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來訪者愛上我怎麼辦?論心理諮詢中移情的發生與處理

2021-01-07 蕭瀟心理說

在描寫諮詢師和來訪者諮詢過程及關係的美劇《捫心問診》中,來訪者蘿拉從第一次諮詢時就愛上了自己的諮詢師保羅。其實這樣的橋段不僅僅在影視劇中會出現,在實際的心理諮詢過程中,隨著諮詢的逐漸深入,來訪者很容易對諮詢師產生親近之感。如果是同性,會產生一種類似於朋友關係、親子關係或同胞關係的情感;如果是異性,則來訪者很容易誤以為自己愛上了心理諮詢師。

為什麼我在這裡用了一個詞「誤以為」?這是因為心理學家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發生了移情現象,並且這一現象在心理諮詢及治療的過程中非常普遍。那麼這個移情過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工作者面對這樣的移情又該做如何處置呢?偉大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其所著的《移情心理學》一書中帶我們一同探尋移情的真相。

一、移情是如何發生的?

移情首次被發現和提出是在弗洛伊德給一位女病人的治療中,在一次心理治療結束的時候,弗洛伊德的這位女病人突然感覺到一個強烈的念頭,期待弗洛伊德將會給她一個親吻。當然這位病人當時並沒有提到這個念頭,她很羞愧自己會有這種想法,並且整個晩上都不能入睡。在下一次的治療中,她顯得煩躁不安,聯想中斷,最後她把這個幻想說了出來。

弗洛伊德盡力要找出這一幻想願望的原因,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它來源於病人許多年以前的一次經歷。那時,這位病人在與一位男人談話的時候,她有個很強烈但被她最終壓抑了下去的突如其來的念頭:這位男人可能要強行親吻她。現在,這個想法重新出現,並從其現實對象,「轉移」到了心理醫生身上來。

這種把過去對重要人物的情感、衝動、態度、願望、幻想等,不合時宜地移至到當前某個人物身上的現象,就是移情。幾乎所有的心理諮詢和治療中都逃不開移情現象,而移情的根源就在於個體生命早期一些重要關係模式的重現。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我們生命早期最重要的人就是我們的父母。由於種種原因,父母給我們的養育總是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缺憾的,因此在童年時期,我們與父母之間總是會存在一些未能處理妥當的問題。這些問題就會慢慢發展成情結,以至於我們在成年後的人際關係中會不斷地去重複一些與父母間的互動模式。

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年幼時,很多父母都信奉「打即是愛」為真理。就是說孩子要是不聽話,父母如果不打他不管教他,那是不愛;只有狠狠地去打他管教他,才是愛的表現。所以,在我們這一代成年後,即使學過很多育兒的理論,清楚打罵的危害,但是偶爾仍會被這樣的信條所牽制,忍不住用打罵的方式管教自己的孩子。而有的人原生家庭中父母若是經常用暴力的方式進行管教,他在成年後尋找伴侶,也會傾向於找到類似的人,要麼成為受虐一方,要麼自己去施暴。

這一切均是生命早期各種初始人際關係的重複,而諮詢過程中的移情,其實就是來訪者將諮詢師投射成自己的重要他人,把對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到諮詢師身上的結果。為什麼諮詢師如此容易成為被投射的對象呢?其實這與諮訪關係的特殊性有很強的關係。一般來說,如開頭的影視劇中那樣來訪者一上來就對諮詢師產生移情的並不多見,絕大多數的移情都發生在諮訪關係比較深入以後,由於諮詢師的深度傾聽、共情讓來訪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信賴與安全,這樣的感覺也許曾經只發生在與父母的關係以及兩性親密關係中。所以來訪者就很容易對諮詢師產生移情,當然這一切都是無意識的。

二、心理諮詢師應當如何看待移情?

既然來訪者很容易對諮詢師產生別樣的情感,這樣的情感必然也會對整個諮詢產生影響。那麼諮詢師又應當如何看待這樣的移情呢?榮格認為,幾乎一切需要長期治療的案例都圍繞著移情現象,而治療的成敗似乎從根本上取決於移情。因此心理學無法迴避移情問題,而心理諮詢師也無法期望來訪者不產生移情或者移情會自然而然地解決。

有的心理諮詢師由於無法妥善處理移情的情況,便會很恐懼移情的發生。因此,他就會儘可能地防止移情的出現,這就導致在某些情況下會削弱諮詢的效果。因為前面提到,移情是來訪者將早期一些重要關係和情感轉移到諮詢師身上,而這些極有可能是造成來訪者母親困境的根本原因。對移情的治療賦予了來訪者難得的收回投射的機會,可以彌補他的損失,整合他的人格。如果不讓它重現,那麼很可能就失去了治療的機會。由此可見,移情是心理諮詢及治療的一個重要「要素」。

