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如何解決婚姻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4個步驟

2020-11-02 清塵電影

知乎上有人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大意是說,妻子全職在家,當她忙碌了一天,還沒來得及做飯得時候,正巧丈夫下班回家了。丈夫回家後第一句話就是:「你在家一天都幹嘛了,連飯都沒做好。」

這位女士本來心裡就有一股怒火,於是兩人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次吵架。

之後這位女士主動提出要陪丈夫一起去上班,丈夫在公司工作的時候,她就在樓下的咖啡店一邊喝著咖啡一邊等待丈夫下班。

等到了下班時間,丈夫帶著她一起去餐廳吃飯,兩人享受了一次美妙的二人世界。

回到家之後,妻子說今天我什麼也都沒做,沒有打掃家務也沒有做飯,但是你完全沒有生氣,而我上次在家辛苦忙碌了一天,你卻生氣了。同樣一件事,有不同結果,我們是不是該反思自己的說話方式呢?丈夫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我在這個故事當中看到的就是暴力溝通的危害和非暴力溝通的好處。

美國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在著作《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倡我大家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自己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這個方法運用到親密關係裡,也是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和衝突的。

  • 觀察

如何掌握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呢?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在書中提到了4個要素,首先第一個要素就是:觀察。接下來,我們舉例來說明。

觀察是指我們要留心所發生的事情,然後清晰地描繪觀察結果。書中提到: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但是大部分時候,我們都把評價當做了觀察。

比如說,當妻子把事情搞砸的時候,丈夫說:你真是太笨了。丈夫買了一臺遊戲機,妻子說:你真是大手大腳。

其中,「太笨了」、「大手大腳」就是評論,而不是觀察。評論很容易讓對方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對方的怒火,而不是友善的回覆。

在溝通的時候,我們可以多說觀察的結果,而不是通過評價引發對方的不滿。如果換一種方式表達,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丈夫可以跟妻子說,這件事情你是怎麼做的,下次如何做可以做的更好。妻子可以跟丈夫說,我看到了你花1000元買了一臺遊戲機,我覺得咱們以後可以提前商量一下。

  • 感受

第2個要素是:感受。有的人不擅長表達,就會把不滿藏在心裡,等到失望越攢越多,就會來一次大的爆發,這樣不利於親密關係的良好發展。

作者在書中分享了一個故事,有一對夫妻來參加研討班,太太對先生說,我覺得我嫁給了一堵牆。丈夫對此無動於衷,真的像一堵牆似的。

作者問這位妻子,你是不是希望丈夫多關心體貼你?妻子表示認同。作者接著說,這種話很難提醒丈夫做出改變,一旦他認為自己受到了指責,丈夫就會覺得委屈並且選擇退縮。

這告訴我們在親密關係中一定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站在女人的角度來說,女人們渴望的就是伴侶的關心和體貼,站在男人的角度,他們也想去愛妻子,但是他們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

如果妻子提出具體的要求,表達了自己的感受,他們是很樂意去做的。相反,如果妻子指責被責罵他們,大多數男人都會想著逃避。

曾經一個朋友跟我分享了她的故事,她在家裡做家務的時候,丈夫躺在沙發上一動不動。妻子忍著怒火說:你能不能動一動?丈夫起身轉了一圈又坐下了。

朋友忍著快要爆發的情緒換了一種方式說,親愛的,我今晚很累,你可以把碗洗一下嗎?丈夫聽到立馬就去做了。

所以,在親密關係當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十分重要,並不是吵架才能解決問題,有時候換一種溝通方式,也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 需要

第3個要素是:需要。什麼意思呢?「感受」是表達自己,而「需要」是看見對方。

親密關係中,我們不僅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也要多去關注對方的心理需求。

有一位丈夫結婚多年,卻不知道妻子不能吃辣椒,在一次婚後約會中,點了一桌子的辣菜。

妻子什麼也沒說,回家後提出了離婚,丈夫覺得妻子小題大做,而妻子說失望已經積攢的夠多了。其實,這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婚姻中當一個人被伴侶忽視太久,愛也會逐漸地被消磨。

每個人都應該建立一份愛情地圖,地圖裡儲存著關於對方的信息,比如脾氣、愛好、性格和需求。有的人需要安全感,有的人需要愛,只有了解對方的需求才能做到讓對方滿足,為兩個人的親密關係添磚加瓦。

