,就會帶來很多的麻煩,甚至最後讓人生變的失敗。當機立斷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和膽識,更需要一種智慧和狠勁,一種敢於「斷舍離」的狠勁。 有得必有失,這是世界運行的法則,想要得到一種東西,就必須做好永遠失去另外一種東西的準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到得到就要拿出敢於失去的勇氣。
  • 十一期間,我們做的一件最有意義的事情,那就是:斷舍離
    我們如果不出去旅遊或回老家,我都會和妞爸一起做一件特別普通但有意義的事情:收拾家,然後進行一次斷舍離。最早聽到「斷舍離」,是來源於日本一作家,如今在國內早已被大家接受,但做到並不是那麼容易。有人說「斷舍離」,無非就是扔掉一些舊東西,偶爾置換一些新東西,或儘量精簡自己的東西,其實沒有那麼容易。
  • 《家事斷舍離》:用斷舍離做家務,重拾思考,重啟人生
    而《家事斷舍離》這本書的作者,正是提出「斷舍離」這個概念的山下英子。在這本書中,她以自己作為例子,介紹了如何將斷舍離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從而擺脫繁重的家務活。因此,丟掉東西,就是為了換取空間、時間和精力。從轉變觀念開始,邁出斷舍離的第一步斷舍離的精髓不在扔扔扔,而在其輕盈而豐滿的生活觀念。
  • 斷舍離,才能活出人生該有的樣子
    後來,結果是生活越來越糟糕,工作也越來越糟糕,然後人生亦是如此。,才是我們的人生該有的狀態」有些人說斷舍離是一種收納術;有些人說斷舍離不就是教我們怎麼丟東西。我觀點中的斷舍離:它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脫離對物品的執念,達到輕鬆自如的一種狀態,從而給人生減負。舉個例子:去年雙十一,我腦袋一熱,也加入了家庭健身大軍的行列,從某寶上買了一個跑步機,開始的時候,由於內心的那股勁,每天堅持飯後走上3公裡。在後來呢?一周過後,當初六塊腹肌的美夢終究抵不過現實,我放棄了。
  • 斷舍離的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所謂「擺脫物慾」,在斷舍離方面,大多數是放棄內心對「使用該產品,就會讓你像代言人一樣美豔、幸福」的泡沫幻想。從表面上來看,斷舍離是一種對物品的捨棄與整理的居家收納術,實際上是一種選擇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觀。其實,人這一生,短短三萬天。
  • 人到中年,學會斷舍離,才是人生下半場最好的活法
    最簡單的人生應該是什麼樣的?我想應該是要懂得「斷舍離」。雖然我們曾無數次提到斷舍離這個詞,但卻對它的概念一知半解。什麼是「斷舍離」?」就是對自己的生活和心態做一個減法,將那些不需要的東西和不重要的事情都回歸到簡單平淡中。
  • 人生,就是一場斷舍離!(深度好文)
    沒必要的爭論不值得辯有人說,人生中最重要的8個字,是「關你啥事」和「關我啥事」。這八個字,就能解決80%的煩惱。這聽上去似乎是逞一時口快,但仔細想想,不正是這個道理嗎?隔著太多的障礙,溝通就是一場漫長的無用功。你站山巔,告訴他前面是一片海洋,他在半山腰,只能看到滿目的荒涼。與其和他辯論,不如朝著大海前行。無意義的事不值得糾纏伏爾泰說:「使人疲憊的不是遠方的高山,而是鞋子裡的一粒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