但是有的諮詢師又會陷入另一個極端,過分看重移情的作用,甚至刻意地去讓移情發生,要求來訪者必須發生移情。其實這也是不妥當的,因為移情這事就如同信任一樣是無法索要的,它只有在出於自發時才富有價值。

因此,榮格認為,面對移情的正確態度就是保持中正,既不防止其發生,也不刻意做些什麼強制讓其發生。而且一般來說輕度的移情會更有利於諮詢的效果。因為移情作為諮詢及治療的其中一個要素,它代表的是個體對關係的需求。而個體如果對關係的索求過多,其實還是陷在依賴諮詢師的困境裡,並不能成長為獨立的個體。如果個體對關係的索求少一些,那麼其他的治療要素就能開始起作用,比如諮詢師的權威性、來訪者自身的覺察能力、暗示、醫囑、理解、共情、鼓勵等等,這樣來訪者就能在諮詢中逐步練習獨立的能力,最終成長為有力量的個體。

另外,移情在每個個案中出現的意義是不相同的,在某一個來訪者本身關係比較疏離的個案中出現,可能代表有所好轉。而在另一個本身依賴性很強的來訪者身上出現,則代表著一種阻抗。也有可能在其他的一些個案中出現,根本就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來說,要根據個案的不同情況去看待以及處理移情現象。

三、當移情發生時,該做如何處置?

移情在某種程度上作為一種本能過程,不僅來訪者會對諮詢師產生移情,諮詢師也會對來訪者產生「反移情」,所以作為心理諮詢師來說,是很有風險的,但是這就是這個工作必須去承擔的風險。當來訪者的移情發生時,考驗的不僅僅是諮詢師的覺察能力、專業技術,還有職業倫理。

來訪者把潛意識中的一些情結投射到諮詢師身上,對諮詢師產生移情。諮詢師此時需要有深度的覺察能力,一方面能夠覺察到來訪者此時有一些情結在起作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需要把這些無意識情結的內容讓其浮現到意識層面,讓來訪者去看到。這裡面通常會用到立即性反饋、澄清、回應等技巧。因為榮格的理論認為,一旦個體認識到了投射的主觀來源,這些投射最終就能重新整合入個體之中。也就是心理學大師們常說的一句話:「看見即療愈」,很多事物,當你去看見它們的時候,它們就已經和原來不一樣了。

對於來訪者而言,可能那個導致各種關係問題障礙的情結並未被解決,但是當他知道了它的存在,就會比原先無意識的狀態多了一份覺察。不管最終行為是怎樣的,在這之前來訪者已經能意識到自己是可以選擇的了。

當然,也有的來訪者在諮詢師為其浮現無意識的內容之後,依然會抗拒這種整合,表現為否認、拒絕承認、接受,他們仍然執著地將其投射在諮詢師身上。其實,這時候是來訪者內在的狀態沒有準備好要做出改變,諮詢師也無法拔苗助長,因為沒有一個人能代替他人成長,諮詢師也是如此。這也提醒諮詢師時刻保持覺察,保持「無為」的覺知,一旦諮詢師做得過多,事實上卻會削弱來訪者的力量,不利於來訪者的成長。就如同榮格在書中所說:「雖然病人傾向於要求醫生付出全部的努力,但是只有在他意識到自己也要付出全部的努力時,他的要求才會奏效」。

一般如果來訪者出現了阻抗,諮詢師可以採用立即性的真誠反饋技術,如實地將自己的感受反饋給來訪者,來訪者會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接受諮詢,是否真的願意踏上自我成長的荊棘之路。針對有些來訪者,諮詢師也可以採用轉介的技術。

那麼何時處理移情呢?這對每個個案來說也是不同的,有的移情在諮詢中起到正向的作用,也有的產生負面的效果。讓來訪者將投射從諮詢師身上收回來,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很多移情的處理,要在諮詢過程的後期才會完成,就好像「心理懷孕」一般,只能耐心地等待其自然地開花結果。

這也引出心理工作中很重要的一個要素,就是諮詢師的慈悲和耐心。榮格幾乎傾盡一生研究無意識,他深刻意識到無意識的繁雜和巨大力量。在這種力量面前,人類的知識和能力往往是很局限的。諮詢師需要帶著慈悲和耐心,去相信來訪者自身蘊含的力量,去等待那個時機,陪伴即可。

