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決定一切嗎?確立正確的人生志向,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2020-09-16 造命者說

利益決定一切嗎?確立正確的人生志向,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前面文章,我們可以說在分析問題的時候,一切都要從利益角度來分析,並且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和事實。然而,對於一個人來說,卻不能總是從利益出發的,因為人不僅包含了獸性還包含了神性,這就是人的複雜,可以通過自己的修行而達到不同的層次。


歷史的車輪繼續旋轉不停,張儀這個靠嘴皮子發家的所謂縱橫家,帶動了一大批人參與這個忽悠事業,並且為個人謀取了巨大的利益。只要夠膽,只要敢說,好像沒有他們達不到的目的。

楚國與秦國戰爭失利後,必欲除張儀而後快。這就是人的劣根性了,從來不反思自己,總是拿自己的錯誤怨恨別人、懲罰別人,這樣的人是不會幸福的。楚王就給秦王說了,我把黔中這塊地給你,你把張儀給我,讓我把他殺了吧。張儀聽說這事,就給秦王說:「讓我去吧。」秦王說,你這不是找死嗎?張儀雖然真本事沒多少,人性把握得卻很到位。他就說了,秦強楚弱,楚王不敢把我咋樣。況且,我跟楚王的寵臣靳尚很熟,靳尚又是楚王的愛姬鄭袖的心腹,鄭袖的話,楚王沒有不聽的。


張儀欣然前往楚國。楚王把他捉到獄中,準備處死。靳尚對鄭袖說:「秦王十分寵愛張儀,想用上庸等六個縣及美女來贖回他。大王看重土地,又尊重秦國,那樣秦國的美女將被寵幸,您就會遭到冷落。」於是鄭袖日夜在楚王面前哭著哀求:「當年的事,不過是臣各為其主。現在要是殺了張儀,秦國必定震怒。我請求讓我們母子兩人先遷居江南,不要成為秦國刀下的魚肉。」楚王於是赦免了張儀,還以厚禮相待。

張儀得了便宜還賣乖,又去遊說韓國與秦國交好並出兵攻打楚國,韓國也答應了。張儀回到秦國一報告,秦王很高興,給他封了六個城和武信君的稱號,可謂人生登峰造極。他再接再厲,又去遊說齊、趙、燕,連敲帶打,連蒙帶騙,讓人屈服,收人好處,可謂春風得意。然而,好景不長,剛要回來報告,還沒到鹹陽城,秦惠王就掛掉了。秦武王即位,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個秦王很不待見張儀,朝中大臣也都說張儀的種種不好。其他各國一看秦國意見不統一,以前說的也就不算數了。


張儀一看,秦國沒法呆了,得了,我還是到各國去就說吧。於是,對秦王說,齊國非常恨我,我到哪個國家,他就會攻打哪個國家,你讓我去禍害魏國去吧,這樣他們兩個國家打仗,秦國就可以漁翁得利了。秦王同意了。張儀去了以後,齊國還真就去打魏國了。魏國也很無奈,然後張儀說我來給你退兵吧。於是,讓人給齊王說,張儀到魏國本來就是秦王定下的策略,就是想漁翁得利的,你們別那麼傻上當了。齊果然退兵了。張儀在這又把秦給賣了,但自己在魏的地位就比較穩固了,還當上了相。可是,不到一年,張儀也掛了。

張儀與蘇秦都以合縱、連橫的政治權術遊說各國,達到富貴的高位,使天下人爭相效法。還有個魏國人公孫衍,名號犀首,也以能說會道著稱。其餘的蘇代、蘇厲、周最、樓緩之流,紛紜而起,遍於天下,務必以詭辯詐術一爭高下,多得舉不勝舉。然而還要數張儀、蘇秦、公孫衍當時名聲最為顯赫。


景春就和孟子討論這個事了。說:「公孫衍、張儀這些人豈不是個個都是大丈夫嗎?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本事大得很啊。」孟子說:「這怎麼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呢?你難道沒學過禮嗎?什麼樣的路才是正道呢?居住在天下最寬廣的住宅『仁』裡,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禮』上,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義』上。身居高位就帶領民眾一起行正道;沒有官職也要獨善其身,自我修行。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做人是要有底線的

即便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也要謹守做人的道德底線和基本的規矩禮儀。不能因為別人如何如何我就要如何如何,不能因為別人都做我也要這麼做。而是要做到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走正道行正事做正人。


