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在於為他人做貢獻

2020-08-28 北京睿途教育

睿途創始人胡老師按語

人生的意義是很多人思考的問題,不同的答案會帶來不同的人生觀,從而決定一個人如何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有人認為應該過舒適的生活,放棄努力;有人認為應該超級自律,從而實現心靈的自由。每一種選擇背後,如何認定人生的意義是最重要的。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在一百年前就有論述,我們要選擇「被他人認同的意義」,這就是「立志」的過程。一個確立志向的孩子,大部分的問題都可以自己解決,所以思考人生意義,絕不是浪費時間的發呆,而是重要的人生探索。


什麼是真正的人生意義?


它必須是公共意義,是別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能夠被別人認可的意義。


能夠解決自己人生問題的好方法,必然也能夠幫助別人解決類似的問題,因為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如何應對共同的問題。即使是天才,也是因為他的生命被別人認定為他們很重要,才會被稱為天才。


因此,個人的人生意義體現在他為群體做出的貢獻上。這裡說的是個人的人生意義,與他所從事的職業無關。


有些人可以遊刃有餘地解決人生的問題,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人生的意義在於對他人感興趣以及與人合作。他們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被其同類的喜好所指引,遇到困難時總能在不和別人的利益發生衝突的情況下加以克服。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種觀點挺新穎,他們也許不相信,人生的意義難道真的應該是對他人做貢獻、對他人感興趣和團結協作?

他們或許會問:「那麼,我們又該為自己做些什麼呢?如果我們老是為他人著想,老是為他人做貢獻,我們自己豈不是很痛苦?如果一個人想要提升自我,至少他應該為自己著想一下吧?我們難道不應該學習怎樣保護自己的利益,或加強我們自己的個性?」

這種觀點,我認為是大錯特錯的,它只是提出了一個虛假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真的希望自己的人生意義是對他人有所貢獻,而且他的人生目標也志在於此,他自然會把自己塑造成最有貢獻的理想狀態。他會為此目標而調整自己,他會以自己的社會感來訓練自己,他也會從練習中獲得各種技巧。


認清目標後,學習就會隨之而進行。慢慢地,他就會開始充實自己,以解決人生的三大問題,並擴展自己的能力。

舉個例子,不管是在戀愛的時候,還是在婚姻生活中,只要深愛對方,我們就會努力讓對方的生活更加美好舒適。為此,我們會竭盡所能地提升自己,如果沒有這種目標,而只想憑空提升自我,那就只是裝腔作勢,徒增煩惱而已。

還有一個證據可以證明人生的意義是為他人做貢獻。先來看看祖先為我們做出了哪些貢獻,留下了哪些遺產,比如土地、建築、科學、藝術等,這些都是祖先對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所做的貢獻。

和他們相比,有一些人毫無合作與奉獻的意識,以至於人生中唯一的目標就是逃避生活。他們死後,沒有在世間留下任何痕跡,他們不但死後不留痕跡,他們活著的時候,人生也是空虛貧乏的。


聽到地球的低語了嗎?它在說:「你們不配活下去,滾吧,毫無用處的廢物,人類不需要你們,你們的目標,你們的奮鬥,你們所保持的價值觀都沒有未來可言,快點去死吧!」


所以,對於那些不以合作為人生意義的人,我們也要說一句:「快滾吧,你們這些毫無用處的廢物,沒有人需要你們。」當然,文明並非十全十美,我們應該向著使更多人獲得更多幸福的方向努力改進。

懂得奉獻和合作的人,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他們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也願意為此努力。他們努力地培養自己的愛心和社會感,這種濟世救人的情懷,在宗教教義中都有所體現,時間上所有偉大的運動,都有一個共同的初衷,就是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於人生的意義,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正確的意義和錯誤的意義帶來的結果卻有天淵之別。正確的意義能讓人類的事業更上一層樓,錯誤的意義卻像魔鬼一樣可怕。


所以,我們必須了解意義是如何產生的,並探明其中的差異,如此才能在意義發生重大偏離時,迅速加以修正。上述問題其實都屬於心理學範疇,而心理學和生物學、生理學的一個重大差異,就是它可以通過了解意義以及意義對人的影響,提升人的幸福指數。


本文節選自《走出孤獨》——你可以獨來獨往,但不要封閉內心,每個人都需要和這個世界心意相通。



作者介紹: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心理學家,個體心理學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深蘊心理學的三大奠基人。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認為,人的行為是由社會力量決定的。人天生是一種社會存在物,在社會生活中,人們進行交往,相互依賴,相互合作,在社會活動中成就獨立的自我,對現代年輕人的自我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力。

