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式的愛,那不是真愛

2020-09-10 曲奇味的氟西汀

來源: 十堰廣播電視臺 遠方 十堰柏和心理中心 曲鷂奇

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有人覺得互補型比較好,有人覺得相似型也不錯,其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但對於互補型戀人,我們要警惕那種補償性的愛,因為那很可能不是真愛。

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

曲鷂奇:確實有這個說法,心理學中說的移情和喜歡其實兩碼事。移情的意思是一個人把曾經很早以前,也就是童年時對重要的人的情感轉移到了現在的某一個人身上。在心理諮詢裡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比如說有個女性來訪者,小時候和父親的關係特別好,但是很遺憾,父親在女孩幾歲時因病去世了,或者離異了。這個女孩很悲傷,因為父親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對她好了。但是女孩記住了父親曾經對待自己的方式還有父親的一些特質。 例如父親很和藹,總是牽著自己的手、帶自己出去玩。 自己走累了,父親還背著自己。而且父親是一個身材很高大、性格很和藹的形象。女孩長大後,在大學裡認識了一個學長,學長也是性格和藹、很高大的樣子。於是女孩可能會下意識的對這個學長投入情感,因為家長和父親有點相似,這個就是心理學中說的移情。 即女孩把曾經對父親的情感轉移到了這個學長身上,女孩會覺得自己喜歡上了學長,其實這種類似於喜歡的感覺只是一種情感上的依賴,和真正的喜歡有差別。

而這個學長感覺到女孩對自己很關注,於是兩個人談起來戀愛。但是之後,他們的感情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女孩表面上把學長當成男朋友,但是女孩在關係模式上,會把男友當成父親來對待。這是女孩下意識的表現,她意識不到,例如女孩在相處中稍微遇到不順,就會任性、吵鬧,直到男友滿足她才行。 第二點是,女孩在戀愛中可能變的「生活不能自理」,凡是都讓男友替自己解決。第三點是女孩特別依賴男友,女孩不許男友和其他異性交往,而且自己想見男友了,男友必須隨叫隨到。時間長了,男友就會覺得:女友好磨人啊,而且任性,甚至不可理喻,到最後男孩可能會跑掉。

這樣的戀愛的關係模式現在好像挺常見的,其實仔細看女孩在戀愛中的表現就是在把自己當成一個幾歲的小女孩,把男友當成一個成熟穩重的父親。所以女孩總是說:愛我,就要包容我的一些。 潛臺詞就是,我是小孩子,你是爸爸,你應該讓著我,無限滿足我!

這類感情難以結果的原因是,男性覺得戀愛是兩個大人之間的事情,我包容你,你也要包容我。我們要親密也要保持部分的獨立。 如果你總讓我滿足你,你還無限的享受這個滿足,而且對我沒有付出。時間長了,男性會產生厭惡感。 因為人家是想找個女友, 而不是找個女兒。

遠方:1.心理補償性的愛,並不是真愛

這裡說的補償並非是性格上的補償,比如內向的人,喜歡找外向的人做伴侶,而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具體來說就是,童年缺愛的人會對愛產生巨大渴望,當遇到對自己好的人,哪怕是一點點溫柔和浪漫,都會迅速生出愛的漣漪,快速進入戀情,而這就是補償性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樣的愛,是被補償一方自己想像出來的、來自父母的愛。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她遇到的「男朋友們」,給予她的愛,對於她來說就是在補償童年缺少的父愛,所以她會在經歷一次次失敗的戀情後,迅速進入另一段戀情,而這就是她極度渴望被愛的表現。

曲鷂奇:這個說法有一些極端,我們只能說移情式的戀愛不是真正的愛。而互補式的愛,如果戀愛雙方在人格上能保持適當的獨立、有基本的認知、還有互相的付出。那麼即使是互補,也會過的很幸福。

