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我想找的那個人」:警惕補償性的愛,因為那不是真愛

2020-09-04 學乃身之寶

文/學乃身之寶

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有人覺得互補型比較好,有人覺得相似型也不錯,其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但對於互補型戀人,我們要警惕那種補償性的愛,因為那很可能不是真愛。

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

1.心理補償性的愛,並不是真愛

這裡說的補償並非是性格上的補償,比如內向的人,喜歡找外向的人做伴侶,而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具體來說就是,童年缺愛的人會對愛產生巨大渴望,當遇到對自己好的人,哪怕是一點點溫柔和浪漫,都會迅速生出愛的漣漪,快速進入戀情,而這就是補償性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樣的愛,是被補償一方自己想像出來的、來自父母的愛。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她遇到的「男朋友們」,給予她的愛,對於她來說就是在補償童年缺少的父愛,所以她會在經歷一次次失敗的戀情後,迅速進入另一段戀情,而這就是她極度渴望被愛的表現。

從小缺愛的女生,心裡有兩種渴望:

一是那些看起來不愛我的人其實是愛我的;

二是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不愛我的人愛上我。

所以,我們看到了松子對作家男友八女川的「忠誠」,寧願被她虐待,也不肯離開。

其實,她的努力是想通過這段新的親密關係來滿足自己的渴望。

這是個死循環,因為這樣的男人註定無法給她想要的愛。

而像松子那樣缺愛的女生,選擇另一半的時候,也是非理智的,只是小時候祈求父親疼愛自己的小孩在做決定而已,所以這段戀情並不是真愛。

2.補償性的愛,其實是移情

知名心理諮詢師楊鳳池教授認為,補償性的愛,並不是愛,而是移情。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給移情下了定義:產生於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適用的對於現實的觀念和反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當地轉移到成年人的世界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

就像松子把童年渴望被愛的經歷,轉移到男友身上,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愛,同時,松子也是缺少安全感的,她經歷幾次被拋棄後,遇到當年的學生阿龍,雖然阿龍是真心愛著她,但是她不相信,於是不斷地驗證,最終失去了阿龍。

這種不信任感也是源於童年對父親的不信任。

小時候的松子,渴望得到父親的愛,但她內心又明白,父親是不可信的,因為他心裡只有妹妹,沒有她。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親的人都這樣忽視自己,其他人更無法信任,所以她會把這種不信任感移情到男友阿龍身上。

另外,移情也會發生在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身上,因為心理諮詢師會給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這會讓來訪者有種被愛的感覺,所以會「喜歡」上心理諮詢師。

而心理諮詢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來訪者修正心中的舊地圖,建立新的人生地圖,即尊重事實,接受痛苦。

當然,像松子這樣的女生,她們要走出補償性的愛,首先需要的是自省,即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小孩」一直在無聲無息地控制著自己。

意識到問題,就是改變的開始。

3.陷入補償性的愛,容易招來渣男

前面說了,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同時,陷入補償性的愛,還容易招來渣男。

就像松子,她的歷任男友,幾乎都是渣男,要麼家暴她、拋棄她,要麼騙財騙色,甚至還引來牢獄之災。雖然松子一次次站起來,擁抱新生活,但她也是可憐的,甚至是可恨的。

很多觀眾會想,為什麼不能吃一塹長一智,為什麼不長記性,總是遇人不淑?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她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說,她是不由自主地這麼做的,也就是她內心的「內在小孩」在作怪,同時,渣男也願意靠近她,可以說松子是吸渣體質。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缺愛的人,渴望通過自己努力得到愛,這個「努力」的過程給了渣男可乘之機。

其實,松子也知道對方不好,但內心的「努力」驅使她要繼續努力,並告訴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對方一定會愛我的,而這還是努力得到父親的愛。

這就是她為什麼不離開,或遇人不淑的原因。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造對方,直到對方愛上自己。

4.缺愛的女人,想得到真正的愛,從自省開始

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感知和覺察的時候,即使內心再強大,也很難掙脫童年的束縛。

就像松子,她的內心非常強大,但最終還是過完了無聊的一生,那麼對於童年缺愛的女人,想要擁有真正的愛情,該怎麼辦呢?

