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乃身之寶
在談戀愛這件事情上,有人覺得互補型比較好,有人覺得相似型也不錯,其實沒有絕對的「正確」答案,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但對於互補型戀人,我們要警惕那種補償性的愛,因為那很可能不是真愛。
著名心理學者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說。
這裡說的補償並非是性格上的補償,比如內向的人,喜歡找外向的人做伴侶,而是一種心理上的補償。
具體來說就是,童年缺愛的人會對愛產生巨大渴望,當遇到對自己好的人,哪怕是一點點溫柔和浪漫,都會迅速生出愛的漣漪,快速進入戀情,而這就是補償性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情。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這樣的愛,是被補償一方自己想像出來的、來自父母的愛。
就像日本電影《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她遇到的「男朋友們」,給予她的愛,對於她來說就是在補償童年缺少的父愛,所以她會在經歷一次次失敗的戀情後,迅速進入另一段戀情,而這就是她極度渴望被愛的表現。
從小缺愛的女生,心裡有兩種渴望:
一是那些看起來不愛我的人其實是愛我的;
二是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這個不愛我的人愛上我。
所以,我們看到了松子對作家男友八女川的「忠誠」,寧願被她虐待,也不肯離開。
其實,她的努力是想通過這段新的親密關係來滿足自己的渴望。
這是個死循環,因為這樣的男人註定無法給她想要的愛。
而像松子那樣缺愛的女生,選擇另一半的時候,也是非理智的,只是小時候祈求父親疼愛自己的小孩在做決定而已,所以這段戀情並不是真愛。
知名心理諮詢師楊鳳池教授認為,補償性的愛,並不是愛,而是移情。
美國心理學家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書中給移情下了定義:產生於童年時期,並似乎一直適用的對於現實的觀念和反應(它們通常具有特殊的意義,甚至具有挽救生命的重要性),不恰當地轉移到成年人的世界裡,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移情」。
就像松子把童年渴望被愛的經歷,轉移到男友身上,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自己想要的愛,同時,松子也是缺少安全感的,她經歷幾次被拋棄後,遇到當年的學生阿龍,雖然阿龍是真心愛著她,但是她不相信,於是不斷地驗證,最終失去了阿龍。
而這種不信任感也是源於童年對父親的不信任。
小時候的松子,渴望得到父親的愛,但她內心又明白,父親是不可信的,因為他心裡只有妹妹,沒有她。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最親的人都這樣忽視自己,其他人更無法信任,所以她會把這種不信任感移情到男友阿龍身上。
另外,移情也會發生在心理諮詢師和來訪者身上,因為心理諮詢師會給來訪者無條件的積極關注,這會讓來訪者有種被愛的感覺,所以會「喜歡」上心理諮詢師。
而心理諮詢師的作用就是幫助來訪者修正心中的舊地圖,建立新的人生地圖,即尊重事實,接受痛苦。
當然,像松子這樣的女生,她們要走出補償性的愛,首先需要的是自省,即意識到自己的「內在小孩」一直在無聲無息地控制著自己。
意識到問題,就是改變的開始。
前面說了,補償性的愛,不是愛,而是移情,同時,陷入補償性的愛,還容易招來渣男。
就像松子,她的歷任男友,幾乎都是渣男,要麼家暴她、拋棄她,要麼騙財騙色,甚至還引來牢獄之災。雖然松子一次次站起來,擁抱新生活,但她也是可憐的,甚至是可恨的。
很多觀眾會想,為什麼不能吃一塹長一智,為什麼不長記性,總是遇人不淑?
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她無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說,她是不由自主地這麼做的,也就是她內心的「內在小孩」在作怪,同時,渣男也願意靠近她,可以說松子是吸渣體質。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缺愛的人,渴望通過自己努力得到愛,這個「努力」的過程給了渣男可乘之機。
其實,松子也知道對方不好,但內心的「努力」驅使她要繼續努力,並告訴自己,只要自己努力付出,對方一定會愛我的,而這還是努力得到父親的愛。
這就是她為什麼不離開,或遇人不淑的原因。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造對方,直到對方愛上自己。
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智慧去感知和覺察的時候,即使內心再強大,也很難掙脫童年的束縛。
就像松子,她的內心非常強大,但最終還是過完了無聊的一生,那麼對於童年缺愛的女人,想要擁有真正的愛情,該怎麼辦呢?
首先,需要自省。
自省,就是感知和覺察,安撫好自己「內在小孩」,才能避免陷入補償性戀情。
當然,安撫「內在小孩」,可以是自己,也可以通過心理諮詢師的幫助。
其實,童年缺愛這件事,在很多人心裡成為了心結,想要解開,就需要疏通,心理諮詢是一條途徑。
其次,接納心理現實。
接納心理現實,就是認識到自己缺愛的現實。有人可以會這樣想,既然缺少父親的愛,那麼父親還健在,就去父親那裡拿呀?
這個很難實現,一方面父親或許沒那個能力,因為他就是一個不會愛的人,另一方面父親不可能像小時候那樣親親自己,抱抱自己,也就是說,童年缺失的父愛,現實中的父親很難滿足。
再次,進入到正常的戀情。
楊鳳池教授告訴我們,不要追求極端,或激情的浪漫,因為那很可能是虛幻的。正常的戀情,或許是平淡,但卻是真實的 ,因為健康的人自我力量相對來說是均衡的,不會走向極端。
特別渴望得到愛的人,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斷對方,不要輕易因為對方的過度付出就認定那是真正的愛。
心理缺愛的女生,很容易墜入愛河,又容易吸引到渣男。
楊鳳池老師給我們提供幾個識別渣男的方法:
第一,表達極端的男生,需要警惕。比如,說人或事好時,會特別喜歡;如果不好,就全盤否定;
第二,沒有自省能力的男人,也需要注意。比如,遇到什麼問題,一味指責是他人的錯誤,很少自我反省;
第三,沒有論據或調查的情況下,固執己見的男人;
第四,自我中心的男人,不懂得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第五,和他在一起時,會有莫名的不安全感;
第六,多觀察他在親密關係中的狀態,比如他和父母怎麼相處等等。
以上這些方法,可以讓女人遠離渣男,更重要的是,學會這些方法,既是在保護自己,也是在學習提升識人能力。
本文完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