因為兩個人有性格差異,才能產生互補,甚至說男女在一起,這個性別就是最大的差異,也是最大的互補。男人的通約的性格是果斷、勇敢、承擔。而女性的通約的特質是溫柔、善良、親和。 所以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就會產生最有益處的互補。例如我太太是當老師的,她的性格比較嚴謹、猶豫、認真。 而我的性格有點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前段時間我太太想換車,但是她很猶豫,覺得舊車是不是還能再修一修,堅持一下。但是舊車的小毛病很多,對她一個女性來說,確實不方便, 於是我替了做了決定,還是換一輛質量穩定一些的車,起碼出門在外的安全性高一些。 這就是我性格上的果斷彌補了我太太的猶豫。 但是去看車的過程中,我太太和銷售方去談贈品、優惠政策、車貸計劃。她可以把車談到最大限度的優惠。這一點她又用她的細心彌補了我的大大咧咧。而且我們在彼此的互補中獲益。

在生活中,我的朋友數量比我太太要多一些。她現在的朋友圈基本都是我以前的朋友。所以我在有小孩後,我太太讓我多帶帶孩子,讓孩子可以向我學習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而我太太則主要管理孩子的學習。這也是一個成功互補的案例。在影視文學作品中諸如:憨厚的郭靖和古靈精怪的黃蓉、懦弱的許仙配能力超凡的白娘子。 在學校裡,一個單純的乖乖女被一個調皮搗蛋的臭小子吸引走了。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找對象是找互補的,還是相似的,這真的是個偽命題, 互補和相似與感情的契合度沒有直接聯繫。但是我們總是會在一對戀人分手後,聽到他們說分手的原因是:性格不合! 這只是一句冠冕堂皇的措辭而已, 兩個人的分手只可能是感情不和、條件不相符有關。 而性格的差異本身很少會導致分手。因為感情足夠契合的人會欣賞對方身上的不同的那些特質,這反而還增加了一種新鮮感。當兩個人因為性格差異導致分歧時,感情好的人也會做出退讓和包容。

所以所謂「性格不合」的潛臺詞就是:我不夠愛你,你也不夠愛我!

遠方:2.補償性的愛,其實是移情

知名心理諮詢師楊鳳池教授認為,補償性的愛,並不是愛,而是移情。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給移情下了定義:產生於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適用的對於現實的觀念和反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當地轉移到成年人的世界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

就像松子把童年渴望被愛的經歷,轉移到男友身上,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愛,同時,松子也是缺少安全感的,她經歷幾次被拋棄後,遇到當年的學生阿龍,雖然阿龍是真心愛著她,但是她不相信,於是不斷地驗證,最終失去了阿龍。

而這種不信任感也是源於童年對父親的不信任。小時候的松子,渴望得到父親的愛,但她內心又明白,父親是不可信的,因為他心裡只有妹妹,沒有她。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親的人都這樣忽視自己,其他人更無法信任,所以她會把這種不信任感移情到男友阿龍身上。

另外,移情也會發生在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身上,因為心理諮詢師會給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這會讓來訪者有種被愛的感覺,所以會「喜歡」上心理諮詢師。

曲鷂奇: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我見過一個來訪者,女孩29歲,女孩和男友的工作的地方有點遠,但是女孩只要心情不好,就會打電話叫男友出現在自己面前,哪怕男友正在工作,也得請假立刻過來。所以男友對她的感覺就是:哪都好,就是太磨人。女孩告訴我說,她之前還有兩段情感,每次分手的原因都是高度一致,男友覺得她太磨人。 原來女孩小時候父親就出去打工了,一直到自己讀高中了,父親才回來,但是父親回來後更多的關注女孩的弟弟,很少關心女孩,這個女孩內心關於父愛的這一塊就是確實的。