首先,需要自省。

自省,就是感知和覺察,安撫好自己「內在小孩」,才能避免陷入補償性戀情。

當然,安撫「內在小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其實,童年缺愛這件事,在很多人心裡成為了心結,想要解開,就需要疏通,心理諮詢是一條途徑。

其次,接納心理現實。

接納心理現實,就是認識到自己缺愛的現實。有人可以會這樣想,既然缺少父親的愛,那麼父親還健在,就去父親那裡拿呀?

這個很難實現,一方面父親或許沒那個能力,因為他就是一個不會愛的人,另一方面父親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親親自己,抱抱自己,也就是說,童年缺失的父愛,現實中的父親很難滿足。

再次,進入到正常的戀情。

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不要追求極端,或激情的浪漫,因為那很可能是虛幻的。正常的戀情,或許是平淡,但卻是真實的 ,因為健康的人自我力量相對來說是均衡的,不會走向極端。

特別渴望得到愛的人,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對方,不要輕易因為對方的過度付出就認定那是真正的愛。

寫在最後:

心理缺愛的女生,很容易墜入愛河,又容易吸引到渣男。

楊鳳池老師給我們提供幾個識別渣男的方法:

第一,表達極端的男生,需要警惕。比如,說人或事好時,會特別喜歡;如果不好,就全盤否定;

第二,沒有自省能力的男人,也需要注意。比如,遇到什麼問題,一味指責是他人的錯誤,很少自我反省;

第三,沒有論據或調查的情況下,固執己見的男人;

第四,自我中心的男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第五,和他在一起時,會有莫名的不安全感;