  • 請求

最後一個要素是:請求。很多人在跟伴侶溝通的時候,都用了抽象化的語言。比如說,妻子希望丈夫有上進心?那麼什麼樣才是有上進心的表現呢?我相信這個問題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有的丈夫說希望妻子可以溫柔體貼一些,當妻子聽到這句話,她的反應肯定是:我哪裡不夠溫柔體貼?所以,說出具體的要求,對方才有可能做到。

如果我們不知道自己對別人有什麼樣的期待,那麼別人也無法準確地滿足我們心中所想。如果你要丈夫吵架的時候不發火,你可以說我希望你在討論問題的時候聲音可以低一些,不要太高。而不是說不希望對方像個瘋子一樣。

如果你希望妻子可以溫柔體貼一些,可以具體地說你希望下班回到家後,妻子可以說一些關心的話來安慰自己。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還有很多溝通技巧,推薦閱讀!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如何應對生活中的衝突?
    陳海賢老師覺得不是,如果這算課題分離,並不會解決他們的矛盾,而會讓他們的矛盾加深。其實這對情侶的溝通反映了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有的溝通模式:如果我們在溝通中覺得委屈了,我們不會向對方表達這種委屈,或者提出我們的需要,而是「以牙還牙」,以報復性的方式,讓對方同樣感受到不舒服。這種溝通方式,很難有合作的基礎。為了解決這種問題,誕生了——非暴力溝通。
  • 從家庭關係中談「非暴力溝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疫情期間,相處的時間都留給了家人,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生活總離不開柴米油鹽,一些矛盾也悄悄滋生。小矛盾不及時解決,日積月累就會變成大問題,終有一天因為一件小事爆發。矛盾往往伴隨著爭吵,吵架是一種表達自己需求和不滿的方式,只是在爭吵過程中,每個人都過於強調自己的感受而忽視對方的立場。
  • 婚姻中31%的衝突,是這樣解決的
    每個家庭都有難以解決的各種衝突存在,即使那些外人看起來十分完美的婚姻也不例外。衝突的形式多種多樣,比如,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引發的爭吵,或者婆媳之間的矛盾導致夫妻關係緊張。,大致包括金錢、孩子、親戚關係和家務活等等。
  • 非暴力溝通:這裡有個萬能方法,讓你和伴侶越吵越愛
    文琪和男朋友最初有矛盾,但是沒有及時解決,問題越積越多才導致後面爭吵不休。,有的人會把問題說出來,和伴侶通過溝通一起去解決,從而經營好這份感情。要建立良性的關係就要從小矛盾解決起,良好的溝通就是最快的方法。
  • 《非暴力溝通》:被誤解是表達者的宿命,會溝通是矛盾的解藥
    4、 強人所難強人所難一般是上級對下級或者長輩對小輩的要求。並且常常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就會受到懲罰。強迫別人按照他人的想法生活。我們學習非暴力溝通是讓我們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讓我們學會建立和諧的溝通方式。
  • 如何在親密關係中使用非暴力溝通表達好愛的語言
    英國浪漫主義作家史蒂文森寫過:「婚姻是一次長談,雜以爭辯。」其實不止是婚姻,任何一段不同性質的親密關係都離不開溝通交流,也都會遇到分歧,摩擦和瓶頸。我們不是生來就會成熟的愛,親密關係對生命如此重要,必須,也不可避免,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習得愛的藝術呢?
  • 非暴力溝通丨如何讓生活充滿愛
    》是美國心理學家Marshall Rosenberg博士的著作,從1960年代初開始,他發現了一種解決人際交往衝突的溝通方式——Nonviolent Communication,即非暴力溝通,依照這種方式來與人交流,能夠使人們的溝通更高效,減少不必要的衝突,和諧相處。
  • 《非暴力溝通》學會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幸福離我們越來越近
    發現了很多親子關係引發的悲劇事件中,多數都是因為語言上的傷害,導致情緒失控,令家長或是孩子做出了不可挽回的事情。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情並不少見,親子衝突,夫妻衝突尤為常見,因為不恰當的溝通方式引發爭吵、猜疑、互相攻擊,破壞了關係,讓雙方都感到很痛苦。
  •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擁有輕鬆愉悅的人際關係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美國作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這本書為我們講了一個主題:如何有效地溝通,以及如何通過溝通消除生活、工作中的分歧,學會用不帶傷害的方式化解人際間的衝突.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經常會碰到因為溝通方式不對,讓對方造成誤解,甚至發生矛盾與暴力衝突的情況。
  • 非暴力溝通——相愛容易相處難
    我們可以非常客氣地對待陌生人,即使跟他們有矛盾,也能表現出自己有涵養的一面。可是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仿佛變成了另外一個人,一個只會挑剔和批評的人。我們與對方越是親密,使用的言語就越刻薄。越是我們所愛之人,我們的表現越肆無忌憚。因為我們了解對方的軟肋是什麼,我們知道什麼話能給對方造成致命一擊。可是我們明明是彼此相愛的人啊。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婚姻
