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遠嫁,嶽母要30萬彩禮養老,女婿:這是要買斷所有親情嗎?

2020-10-24 天亮了

彩禮是古代婚嫁的習俗之一,也是對於男方經濟條件的考驗,很多女方父母都會把彩禮錢作為對男方最後的考驗。要知道對於女方父母來說,養大女兒不容易,要一些彩禮錢也是應該的,都是為了女兒的未來考慮。

末那大叔說:「有些媽媽在結婚前,一定要收彩禮錢。不是因為貪財和固執,而是因為她想讓婆家人珍視你的到來。大部分人對付出過的東西會珍惜,對空手得來的會揮霍。這不是什麼套路,這是人性。 」

正如末那大叔所說,真正高情商、明事理的父母都會把這筆彩禮錢作為以後女兒和女婿發展的基金,會間接地用嫁妝以及其他的形式返還給女兒。又或者說這筆彩禮錢乾脆就是女兒的,是她婚後生活的一個經濟保障。

事實上也證明,只要女方的父母足夠通情達理,男方的父母不以佔便宜為目的,兩家人互相協商著來,就能夠讓情侶在婚前高興順利的步入婚姻。

但是倘若女方一張口就是天價彩禮,還提出了很多不能改變的硬性條件,最後導致的結果只能是情侶分手,因為彩禮而鬧出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笑話。

近些年來,網上關於天價彩禮的段子也有不少,因為彩禮嫁妝協商無果導致人命的也有,但是這樣也沒能警醒那些一張口就要天價的父母。

如果父母是真的站到女兒的角度上去著想,那麼彩禮錢高一點,也是父母對女兒的愛,到最後也一定是有商量的餘地,但是如果不是為了女兒的幸福,而是為了自己養老,要出天價彩禮,就有一些過分了。

總而言之,我希望父母更多是為了自己女兒的幸福著想,而不是算計有著其他的想法。

文熙和宋哲這都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兩個人馬上都要訂婚了,現在卻因為彩禮錢的事而遲遲商議無果。

宋哲比文熙大兩歲,他父母是挺著急讓兩個人結婚,希望他們儘快把婚事辦了,到時候還能早點生個孩子,給他們幫幫忙。但是文熙的父母不願意,一來是因為文熙是遠嫁,他們擔心女兒嫁過去受氣,二來則是因為文熙的弟弟還太小,文熙遠嫁了,肯定有諸多的不便。

文熙當時是在外地上的大學,畢業以後直接留在了外地工作沒有回來,因此這才認識了宋哲,當初文熙一告訴父母自己戀愛的事,父母就都不是很滿意。尤其是母親死活都不願意讓她遠嫁,覺得她走了,自己到時候想讓她回家一趟都難,更不要說需要她幫忙了。

文熙並不是獨生女,她還有一個弟弟,只不過父母是老來得子,要指望弟弟還要再等個十年,而今她要結婚了,父母就是想她在本地,奈何文熙和宋哲感情深厚,文熙也是鐵了心的要遠嫁,擋也擋不住。

因為父母根本阻止不了文熙遠嫁,於是文熙的母親動了歪心思,向宋哲提出了高額的彩禮,說:「我女兒遠嫁也可以,給我30萬的彩禮,讓我養老,我就同意她嫁過去。這以後離那麼遠,什麼忙都幫不上,30萬彩禮也不過分。」

宋哲也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知道文熙的父母養大她不容易,但是文熙有一個弟弟,再怎麼著也用不著她養老吧。而且就算是到時候,弟弟年紀小,文熙的父母不能工作,他們出點錢也是應該的,但是這張口就要30萬的彩禮做養老錢,他還是第一次聽說。

看著文熙的母親態度堅決,宋哲便懟了回去:「阿姨,莫不是你忘了,你還有兒子嗎?現在要30萬彩禮,是買斷所有親情嗎?以後我們還要回來看您嗎?」

文熙母親說:「我要是指望我兒子還要等個十年,那這十年怎麼辦?萬一我和他爸有個什麼病,有點急事,女兒離得這麼遠,回來黃花菜都涼了。你知道我們養她多不容易,就指望她能好好孝順我們呢,現在她又在我們身邊照顧,我不是要提前預防一下嗎?」

宋哲冷笑一聲說:「那您的意思是拿了30萬彩禮,文熙就能跟這個家斷乾淨,從此再也不管您了嗎?還是說你就覺得這30萬彩禮就是你們的母女情誼,而且我們那邊,男方給多少彩禮,女方也相應的準備多少陪嫁,那你的陪嫁準備好了嗎?」