第六,多觀察他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比如他和父母怎麼相處等等。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讓女人遠離渣男,更重要的是,學會這些方法,既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學習提升識人能力。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移情式的愛,那不是真愛
    但對於互補型戀人,我們要警惕那種補償性的愛,因為那很可能不是真愛。 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曲鷂奇:確實有這個說法,心理學中說的移情和喜歡其實兩碼事。移情的意思是一個人把曾經很早以前,也就是童年時對重要的人的情感轉移到了現在的某一個人身上。在心理諮詢裡我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
  • 檢驗一個男人對你是不是真愛,主要看這3件事情,女人要警惕了
    她的任何事情我都放在心裡了,連她生理期,我都記得清清楚楚,我真的很喜歡她,也很關心她。聽完他的話,我反而覺得這個女生離開他是對的。檢驗真愛的標準就是去做,除了實際行動,所有空口白牙的喜歡和想念,都是假的。別跟沒聽過情話一樣,說一句喜歡就被騙走,是那個女生錯了嗎?
  • 我以為是我對他是真愛:原來跟我相愛相殺的是他背後的那個女人
    《三十而已》中,顧佳送林有有離開上海的時候,說了這麼一段話:你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他給了你一枚創可貼,你就覺得他溫暖,但是你知道嗎,那是因為許子言從小就小磕小碰,我千叮嚀萬囑咐,他才把創可貼隨身帶著,你所喜歡的藍色煙花,也是十年前我們共同找到的人生方向,你愛的是這個男人,還是這個男人身上屬於另一個女人的痕跡
  • 真愛 就是讓你所愛的人做他自己
    小區裡經常可以看到晚飯後兩人一起散步,要不就是打羽毛球的身影。人到中年還能這樣恩愛,真的挺讓人羨慕的。有和方哥關係好的鄰居看方哥的老婆每天都收拾打扮的年輕漂亮,就私下裡和方哥開玩笑,實際上也是善意的提醒。「你也收拾打扮一下自己,又不是沒錢,老婆天天打扮那麼漂亮,你就不怕她被別人拐跑了。」每次聽到這樣的話,方哥也不生氣就是笑笑回人家一句「不可能的,我相信她。」
  • 您愛的真的是真愛的那個麼?
    那一定是最不常吃的喜歡吃的東西!因為:常吃您就膩!朕早已深知人性的特質:如果距離才能產生美的話,那個絕對絕對不會是真愛!!因為真愛就是:愛你如初!所以,不是真愛的吃多就會膩的,朕就留它一年才吃一次!讓味蕾驚豔一下好了!權當舌頭出軌!朕還是吃米飯吧!不吃它朕會想會念會掂記會一見青菜葉子就要叫:打碗白飯過來!!
  • 如果對方經常這麼對你,那他愛的那個人就不是你
    我還真從她那裡得到不少人間真實。就例如她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越沒本事的男人才越會打女人」。起初,我聽到這句話時覺得太絕對了,有的人是很平庸,但是不見得會打人啊。直到我逐漸成長,逐漸經歷,逐漸看見......
  • 這就是假裝愛和真愛的區別
    假裝愛一個人,其初衷就是要得到什麼利益,把愛情當成了一張「感情牌」,他得到越多,就越不會負責任,因為他得到想要的一切之後,就會逃之夭夭,即便那個被欺騙的人,在他的身後哭得撕心裂肺,他也不會回頭,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打算回頭。在他的心中——利益至上。曾經有讀者問我:「如果一個人可以做到非常絕情地離開,那麼他是不是就對我沒有任何的好感?」
  • 我希望你找我是因為想我 不是因為沒人陪才想我
    班主任說:『』早戀可以,但不要找一個見到老師就鬆開你手的人。給你繫鞋帶的人,讓你吃胖的人,給你弄劉海的人 摸你頭的人,你哭時在一邊看著你的人,你打他卻不還手的人,你累時給你鼓勵的人,對你傻笑的人這樣的男生應該很討女生喜歡吧,直到現在我才發現,正好相反。
  • 異性關係中,這三種表現都不是「真愛」,知道了要警惕
    那麼,在異性關係中,哪些人是披著「愛情」的外殼迷惑了你的眼睛,卻並不是你的「真愛」呢?根據心理學家M·斯科特·派克總結,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過於依賴你的人男人往往很喜歡伴侶依賴自己,這能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感。很多女人也會在愛情中因為感受到對方的依賴,而充滿了安全感,覺得對方離不開自己。
  • 我嫁給他,不是因為我愛他,是因為柴米油鹽醬醋茶,離不開他