相關焦點

  • 「能不能讓我一直諮詢下去?」愛上諮詢師的女孩,出路在哪裡?
    看到有讀者提出這樣一個困惑:去做了一段時間的心理諮詢,想讓諮詢師一直一直陪著我,一想到分離就特別難過,心臟會痛的感覺。已經把諮詢師當作家人了,好像少了他我就活不下去了,這是什麼心理?他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80%的時間都會想他,不想離開他。諮詢可以一直一直諮詢好幾年嗎,什麼樣的問題能導致諮詢很多年呢?
  • 每天一點心理學—「移情」
    今天我們來說說移情,英文transference,這個詞來源於精神分析學說, 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來訪者的移情是指在精神分析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諮詢者身上的過程。
  • 泰安心理諮詢:老公出軌了,我該怎麼辦?
    【案例】丈夫出軌了,我該怎麼辦?來訪者傾述:丈夫今年48歲,和公司的行政職員小A出軌了,我們是大學同學,當初一起創業,後來我懷孕後,就在家專心做全職太太,退出了公司的管理事務。生完孩子後,我把重心都放在了孩子和家庭身上。
  • 移情式的愛,那不是真愛
    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曲鷂奇:確實有這個說法,心理學中說的移情和喜歡其實兩碼事。移情的意思是一個人把曾經很早以前,也就是童年時對重要的人的情感轉移到了現在的某一個人身上。在心理諮詢裡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 諮詢師要讓來訪者重新愛上她自己
    小紅來到我的諮詢室,第一眼給我的印象是長的比較秀麗,但沒什麼精神頭我問她怎麼了,為什麼來到諮詢室呀,她說自己剛和男友分手2周,今年已經36歲了,本來自己狀態還挺好,也沒有非常痛苦,結果一周前她大姨來他家了,就說你看你都這麼大了談對象又分手了,你可咋辦呀,嫁不出去咋整結果這幾天腦子「嫁不出去咋整」這句話一直盤旋在小紅的腦子裡非常恐懼害怕,恐懼以後要是真結不上婚怎麼辦,著急擔心,以後談不上對象怎麼辦,
  • 當我遇到心理諮詢
    一早醒來,二個耳朵特別癢,起身拿了棉籤,開始掏耳朵,掏了好久還是很癢這二天的心理實戰練習,照見了我的習性-沒有耐心聽,不想聽很多廢話,只想聽結果昨天下課知道照見了這個習性後,有熱心的同學陪著我一起進行了加餐練習,我深刻意識到當我的創傷或者模式不改變,坐在諮詢椅子上的我手足無措閉上眼睛,我開始尋找沒有耐心聽,不想聽的場景,我一下子就想到了父母,我的頭立馬就有念緊箍咒的感覺
  • 拉近諮訪關係:一幅畫讀懂來訪者的心裡話
    ● 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師與來訪者之間關係的建立至關重要,甚至比諮詢技術、諮詢經驗等更為重要。美國前諮詢心理協會主席Loretta Bradley認為影響心理諮詢效果的因素分別有:①諮訪關係(40%)②支持系統(30%)③想改變的願望(15%)④諮詢技巧(15%) 在諮詢關係中,來訪者可以體會到來自諮詢師無條件地積極關注,得到了在諮詢室之外不曾感受到的接納和包容
  • 網絡諮詢中關於畸戀的問題明顯增多
    作為心理諮詢師有一個基本原則叫做價值中立原則,當我們的價值觀跟來訪者的價值觀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意味著我們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維護他的利益,去體會他的情感,甚至可能需要幫他去解決問題。在諮詢過程中會發現,當事人跟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保持關係,然後描述的時候也不是不能接受這樣的關係,有的時候可能是難以自拔,甚至不想改變這種關係,有的只是想尋找一種相對安靜的傾訴,或者是緩解一下自己的心理壓力,有的只是想要弄清楚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首先認真傾聽當事人的傾訴,然後共情他們的心理壓力或者情緒狀態,接納他們目前的問題或者症狀。
  • 為什麼你的戀愛與婚姻中充滿了各種矛盾
    交往初期,這樣的情況偶爾發生,兩人也有足夠的意願和熱情來修復這段關係,可是隨著相處時間越久,矛盾不斷積累,修復周期不斷變長,兩人的關係也就越來越差。在耗盡了最初的甜蜜之後,彼此都感到失望甚至絕望。H小姐和M先生的情形,在我的情感諮詢工作中很常見。很多人並不能足夠理解自己的伴侶,所以容易懷疑對方言行舉止的變化,是不夠愛自己的表現。
  • 成都的心理諮詢機構,成都好的心理諮詢中心,成都免費心理諮詢電話