女孩的第一個男人就是父親,這個女孩對於父愛是既渴求,又失望,於是女孩就把這個情感寄托在男友身上。她既希望男友要對自己包容、關愛,但是男友走進自己時,她又會回憶起童年對父親的失望,於是女孩又會用發脾氣、任性來推遠男友。因為她在潛意識中想試探男友:到底自己對男友要多惡劣,男友才會離開自己。如果男友某一次經受不住這個考驗了。女孩就會自我印證:我就知道,男友不會真正對我好,他一定會欺騙我。

這種感覺就類似於,我們小時候牙疼,我們知道用舌頭舔那顆牙會更疼,但我們還是忍不住去舔那顆牙。

剛才你說移情也會發生在心理諮詢中,這一點在工作中會比較常見,例如一個從小未得到多少關愛、多少理解的女孩,在諮詢中被諮詢師高度的理解和關心,女孩就會對諮詢師投入情感,因為諮詢師滿足了女孩內心中求而不得的那一塊需求。於是女孩對諮詢師投入了理想中的父親或母親的情感。但是女孩並不知道這是移情,女孩還以為自己喜歡上了諮詢師。以為移情和喜歡的感覺真的很相似。這就是正移情。

還有一種移情是負移情,例如女孩曾經被一個人深深的傷害過,這個人是男性、個頭高、有點胖。 結果女孩去做心理諮詢時,諮詢師也是男性,高個子、而且胖。 這個女孩可能被對曾經傷害她的那個人的憤怒,轉移到諮詢師身上。因為諮詢師和曾經傷害過她的人太像了,這就是負移情。

遠方3.陷入補償性的愛,容易招來渣男

前面說了,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同時,陷入補償性的愛,還容易招來渣男。

就像松子,她的歷任男友,幾乎都是渣男,要麼家暴她、拋棄她,要麼騙財騙色,甚至還引來牢獄之災。雖然松子一次次站起來,擁抱新生活,但她也是可憐的,甚至是可恨的。

很多觀眾會想,為什麼不能吃一塹長一智,為什麼不長記性,總是遇人不淑?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她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說,她是不由自主地這麼做的,也就是她內心的「內在小孩」在作怪,同時,渣男也願意靠近她,可以說松子是吸渣體質。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缺愛的人,渴望通過自己努力得到愛,這個「努力」的過程給了渣男可乘之機。

其實,松子也知道對方不好,但內心的「努力」驅使她要繼續努力,並告訴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對方一定會愛我的,而這還是努力得到父親的愛。

這就是她為什麼不離開,或遇人不淑的原因。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造對方,直到對方愛上自己。

曲鷂奇:前幾年有一個觀點說,女孩子要富養,要讓女孩知道什麼是物質和精神上的富足,不然女孩以後可能被一塊糖就給騙走了。我是認同這個觀點的。物質上的富養還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養。例如從俄狄浦斯情結來說,孩子都會存在戀父、戀母的情況, 男孩子戀媽媽, 女孩子戀爸爸。 如果一個女孩從小沒有得到多少父親的關愛和陪伴,這個女孩內心就會形成一個欠缺,這個欠缺如果不經心理諮詢的處理,很難隨著女孩的成長而消失。

那么女孩以後遇到了一個對自己稍稍好一點的男人,女孩就會產生好感,然後被深深的吸引住。有時候這個男人只是無意間對女孩稍微好一點,但是現在還有一些渣男深諳其道,他會尋找那些童年不幸福的女孩、尤其是缺乏父愛的女孩大獻殷情。單純的女孩子很少能經得起這樣的誘惑。我在諮詢中也見過一些女孩,漂漂亮亮的、學習也不錯,但是他們看不上同齡的異性,而是選擇比自己大很多的伴侶,而且就算是男友有家庭,女孩也在所不惜。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女孩是為了錢,其實這個說法很片面,大部分女孩是為了情感。年齡大很多的男性會包容,如果是同齡男性,要求彼此獨立、彼此付出。 但是這些內心有情感欠缺的女孩沒有長大,她們還想做女兒,找一個疼愛自己的父親來照顧自己。她們當然不想去找同齡的小夥子了。因為她們還不想獨立、也沒能力付出。

4.缺愛的女人,想得到真正的愛,從自省開始

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感知和覺察的時候,即使內心再強大,也很難掙脫童年的束縛。

就像松子,她的內心非常強大,但最終還是過完了無聊的一生,那麼對於童年缺愛的女人,想要擁有真正的愛情,該怎麼辦呢?