    不過,我姐說,她其實不愛我姐夫,結婚只是因為姐夫的物質條件符合她的要求,他們是相親認識的。」「這樣不是很痛苦嗎?」我也這麼想。可是我姐說,等你以後長大了就懂了,愛情面前,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更實際。她說,雖然她不愛姐夫。但是,姐夫的收入,可以承擔家裡的生活開銷。」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句話。你已經是個大人了,應該懂得如何區分生活和愛情之間的關係,生活不是為了愛情而生,而愛情卻是基於生活依存。你可以有一段糟糕的愛情,但不能放縱自己過一個爛透的人生。
  • 男人對你是不是真愛,這3條裝不出來,愛對人很重要
    >在浮躁的社會 ,很多人會因為一時的需求而付出情感,這會讓內心滿是期待,愛的是能滿足需求的那一半,對缺點的會充滿反感,貶低不好的一面,剝削別人個人需求的一面。現實中,美好的東西也許好看,可男人不會只有美好的一面,每個人的成長環境的不同,所以對情感的理解也不一樣。正真愛你的人,不是因為需求你的哪一個方面,不是無盡的要求,正真的愛是內心的平衡。當你完全的展現你自己的時候,不被嘲諷,不去評價,不會批評,而是知道你就是這樣,依舊愛你。很多人戀愛時很合拍,一結婚就因為性格不和而想離婚,最後也就將就的過了大半輩子。
  • 姑娘網戀遇騙子人財兩空,會被騙不是因為真的傻,而是因為缺愛
    在見到長相很合自己意的男人時,很容易就放鬆了警惕,從而被案犯的外貌所迷惑陷入了騙局。二、喜歡甜言蜜語不得不承認,如果一個男人忠厚老實,即便他再顧家,對女人再好,很多女人也會因為他的木訥而嫌棄他。大多數的女人,都喜歡聽甜言蜜語。而一些騙子正是抓住了女人的這個特點,天天花言巧語的哄得女人暈頭轉向,從而不知不覺間陷入騙局。
  • 真愛沒有選擇,有選擇的那不叫真愛
    我們都應該知道世上真愛難尋,何為真愛?真愛就是唯一,是兩心相悅,心心相印,貼合心靈的感情,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你只是在選擇適不適合,說白了,你其實是在權衡利弊,這恰恰說明了你其實並不愛那個人。,正是因為除了他,你沒有任何的選擇才是真愛。
  • 親愛的,希望你明白那是依賴而不是真愛
    可當愛情真正的到來,我們總是琢磨不透它,因為當愛情來臨時,也許我們最先琢磨不透的是自己。有時候你是不是本能的喜歡用依賴的感覺來判斷這是不是愛?靜櫻姑娘就是這樣的女生,她說自己很依賴他,我很愛他!那麼現在,我們來給這位姑娘的話做一個邏輯與推理表達重新翻譯一下。因為,我很依賴他,所以,這樣的表現就證明我是很愛他的。傻白甜的靜櫻姑娘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推理思路模式。
  • 男人出軌,愛找「熟」人,不是因為愛,而是因為方便
    那為什麼男人出軌,都喜歡找熟人下手,下面我們來聽聽3位40歲的男人的心裡話。我老婆有個30多歲還沒結婚的閨蜜,經常來我家玩。最近她開始有意無意的對我那方面的暗示,又是深夜給我發信息又是趁我老婆不在家的時候來陪我看電影。一開始我是拒絕的,因為我老婆是我辛辛苦苦追求了許久才答應和我在一起的。但我禁不住她閨蜜三番五次的暗示,犯下了讓我悔恨一生的錯誤。
  • 心理學家:異性關係中,這三種表現都不是「真愛」,知道了要警惕
    所以,一定要學會選擇那個真正值得結婚的人,而不是憑一時衝動結了婚,之後才追悔莫及。畢竟連卡耐基都說過:這世上憑感覺做的事情,往往都不怎麼靠譜。那麼,在異性關係中,哪些人是披著「愛情」的外殼迷惑了你的眼睛,卻並不是你的「真愛」呢?
  • 因為愛你的人,生怕給你的不夠;不愛你的人,就怕你要求太多
    向我們埋怨他沒有過去那樣愛自已了,因為過去摟一夜都不嫌煩,現在卻是連面對面都不願意了。,晚上做那個人最喜歡喝的牛尾湯,想著就是幸福。捨不得給你花錢的人,並不是因為他愛錢摳門,只是因為他不夠愛你,只是因為他更愛自己罷了,而這跟賺錢是否容易無關,誰賺錢容易呢?
  • 拉姆告訴我們:好的婚姻就是找對人
    可事實竟然是,他要了自己的命,而且是死無全屍,非常的悲慘。 當今社會,潛在的危險無處不在,女性應該時時提高警惕,學會保護好自己,不管身處何處,哪怕是自己的枕邊人,也可能會被他傷害。 一段婚姻中,如果其中一方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以愛對方為目的,就會為這段婚姻埋下隱患,因此我們一定要找到自己的真愛。
  • 「權衡利弊不是真愛?那真愛等於犯傻?」
    一位網友評論:「果然還是我太天真 ,原來凡事要考慮的這麼現實。難道不是真愛才是最重要嗎?權衡利弊還叫愛情嗎?大概我永遠都做不到這麼權衡利弊理性又成熟。」有時候真愛並不是那麼重要,起碼不是人生的重心,甚至在有些人的婚姻中不需要真愛也能走下去。
  • 「你很好,但不是我想結婚的人」
    最根本的原因,莫不過於,她(他)只是不愛你而已!《北京女子圖鑑》中女主角陳可依想和富二代於揚結婚,兩個人因工作相遇,年齡相仿,凡是情侶間該發生的,二人都發生過了,不該發生的事情,也發生了,但在酒場上,陳可心疼於揚被灌酒,於是提出替於揚擋酒,如果不是深愛一個人,怎麼可能會為他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