    核心提示:情感心理諮詢指心理諮詢員通過和來訪者的商談、討論、勸告、啟發和教育,幫助他們解決各種有關情緒、情感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礙,提高適應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在情感問題上,從戀愛時對象的選擇、相處、直至承諾婚姻,再到婚姻中的調試、磨合到適應,都需要健康平衡的心理狀態去面對。情感中的雙方都應對彼此的關係有智慧而清楚的把握,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要使矛盾一步步惡化,如果自身沒有力量做出改變,應該積極尋醫生的幫助和指導,進行必要的婚戀心理諮詢和疏導。  情感心理諮詢,大多數和人際交往有密切的關係。
  • 來訪者教了我重要一課——閉嘴
    2015年的時候,我曾經接過一個特殊的個案。她是一個有經驗的來訪者,曾經在別處做過心理諮詢,知道所有的規矩,不用我來強調。因為我諮詢的方式以動力催眠為主,但是她又不想做催眠,於是轉介給了別的諮詢師。然而某一天她突然出現在我的諮詢室,說是已經快要崩潰,急需做諮詢。而原來的諮詢師怎麼都聯繫不上。看到她的狀態,趕緊把她領進諮詢室。
  • 諮詢室裡面你會表達攻擊性嗎?
    我是心理諮詢師,擅長親子和婚姻困境(300元/50分鐘) 在諮詢室裡面,當來訪者對諮詢師想表達憤怒,但是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表達的時候,一般就走向脫落,也就是諮詢不再繼續了。 來訪者和諮詢師工作的過程中會有各種原因造成的脫落,我今天想說的是由於對諮詢師的攻擊不能表達造成的脫落。
  • 心理諮詢師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時候,但熬過去的人,都成為了神
    很多對心理諮詢抱有熱枕的人,為什麼會放棄這個職業呢?一、沒有動力有的人對心理諮詢行業感興趣,從事諮詢師這一職業,是因為自己身上的一些問題,想通過心理學或心理諮詢的形式解決,原本就不是為了職業價值,當問題解決後,對工作的動力就會降低。
  • 問答 | 女性來訪者總懷疑丈夫有外遇,諮詢師該怎麼做
    學員:婚姻關係諮詢中,女性來訪者總是懷疑丈夫與某個異性有問題,又沒有證據,卻不由自主地會從丈夫的表情和日常行為去自我佐證。探索成長經歷,也說原生家庭沒有創傷經歷,小時候很幸福,總是向諮詢師索要一套立竿見影的方法,請問這個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 沉默,憑什麼也可以是一種心理諮詢技術
    在實踐中主張節制的心理諮詢師尤為喜歡沉默。如果按諮詢過程技術應用的比例平移到書本上,沉默的篇幅至少要佔四分之一。同樣,教授我心理諮詢的老師也不愛正面解答的疑問。好不容易解答一次,往往也是兜圈子,堪稱一個繞。這正是心理諮詢區別於其他諮詢的地方。心理諮詢重視互動中產生的頓悟,這有點類似於禪宗,不可說、不能說、不必說的意境。
  • 什麼樣的男人容易移情別戀別等到發生之後,再去改變
    看到當然吸引三號女士,請大家好,我是小謝。本期的話題就是關於什麼樣的男人比較容易叫移情別戀,這是我們今天想分享的話題。什麼樣的男人容易移情別戀別等到發生之後,再去改變在當今飛速發展的時代,這樣的事情可能對於大家來講,不是一件非常新鮮的事情了,但我們要知道它的原因是什麼,才會理解這樣的事情發生之後
  • 人類幾種心理防禦機制
    而是他們擔心自己處理不好這種關係,弄巧成拙。當然隔離用的不好則會起到完全相反的結果。二戰時的納粹,他們為什麼如此的殘害猶太人。作為一個人——即使是納粹,他的良知,超我難道就不會對他進行懲罰嗎?其實這裡面也有隔離的成分。在他們的思維邏輯中——猶太人不是人,而納粹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事。「我們能夠殺牛,殺羊為什麼不能殺猶太人呢!」從而將由此產生的情感隔離掉,以不讓自己的心理崩潰。
  • 來訪者說自己產生莫名其妙的緊張情緒,怎麼辦?有三點經驗分享
    有一個來訪者這樣描述自己:有時候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會莫名產生緊張的情緒,這種緊張情緒總是在困擾自己,讓自己無法呼吸,讓自己無法去思考其它層面的東西,讓自己不知道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整個人每時每刻都處在緊張之中,無法自拔。
  • 老公出軌回歸,但我心理一直有陰影,怎麼走出來?
    但她內心卻感覺到自己和老公的關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是怎樣的變化她說不清,但感覺兩個人之間確實有了一道隔閡。老公跟那個女人出軌的事情,儘管她不想提起,不想記起,但有些事情確實想抹也抹不掉。婚姻心理諮詢為您解讀:老公出軌回歸,但我心理一直有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