宋哲話說得也很絕對,沉默了很久的文熙父親說:「你夠了,別說了,還是讓女兒嫁過去吧,只要女兒嫁過去不吃虧,我們真的都無所謂。咱這一輩子圖什麼,可別老了老了,糊塗了!兒子咱們自己養,至於閨女她幸福就好。」

聽嶽父這樣說,宋哲也很羞愧低了頭,他當打保票,自己一定會對文熙好的。

相信大多數有女兒的父母都不會願意讓自己的女兒遠嫁,如果是出於對女兒自身幸福的考量,害怕女兒會受欺負以及女兒遠嫁之後會經常想念家長,那麼這樣的父母是正常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父母若是為了自己,對孩子的事橫加幹涉,只自私的為自己考慮的話,就有一些過分了。

所以,女兒遠嫁,作為父母,我們最多考慮的也應該是對方的人品,是他對女兒的真心到底有多少,而不是一味地拿所謂金錢來衡量他對女兒的愛。

而且,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關於彩禮和家長的問題的商議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也應該聽一下孩子的意見,最重要的兒女兩個人過得幸福,而不是父母在其中拿金錢去考驗。

我們雖然身為父母,但是沒有權利決定孩子的命運,更沒有權利去選擇他們的婚姻,我們要把權力交給孩子,而且一旦你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得到的一定是孩子的反對和各種埋怨,到那個時候母子關係因此變得緊張,才是真的得不償失。

愛孩子就請尊重他的選擇,不管是男方的父母還是女方的父母,都應該好好考慮一下彩禮和嫁妝的問題,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的貪小便宜而葬送了孩子一生的幸福,尊重他們的選擇,愛護他們的感情,共同呵護這一段美好的情誼,才是父母對子女最好的愛。

作為女方,提出的彩禮錢要在男方的經歷能力承受範圍之內,如果你真的愛他為了以後的生活著想,你也不會獅子大開口。總不能為了所謂的彩禮錢連以後的生活都不想了,這才是得不償失的。

另外男方,也要儘量拿出誠意給女方一定的彩禮,也要好好對待自己的妻子,為人要有著一顆誠心。婚姻是兩個人因為愛情因為緣分而走到一起,切莫因為一些彩禮錢生了縫隙。雙方都好好的,有商有量,才是上上之策。

END.