相關焦點

  •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是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的理想現今的一些青年人,也許以為這些只是口號,只是在小說上面寫寫而已。但對於我們那時大多數的中學生來說,確乎是堅信不疑的。它曾鼓舞我們迎接個個的考驗,經受生活上的磨難甚至是暴風驟雨。在以後的的生道路上,有的人遭入受屈大半生,也有的業吃盡了苦頭。但他們的少有怨恨,沒有非分求,想的是如何用自的餘生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點貢獻。
  • 怎麼樣才算有意義的生活,才算為國家做出貢獻,為經濟做出貢獻?
    其實社會經濟是一個流動循環,不論是花錢還是賺錢都是為國家的經濟做出了貢獻;同理,玩遊戲也是有意義的,只不過你是在花錢,而不是賺錢,你只是一個被剝削的人,而不是那個剝削的人。但是,你確實為國家的經濟做出了貢獻,因為騰訊因此而獲益,即使你僅僅通過WIFI和手機來進行遊戲,你也花費了流量費和購買手機的費用。因此,你以為的墮落也是在為國家經濟做貢獻。雖然你在為國家經濟做貢獻,但是並不代表你能夠獲益,如何才能獲益呢?只有通過對社會進行貢獻才能夠獲益,社會中的金錢是一個流動的循環,有些行為所獲得的利益較少,有些利益較大。
  • 卿語|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
    我們甚至可以說,難就難在提出問題,而不在於尋找答案。「人生的意義」這五個字,從語義分析的角度來講,可以分成「人生」和「意義」來分別進行探討。對於這兩個名詞,我的理解是:「人生」是人從開始具備思考和反省自我的意識到大腦死亡的時空區間,獨一無二,不可完全被重複;「意義」則是指人對事物的認識,是給對象事物賦予的含義和精神內容。
  • 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與經歷,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與奉獻(勵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啊,生命在於奉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而那些像大樹,太陽,流水一樣擁有博愛的精神,無私奉獻的品格的人們,就像黑暗中照亮了我們前路的明燈,指引著我們奮力向前,無所畏懼。而他們,也影響著我們像他們一樣,做個可以為他人帶去光明和溫暖的人。
  • 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所追求
    因為有所追求才能忘記傷痛,創造意義,彌補曾經蹉跎的歲月。哲學家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有所追求。一時的失利不過是沒有搞懂人生道理。忘記人生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追求。我曾以為只要進了大學,奮鬥就到此結束。結果玩了四年,參加工作才知道荒廢了寶貴時光。別人學得踏踏實實,我卻學得松松垮垮。在工作中與人迅速拉開了距離。
  • 極簡主義: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極簡主義者的目標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作者稱他們曾經月薪超過六位數(美元),以為自己會快樂,但並沒有,擁有香車、豪宅、大量玩物,以為自己會很滿意,然而也沒有,終於有一天,他們放棄了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生活,邁入了極簡主義。他們倆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曝光自己的生活,結果這種生活方式迅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極簡主義很快風靡美國、歐洲乃至全球。
  • 人生的意義與價值
    當我們認清生命的人生意義以後,就不會受社會的誘惑和刺激而迷失自我了。比如毀譽只是社會的評價,並不是衡量自我價值的唯一標準。生命的本質在於生命的意義,一個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可以將生命的光芒毫無遮掩的炫耀出來,但有的人在有限的生命中只能像一顆暗淡無光的星星,所以生命的本質不在與長短,而在於有限的生命中自己的付出與貢獻。
  • 淺談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不在於你活了多久,也不在於你多麼富有;不在於你怎麼會運籌,更不在於你如何懂得享受和會享受。為誰活著?為祖國活著,為祖國的安危和富強活著;為人民活著,為維護人民的利益活著;為生我養我者活著,我生我養者活著;為更好地修養和打造自我而活著,也為享受大自然,為享受天倫之樂,為享受快樂、健康和幸福而活著,為貢獻自我享受自我而活著。這就是有意義的活著,非此而不彼。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靈魂的磨鍊
    一個人如果不能脫離傲慢、嫉妒、憤怒、懶惰、暴食和淫慾,這一生的境界也就如此,這個人的一生是無法尋到幸福和人生的意義的。而如果一個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沾染這七宗罪,去勇敢地磨鍊自己的靈魂,這個人終將成為領袖般的人物。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一個畢生磨鍊靈魂的人,並取得巨大的成功。
  • 生活的意義在於自覺意識