不要盲從於不好的社會風氣

人是容易被環境影響的,因為人是群居動物,模仿是人學習的本能,像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說了環境的重要性。而從動物到人的轉變,就是因為人有獨特的思想。不能因為別人坑蒙拐騙而發財,自己就要去這麼做。片面的去追逐利益只會導致不好的結果,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好的思想和行為必然把自己拉到和自己一個層次的人中間,這樣的環境對任何人都沒有好處的。

將人生志向與國家大勢結合起來

正道的原意就是最寬廣的道路,可以行車馬,還有專讓人走的路叫「徑」,比較窄了,甚至還有更窄的路。古代聖賢教人叫走正道,是因為正道會越走越寬的。謹守仁義禮智信的人,無論在什麼樣的社會,都會發揮自己的正能量,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好。同時,只有把自身的價值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時,個體的價值才能更好、更高地實現。


總之,沒有人可以為所欲為,歪門邪道自帶煞氣,最終只能傷了自己。無論什麼樣的環境,保持自己內心的圓滿,從而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天地大道,從仁義禮智信五個方面不斷修正自己的作為,同時,不脫離現實生活,切合社會實際,總會有一個比較完美的人生,而不至於一輩子的蠅營狗苟。

相關焦點

  • 人生,當走正道!
    都說正道難行,但是這條路可以讓你走得更踏實,更心安。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何況現如今,我們何止有三百六十行。我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每一條路只要你腳踏實地,好好做,都是可以成功的,又何苦放著正道不走,要走偏門。是的,走偏門來錢更快,可以讓你更快地積累財富,但是這樣的錢永遠不會踏實,而且往往也是有代價的。就如商人。
  • 悅讀:樹立遠大的志向!人生目標就是指路明燈!
    唯有樹立自己人生的志向,才能在茫然的人生中點燃不滅的燈塔,照亮前進的方向;也只有確立了人生的目標,才能使平淡的日子射出絢麗的光芒,生活才會充滿愉悅和幸福。比塞爾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顆明珠,每年有數以萬計的旅遊者來到這兒。可是在肯·萊文發現它之前,這裡還是一個封閉而落後的地方。這兒的人沒有一個走出過大漠,據說不是他們不願離開這塊貧瘠的土地,而是嘗試過很多次都沒有走出去。
  • 為什麼走正道總是那麼累?
    她這一問,讓我愣怔了足有三秒鐘,然後非常堅定地說:姐,不用羨慕那些人,你走的是正道,你和你的孩子以後一定會比那些人過得更好、更有骨氣。我知道,姐之所以有此一問,實在是目睹了社會種種怪現狀後的有感而發。自改開以來,的確有少部分人通過勤勞智慧或膽大機遇致富了,但也有不少人在這個野蠻生長期通過各種歪門邪道發家了。
  • 人生有四個選擇,你選對了嗎
    行,指行業,也叫職業。也就是說,一個人選擇自己的職業是很重要的事情。男人入錯了行,可能就毀了一生。所以,在職業的選擇上,尤其要謹慎。從小,我們都會寫過這樣一篇作文,叫《我的理想》。這個理想,就是人生的志向,也可以說是未來的職業。
  • 人生3個關鍵詞:志向
    人與人的根本區別,也就3個:志向、天賦、遇到誰?有些人,天生就有志向,比如我:16歲就立志出色過周恩來,勝過毛主席;我們那個時候,其他小朋友的志向都是:共產主義接班人;臺灣漫畫家蔡志忠,3歲開始思考人生意義;12歲已經找到一生志向,就是畫畫;孫正義總結自己人生經驗:
  • 放下手機,做正事
    要跟大家道個歉:我之前不是寫了一篇關於自律的文章嗎,儘量別把正事放在家裡做泡杯茶,窩在沙發裡看一下午書是不是很愜意?但我總是被瞌睡打敗,現在已經學乖了,會前一天晚上選好第二天要看的書,或者要寫的文章,一早起來吃了早飯,老老實實背著包去圖書館。
  • 習近平: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原標題: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錯了,剩餘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
  • 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一個確立志向的孩子,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所以思考人生意義,絕不是浪費時間的發呆,而是重要的人生探索。什麼是真正的人生意義?它必須是公共意義,是別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能夠被別人認可的意義。有些人可以遊刃有餘地解決人生的問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對他人感興趣以及與人合作。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被其同類的喜好所指引,遇到困難時總能在不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加以克服。