曲鷂奇:首先要覺察自己的內心需求。移情式的戀愛,往往不看整體、僅僅是因為某一個特質就會跟對方在一起,而忽略這個人其他的不合適的因素。正常的戀愛前,我們會看看這個人整體的條件,還有性格、關係模式等。如果都還不錯,就可以發展情感。,

移情式的愛,往往就因為這個男生某一個特質滿足了我的需求,於是我就選擇和他在一起。我以前看過一個電視,說一個高級白領女性,瘋狂的追求一個廚師。問她原因,不為別的, 女孩說:這個廚師做出來童年時爸爸做飯的味道。當她追求廚師時,這個男人的性格、關係模式、過去經歷,她全都不關心。

還有去年落網的身背7條人命的美女蛇:勞榮枝。 她本來在一所小學當人民教師,有著大好的前途,人也漂亮。 但是她卻跟著有犯罪前科的、離異的男友亡命天涯。據她家人說,她可能是很享受男友可以為所欲為、逍遙法外的掌控感。 這種因為一個特質去喜歡一個人,全然不考慮整體的做法就是 移情式戀愛。

其次,接納心理現實。

我通常會告訴我的來訪者:你只是享受和他在一起時父愛被滿足的美好體驗,而你對他並沒有產生那種成年間的愛戀的感覺。因為成熟的男女在戀愛中,女性偶爾索取,但還有付出;偶爾有依賴,還有獨立;偶爾有任性、也有包容;偶爾有被照顧,也會去照顧對方。

如果不能做到上述要求,那就要有意識的把自己從女兒的心理位置轉向愛人的心理位置。

遠方: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不要追求極端,或激情的浪漫,因為那很可能是虛幻的。正常的戀情,或許是平淡,但卻是真實的 ,因為健康的人自我力量相對來說是均衡的,不會走向極端。

特別渴望得到愛的人,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對方,不要輕易因為對方的過度付出就認定那是真正的愛。