    有自覺意識的人知道這些,沒有的僅僅是去做而已。因此價值就是包括思考、感覺和意志的生活的機理的一部分……(英:以賽亞•伯林《現實感:觀念及其歷史研究》) 活著有什麼意義?人們一再設問。它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它不過是基因給你設定的程序——從生物學意義上講,當你完成作為物種的繁衍,你到這個世界的「歷史」使命就已經基本完成。 可是造物在設定基因時,偏偏在所有的動物裡給了人類以意識思維,由之又產生出各種對世界的認知與情感(包括求生的本能)。於是,人們將自己自命為「萬物之靈」,並賦予了趨利避害、愛恨情仇。而這些為了活著(生存與情感)而產生的一切活動,我們稱之為生活。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而如果我們懂得了本該懂的道理,是不是就不會錯過了那個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錯失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是不是就不會在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定。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 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真實
    以歡喜心看事,事事皆為我而生;以感恩心看人,人人皆為我而來。生命的價值是有所努力,人生的幸運是可以努力。「難遭難遇」是多麼可貴,那是命運對一顆心的考驗和洗禮。低調之人,如淡雅之花,不靠華麗的外表吸引他人眼球,而用自己內在的芬芳讓人敬服。外表易流逝,內心的豐滿才會愈加有味。一朵花,無論是身居鬧市,還是處于田間地頭,努力過,就不算虛度;堅強過,就不算荒廢。
  • 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現在,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在於參與和創造。這是人和動物的區別,人要創造價值,活著才有意義。工作本身就是一種存在。這樣就能理解為什麼默多克70多了還在拼命為公司工作,為什麼蓋茨那麼成功還要做慈善事業,每天樂此不疲去解決人類的問題。以前我不太理解,以前我覺得我的人生太快樂了,有那麼多好玩的事,為什麼要工作。但那些好玩的事很膚淺,人存在的深刻意義在於他必須參與,做一些有價值的事。」
  • 強人的幸福觀:我貢獻,我快樂
    但是如果妻子覺得她是在為家庭這個共同體做貢獻,家裡人都離不開她,媽媽其實心裡會很有價值感,會愉悅地做家務。貢獻不是指自我犧牲,相反,自我犧牲被阿德勒認為是「過度適應社會的人」。比如為孩子犧牲了自己一生的母親,把孩子的人生課題背負在了自己身上,這違背了課題分離的思想。
  • 人生的目的、意義、價值
    但是生命一定有它的原因,也一定代表某些意義。它的目的是什麼?最後會到哪兒去?又會成為什麼呢?以佛教的觀點來看,人生的目的,凡夫是來受報還債,佛菩薩則是來還願;如果知道人身難得,能夠知善知惡、為善去惡,人生就有了意義;如果又能進一步積極奉獻、自利利人,這就是人生的價值。
  • 人生的迷失,就在於我們找不到意義
    崔健:《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一輩子被意義誤導!》——解讀先生今日文章的話頭是「意義」,這個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說是一個高頻詞彙,我們每一個人,哪怕是文盲,也知道怎麼使用這個詞彙,因為,」意義」,早已經是我們的無意識思維方式,我們在不知不覺之間,早已經是「意義」的動物,存在怎麼能無意義?存在必須有意義,存在只能有意義!
  •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我們常歌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那是因為春蠶和蠟炬的無私奉獻;翻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像春蠶一樣做貢獻的人少嗎?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扁鵲周遊列國解除人間疾苦,屈原為尋求救國真理上下而求索……如果有人認為當今不再需要奉獻的話,那麼想想血染黨旗的左權、怕死不當共產黨員的劉胡蘭、人民好衛士任長霞......是的,我們怎能否認人生真正的價值在於奉獻?怎能不由衷讚美這奉獻精神?在人生價值的天平上,奉獻是永遠不變的砝碼,閃光是生命頂點的坐標!
  • 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最大的意義
    但對於一個活了大半輩子的人來說,如果口口聲聲談人生之意義,那近乎於自欺欺人的笑話。現在,人類的視野越來越深遠,沒有人不知道碩大的地球在茫茫宇宙間小得像一粒塵埃。試想想,一粒塵埃的意義在哪裡?地球這粒塵埃沒有意義,作為地球上的人又談得上什麼意義?有人會問:既然沒有意義,你寫文章又有何意義?這正是我要說的——懂得人生的無意義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
  • 氣場修煉的真正意義,在於打開你的人生格局,放大你的生命價值
    關注減法生活:為生活做減法,為生命做加法。氣場修煉講究的是:知行合一,當下即是。一天之中,每當你想起時,慢慢地對自己閱讀當日的功課,全神貫注地將一詞一句融人你的整個身心存在。合,是氣場修煉最重要的途徑與方法。01格局大,氣場強。如果將人生當成一盤棋局,那麼人生的命數就由這盤棋的格局決定。
  • 自卑與超越:2個方法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類進步的底層動力;遺傳等先天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目標,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01、超越自我的原動力阿德勒說,無論你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一定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一定想超越自我。為什麼會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