  • 一個人能走得更遠,從不是憑藉能力,而是掌握了這三個正確的認知
    做正確的事情從本質上做出發乎內在善良的事情,而不是做出違背自己良知與內在善良的事情,即使我們可以通過欺騙別人獲得一時的利益,卻無法獲得長久的收入。真正做事還是做生意,我們都需要懂得公平公正的道理,這些基本的認知才是決定我們能否走得長遠。人間正道是滄桑,永遠都不要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更不要為了利益違背自己內在良知和底線,這樣只會讓我們陷入到生活的囹圄之中,更會讓我們看不到前方最美的風景。
  • 優微推薦丨樹立正確人生觀,做當代有為新青年
    1、首先應該是對自己人生的目標、價值、意義做個正確的定位。我們的人生目標該是積極的,向上的,我們應該做個有價值的人,我們人生的意義應該對自己甚至他人產生影響,我們的人生不是碌碌無為的,不是灰暗的!不是毫無用處的。
  • 人生的志向不在於高大上,而在于堅定不移
    浮誇的高大上志向,在許多人的人生路上,只會讓其喪失堅持下去的意志,而不是時刻讓其保持昂揚向上的鬥志。因為高大上的志向很遙遠,很多人就會在面對失敗和挫折的時候,選擇放棄。就像刀尖被磨得太過於銳利,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就很容易被折斷。高大上的志向,會讓人產生速成的心理,而高大上的成功,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去沉澱才得行。
  • 利益面前,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
    你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你是怎麼理解的呢?是不是也認為這句話應該這麼解釋:人如果不為了自己謀取利益,就會受到天地的誅殺。於是如果不經意間為了自己的利益傷害到了別人,就會告訴自己:「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藉此來安撫自己那顆愧疚的心,更有甚者,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違背道德的,甚至是違法的事情來。
  • 1/3大學生情侶有戀愛暴力 專家:確立正確戀愛觀
    1/3大學生情侶有戀愛暴力 專家:確立正確戀愛觀 2008年12月23日 14:11 來源:津報網-城市快報 發表評論   愛我,一切都要聽我的!
  • 學者:婚姻本質是男女雙方利益共同體,正確認識「利益」很重要
    一、 婚姻「利益」的正確認識1、 情感的投入與回報首先,我們必須先要知道婚姻的定義:婚姻,是緊緊圍繞利益的一個系統整體,只不過,除了一部分金錢物質利益外,還有一定的感情和人際關係以及家庭利益融入其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兩個人的婚姻能夠良好和諧運轉。這些都是所謂的婚姻利益在婚姻中的活生生體現。
  • 你是不是有堅定的信心去實現自己的志向
    中學時,得知一個同院的夥伴考上了清華,我的志向又成了去清華,立馬就拋棄了哲學家這一遠大理想。可想而知,這兩個志向我都沒有實現。但現在想來還是要感激父母散養式,不管不問的教育,任由我整天在那裡做志向遠大,不切實際的白日夢。當夢想照不進現實,在現實中被磕碰的狼狽不堪時,我才摸索著有一個想法,要把自己安頓好。
  • 常走大道,莫行爛泥路
    常走大道,是人生常理。行於大道上,陽光照耀,心情明亮,才是君子行為。有人之所以走爛泥路,無非像那個出門撿到錢的幸運者那樣,希望從中得到一些意外的財路。其實,有些財是可以發的,有些財卻是要收斂非分之想,才是做人的楷模。
  • 王陽明:塵世間一切的鬥爭皆是心戰,若想內心強大,記住這幾點
    王陽明曾說,塵世間一切的鬥爭皆是心戰。自己要想強大,並不是外表強大,而是內心強大。內心強大的人,能夠稀釋一切苦痛和憂愁;內心的強大,能夠合理填補你外在的不足;內心的強大,能夠使你無所畏懼地走在大路上,感覺到自身的思想觀念,內心強大也能夠使你高過所有。
  • 王陽明:人世間一切的鬥爭皆是心戰,要想內心強大,記住這些要點
    王陽明曾說,人世間一切的鬥爭皆是心戰。自己要想強大,並不是外表強大,而是內心強大。內心強大的人,能夠稀釋一切苦痛和憂愁;內心的強大,能夠合理填補你外在的不足;內心的強大,能夠使你無所畏懼地走在大路上,感覺到自身的思想觀念,內心強大也能夠使你高過所有。
  • 人生中最大的智慧
    《易》中有言:堅守正道,人生即便不公,也能因禍得福。意思是,不管先天條件如何,只要人往高處走,堅持走正道,即便遇到某些壞事情,結果也是好的。所以我們說,人生不需要小聰明,而需要「大智慧」。人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堅持正確的信仰,有了這種「大智慧」,無論處在什麼樣的境遇下,都不會太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