相關焦點

  • 女兒遠嫁,母親要50萬彩禮養老,女婿三連問,嶽母啞口無言
    不過,也並非所有要彩禮的父母,出發點都是自己,他們是為女兒要個安全保障,但不管哪種原因,要因人而異,適可而止 既然如此,艾美的母親向周濤提出了要求,「女兒遠嫁,給我50萬彩禮養老,否則我堅決不同意。」
  • 我是農村媽媽,有一個獨生女,女兒遠嫁要50萬彩禮養老,合適嗎
    在悟空問答看到一則提問,原內容如下:我是農村媽媽,就一個女兒,女兒要遠嫁,我要50萬彩禮養老,合適嗎?此問題一出,有人以自家兒子為例告知這位媽媽不要再提要50萬彩禮的事,有的人認為如果女婿是富二代出得起的話,100萬也不多,有的人說這位媽媽是在賣女兒……諸如此類,眾說紛紜。
  • 婆家拆遷百萬,娘家要借20萬給兒子買房,父母:一次性買斷養老
    如果你是女兒,你會同意給這筆錢嗎?如果不給,父母卻以一次性買斷養老來要求你,你又該做何種抉擇?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覺得女兒出嫁了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至於女婿家的財產嘛,不要白不要,豈不知這樣會多傷了女兒的心?到頭來,讓女兒跟娘家離了心。
  • 女兒遠嫁,我要50萬彩禮,過分了嗎
    我是四川人,也是農村媽媽,家裡就這麼一個女兒,如今她要遠嫁到天津,我要50萬彩禮,女兒罵我賣女兒,問我是不是掉錢眼裡了。其實我挺委屈的,她爸爸早死,都是我一個人把女兒拉扯大,其中辛苦的過程就不說了。為了女兒,我沒再婚,一個人把她養大,而且我在農村沒買社保,生活上沒有保障,如果我生病了,自己有錢,起碼不會給女兒女婿增加負擔。
  • 妻子是獨生女想為父母養老,女婿:100萬彩禮不用給了嗎。
    那現在問題就來了,假如你娶的妻子是獨生女,妻子要幫父母養老,作為女婿的你,會同意嗎。一個男人說出了心聲:100萬彩禮不用給了嗎。小王跟他妻子是大學同學。大學期間女生就有不繼續讀的想發,為什麼呢,因為家庭經濟問題。母親下崗,父親喝酒賭錢出事情住院了,需要一大筆醫藥費。家裡早沒錢了,還拿什麼供她讀書?哪怕再可惜也沒辦法了。最終還是小王家裡出錢供她讀完大學的。
  • 「女兒30歲出嫁,我要30萬彩禮不過分吧。」女婿:這婚我結不起
    古時就流傳了這樣一個習俗,娶媳婦要準備彩禮,而女方家卻沒有硬性規定,必須要回禮的;彩禮要根據每個家庭的條件不同,金額大小也不同,有些也會根據當地的習俗不同,每個地區的彩禮要求也不同。但是彩禮並不能作為一個衡量愛情的標準,彩禮金額也不是看年齡與待在父母身邊多來決定的。「女兒30歲出嫁,我要30萬彩禮不過分吧。」女婿:這婚我結不起。
  • 拿女兒30萬彩禮給兒買房,老伴生病找她要錢,女兒:養老錢早給
    而不知道他們用了什麼辦法,在一個月後,小夥子果然湊齊了30萬彩禮。彩禮湊齊了,羅阿姨也不好再攔著,只好同意了這門婚事。這筆30萬的彩禮,原本羅阿姨想陪嫁一半回去。只是恰好在女兒結婚前一個月,兒子卻也談了一個女朋友,兩個人還未婚先孕了。羅阿姨又驚又喜,各種想辦法給兒子湊錢買房給彩禮。
  • 「女婿,你小舅子結婚要買房,你準備30萬」「媽,別難為姐夫」
    01薛兆豐說過:「在所有的親情關係當中彼此走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是雙方家長見面的時候,林洋的母親便發現,未來的嶽母思想太陳舊,而且對小舅子很溺愛。擔心自己的兒子和這樣的家庭的女兒結婚,以後日子不好過。 母親給林洋提了建議,希望他能慎重考慮,不要耽誤了自己的人生。 但是林洋並沒有馬上聽從母親的話,放棄這段感情,而是把結婚的安排延後了而已。
  • 嶽母買房養老,女婿要求嶽母寫女兒名字,嶽母卻只願意寫自己名字
    而女婿和嶽母的關係,也同樣很敏感。可是俗話說,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喜歡。而婆婆看兒媳,越看越不順眼。在很多時候,我們都天真地認為,女婿和嶽父母的關係,會比婆婆跟兒媳的關係好。殊不知,這一切都是表面功夫罷了。一旦遇到利益衝突,女婿和嶽父母的關係就會變得很微妙。而嶽父母因為女兒的原因,也會變得進退兩難。
  • 嶽母60大壽,女婿不到場被罵,說出真相,這樣的女婿能要嗎?
    女兒結婚,丈母娘是把女婿當做兒子來對待的,可為什麼有的女婿卻不把丈母娘放在眼裡,真的令人不可思議。如果真的有這種情況,肯定讓女婿心裡有過不去的坎,否則婚後女婿不登門,難道媳婦就能忍受嗎?我看向嶽父時,他低著頭不吭聲,嶽母也虎視眈眈地瞅著我,生怕我把她女兒拐跑了。爸媽沒說話,我一下子火了:你們這是賣閨女嗎?先不說我們有沒有這100萬,你們知道鄭州房子多貴嗎?光買房已經付了首付60萬,你們這是想借女兒搞敲詐。
