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場化裝舞會,每個人都用面具擋住自己的真實表情。站在你面前的他(她),是言為心聲,還是口是心非?
讓FBI——美國聯邦調查局特工告訴你,如何識別他人臉面真假,讓他人的內心想法赤裸呈現,裝不成,藏不住!
美國聯邦調查局曾抓捕過一名間諜,雖然這名間諜願意談論自己涉及此案,但卻拒絕說出他的同謀的名字,於是經驗豐富、成熟老練的FBI特工戴維森使用了這樣的方法。首先,戴維森列出曾與這名間諜一同工作過的所有人的名字。然後,把每個名字分別寫在小卡片上,一張一張地拿給間諜看,並讓他大致描述下每一個人。
其實,戴維森並不關心間諜的回答如何,而是注意觀察他的臉部表情。雖然間諜在面對戴維森時目光堅定,嘴裡說出的都是否定的答案,但戴維森還是發現,當間諜看到其中一個人的名字時,眼睛突然睜大,然後瞳孔迅速收縮,並將眼睛輕輕preface地眯了一下。
戴維森是研究肢體語言的專家,他知道當間諜看到同夥的名字時,因為緊張眼睛會下意識地突然睜大,但為了掩飾不安,又會將瞳孔迅速收縮,所以眼睛也變成了眯縫狀。這些就是戴維森想知道的信息,他收起卡片起身離開了。
第二天,戴維森帶著間諜有所反應的那個人的照片,對他說:「跟我說說這個人吧。」 間諜的眼睛瞪得如同碟子般大,驚訝地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戴維森說:「你不會真的認為你是唯一一個與我們合作的人吧?」間諜大罵:「這個畜生!」接著,他開始挖心掏肺地如實說來。最後,兩個間諜都被定了罪。
所以,別再想當然地以為出賣你的只能是「第二者」「第三者」「第N者」。當你的「小心思」被別人猜透,當你的「小九九」被人家看穿,這很可能是你的微表情在作怪,也就是說是你的微表情出賣了你。
其實,不僅是一瞥一蹙,一言一語、一舉一動都是一個信息,一種身體上的語言,唯有在一個人的軀體意欲如此行動時,他才會出現那樣的動作。
我曾參加過一個研究會,主要討論一項極具科學價值的新產品。所要討論的內容包括專利權、權益情況、版稅、研究開發費用,以及如何說服委託公司生產和銷售該產品等各項問題。
討論剛開始,對方團隊裡的一名成員便出現了一種躍躍欲試的姿態:淺坐在椅子裡,身體向前傾斜,踮著腳尖,就像短跑運動員在等待發號令一樣(見下圖)。
由於他是對方團隊中的一名技術人員,所以他的反應直接影響著我的推銷結果。他這種「蓄勢待發」的姿勢就告訴我:他對正在討論的東西很感興趣。於是,我引導他提出一些技術性的疑問,然後由我方的科研人員分別給予解答。
躍躍欲試的姿勢
其實,在剛開始的座位安排中,我就特意選擇坐在這位重要人物旁邊,以便更好地觀察他的一舉一動。當我們充分解答了他在技術方面的疑問,消除了他的顧慮之後,他的態度顯得非常樂意合作。
可以說,這次談判進行得如此順利的關鍵就在於:我在第一時間發現了這位技術人員所表現出的願意合作的姿勢,並且善加利用,於是很快籤訂了這份雙贏的合作協議。
「談判訓練之父」傑勒德·尼倫伯格(Gerard I. Nierenberg)以真實的談判經歷告訴我們,與人交流時,只要稍稍留神對方的微動作,對方的心思就完全暴露在你眼前。因為不論多麼不經意的小動作,都是心理活動引發的,都能徹底暴露埋得很深的心理狀態。
你可能不知道,微表情又稱為「面孔微反應」,微動作又稱為「身體微反應」,它們共同構成了一個廣義的「大詞」——微反應。
一張或陌生或熟悉的臉孔下面有什麼樣的內心活動、情感表達,都可以通過微反應一覽無遺。因為微反應是人們在受到有效刺激的一剎那,不由自主地表現出的不受思維控制的瞬間真實反應,是人類作為一種生物經過長期進化而遺傳、繼承下來的本能反應,是刻意「裝」不出來的,因此是了解一個人內心真實想法的最準確線索。
微反應是人們內心情緒的「閱讀放大器」。一旦這個「放大器」像嗅覺靈敏的警犬一樣,捕捉到對方眉毛抖動、擦揉鼻子、雙臂交叉等隱藏的「潛臺詞」,你就會發現:看透人心不再是難事!