END

相關焦點

  • 「他就是我想找的那個人」:警惕補償性的愛,因為那不是真愛
    但對於互補型戀人,我們要警惕那種補償性的愛,因為那很可能不是真愛。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這是個死循環,因為這樣的男人註定無法給她想要的愛。而像松子那樣缺愛的女生,選擇另一半的時候,也是非理智的,只是小時候祈求父親疼愛自己的小孩在做決定而已,所以這段戀情並不是真愛。
  • 學會移情聆聽,掌握有效溝通的秘訣
    而聆聽的最高層次是移情聆聽,其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那麼如何培養以理解為目的的移情聆聽技能,實現有效溝通呢?首先,摒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回應型聆聽模式:不少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真正理解對方,而只是不斷用自己的經歷和思維模式過濾對方傳遞的信息,在溝通中往往會主觀地採取「自傳式回應」傾向:1.價值判斷——對對方的意見採取非此即彼的主觀判斷2.追根究底——依自己的價值觀探查別人的隱私3.自以為是——根據自己的行為與動機衡量別人的行為與動機
  • 燕雲臺:耶律賢的真愛是玉蕭?他為何移情別戀,燕燕始終不懂
    耶律賢喜歡玉蕭不假,但是他這算得上移情別戀嗎?每個人都需要一份真摯的愛情,皇帝也不例外,燕燕的心不在耶律賢身上,他尋找自己的人生摯愛也是合情合理的。燕燕對於耶律賢愛上玉蕭這個事實,雖然心有不快,但是也並不傷心,因為她心中所愛並非是耶律賢,所以打擊並不會太大,她處置玉蕭,更多的也是為了立威,並不是因為嫉妒。
  • 真愛,不是愛自己的附屬品
    「來家吃頓飯吧,反正也不差那一碗水」,這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不少人慣用的搭訕話。   「來家吃頓飯」的吃法,終究還是以自己所喜好的食材為中心,然後多給別人加添一碗水而已。   這,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愛自己的延伸與附屬品。竊以為,真正的愛,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內容。
  • 「權衡利弊不是真愛?那真愛等於犯傻?」
    難道不是真愛才是最重要嗎?權衡利弊還叫愛情嗎?大概我永遠都做不到這麼權衡利弊理性又成熟。」對此,我認同該博主的觀點,戀愛能談就開心地談,不合適就分。有時候真愛並不是那麼重要,起碼不是人生的重心,甚至在有些人的婚姻中不需要真愛也能走下去。
  • 每天一點心理學—「移情」
    今天我們來說說移情,英文transference,這個詞來源於精神分析學說, 是精神分析的一個用語。來訪者的移情是指在精神分析過程中,來訪者對分析者產生的一種強烈的情感。是來訪者將自己過去對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諮詢者身上的過程。
  • 親愛的,希望你明白那是依賴而不是真愛
    有時候你是不是本能的喜歡用依賴的感覺來判斷這是不是愛?靜櫻姑娘就是這樣的女生,她說自己很依賴他,我很愛他!那麼現在,我們來給這位姑娘的話做一個邏輯與推理表達重新翻譯一下。因為,我很依賴他,所以,這樣的表現就證明我是很愛他的。傻白甜的靜櫻姑娘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推理思路模式。那麼有的男生呢也會有這樣的錯覺模式,因為她很依賴我,所以她一定很愛我。
  • 女人移情別戀後,這些「跡象」會很明顯
    導讀:女人移情別戀後,這些「跡象」會很明顯文|逗麥說情感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人移情別戀後,這些「跡象」會很明顯!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心理學和文學中移情的運用
    移情是心理學和文學兩個門類都有的名詞,說的是人會把主觀情感轉移到外界的事物上,從而賦予外界事物一定的情感。移情的運用可以讓人對世界充滿一定的感情,雖然這種感情帶著鮮明的個人印記,但還是可以讓人對外界事物形成一定的客觀認識,並且認為世界充滿了感情,在藝術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創建。
  • 241-愛情中如果有一方移情別戀了,那麼你會別戀移情嗎?
    原創內容 抄襲必究文:謝汶青我不會,移情別戀是指在和你有感情,沒有分手的情況下的劈腿行為。我只有結束一段感情後我才會尋找另外的感情,我覺得感情這個東西不能虛假,不能有欺騙。第二,感情要專一感情這個東西,很多時候並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很多時候是情不自禁,由不得自己,那怎麼辦,我覺得還是要做到專一。即便你和一個戀愛對象在談了一段時間後,覺得你們不合適,需要換人,或者你自己有更好的對象需要代替他,你也要記得,先結束這一段感情,然後再開展另外一段。