    若說夫妻有共同信仰是相愛的基礎,那麼溝通則是婚姻的關鍵。良好的溝通是男人與女人之間維持良好關係的紐帶,一旦這條紐帶出現了問題,那麼兩人之間的關係便岌岌可危。這種溝通方式,會給我們帶來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創傷,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加令人痛苦。因此,想要維護夫妻間的關係,我們需要 「非暴力溝通」。
  • 人際溝通:《非暴力溝通》踐行讀書會
    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真誠、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當我們褪去隱蔽的精神暴力,愛將自然流露。」 —— 馬歇爾·盧森堡作為一個相對完好的人,也許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和「暴力」扯上關係。不過如果稍微留意一下現實生活中的談話方式,並且用心體會各種談話方式給我們的不同感受,我們一定會發現,有些話確實傷人!
  • 情感自修課:非暴力溝通——和情感暴力做鬥爭的策略
    因為,非暴力溝通讓彼此能夠聆聽到心靈深處的呼聲,促使雙方仔細觀察,覺察正在影響雙方的行為和事件,並提出明確的請求,從而避免誤解帶來的衝突。通過非暴力溝通以及相應的辦法,情感衝突的雙方可以重新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和需要,不是習慣性反駁他人,帶著成見交流,堅持下去,習慣成自然,就可以發現內心的愛,由愛出發,見人見物都覺得明亮起來。
  • 《非暴力溝通》:你的憤怒,值得被認真對待
    總是壓抑自己的真實情緒,試圖避免衝突的做法帶來的後果就是:問題得不到解決,而你的心理一直會很彆扭。 我們常常被教導要「以和為貴」,遇到什麼事情,常常以為忍一忍就過去了。我曾經也認為憤怒是不應該的,應該從自己情緒裡剔除的。
  • 非暴力溝通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一)
    馬歇爾.盧森堡 師從人本主義心理學之父卡爾.羅傑斯,是美國威斯康星大學臨床心理學博士,國際非暴力溝通中心創始人,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用他50多年的實踐經驗,不僅指導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非暴力溝通,消除分歧和爭議,實現高效溝通,還幫助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此書自2003年出版,至今暢銷不衰,該書中文版已入選香港大學推薦的50本必讀書籍。
  • 你的溝通方式有問題,四個步驟教你有效溝通
    他發現了「非暴力溝通」方式,並用50多年時間進行實踐,運用非暴力溝通方式,不僅幫助人們解決生活中的矛盾、用愛聯結;還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爭端和衝突,因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成就突出,榮獲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作者著有五本同系列書籍,《非暴力溝通》被視為經典,豆瓣近三萬人評價,評分8.5,常年位列暢銷書榜前50名。
  • 馬歇爾·盧森堡《非暴力溝通》讀書筆記
    在發生矛盾和衝突的時候,運用非暴力溝通,我們將能專注於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從而促進傾聽、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一旦用非暴力溝通誠實地表達自己,前三個要素就會得到體現。非暴力溝通提醒我們專注於彼此的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它鼓勵傾聽,培育尊重與愛,使我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
  • 讀《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能使人樂於互助。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
  • 這篇文章解決百分之八十的爭吵—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就是教我們跳出本能反應,意識到憤怒背後其實是需求,然後心平氣和的提出自己的請求。具體怎麼做,當母親看到兒子把髒衣服亂扔,常見的反應是你怎麼總是這麼邋遢,你就不能把衣服放到洗衣機裡嗎?這就是典型的暴力溝通,裡面有指責和命令。如果按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母親應該這樣說:我看到沙發上有兩隻髒襪子,我不太高興,因為我看重整潔,你是否願意把襪子放進洗衣機?
  • 在日常生活與工作中學會運用非暴力溝通讓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
    體會與表達感受在工作與生活中還有助於解決衝突。其實不然,非暴力溝通中第二要素提醒人們,區分感受與自我評價,在工作與生活中在溝通模式適當有效運用示弱對工作中的解決問題、同事的友誼和促進家庭關係上會產生積極影響,在《奇葩說》中,被稱為「辯論之神」的黃執中曾說:人生的困擾,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的困擾,十之八九都是因為溝通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