  • 農家女要遠嫁,其母競索要80萬元彩禮才放行
    男方比較有誠意,在赴四川提親時也帶去了20萬元禮金,孰料小茹母親提出不拿80萬元決不嫁女;當被問及為何非要那麼多彩禮時,她答是為了養老。為這件事雙方家長扯皮了很久,最終男方堅決放棄了這樁婚事,難以想像日後怎樣與這等丈母娘愉快相處。
  • 「老公,去看下我媽,她知道錯了」「20萬已買斷你們母女情了」,我沒有嶽母
    只要跟別人提起,都是一副驕傲的臉孔,意思是女兒有本事,找的婆家有錢等等。只是到了談婚論嫁之時,她老人家一開口就是20萬彩禮,這個彩禮在我們當地算是多了,畢竟當地的彩禮習俗8萬,為此我還是蠻反感。她以為家裡有錢的人,都不會心疼錢,其實情況正好相反。
  • 「我娘家要買房,你拿點錢出來」憑啥,我30萬彩禮去哪了
    不過,其實這其中的誤會和矛盾,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經積累下了。剛和媳婦結婚的時候,老張就因為彩禮的事情被自己的嶽父嶽母難為了一頓。那個時候老張還是個窮小子,買了房子和車子之後,家裡根本就沒剩下多少錢,而且還有貸款在身上。但是嶽父嶽母那邊說,彩禮這個錢一定要給,而且不能少給。因為當地有風俗,這個錢都是未來女兒帶回自己的小家支援小家建設的。
  • 小舅子再婚,嶽母要求女婿給80萬彩禮,老公無奈和老婆離婚了
    多方打聽後,才知道因為老婆的爸媽要求男方給30萬彩禮,男方拿不出才分手的。知道是這個原因後,我本來想打退堂鼓的。沒想到,同學聚會的時候,看著漂亮迷人的老婆,我還是忍不住和她表白了。30萬彩禮她家,因為她爸媽要拿這個錢給她弟弟買房子做婚房。
  • 要彩禮就是賣女兒!丈母娘反口一問這三個問題,瞬間讓他沉默
    適當要一點彩禮,對於女方家庭而言的確是一種尊重,可凡事不能過度,如果女方家庭待價而沽,那就跟做生意沒有任何兩樣。只是,現在有很多男人都有一種特別奇怪的想法,只要一提彩禮,他們就說對方賣女兒,但卻從未想過一個女人在婚姻當中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而在一段婚姻當中女人又付出了什麼?
  • 十萬彩禮沒嫁妝,婆家拆遷百萬,父母讓女兒給20萬幫兒子買房
    如果你是女兒,你會同意給這筆錢嗎?如果不給,父母卻以一次性買斷養老來要求你,你又該做何種抉擇?生活中總有一些父母,覺得女兒出嫁了就成為了別人家的人。至於女婿家的財產嘛,不要白不要,豈不知這樣會多傷了女兒的心?到頭來,讓女兒跟娘家離了心。
  • 65歲嶽母手握百萬,女婿去借錢周轉被拒,8年後卻找女兒養老
    指的是,不能因為膚淺的表象便否定一個人的能力,要知道年輕人身上有無限潛能,只要勤勞上進不氣餒,終將會實現夢想,讓心愛的女人過上好日子。然而有些嶽父母很勢利,因為男孩買不起房子車子,給不起彩禮,便想方設法棒打鴛鴦。即便運氣好姻緣沒被拆散,女婿也要做好婚後受嶽父母白眼的心理準備,畢竟改變一個人的想法不在一朝一夕。
  • 故事:女友要我當上門女婿,我讓她買房買車,給30萬彩禮,女友提分手
    女友要我當上門女婿,我讓她買房買車,給30萬彩禮,女友提分手隨著時代的發展,思想觀念的轉變,如今男人當上門女婿的現象也越來越多了。有人說只有沒本事的人,才會去當上門女婿,過著沒尊嚴,沒地位的生活;但有些男人卻是為了愛情去當上門女婿。不管出於何種原因,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要好好走下去。
  • 一農村單親媽媽,獨生女兒遠嫁,要彩禮50萬養老,兒子爸爸咋說
    有句話說,「娘心在兒身上,兒心在石頭上」不管兒子,還是女兒都是母親身上掉下的肉,兒女的遠行父母都是不舍的,何況獨生女兒遠嫁,天遠地遠的,作為父母怎能捨得和放心?我完全理解母親的心情。但是,老話說得好,」女大不由娘」,女兒已長大了,到了成婚的年齡,她要為她自己幸福,人生目標奮鬥。
  • 嶽父去世後,女兒女婿把嶽母接到家裡養老,大姨子每月打來生活費
    但對有些老人來說,他們的觀念中依然還是養兒防老的,女兒再好也是外人,除非是招上門女婿的。如果女兒是出嫁的,那父母一般都不會去女婿家養老的。也就是說,按老規矩的話,謝輝是不需要給嶽父母養老送終的。嶽父母有兩個女兒,謝輝的妻子是小女兒。嶽父母給大女兒招了上門女婿,小女兒就嫁出來了。那時謝輝和妻子是相親認識的,兩個人彼此都很滿意,後來就結婚了。謝輝家還有個哥哥,兄弟倆都留在家裡,父母跟哥嫂住在一起。謝輝和妻子就每月給哥嫂家一些錢,算是給父母的生活費,兄弟倆一個出錢,一個出力,一起照顧著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