  • 真正能毀掉一段感情的,不是爭吵,也不是移情別戀
    他其實很愛她,就是因為沒有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在吵架時說了一些過激的話。事後他很後悔,當時就向女友道歉了。但是女友卻沒有原諒他,說了一句「就這樣吧」,就再沒理過他。於是,他每天拼命的給女友發微信,向她表達歉意,希望她能原諒。一連發了十幾天,但是,女友一次也沒有回應他。這讓他感到進退兩難,也手足無措。他說,一方面他很想女友,不知道她現在怎麼樣了?
  • 他是不是移情別戀,朋友圈就是真相
    這種潔身自好的做法,不是那些腳踏兩隻船的人可以做到的,唯有一心一意的愛著眼前這個人,才會心無雜念的公之於眾。真心實意的愛是坦坦蕩蕩的,而不是對你屏蔽朋友圈朋友圈有一個屏蔽的功能,它在尊重個人隱私的同時,也為那些在感情上投機取巧的人提供了捷徑。
  • 人為什麼會移情別戀呢?
    在我看來,人就好像是一種情感的高級動物,它會移情別戀,也是自然的現象。為此,男人移情別戀也司空見慣。女人花心是因為受不了男人的約束,尤其是和一個沒用的男人在一起。那種被逼成怨婦的感覺,是女人最無法容忍的。為此,女人移情別戀也習以為常。
  • 移情聆聽,你做得到嗎?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中的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原則,這一章節中提到我們通常把讓別人理解自己放在首位。大部分人在聆聽時並不是想理解對方,而是為了作出回應。書中建議的方法是移情聆聽,是指以理解為目的的聆聽,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移情聆聽的本質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不僅要用眼睛去觀察,還要用心靈去體會。看了這本書才發現,我從未真正好好聆聽家人說話。
  • 性的移情別戀
    我們活著很大的成分是為了自己,說一個人活著完全為了別人,那是不可能的。只不過人活著為社會和別人付出的多少有區別。同樣的道理,說一個人在感情上十分專一,那也應該是不可能的,只不過,我們在某一個人身上付出的感情相對較多而已。我們在對異性的關註上也是如此。
  • 什麼是真愛?愛情有8種類型|心理測試區分愛、喜歡和生理上的愛
    「心理學簡報」原創高品質科普文|每天更新心理學專業知識真愛存在嗎?如果存在,真愛、喜歡和生理上的愛有什麼不同?哪一種才是愛情?根據個人經歷和不同情境,可能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份關於愛情的答案。但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什麼樣的情感才是愛情呢?「真愛」存在嗎?又如何通過專業的心理學測試來區分愛、喜歡和生理上的愛呢?
  • 微信式戀愛:真愛你的人,從不這樣聊天
    主持人又反覆問他,那你到底愛不愛你女友呢?他每次都回答,應該吧,還可以吧。假如他真的想要照顧你,不是每天定時定點給你打個電話就可以了。而不是一邊說著我要和你白頭偕老,一邊繼續做個不思上進的Si肥宅,甚至連見你一面都抽不出空來。像這種只會打嘴炮沒有一點實際行動的人,就算不是騙子,他也給不了你幸福。
  • 心理學:與人交往如何建立情感,不妨試試「移情效應」
    用移情效應,建立與對方之間的感情。古人有云「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意思是說,因為愛個人而連帶愛他屋上的烏鴉。後人以「愛屋及烏」形容人們愛某人之深以致到愛及和這人相關的人和事。心理學中把這種對特定對象的情感遷移到與該對象相關的人或事物上來的現象稱為「移情效應」。
  • 論心理諮詢中移情的發生與處理
    這是因為心理學家們認為,這並不是真正的愛,而是發生了移情現象,並且這一現象在心理諮詢及治療的過程中非常普遍。那麼這個移情過程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心理諮詢師等專業工作者面對這樣的移情又該做如何處置呢?偉大的心理學家卡爾·榮格在其所著的《移情心理學》一書中帶我們一同探尋移情的真相。一、移情是如何發生的?
  • 移情是積極的特徵,有時候也是欺騙的武器
    簡而言之,移情是社會關係的關鍵。移情是一種理解甚至感受他人經驗的能力。如果我們看到有人用錘子敲他們的拇指,我們就會畏縮,好像我們也經歷過痛苦。如果我們看到有人為失去親人而哭泣,我們也會感到胸口沉重。情緒傳染的過程允許他人的情緒影響我們自己的情緒。這種形式的移情被稱為情感移情或情感共鳴。我們反映另一個人的情緒。人們還擁有認知移情的能力,理解他人觀點或精神狀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